解读家长的担忧 ——孩子在家不吃饭怎么办?

个人日记

         有家长曾提到:女儿今年3岁多了,在家一直都不爱吃饭,每次都要哄着才肯吃一点,

一到吃饭时间就会提些有的,没的东西,转移家长注意力,但在幼儿园,宝宝能自主且很听话的把饭吃完…….

        其实孩子的每个动作背后都是存在着一定原因的,若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可能已养成习惯了,作为家长应反思孩子从刚开始吃饭到现在形成这个习惯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零食过多

孩子都喜欢吃零食。在大人的观念中吃零食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不仅影响食欲,还会使孩子发胖。可是,看见孩子馋乎乎的样子和他那渴望的眼睛,实在又不忍心拒绝。总觉得就算孩子不吃饭也应该吃些别的东西,别饿到了!!!)

 

2、患消化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病的孩子,因病未治愈或服用药物而影响胃口。

        (对食物没兴趣,吃不吃无所谓)

 

3、还有睡眠不足、缺锌、偏食、暴饮暴食、油腻过多等原因。

 

 由于孩子从小的吃饭习惯没有养成,随着时间的增长也习惯成自然了,家长们也开始担忧起来了。那些经常要追着喂饭的家长也持续不下了,急需改变孩子的习惯。

对于吃饭孩子的食欲是非常重要的,要想促进孩子的食欲 ,先得让孩子  对饭菜有个正确的认知 :

 1. 如:有孩子会想,我们为什么要吃饭啊!不吃又不会怎样?

  在此之前,家长可用的方法是:

        宝宝你知道你为什么会长这么高吗?

(引发幼儿思考 饭菜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饭吃了会怎样?

(灌输孩子饭菜来之不易需珍惜, 同样可以用不吃饭的孩子会产生的那些后果告知幼儿  进行对比  尽可能的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

2.在幼儿园老师会时常灌输孩子 "饭菜得来不易需珍惜"的意识如:

我们会教小朋友亲身去体验【悯农诗】的情意:我们透过种植萝卜或是其他蔬菜花卉的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生活体验。这样孩子就能够深深的身体力行,养成不挑食、吃饭不掉饭粒、惜物爱物的良好习惯。

3.还可以藉由正面的鼓励方式让孩子去改变他的坏习惯,待改正后再次予以奖励,使他们乐意继续维持新的行为模式。但鼓励要注意多表扬少贿赂的原则,当孩子试着吃一种新的蔬菜时,别忘了表扬一下,但是不要就此允诺给他玩具或看电视时间,因为这种奖励会进一步恶化孩子与食物的不正常关系,也不要利用餐后甜点作为哄骗孩子吃蔬菜的手段。

因为食物既不是奖励也不是惩罚

但往往家长们在督促孩子吃饭的时候会走入几个误区:

 如:

1. 饭桌误区一:追着孩子吃饭

        总想让孩子多吃些,这是中国家长最普遍的想法,“多吃才能长大个儿”,“妈妈做这么好吃的饭你才吃那么一点,不行,再吃两口”在这些饭桌上最常听到的配音声中,孩子的吃饭这件事渐渐变了味儿,小的时候追着喂,长大了又得逼着吃,搞得饭桌像是战场,一顿饭下来,家长累心又费力。

2.饭桌误区二:饭桌上训孩子

         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家长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会在孩子吃饭的时候责骂

   3. 饭桌误区三:“吃无吃相”

       吃有吃相一直是我国的传统,但渐渐被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个问题。有的家长出于对小孩的宠爱,任小孩放任自由,吃起饭来毫无规矩。

 

 4. 饭桌误区四:喂养环境无关紧要

       现象:

  有的幼儿是处在一个大家庭中,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地聊天,使喂养人不能集中注意力喂孩子,也不能与孩子进行交流,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分析:

  在给儿童喂饭时聊天或开着电视,喂养人在孩子集中精力看节目的时候把饭喂到孩子嘴里。其实,这既不利于儿童与喂养人间的交流,长此以往,还可能降低儿童对食物的味觉敏感性和对饥饱的感知力。

 

         所以,要想改变孩子的吃饭习惯,首先要分析孩子为什么养成这个习惯 及孩子从小的一个饮食环境是否得当。根据孩子的性格更适合以上的哪种方法,加以得当使用。要知道孩子的人和习惯都是受周遭的环境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