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模后班主任谈学生的心理变化——家长会后记(摘自浩天博客)

朋友作品

     二模后,学校又开始新一轮的强化训练,每天都在考试,每四天一个周期,现在已经进行了两个循环周期,一模到现在,孩子们经受无数次考试,心理压力和身体状况接近了极限,老师们整天判卷子也是在超负荷运转,但为了保持良好的考试状态,提高熟练程度,考试还是要进行下去的。从考试卷面的情况看,同学们存在着明显的心理问题:

       一、压力过大,精神过于紧张,脑子出现空白。反映在涂错答题卡的问题尤为突出。很多同学习惯把所有题做完后,一起涂在卡上,结果出现漏涂和错涂的情况。很多同学反复检查也没发现,这都是精神过于紧张造成的结果。很多同学反映在一模和二模这样重要考试时心里很重视,但就是脑袋空白。由于过度紧张,在审题时还容易精力不集中,比如语文一道阅读题问:“吴阶平成功的外因是什么?”明明是问的外因,还有很多同学答:”有远的理想,有为祖国献身的精神“之类的。

      二、求胜心切,对考试成绩的预期太高。经过多次考试,同学们对自己的成绩能不能处于上升趋势很看重,每次考试都要求太高,如果没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会心里产生巨大落差,从而影响下一次考试。

      三、陷入怪圈,消极的心理暗示在作怪。一些同学某一学科,或每一部分知识掌握的不好,就在考试前犯嘀咕,心理暗示自己这次也不会考好,遇到这样的题型也解答不上来。带着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去考试,结果肯定要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本来很简单可以答上来的问题答错。

      四、强化训练,频繁考试造成身心压力大。第二轮复习后,特别是二模后,学校安排了高强度的考试,每四天一个周期,学生们整天在考试,身心俱疲,在苦苦的拼体力、拼意志,就像是马拉松35公里阶段出现的生理极限反应一样,是对学生的最大的考验。

      五、发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在心里总是有一种惧怕感。一些同学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可就是不能把问题及时彻底的搞清楚,抠不到位,自己轻言放弃,见到难题绕着走。要么浅尝辄止,看看会了就不再巩固一下,结果掌握的不牢,考试时遇到类似的试题还是没把握。

      六、只做一件事,不情愿多做一件事。很多同学只是跟着老师交办的作业走,不会多做一件事,不横向训练,短板还是短板,不会把短板集中起来进行训练。

      老师还从答题技巧上指出:考试题的80%是中低难度的题,很多同学为了赶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后面的难题,于是,在短时间内把会的题做错,用长时间去攻克难题,结果常常无功而返。

       老师给在场的家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要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良情绪传导给孩子。二是把握生活节奏的平稳度,自主招生对很多同学产生了消极影响,使这段时间成绩起伏很大,家里的大事小情不要干扰孩子的注意力。三是不要刻意讨好孩子,生活起居保持正常。四是伙食不能太随意,尽量满足孩子在生活方面的要求。五是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攀比,不过多干涉孩子的学习。六是正确对待高考天数越来越少的问题,让孩子知道只要每天有一个小进步都是收获的道理,让孩子保持良好、平和、期待的心态。不要总以为到了几模就定型了,成绩就不能改变了,只要做最后的努力就会有收获。

附:我和徐老师的对话

问:请教徐老师,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答:由于课堂信息容量小,知识单一,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一般能听懂;课后的练习多是直接应用概念套用算法,过程简单且技能技巧要求较低,孩子们也能完成。但因速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有的学生不大注重课后的理解掌握和能力提高。老师和家长要让学生做套题,偏重知识性和技能性;做类似题,主要是基础类、综合类、方法类题目;对数学来说还有变式题,像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孩子一定要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后就不会再出现“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了!

文章评论

墨尚江南

[ft=,2,]恩看看很有好处。我们做家长的,在孩子临考前,注意的事项的确很重要。。[/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