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寂寞(dushubiji)
个人日记
聂绀弩是当代作家。聂绀弩在小说、诗歌、杂文、散文、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特别是他的旧体诗,形类打油,旨在庄骚,读来令人欲笑而哭,自成一格,人称“聂体”,是“异端”诗的高峰。
聂绀弩敢想、敢怒、敢骂、敢笑、敢哭。鲁迅说:“救救孩子。” 聂绀弩说:“孩子救救我们。”鲁迅撰有《我们怎样做父亲》;聂绀弩写下《怎样做母亲》。看过《红楼梦》的人大多不喜欢阴柔的宝钗、袭人;聂绀弩认为“不写宝钗、袭人是坏人,《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就更深。”人家学习马列,图的是政治进步;聂绀弩看《资本论》第一卷,读到少年女工自觉是女性后,常到河边偷看男工游泳的段落,能联系“王安石诗,《聊斋志异》的‘绩女’,鲁迅的文章,融会贯通,有所彻悟。”举一反三,探究“聊斋”的思想性。蹲过大牢的人,都恨监狱;聂绀弩常常怀念监狱,说“监狱是学习圣地,监狱里医疗卫生方便”,还在号子里回忆读过的旧小说,偶有所见,记在笔记簿上,居然写了一二十册。聂绀弩受胡风事件牵连数十年,数十年间不断地怀念胡风,不停地写诗赠故人:“无端狂笑无端哭,三十万言三十年(胡风因三十万言书获罪,受三十年牢狱流徙之灾)。”所有胡风分子无不憎嫌以出卖胡风为进身之阶的人;聂绀弩为其开脱,说:“媚骨生成岂我侪,与时无杵有何哉?错从耶弟方犹大,何不纣廷咒恶来?”——聂绀弩种种特立独行的做派和一贯到底的反叛精神,使得自己大半辈子在批判、撤职、监督、察看、戴帽、劳改、关押、冤屈、丧亲、疾病中度过。人生成败若以幸福快乐为标准去衡量,他是彻底的败者。
聂绀弩(1903——1986),笔名耳耶。1922年任国民党讨伐北洋军阀之“东路讨贼军”前敌总指挥部秘书处文书。1923年任缅甸仰光《觉民日报》、《缅甸晨报》编辑。1924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任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官。1927年考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回国。1928年在南京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主任,与周颖结为夫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参加反日运动,离职逸往上海。1932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编辑上海《中华日报》副刊《动向》,得识鲁迅。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历任新四军文化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军部刊物《抗敌》编辑、浙江省委刊物《文化战士》主编、桂林《力报》编辑、重庆《商务日报》《新民报》副刊编辑、西南学院教授。建国后,又历任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兼古典文学研究部副部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1955年因“胡风事件”牵连受到留党察看和撤职处分。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送北大荒劳动。1960年回北京,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1967年以“现行反革命罪”关押,1974年由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为无期徒刑。1976年获释,1979年由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宣告无罪,并恢复级别、工资、名誉、党籍,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1935——1986年共出版语言文字、古典小说论文,散文、小说、杂文和新旧体诗歌著作三十一种。著有《绀弩小说集》《绀弩散文》《聂绀弩文集》《散宜生诗》《中国古典文学论集》。
聂绀弩的生命中不乏“贵人 ”。70年前后,他以“现行反革命罪”关押在山西,生活得以改善,后来能尽早获释,得益于朋友李建生(右派家属,章伯钧妻)的鼎力相助。1971年秋,李建生的老朋友,农工党老党员、因1957年划为右派而身处困境的朱静芳,从淮安乡下来到北京谋生,直接投奔到李建生的家里。朱划右前是山西省法院的一名陪审员,巧了,朱静芳从前法院工作的一个同事的丈夫,正担任聂绀弩所在看守所的所长。李建生把朱静芳介绍给周颖,委托朱静芳前往山西稷山县看守所搭救聂绀弩。在朱静芳的努力下,聂绀弩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从大牢搬到小屋;屋里放了书桌纸笔;每天有一碟腊肉,或一盘香肠,或开一个罐头,或送一个咸鸭蛋。1975年冬,毛泽东决定对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特人员一律宽大释放,并适当安排工作。朱静芳等利用这一机会,和聂绀弩“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的经历,帮助聂出狱。聂绀弩以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进的监狱,以老国民党的名义出的牢门;以现行反革命的犯罪抓进去,以历史反革命的案情放出来。
聂绀弩在稷山看守所的四年时光,寂寞中也有快慰。同号同铺的小李,不但照顾他的生活,还一起读马列,聂绀弩把《资本论》是当做圣经来读的。小李每有所悟,聂绀弩会惊喜异常。聂绀弩搞不懂马克思论述的“极差地租形式”,小李便给他补习数学知识。另一个同号的囚犯,是一个叫包于轨的人,他与聂绀弩是共用一副手铐押赴稷山的,故聂有“相依相靠相狼狈”的诗句相戏、相赠。这个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的包先生,博学多识,通文史,精诗词,尤善对联,曾在王府井画店举办过个人书法展览。聂绀弩对他的学问佩服得不得了。后来包先生病死于看守所,草葬于狱内空地,这令聂绀弩哀痛不已。
聂绀弩是孤独的。他只有一个独女,叫海燕,可就在他出狱前的一个月自杀了,死因不明。他痛苦地看到海燕的遗书:“我政治上受骗了,生活上也受骗了。我的两个孩子,千万不要让母亲带。”他一直想不通:女儿为什么不信任自己的母亲?是怎么知道自己受骗的?她看到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
周颖不善家务,也比较的不大气。这时家庭状况好转,就慢慢地疏远了李建生、朱静芳、陈风兮等一批老朋友,甚至找借口阻挡这些老朋友来看望聂绀弩,和他聊天,这使聂绀弩十分反感。一次,在他身体不佳住院治疗,朱、陈探视时,他悲愤的拍着脑袋说:“你知道我现在头上的帽子有几顶?右派帽子一顶,反革命帽子一顶,还有一顶呢?”他脸色铁青,反复念叨:“我知道女儿为什么自杀了,我也知道那个遗嘱的含义了。”
在经过了人生的艰难与惨厉,在体味了反人性的诬陷和背弃之后,聂绀弩带着内心深处的荒凉,带着任何人都无法解救的寂寞,带着最隐秘的生活体验,终日写作、抽烟,埋头读书、沉思。他以文学为精神方向,以写作为生存方式,继续活下去,犹如一叶孤帆远离喧嚣的港湾,驶向苍茫大海。聂绀弩的晚年生活,简朴,简单,简洁,以至简陋。斯人寂寞。
1986年聂绀弩病逝。魂兮飞扬,魄兮栖止。聂绀弩一生积淀了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华民族经历的所有血泪与艰辛,但历史毕竟提供了客观,时间最终显示出公正。
聂绀弩敢想、敢怒、敢骂、敢笑、敢哭。鲁迅说:“救救孩子。” 聂绀弩说:“孩子救救我们。”鲁迅撰有《我们怎样做父亲》;聂绀弩写下《怎样做母亲》。看过《红楼梦》的人大多不喜欢阴柔的宝钗、袭人;聂绀弩认为“不写宝钗、袭人是坏人,《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就更深。”人家学习马列,图的是政治进步;聂绀弩看《资本论》第一卷,读到少年女工自觉是女性后,常到河边偷看男工游泳的段落,能联系“王安石诗,《聊斋志异》的‘绩女’,鲁迅的文章,融会贯通,有所彻悟。”举一反三,探究“聊斋”的思想性。蹲过大牢的人,都恨监狱;聂绀弩常常怀念监狱,说“监狱是学习圣地,监狱里医疗卫生方便”,还在号子里回忆读过的旧小说,偶有所见,记在笔记簿上,居然写了一二十册。聂绀弩受胡风事件牵连数十年,数十年间不断地怀念胡风,不停地写诗赠故人:“无端狂笑无端哭,三十万言三十年(胡风因三十万言书获罪,受三十年牢狱流徙之灾)。”所有胡风分子无不憎嫌以出卖胡风为进身之阶的人;聂绀弩为其开脱,说:“媚骨生成岂我侪,与时无杵有何哉?错从耶弟方犹大,何不纣廷咒恶来?”——聂绀弩种种特立独行的做派和一贯到底的反叛精神,使得自己大半辈子在批判、撤职、监督、察看、戴帽、劳改、关押、冤屈、丧亲、疾病中度过。人生成败若以幸福快乐为标准去衡量,他是彻底的败者。
聂绀弩(1903——1986),笔名耳耶。1922年任国民党讨伐北洋军阀之“东路讨贼军”前敌总指挥部秘书处文书。1923年任缅甸仰光《觉民日报》、《缅甸晨报》编辑。1924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二期,参加国共合作的第一次东征,任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官。1927年考入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回国。1928年在南京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主任,与周颖结为夫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参加反日运动,离职逸往上海。1932年在上海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编辑上海《中华日报》副刊《动向》,得识鲁迅。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历任新四军文化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军部刊物《抗敌》编辑、浙江省委刊物《文化战士》主编、桂林《力报》编辑、重庆《商务日报》《新民报》副刊编辑、西南学院教授。建国后,又历任中南区文教委员会委员、香港《文汇报》总主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兼古典文学研究部副部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古典部主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1955年因“胡风事件”牵连受到留党察看和撤职处分。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送北大荒劳动。1960年回北京,摘掉右派分子帽子,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工作。1967年以“现行反革命罪”关押,1974年由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为无期徒刑。1976年获释,1979年由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宣告无罪,并恢复级别、工资、名誉、党籍,当选为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至第三届理事,第五、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3月26日在北京逝世。1935——1986年共出版语言文字、古典小说论文,散文、小说、杂文和新旧体诗歌著作三十一种。著有《绀弩小说集》《绀弩散文》《聂绀弩文集》《散宜生诗》《中国古典文学论集》。
聂绀弩的生命中不乏“贵人 ”。70年前后,他以“现行反革命罪”关押在山西,生活得以改善,后来能尽早获释,得益于朋友李建生(右派家属,章伯钧妻)的鼎力相助。1971年秋,李建生的老朋友,农工党老党员、因1957年划为右派而身处困境的朱静芳,从淮安乡下来到北京谋生,直接投奔到李建生的家里。朱划右前是山西省法院的一名陪审员,巧了,朱静芳从前法院工作的一个同事的丈夫,正担任聂绀弩所在看守所的所长。李建生把朱静芳介绍给周颖,委托朱静芳前往山西稷山县看守所搭救聂绀弩。在朱静芳的努力下,聂绀弩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从大牢搬到小屋;屋里放了书桌纸笔;每天有一碟腊肉,或一盘香肠,或开一个罐头,或送一个咸鸭蛋。1975年冬,毛泽东决定对在押的原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特人员一律宽大释放,并适当安排工作。朱静芳等利用这一机会,和聂绀弩“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的经历,帮助聂出狱。聂绀弩以老共产党员的身份进的监狱,以老国民党的名义出的牢门;以现行反革命的犯罪抓进去,以历史反革命的案情放出来。
聂绀弩在稷山看守所的四年时光,寂寞中也有快慰。同号同铺的小李,不但照顾他的生活,还一起读马列,聂绀弩把《资本论》是当做圣经来读的。小李每有所悟,聂绀弩会惊喜异常。聂绀弩搞不懂马克思论述的“极差地租形式”,小李便给他补习数学知识。另一个同号的囚犯,是一个叫包于轨的人,他与聂绀弩是共用一副手铐押赴稷山的,故聂有“相依相靠相狼狈”的诗句相戏、相赠。这个清华国学研究院毕业的包先生,博学多识,通文史,精诗词,尤善对联,曾在王府井画店举办过个人书法展览。聂绀弩对他的学问佩服得不得了。后来包先生病死于看守所,草葬于狱内空地,这令聂绀弩哀痛不已。
聂绀弩是孤独的。他只有一个独女,叫海燕,可就在他出狱前的一个月自杀了,死因不明。他痛苦地看到海燕的遗书:“我政治上受骗了,生活上也受骗了。我的两个孩子,千万不要让母亲带。”他一直想不通:女儿为什么不信任自己的母亲?是怎么知道自己受骗的?她看到了什么或者发现了什么?
周颖不善家务,也比较的不大气。这时家庭状况好转,就慢慢地疏远了李建生、朱静芳、陈风兮等一批老朋友,甚至找借口阻挡这些老朋友来看望聂绀弩,和他聊天,这使聂绀弩十分反感。一次,在他身体不佳住院治疗,朱、陈探视时,他悲愤的拍着脑袋说:“你知道我现在头上的帽子有几顶?右派帽子一顶,反革命帽子一顶,还有一顶呢?”他脸色铁青,反复念叨:“我知道女儿为什么自杀了,我也知道那个遗嘱的含义了。”
在经过了人生的艰难与惨厉,在体味了反人性的诬陷和背弃之后,聂绀弩带着内心深处的荒凉,带着任何人都无法解救的寂寞,带着最隐秘的生活体验,终日写作、抽烟,埋头读书、沉思。他以文学为精神方向,以写作为生存方式,继续活下去,犹如一叶孤帆远离喧嚣的港湾,驶向苍茫大海。聂绀弩的晚年生活,简朴,简单,简洁,以至简陋。斯人寂寞。
1986年聂绀弩病逝。魂兮飞扬,魄兮栖止。聂绀弩一生积淀了二十世纪后五十年中华民族经历的所有血泪与艰辛,但历史毕竟提供了客观,时间最终显示出公正。
文章评论
纵横驰骋
假如爱有天意,聂绀弩地下当安,假如人有恻隐,我之心痛何如哉,一代奇才,诗文光芒四射,半世苦难,人格高山仰止,感谢朋友,让我又读了一篇振聋发聩的美文,赞
老刘
让阳光为您深深地祝福, 让月光为您默默地祈祷, 祝您健康!快乐!幸福!
老刘
人和人相遇,靠的是一点缘分,人和人相处,靠的是一份诚意,人和人相爱,靠的是一颗真心,正因为人世间每段缘份都来之不易,我希望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老刘
选对一个环境可以快乐一生! 选对一个伴侣可以幸福一生! 选对一个朋友可以智慧一生!选对一份事业可以成就一生!您是我一生最美丽的相遇!
人生如梦
写的真好,其中一句“监狱是读书圣地”,人不静下来,书读不进去,我深有同感
人生如梦
写的真好,其中一句“监狱是读书圣地”,人不静下来,书读不进去,我深有同感
人生如梦
写的真好,其中一句“监狱是读书圣地”,人不静下来,书读不进去,我深有同感
依蓝
看了你的作品,才知道有这样一位伟人,谢谢![em]e163[/em][em]e176[/em]
雨土地
各日有各人的感悟吧。如果能在社会上静下来,感悟又不一样了。[em]e160[/em][em]e183[/em]
迎客松
中华民族的脊梁,灵魂的传承志士。佩服,敬仰。[em]e163[/em]
老有所乐
打击迫害平反对, 一代文豪幸福没。 天若有情天有悔, 该对人家把罪赔。
老有所乐
青青心中知错对, 爱国正义有作为。 写篇文章催人泪, 盼有新篇下一回。
虎仔
[ft][ft][B]虎仔 一份真情会随着时间而加深,一片真心会随着岁月而恳诚;流星会传达[ft][B]虎仔[/B][/B]的祝福,风声会捎去我的问候,[ft][B]虎仔[/B]祝朋友永远幸福!
虎仔
[ft][ft][B]虎仔 一份真情会随着时间而加深,一片真心会随着岁月而恳诚;流星会传达[ft][B]虎仔[/B][/B]的祝福,风声会捎去我的问候,[ft][B]虎仔[/B]祝朋友永远幸福!
天涯海角
欣赏佳作!聂绀弩始终能恪守良知,清醒的保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社会文化批判的坚韧和敏锐,使思想摆脱外力的操作,回到自身的轨道,并开始了自由的吟唱,这正体现出聂绀弩的见解有着穿越时间和征服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