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中“自己人”点滴
个人日记
很小就从电影中知道江姐,崇拜江姐。江姐剪着齐耳的短发,一条洁白的围巾一前一后优雅的搭着,眉宇间透着飒爽的英气。那个时候我就在想:红岩在哪里?我要去寻找江姐的踪迹;面对敌人,我也要象江姐一样英勇无畏。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读《红岩》,我在关心:江姐被关押在森严的渣滓洞,那么她的《示儿信》怎么能够传出来?还有,《红岩》的作者之一罗广斌是被转押至白公馆的,他又是如何传奇般的幸存的呢?
工作后再读《红岩》,却又很想弄明白 ,其中提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自己人”是何许人?为什么能够并且敢于帮助共产党做事,其结局呢?就这样,令人悚然的渣滓洞、白公馆,成了我久久的牵挂。
转眼到了2007年,这年的10月22日,我们“十人团”从南京机场飞抵成都,作三峡一周游。我终于有机会可以去缅怀红岩史迹,探索江姐足迹了。遗憾的是,我的所谓的进口相机在抵达重庆的关键时刻不慎出了故障,一时半会竟找不到地方修理;渣滓洞在上年的山洪中遭到损毁,我们看到的只是比较完美的修复和复制。在渣滓洞,那九位异性团友“咔咔咔”一通就转出来了。可我梦幻般的眼里是早已没有了如潮的人流和如涛的人声,一个个熟悉的英雄的形象在我心中复活。江竹筠、李青林、许建业、刘国志、陈作仪、何雪松、韩子重、王朴、曾紫霞……我驻足这里的每一景每一物,江姐施过的刑具,江姐住过的牢房,老许拖着沉重的脚镣凝眉沉思的小小的窗口,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跑过的地坝……脑海里全是一幕幕生动逼真的故事。我还翻阅了摆放在通道口桌上的书刊,试图调查“自己人”其人的情况。不知不觉中,我已掉队好久。
那九位忽然不见了我,正四处寻觅。终于见我迷茫茫返回停在远处的车上,又喜又嗔。我竟忘记了道歉,还不以为然:“如果是当年,你们都是押往白公馆(关押长官)的,就我一个是留在这儿的哦。”以至于在以后的几天里,哥们几个怕我再次走失,而对我严加“看管”了。
我比较能够尊重史实关注史料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上帝。不久前的一天,我的一位爱好历史的朋友逛夜景时,意外的在地摊上淘得一本《红岩大揭密》,匆忙给我送过来。我读过多种版本的《红岩档案解密》,书中对小说《红岩》中的很多正、反人物的生活原型,以及对罗广斌本人的特殊身份和惊险经历,都有相对具体细致的介绍,但就是从来没有什么文字说明“自己人”其人。而这本《大揭密》却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一页尘封近半个世纪的狱中“真迹”所牵连到的一个传奇人物展示给我们,他即是《红岩》中那个被称为“自己人”的看守,在镇反中被判为无期徒刑后,又被平凡昭雪,选为政协委员的黄茂才!
黄茂才于1925年10月20日出生在四川容县杨家场一个叫半边山的小村,祖宗三代都是佃农。父母倾其所有硬是把他送进学堂,直至1942年毕业于英国人办的华英中学。
这年春节将至,杨家场回来了一个人物 ,将黄茂才的命运带到了另外一种人生历程。他叫刘重威,时任川康绥靖公署二处副处长兼通讯队队长。春节将至,刘重威带了卫兵,回乡省亲。事有凑巧,黄家租种的就是刘家的土地。黄茂才的母亲委托刘重威给谋个差事做做。就这样,黄茂才于1946年春随刘来到了邓锡侯任主任的川康绥靖公署,不久提拔为少尉司书,成为特务情报系统的一名下级军官。
半年后,川康绥靖公署奉命撤销,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下令川康绥靖公署二处拨两个组共20名特务到重庆西南长官署二处充实那里的特务力量。刘重威趁机又将黄茂才列入推荐名单。这样,黄被调到重庆二处管档案。但他从未干过外勤。严格地说,1946年春——1948年春这两年间,他几乎没见过共产党是什么样子。1948年5月,又被调到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看守所当管理员。从此,他的生命历程开始了决定他在今后岁月里的大悲大难和大喜。
黄茂才刚到渣滓洞的一段时间,确实是忠于职守的,整天板着脸,一切按规定办事,有时也借故把“人犯”呵斥一顿。对他的这些表现,“猩猩”和“猫头鹰”也颇为满意。
那么,是什么让黄茂才改变态度的呢?纵观黄茂才的生活和心理历程,主要原因有:
(1)出身佃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
(2)黄茂才的字写得漂亮,经手接押票、填档案表、分号子工作。这使他有条件知道其中有很多在押人员都是高知识结构的人,如大学生、记者、教授、工程师等,心中渐渐产生疑问:怎么这么多有文化有知识有能耐的人都往共产党那边跑呢?
(3)还有不少民主党派人士文化程度也很高,如民盟的胡春浦、何雪松等。特别是国民党青年军203师何雪松上校,和成都驻军的韩子重中校的在押,以及他们同情革命,反对国民党腐败的一身正气,更使黄茂才疑惑并震撼。
(4)尤其是曾紫霞(《红岩》中孙明霞的原型)的到押,当填到籍贯一栏时,黄见她是内江白马人,心中立时涌起一种亲切感。内江白马离黄的家乡很近,他主动向曾紫霞认了半个老乡。
(5)经常亲眼看见打手们特别是“猫头鹰”徐贵林阴毒残忍,变态般疯狂地打人,对那些革命志士用刑,心中渐渐出现反感。
(6)曾紫霞利用老乡这层关系,趁黄查号或串牢室时经常和他拉话,她首先了解到黄的内心变化,联系狱中党组织对他开始了有意识的教育争取工作。
(7)1948年7月,渣滓洞押来一个重要“人犯”:令人肃然起敬的江竹筠。在教育争取黄茂才的地下党员中,江姐是他最敬重的共产党员。
黄茂才跨出了人生中更为辉煌的一步的标志,是接受老乡曾紫霞的委托,把一封反映狱中情况的信,送到了重庆医学院女生二宿舍况淑华手中,也把况淑华的信带回给曾紫霞。
就是这样,狱内外党组织通过黄茂才又接上了联系。
至于《示儿信》的传出和接收情况,却有一点出入,质疑,待究:
(1)《红岩大揭密》:……这段时间,黄茂才为江姐送出了好几封信,在这些信中,还有著名的《示儿信》。《示儿信》是江姐写给她表弟的,此时,云儿不到三岁,寄养在她二姨家里。这封信由黄茂才送到重庆朝天门江姐的二姨家。
(2)《红岩档案解密》:……1949年8月,经过营救,同狱的曾紫霞获释。出狱的头天晚上,曾紫霞问江姐有什么事情让办。江竹筠想了许久才说:“你给我带一封信(即《示儿信》)给我的亲戚谭竹安。”此时是通情达理的谭正伦在帮助照顾云儿。曾紫霞一出狱,立即把信交给了谭竹安。
说明一下。彭咏梧因工作需要和江竹筠假扮夫妻之前是有家室的,原配叫谭正伦,儿子叫彭炳忠。谭竹安即是谭正伦的堂弟。彭、江正式结婚也是组织鉴于工作需要批准的。
我们都记得渣滓洞1949年大年初一难友迎新春祝大捷联欢会这一幕吧,这也是狱中党组织在黄茂才的帮助下,利用监狱管理所李磊、徐贵林和一些管理员进城过节的机会举行的。女室难友们边跳边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使得也任管理员的谢伯衡第二天在李磊面前告了黄茂才“放纵人犯唱禁歌”一状。从此,黄在李心中成了不稳定分子。
1949年11月20日,黄被“资遣”,踏上了回乡的路途。所谓“资遣”,就是对一些特务人员违反团队纪律不足以关押或处决的,年老体弱不宜干下去的,情绪不稳定立场不坚定有可能出问题的……对这些人发几个月薪金,令离队自谋生计。
重庆西南长官公署此次共“资遣”12名特工人员。各种情形的都有,唯黄茂才一人是以“不稳定分子”的情由被“资遣”。黄因“祸”得福。
人生难料,在1951年的镇反运动中黄茂才被公安局逮捕。犯罪嫌疑便是在渣滓洞参与“11.27”屠杀革命志士!无论他怎样说明自己觉悟后为地下党做了些什么事,时间地点与何人接洽,办案人员就是不信。幸好当时他的案子没有彻底查实,为慎重起见,判他个无期徒刑。1955年1月18日,他因在“劳改中表现好”而被法院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还没等他找到渣滓洞狱中的幸存者,“文化大革命”运动到来了。于是,在杨家场,每次批斗会造反派都要把他弄来“坐飞机”,挂牌子,踢腿扇耳光,狠狠地打他一场。他不止一次想到了死。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入八十年代。
一天,黄收到一封落款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的信,馆长卢光泽在信中说,在整理档案时发现档案中记载有他帮助狱中党组织的一些情况,请他前往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证实。
是卢馆长将成都中医学院的曾紫霞及其他几位幸存者的信息告诉了黄茂才,是曾紫霞将黄茂才的情况通报给这些事件的知情者和当事人,如中央文化部副部长仲秋元,四川省委统战部顾问胡春浦,省政协副主席田一平,省妇联的李玉钿、况淑华、刘德彬等。1982年4月12日,容县人民法院经过近两个月的复查,作出如下改判:
一、撤销本院1953年度镇字第148号判决书及院审(55)号字第006号减刑通知书;
二、宣告黄茂才无罪。
同年5月10日,增补黄茂才为容县第五届政协委员。
1997年10月,黄茂才受聘到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指导渣滓洞的修复工作,以便开放教育后代。此时黄已73岁,旧地重游,人生沧桑,史迹尘封。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读《红岩》,我在关心:江姐被关押在森严的渣滓洞,那么她的《示儿信》怎么能够传出来?还有,《红岩》的作者之一罗广斌是被转押至白公馆的,他又是如何传奇般的幸存的呢?
工作后再读《红岩》,却又很想弄明白 ,其中提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自己人”是何许人?为什么能够并且敢于帮助共产党做事,其结局呢?就这样,令人悚然的渣滓洞、白公馆,成了我久久的牵挂。
转眼到了2007年,这年的10月22日,我们“十人团”从南京机场飞抵成都,作三峡一周游。我终于有机会可以去缅怀红岩史迹,探索江姐足迹了。遗憾的是,我的所谓的进口相机在抵达重庆的关键时刻不慎出了故障,一时半会竟找不到地方修理;渣滓洞在上年的山洪中遭到损毁,我们看到的只是比较完美的修复和复制。在渣滓洞,那九位异性团友“咔咔咔”一通就转出来了。可我梦幻般的眼里是早已没有了如潮的人流和如涛的人声,一个个熟悉的英雄的形象在我心中复活。江竹筠、李青林、许建业、刘国志、陈作仪、何雪松、韩子重、王朴、曾紫霞……我驻足这里的每一景每一物,江姐施过的刑具,江姐住过的牢房,老许拖着沉重的脚镣凝眉沉思的小小的窗口,天真可爱的小萝卜头跑过的地坝……脑海里全是一幕幕生动逼真的故事。我还翻阅了摆放在通道口桌上的书刊,试图调查“自己人”其人的情况。不知不觉中,我已掉队好久。
那九位忽然不见了我,正四处寻觅。终于见我迷茫茫返回停在远处的车上,又喜又嗔。我竟忘记了道歉,还不以为然:“如果是当年,你们都是押往白公馆(关押长官)的,就我一个是留在这儿的哦。”以至于在以后的几天里,哥们几个怕我再次走失,而对我严加“看管”了。
我比较能够尊重史实关注史料的虔诚,终于感动了上帝。不久前的一天,我的一位爱好历史的朋友逛夜景时,意外的在地摊上淘得一本《红岩大揭密》,匆忙给我送过来。我读过多种版本的《红岩档案解密》,书中对小说《红岩》中的很多正、反人物的生活原型,以及对罗广斌本人的特殊身份和惊险经历,都有相对具体细致的介绍,但就是从来没有什么文字说明“自己人”其人。而这本《大揭密》却将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一页尘封近半个世纪的狱中“真迹”所牵连到的一个传奇人物展示给我们,他即是《红岩》中那个被称为“自己人”的看守,在镇反中被判为无期徒刑后,又被平凡昭雪,选为政协委员的黄茂才!
黄茂才于1925年10月20日出生在四川容县杨家场一个叫半边山的小村,祖宗三代都是佃农。父母倾其所有硬是把他送进学堂,直至1942年毕业于英国人办的华英中学。
这年春节将至,杨家场回来了一个人物 ,将黄茂才的命运带到了另外一种人生历程。他叫刘重威,时任川康绥靖公署二处副处长兼通讯队队长。春节将至,刘重威带了卫兵,回乡省亲。事有凑巧,黄家租种的就是刘家的土地。黄茂才的母亲委托刘重威给谋个差事做做。就这样,黄茂才于1946年春随刘来到了邓锡侯任主任的川康绥靖公署,不久提拔为少尉司书,成为特务情报系统的一名下级军官。
半年后,川康绥靖公署奉命撤销,国民党国防部二厅下令川康绥靖公署二处拨两个组共20名特务到重庆西南长官署二处充实那里的特务力量。刘重威趁机又将黄茂才列入推荐名单。这样,黄被调到重庆二处管档案。但他从未干过外勤。严格地说,1946年春——1948年春这两年间,他几乎没见过共产党是什么样子。1948年5月,又被调到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看守所当管理员。从此,他的生命历程开始了决定他在今后岁月里的大悲大难和大喜。
黄茂才刚到渣滓洞的一段时间,确实是忠于职守的,整天板着脸,一切按规定办事,有时也借故把“人犯”呵斥一顿。对他的这些表现,“猩猩”和“猫头鹰”也颇为满意。
那么,是什么让黄茂才改变态度的呢?纵观黄茂才的生活和心理历程,主要原因有:
(1)出身佃农,有一定的阶级基础。
(2)黄茂才的字写得漂亮,经手接押票、填档案表、分号子工作。这使他有条件知道其中有很多在押人员都是高知识结构的人,如大学生、记者、教授、工程师等,心中渐渐产生疑问:怎么这么多有文化有知识有能耐的人都往共产党那边跑呢?
(3)还有不少民主党派人士文化程度也很高,如民盟的胡春浦、何雪松等。特别是国民党青年军203师何雪松上校,和成都驻军的韩子重中校的在押,以及他们同情革命,反对国民党腐败的一身正气,更使黄茂才疑惑并震撼。
(4)尤其是曾紫霞(《红岩》中孙明霞的原型)的到押,当填到籍贯一栏时,黄见她是内江白马人,心中立时涌起一种亲切感。内江白马离黄的家乡很近,他主动向曾紫霞认了半个老乡。
(5)经常亲眼看见打手们特别是“猫头鹰”徐贵林阴毒残忍,变态般疯狂地打人,对那些革命志士用刑,心中渐渐出现反感。
(6)曾紫霞利用老乡这层关系,趁黄查号或串牢室时经常和他拉话,她首先了解到黄的内心变化,联系狱中党组织对他开始了有意识的教育争取工作。
(7)1948年7月,渣滓洞押来一个重要“人犯”:令人肃然起敬的江竹筠。在教育争取黄茂才的地下党员中,江姐是他最敬重的共产党员。
黄茂才跨出了人生中更为辉煌的一步的标志,是接受老乡曾紫霞的委托,把一封反映狱中情况的信,送到了重庆医学院女生二宿舍况淑华手中,也把况淑华的信带回给曾紫霞。
就是这样,狱内外党组织通过黄茂才又接上了联系。
至于《示儿信》的传出和接收情况,却有一点出入,质疑,待究:
(1)《红岩大揭密》:……这段时间,黄茂才为江姐送出了好几封信,在这些信中,还有著名的《示儿信》。《示儿信》是江姐写给她表弟的,此时,云儿不到三岁,寄养在她二姨家里。这封信由黄茂才送到重庆朝天门江姐的二姨家。
(2)《红岩档案解密》:……1949年8月,经过营救,同狱的曾紫霞获释。出狱的头天晚上,曾紫霞问江姐有什么事情让办。江竹筠想了许久才说:“你给我带一封信(即《示儿信》)给我的亲戚谭竹安。”此时是通情达理的谭正伦在帮助照顾云儿。曾紫霞一出狱,立即把信交给了谭竹安。
说明一下。彭咏梧因工作需要和江竹筠假扮夫妻之前是有家室的,原配叫谭正伦,儿子叫彭炳忠。谭竹安即是谭正伦的堂弟。彭、江正式结婚也是组织鉴于工作需要批准的。
我们都记得渣滓洞1949年大年初一难友迎新春祝大捷联欢会这一幕吧,这也是狱中党组织在黄茂才的帮助下,利用监狱管理所李磊、徐贵林和一些管理员进城过节的机会举行的。女室难友们边跳边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使得也任管理员的谢伯衡第二天在李磊面前告了黄茂才“放纵人犯唱禁歌”一状。从此,黄在李心中成了不稳定分子。
1949年11月20日,黄被“资遣”,踏上了回乡的路途。所谓“资遣”,就是对一些特务人员违反团队纪律不足以关押或处决的,年老体弱不宜干下去的,情绪不稳定立场不坚定有可能出问题的……对这些人发几个月薪金,令离队自谋生计。
重庆西南长官公署此次共“资遣”12名特工人员。各种情形的都有,唯黄茂才一人是以“不稳定分子”的情由被“资遣”。黄因“祸”得福。
人生难料,在1951年的镇反运动中黄茂才被公安局逮捕。犯罪嫌疑便是在渣滓洞参与“11.27”屠杀革命志士!无论他怎样说明自己觉悟后为地下党做了些什么事,时间地点与何人接洽,办案人员就是不信。幸好当时他的案子没有彻底查实,为慎重起见,判他个无期徒刑。1955年1月18日,他因在“劳改中表现好”而被法院改判为有期徒刑15年。还没等他找到渣滓洞狱中的幸存者,“文化大革命”运动到来了。于是,在杨家场,每次批斗会造反派都要把他弄来“坐飞机”,挂牌子,踢腿扇耳光,狠狠地打他一场。他不止一次想到了死。
历史的脚步终于跨入八十年代。
一天,黄收到一封落款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的信,馆长卢光泽在信中说,在整理档案时发现档案中记载有他帮助狱中党组织的一些情况,请他前往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证实。
是卢馆长将成都中医学院的曾紫霞及其他几位幸存者的信息告诉了黄茂才,是曾紫霞将黄茂才的情况通报给这些事件的知情者和当事人,如中央文化部副部长仲秋元,四川省委统战部顾问胡春浦,省政协副主席田一平,省妇联的李玉钿、况淑华、刘德彬等。1982年4月12日,容县人民法院经过近两个月的复查,作出如下改判:
一、撤销本院1953年度镇字第148号判决书及院审(55)号字第006号减刑通知书;
二、宣告黄茂才无罪。
同年5月10日,增补黄茂才为容县第五届政协委员。
1997年10月,黄茂才受聘到重庆烈士陵园纪念馆指导渣滓洞的修复工作,以便开放教育后代。此时黄已73岁,旧地重游,人生沧桑,史迹尘封。
文章评论
纵横驰骋
正直,坚强,善良,从容,大气,凛然,忠诚,一个让人无法忘怀的女性形象,激励了一代人学习她, 崇拜她,向往她,女神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励自三尊
有感于箐友对历史的沉迷与不懈,钦佩!也从中丰富了我对这一段历史有关的知识,甚谢!
九洲可人
重现政治革命斗争的历史事实,填补了一段历史的空白。。。辛苦了。[em]e179[/em][em]e163[/em]
人生如梦
一段珍贵的历史。谢谢友。
人生如梦
一段珍贵的历史。谢谢友。
纵横驰骋
细细读来,史海钩沉,一段尘封的旷世史事,在涓涓流淌的悲悯情怀中汩汩流泻,佩服作者博览群书的劳动,更让人感动的是如此一个功利的时代,作者却在岁月的夹缝,梳理出依然放射光华的零星片段,给这个世界启示和警醒,让人们不忘历史,崇敬先烈,把握当下,史料翔实,笔触细腻,语言流畅,堪称精品,可读性极强,学习之后,感慨良多,感谢老师,祝福老师
666666 !!
您讲的江姐呀!!
666666 !!
我是重庆的哟!!
666666 !!
您写得很好也!!
开发阶段
日志写得很好,值得欣赏。
三棵囧囧树
学习了一段难忘的历史,谢谢
平舟
追溯历史,还原所想,欣赏菁菁的执着,更佩服菁菁的渊博。知识、文雅、学识之女性。
老刘
M] [url=http://piccache3.soso.com/face/_17522808777028507862][img,80,126]http://piccache3.soso.com/face/_17522808777028507862[/img][/url] 一日为友 一生难忘;一段友谊 成为永恒,一份友情,永远珍惜;一声祝福,一片心意;一个挚友,永远牵念,无论天涯还是咫尺,让我的祝福与你相伴到永远[em]e1[/em][em]e1[/em]让真诚的友谊永留心中[url=http://piccache1.soso.com/face/_8477477696270809239][img,49,36]http://piccache1.soso.com/face/_8477477696270809239[/img][/url]让温暖的祝福一直延续[em]e1[/em][em]e1[/em]★*乄*.*寒冷的冬季[em]e1[/em]温暖浪漫的空间[em]e1[/em]祝朋友永远幸福快乐乄*.** ★ [url=http://piccache1.soso.com/face/_2350229918058855417][img,230,150]http://piccache1.soso.com/face/_2350229918058855417[/img][/url]
老有所乐
危难之中自己人,肃反文革大难临。 劳改关押没丧命, 晚年平反有传闻。
,
无数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员,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革命的胜利,但他们却无法品尝到这辉煌的果实。生活在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