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临床秘方【中】
岐黄世界
十四、治先兆流产(胎漏)秘方(6首)
14.1 安胎合剂
【组成】菟丝子、熟地各12克,党参、怀山药各15克,白术、续断、桑寄生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益气、健脾补肾、固冲安胎。
【方解】中医认为先兆流产主要是因脾虚肾亏,气血不足,冲任不固,胞脉失养所致。方中菟丝子是保胎药中极重要之品,具有雌激素活性,而雌激素对维持妊娠起着重要作用;肾精之化,因于脾胃,故以党参、白术、山药、甘草健脾益气、养胎载胎;菟丝子配熟地、续断、桑寄生补肾养血。诸药相伍,能促进子宫生长发育,且对胎儿无任何不良影响。对妊娠晚期之先兆流产亦有效。本方据江西中医学院实验证明,安胎作用有三方面:一是抑制子宫收缩;二是能加强垂体—卵巢促黄体功能,三是促进子宫发育。
【主治】先兆流产。
【加减】腰腹痛者,加杜仲、枸杞;胀痛甚者,加炒白芍、陈皮;阴道下血者,加阿胶、仙鹤草、地榆炭;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陈皮、黄连、苏叶、砂仁等;偏阴虚胎热者,加生地、麦冬、黄芩;偏气虚胎寒者,加黄芪、艾叶炭。
【疗效】治疗100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最小21岁,最大36岁。结果痊愈98例,治愈率达98%。阴道出血停止,无腰酸腹胀,B超检查证明为活胎者方为治愈。其中服药5剂以内即愈者12例,5~10剂愈者51例,11~15剂愈者27例,16~20剂愈者8例,20剂以上者2例。
14.2 清热安胎饮
【组成】山药15克,石莲、黄芩各9克,川连3克(或马尾连9克)、椿根白皮、侧柏炭各9克,阿胶块15克(烊化)。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健脾补肾、清热安胎、止血定痛。
【方解】胎漏相当于西医的先兆流产。妊娠初期,由于血聚养胎,故病人多见阴虚而阳气偏盛,阳盛则热,下扰血海,迫血妄行,以致胎漏下血,腰酸、腹痛等症。《本草备要》中曾云白术、黄芩为安胎圣药。因为白术能健脾,脾健则能统血,黄芩苦寒能清胎热。而妊娠又多阴虚血热,而白术偏于温燥,故以山药代替白术,取其味甘性平,健脾补肾,补而不热;石莲性味微苦寒,能健脾补肾、滋养阴液;黄芩、黄连清热安胎;椿根白皮,味苦涩寒,收涩止血;侧柏叶苦涩微寒,凉血止血,炒炭后又能收敛止血;阿胶本属甘平而微寒,有清热凉血、益阴安胎之功,又因阿胶其性黏腻,能凝固血络善于止血,对妊娠患者既可安胎,又可止痛。古人曾用胶艾汤治疗妊娠下血,因为艾叶偏温弃而不用,代之以芩、连清胎热而安胎。总之本方健脾补肾,补而不热,清热而不伤正,收涩止血而安胎。本方配伍严谨,用药丝丝入扣,方证相符,故用之多效。
【主治】妊娠初期胎漏下血,腰酸、腹痛属胎热者。
【加减】出血量多时,加贯众炭、棕榈炭、生地、旱莲草;脾肾两虚、胎系不固,加菟丝子、川断、桑寄生;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白术;小腹下坠者,加升麻炭;阴虚血热者,多见胎动不安,或有小腹疼痛,加白芍、炙甘草。
【疗效】临床验证30例(证属阴虚血热者),结果均获痊愈。而且见效颇捷。
14.3 固肾安胎饮
【组成】桑寄生、当归、白芍、川断各9克,苎麻根12克,杜仲、阿胶各9克,炒艾叶3克,菟丝子9克,甘草4.5克,生地、生黄芪、西洋参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益血,固肾安胎。
【方解】本病多因气血亏虚、脾肾不足以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故方用参芪补脾益气;当归、白芍、生地养血和营;阿胶、艾叶安胎止血;甘草、白芍缓急止痛;胎系于肾,故用杜仲、川断、桑寄生、菟丝子固肾强腰以安胎;苎麻根养阴安胎、清热止血。有人认为祖国医学中肾—冲任—胞宫的作用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系统功能较为相似。说明肾与生殖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本方重在补益肾气、肾气充则胎安。
【主治】先兆流产。
【加减】如阴虚血热者,去艾叶,加旱莲草9克;如有外伤诱因、加砂仁3克。
【疗效】治疗56例,年龄一般在30岁左右,最小23岁,最大39岁,结果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达到保胎足月分娩)54例占96.4%,无效2例(因就诊时间较晚)。本方服10~30剂就能达到保胎目的。
14.4 加味芎归汤
【组成】当归9克,川芎1.2克,党参12克,黄芪9克,参三七末1.2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摄血,散瘀生新。
【方解】妊娠跌仆闪挫,有伤胎气。付青主说:“妊妇有失足跌损致伤的胎元,必以补气血,而少佐以行气祛瘀之品,则瘀散胎安矣。”本方即是宗付氏之说而制定的。方用党参、黄芪益气;当归养血以保胎元;合少量川芎,行血中之气;配三七祛瘀止痛。是方寓通于补,既能和营活血以疗胎伤,又能益气养血以保胎。此方之妙,在于治伤而不损胎元、补气血而不壅滞,故无通利之害,亦愈跌闪之伤,诚为两全之良方。
【主治】妊娠跌仆、闪挫伤胎。证见阴道出血、腰酸胀下坠。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一般服3剂即诸症消失,胎安而愈。
14.5生麦安胎饮
【组成】生地、苎麻根各12克,麦冬、黄芩各6克,甘草3克,川续断、桑寄生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阴清热、止血安胎。
【方解】胎漏、胎动不安,一般分气虚、血热、肾虚三型。其中尤以阴虚血热为多见。方中生地、麦冬、甘草养阴清热以治本;黄芩、苎麻根清热凉血、安胎止漏;续断,桑寄生滋肾安胎,而性平不热。诸药合用,功效清热滋肾、止血安胎之效。因而是一付安胎止血、预防流产的良方。本方标本兼顾,适用于阴虚内热、冲任不固之胎漏、胎动不安等病。
【主治】胎漏、胎动不安(阴虚内热、冲任不固型)。
【加减】纳差呕恶,加白术9克,姜半夏、苏梗各6克,陈皮7克,姜竹茹9克;便秘、加瓜蒌仁12克;屡孕屡堕者,加菟丝子9克,黄芪12克,粳米15克,以益肾固胎。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著。 【附记】验之临床,屡收特效。
14.6 保胎方
【组成】菟丝子、淮山药各30克,桑寄生20克,川续断、甘草、阿胶(烊化)各10克,党参、生白芍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补肾健脾、养血安胎。
【方解】先兆流产,不仅与肾虚有关,而且与脾虚也有密切关系。故方用菟丝子补肾气;桑寄生、川断固肾系胎;阿胶养血止血,四药合用,共奏补肾养血、固冲安胎之功;党参性味甘平,归脾、肺经,能健脾益气;山药既能健脾,又能补肾固精,与党参合用以强后天之本,助气血生化有源,胎得所养;芍药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善敛阴止血;甘草性味甘平,归十二经,能补脾益气,又善缓急止痛,甘草与芍药相合则缓解挛急腹痛。诸药相伍为用,可收补肾健脾、养血安胎之效。
【主治】各种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颇佳。
【附记】验之临床,每获佳效。 十五、治习惯性流产(滑胎)秘方(9首)
15.1 固胎汤
【组成】党参、炒白术各30克,炒扁豆9克,淮山药15克,熟地30克,山茱萸、炒杜仲、川续断各9克,桑寄生15克,炒白芍18克,炙甘草3克,枸杞子9克。
【用法】每日1剂,用水浓煎2次,分2~3次温服,连续服用,须超过以往流产天数半月。
【功用】脾肾双补,止痛安胎。
【方解】肾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源,胎元系于脾肾、肾精足则胎元得固,脾气旺则胎有所载,脾肾功能正常,胎孕自然无恙。若禀赋不足,或房事太过,劳倦内伤,或情志失调等,则往往导致肾气亏损,不能固胎。脾气虚弱,不能承载而滑胎。因此,凡滑胎患者,大都因脾肾双亏而致病。本方以党参、白术、扁豆、山药、甘草健脾益气、补后天;熟地、山茱萸、杜仲、枸杞子养血益精补先天;川续断、桑寄生补肾安胎,治腹痛;白芍敛阴养血,缓挛急,止腹痛。本方主药量重是其特点,如重用白术、熟地,乃求其力专也。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若小腹下坠加升麻、柴胡各9克以升阳举陷;小腹掣痛或阵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克,甘草15克以缓急止痛;小腹胀痛,加枳实9克以理气止痛;胎动下血,加阿胶12克,旱莲草15克,棕榈炭9克以固冲止血;口干咽燥,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克;或选用黄芩9克,麦冬、石斛、玄参各12克以养阴清热安胎;胸闷纳差,加砂仁、陈皮各9克以芳香和胃;呕恶,选加竹茹、陈皮、生姜各9克以和胃止呕;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克,制附子9克以温阳暖胞。
【疗效】刘氏数十年来以此方治滑胎,疗效显著。临床除胚胎停止发育外,一般都能见效。甚至滑胎6~8次者,犹能获得正常分娩,且婴儿体格、智力发育良好。
15.2 安胎防漏汤
【组成】菟丝子20克,覆盆子、川杜仲各10克,杭白芍6克,熟地黄、潞党参各15克,炒白术、棉花根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未孕之前,预先水煎服此方3~6个月;已孕之后,可以此方随证加减。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温养气血,补肾固胎。
【方解】习惯性流产,属于祖国医学的胎动不安、胎漏、滑胎的范畴。其起病原因,既有男女双方先天的因素,又有妇女本身虚、实不同,但以本病而言由于多次流产之后,冲任及肾气多属亏损,故临床所见,以虚证为多。故方用菟丝子辛甘平,覆盆子甘酸微温,二药同用,有补肾生精、强腰固胎之功;杜仲甘温,补而不腻、温而不燥,为补肾之要药,能补肾安胎;当归、白芍、熟地俱是补血养肝之品,肝阴血足,则能促进胎元的发生;党参、白术、棉花根甘温微苦,能健脾益气,升阳化湿;既有利于气血的化生,更能升健安胎;甘草甘平,不仅能调和诸药,而且能益气和中、缓急止痛。全方有温养气血、补肾生精、固胎防漏之功。
【主治】习惯性流产。
【加减】若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屡孕屡堕者,谓“滑胎”,亦即西医所称“习惯性流产。”《妇人良方大全》将其病机责之于“血气损,不能养胎”。腰者,为肾之外府,说明数堕胎之因,肾虚是其根本,故治疗此证当以补肾为主,但还需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消灭其习惯性于萌芽状态,因而用药要随症加减,服药时间要提前。如腰脊及少小腹胀坠疼痛,加桑寄生12克,川续断10克,砂仁壳3克,紫苏梗5克;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脉细数者,加荷叶蒂12克;苎麻根15克,黄芩、阿胶各10克;如出血量多色红,宜减去当归之辛温,再加鸡血藤、旱莲草各20克,大叶紫珠10克;出血日久,淋漓暗淡、腹部不痛者,加桑螵蛸10克,鹿角霜20克,花生衣30克,党参加至30克;在未孕之前,要预服此方3~6个月,以培养其根蒂;已孕之后,以此方随证加减。只要符合补养气血、固肾壮腰之要旨,自能足月产矣。
【疗效】多年使用,治验甚多,疗效满意。
15.3 补肾固本汤
【组成】菟丝子15克,覆盆子、枸杞子、川续断、紫河车、党参、茯苓、白术、黄芪、陈皮各10克,车前子、甘草、木香、砂仁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健脾益肾、滋肾益精。
【方解】连续流产,相当于中医堕胎、滑胎之证,除外器质性病变,多因禀赋不足,素体脾肾气虚,月事失调,胞脉失养,以致胎不成实而自堕。故方中用菟丝子甘辛,入脾、肝、肾,强阴益精;覆盆子甘酸微温,补肾固精;枸杞子甘平,滋肾益气;车前子甘寒,强阴益精;川续断苦温,补肾暖宫;紫河车大补气血,用以补肾益精,温而不燥,暖宫固冲;党参甘温,扶脾养胃;白术苦温,健脾燥湿,扶助运化;茯苓甘淡,合白术健脾渗湿;炙甘草甘温,补中和胃;黄芪甘温,健脾益气;木香、砂仁、陈皮和胃利气。诸药合用,共奏甘温益气、健脾养胃、滋肾益精之功。本方肾、肝、脾同治,健脾益胃以利生化之源,滋肾益精以固冲任之本。
【主治】脾肾两虚,腰酸腿软,足膝水肿,呕恶便溏,经血不调,胎动不安,小产滑胎。还可用治堕胎后无器质性病变或脾肾两亏而致胎萎不长者。
【加减】临证运用,可随证略作加减。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卓著。
【附记】验之临床,每获佳效。
15.4 调补冲任方
【组成】白术、黄芩、桑寄生、续断、人参各9克,茯苓、莲子各15克,砂仁2克,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后,则隔日服1剂。于怀孕之月份起,每月服5剂,连服至妊娠7个月。
【功用】调补冲任,安奠胎元。
【方解】习惯性流产(滑胎)多以冲任损伤不能摄血养胎所致。胞宫主月经及怀孕,“肾以系胞”。王冰注《素问》说:“冲为血海,任主胞宫,二者相资,故能有子。”可见冲任二脉与胎孕之关系极为密切,冲任二脉通盛,胎孕自可正常。冲脉任脉隶属于阳明,调阳明即可固冲任;肝肾是冲任之本,补肝肾就是固冲任,是故调补冲任就能起到安奠胎元的作用。“调补冲任方”,系根据先师纪翱臣的“偏方”(白术、黄芩、寄生、续断、陈皮、竹茹、砂仁、甘草)化裁而来。方中的参、术、苓、草补气益脾胃;寄生、续断补益肝肾,莲子开胃进食;砂仁理气安胎,白术燥湿,黄芩清热,湿热一去,其胎自安。诸药合用,以收调补冲任、安奠胎元之功。
【主治】习惯性流产。
【加减】胎漏下血者,加阿胶30克(另烊化,分2次兑服)。地榆炭30克,升麻、柴胡各9克以益气升提;血虚腹痛者、加炒当归6克,黄芪30克,白芍15~30克以补气生血、和营止痛;肾阳虚腰冷痛者,加巴戟天、鹿角胶(另烊化,分2次服)各9克以温补肾阳;肾阴虚腰酸痛者,加枸杞子30克,熟地15克以培补肾阴;白带过多者,加芡实30克,海螵蛸15克以健脾燥湿、涩精止带;恶阻者,加陈皮、竹茹各9克以理气止呕。
【疗效】多年使用,屡收卓效。
15.5 滋肾育胎丸
【组成】菟丝子240克,川续断、巴戟天、杜仲各90克,熟地150克,鹿角霜、枸杞子各90克,阿胶、党参各120克,白术90克,无核大枣肉50克,砂仁15克。
【用法】上药除熟地、阿胶、枸杞子、大枣肉外,各药共研细末,另将熟地、枸杞子反复熬煎、去渣以液溶化阿胶使之成稀糊状,另将大枣肉捣烂,将药末与药液及枣肉调匀,并加适量煮炼过的蜜糖,制成小丸,收贮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服6克。
【功用】补肾益脾,养血固冲。
【方解】方中以滋补肾阴肾阳为主,佐以补气健脾养血。其中菟丝子为主药,性味辛甘平,入肝肾二经,《名医别录》谓“治男女虚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能补肾益精固胎。”党参健脾补气;鹿角霜补元阳、生精髓;配以巴戟天,杜仲、川断补肾固冲;枸杞子、熟地、阿胶养肝滋血;白术、大枣补气健脾;砂仁理气调中。全方肾、肝、脾、气血同治,以益冲任之本。本方曾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能改善卵巢子宫的血流,从而促进卵巢子宫的生长发育,促进卵巢黄体的发育,并使子宫内膜腺体分泌过多。又经贵阳中医学院证实菟丝子、川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而有利于孕卵的发育。
【主治】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或不孕症。
【疗效】治疗133例,治愈126例,成功率达94.7%;无效7例,无效率达5.3%。
15.6 固胎饮
【组成】熟地12克,炒当归9克,甘草4.5克,炒白芍、桑寄生各9克,川断12克,党参、菟丝子各9克,五味子3克,怀山药12克,黄芩、白术各9克,南瓜蒂4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肾益气、清热安胎。
【方解】本证可由肾亏气血虚而易堕,也可因肝旺气血热而易动。治疗上应以补肾而益气养血,清肝而泄热和荣为主。方中以地黄、白芍、当归养血和荣;以党参益气补虚,盖使胎孕以赖母体之气以煦之,母体之血以濡之。胎之举摄安固,胥赖肾之作强,故方中用熟地佐以怀山药、菟丝子、川断、桑寄生以补摄肾脏而固其根本,更配五味子之酸,敛下焦肝肾。然胎前属热,肝旺之质、胎火易盛,故用苦寒之黄芩清泄肝火胎热,又可监补药性温之偏。白术补益脾胃,合黄芩为安胎圣药;甘草和诸药又能缓胎毒;南瓜蒂则为引药而设。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益气、清热安胎之功。所以,用本方治疗,只要孕妇注意休息,保胎是可以成功的。
【主治】习惯性流产。 【加减】如有阴道出血,加陈棕炭、侧柏叶各9克。
【疗效】治疗48例,44例痊愈,4例无效。
15.7 培育汤
【组成】桑寄生、菟丝子各12克,川断、炒杜仲、太子参各10克,山药15克,山萸肉、石莲肉各10克,芡实12克,升麻9克,大熟地、苎麻根、椿根白皮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气养荣,固肾安胎。
【方解】历代医家对保胎看法各异,朱丹溪主张“大补气血”,叶天士亦认为“屡孕屡堕者由于气血不充”,付青主有“安胎重脾肾,补其气不足,泄其火之有余”之说,张锡纯则认为“男女生育皆赖肾气作强,肾旺自能荫胎也”。抓住肾虚、气血亏损是治疗保胎之关键,故方用太子参、怀山药、芡实、升麻健脾以补气;以桑寄生、杜仲、菟丝子、川断、山萸肉、大熟地、石莲肉固肾以养血,本固则胎可安。因为妊娠多胎热,故加椿根皮、苎麻根凉血止血以治其标,使之补虚而不助胎热,清热而不损胎气。另据资料反映,用中医滋肾健脾法保胎,不但能使阴道出血停止,改善腹痛、腰酸等症状,并且尚有维持妊娠黄体、改善滋养层功能,促使孕卵发育等作用。故本方用之多效。
【主治】习惯性流产。
【加减】如肾阳虚,加补骨脂、鹿角胶;肾阴虚,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桑椹子、生地;血虚,加当归、首乌、阿胶;阴虚血热,减熟地,加地骨皮、黄芪、生地;气虚,加生黄芩、党参、白术、炙甘草。
【疗效】治疗76例,痊愈60例,成功率为79%。
15.8 加味三青饮
【组成】冬桑叶30克,青竹茹12克,丝瓜络炭6克,熟地30克,山药、杜仲各15克,菟丝子9克,当归身6克,白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凉血、滋阴补肾。
【方解】习惯性流产,临床上以阴虚内热型较为多见。故方用桑叶滋阴降火,能清血海之热,合竹茹清热止血凉血;丝瓜络炭既能清热,又能滋阴生津、止血安胎,三味其色均青,入厥阴肝经,能清肝经之热,使相火静则胎安,为妇女崩中动胎之要药。熟地滋阴;山药、杜仲、菟丝子补肾;归身、白芍养血敛阴。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补肾安胎之效。
【主治】习惯性流产。 【加减】胸闷,加苏梗3克,白术9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良好。
15.9 活血化瘀汤
【组成】益母草、当归各30克,赤芍、白芍、川芎各20克,炒桃仁(打)15克,蒲黄(布包)、五灵脂(布包)各10克,炮姜,木香各6克,肉桂(后下)、生甘草各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温经行气,养血活血,祛瘀生新。
【方解】堕胎下血,以有瘀血者为多。本方乃由四物汤、生化汤、失笑散化裁而来。方用益母草、当归、赤白芍、川芎、桃仁养血活血、祛瘀生新;蒲黄,五灵脂活血行瘀,散结止痛;炮姜温经化瘀,且可引药入营;木香行气;肉桂温经;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温经行气、养血活血、祛瘀生新之效。
【主治】堕胎下血(指自然堕胎或人工堕胎下血不止),时有血块,少腹作痛,及瘀滞蓄留等症。
【加减】下血块多、少腹痛甚者,若患者无宿疾,禀赋强壮,可酌加生大黄、牛膝、红花增强破瘀攻下、荡涤留滞的作用;脾胃虚弱、素禀不足者,加山药、白术、陈皮健脾益气、补气扶羸;出血日久,阴虚发热者可加生地、丹皮、地骨皮、黄芩育阴凉血,解肌清热;肾气素虚、腰腿作痛者,加桑寄生、熟地、杜仲、川续断,强筋骨、利关节、滋肝肾。
【疗效】经数十载的临床验证,疗效卓著。 【附记】验之临床,确有特效。
十六、治宫外孕(异位妊娠)秘方(2首)
16.1 宫外孕方
【组成】丹参15克,赤芍、桃仁(打)、乳香、没药各9克,三棱、莪术各6克(此为Ⅱ号方,减去三棱、莪术即为Ⅰ号方)。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破瘀、消癥定痛。
【方解】方中以丹参、赤芍养血活血;桃仁、三棱、莪术破血散结;乳香、没药化瘀止痛。合而能活血破瘀,消癥定痛。综观全方,既能促进血管外自体血流及血块的吸收,又能解痉、镇痛,故可活血破瘀、消癥定痛。
【主治】宫外孕流产或破裂。证见月经过期,漏下不畅,血色暗红,或夹肉膜块物、腹痛突发、痛而拒按、多自小腹开始而延及全腹。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良好。据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1974年报道:以本方为主,非手术疗法治疗690例宫外孕患者,其中未破损型3例,休克型111例,不稳定型308例,包块型268例,均获痊愈。又据重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报道:以本方为主、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宫外孕23例,随访到22例,月经均恢复正常、包块消失。8例已足月产。
【附记】本方Ⅰ号方适用于不稳定型,Ⅱ号方适用于包块型,两方均用于已破损型。
本方还可用于治疗妇科常见的炎性疾患,如盆腔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水、积液,亦获得良好效果。
16.2 活络效灵汤
【组成】丹参15克,赤芍、桃仁(打)各12克,乳香10克,没药、金银花、蒲公英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解】本方由张锡纯“活络效灵丹”(丹参、当归、生乳香、生没药)加减化裁而成。方用丹参、赤芍养血活血,桃仁破血散结,乳香、没药化瘀定痛,复加金银花、蒲公英,配赤芍,取其清热解毒、凉血化瘀。因为输卵管妊娠往往由输卵管炎引起,而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血郁少腹,日久势必化热,故用本方效果良好。
【主治】输卵管妊娠包块已经形成,或血郁少腹已见化热之势。
【加减】腹痛甚者,加元胡12克,蒲黄、五灵脂各10克;消包块,加三棱、莪术各10克,夏枯草20克;肛门坠胀,加黄芪20克;防止肠黏连加川厚朴12克,广木香10克;大便干结,加大黄10克;补气血加当归15克,山药10克。
【疗效】治疗43例,其中包块型34例,不稳定型9例。结果治愈26例,好转16例,1例无效改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
【附记】上列二方均系从活络效灵丹化裁而成。笔者曾用活络效灵丹加减治疗宫外孕包块型、阴性(即陈旧性宫外孕)多例,均获包块消失,月经恢复正常而愈。说明中医对宫外孕阴性(-)是有良好效果的;若属阳性(+)仍以中西医结合抢救或手术治疗为善。
十七、治产后发热秘方(4首)
17.1 理血驱风汤
【组成】荆芥3~5克,泽兰叶10~15克,秦艽5~10克,炮姜炭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血驱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