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觉群里学习的怎样是真正念佛法门

个人日记

 什么是净土?
 
   什么是净土?什么是净土的修行方法那?净土
     净:是清净的身心。
     土:就是宇宙四大物质风.水.火.地中的地,地是这四大物质中最坚固的。
 
净土,就是身心清净坚固不退。净土的修行方法,就是能使身心清净无染,坚固不退的修行方法。
 一提净土,大家就会想到念佛,就会想到念“阿祢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会认为是念佛的修行方法。实际上那是对净土修行方法的片面的.狭隘的认识。念佛修行方法 念“阿祢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念佛法门的一种,不是念佛法门的唯一。
念佛方法分为三种:一.念佛法身    二.念佛功德   三.念佛名字 
一.念佛法身:
佛的法身是什么那?
    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了,宇宙诸法是由“真如”变现的。无论是组成宇宙法界的物质现象,还是生命的精神现象,都具有相同的“真如法性”。都具有原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针对我们有情生命而言,这种原本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就是我们的至善的本性,就是我们的清净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或叫法性,这种法性也就是佛的“法身”也就是说:一切有情生命都具有共同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至善的“法身”。原本一切众生都是“佛”,都具有相同的“法身”。只是因为我们曾经由于“妄想分别”,执持虚妄不实的外部事物,与自身的种种感受,使得我们变的“自私”.变得“我执”。由于我执.自私,使得我们不断地生起贪.嗔.痴念,我们就在这贪.嗔.痴念不断地生起与破灭中,坠入无明.坠入生死轮回,受着种种的生死烦恼与痛苦的逼迫。念佛法身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在行.走.坐.卧间,要时刻觉醒自己,时刻忆念着:“一切有情众生原本具有共同的.清净无染的.平等无二的.至善的“法身”。只因我们妄想分别.只因我们自私与我执.只因我们贪.嗔.痴念的生起,才使得我们坠入生死轮回,受着种种的生死烦恼与痛苦的逼迫。要想摆脱生死烦恼与痛苦的种种逼迫,必要当下止息一切妄想与分别;止息一切贪.嗔.痴念的生起;断除一切不善的思想与行为;断除一切生死烦恼与痛苦的因,回归原本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将这种念头铭刻心中,念念不忘,无时无刻不以这样的忆念来衡量自己的身心,来规范自己思想与行为,勿使妄想分别生起,勿做不善的业,这就是念佛法身的修行方法。(具体怎么修,应该依个人的不同根性与秉性,自主开发。)
二.念佛功德
    什么是功德我们上面已经讲过了,现在在讲一遍。

功德
   功:是功夫,就是对世间一切虚妄不实的事物与自身内外的种种感受,不起妄想分别,不生贪.嗔.痴念的功夫。
 德:是保持心性的清净无染。
   功德,就是对世间一切虚妄不实的事物与自身内外的种种感受,不起妄想分别,不生贪.嗔.痴念,保持心性的清净无染,就是功德。
实践上功德就是禅定,而这里的念佛功德的禅定,并非是我们通常认为的禅定。这里念佛功德的禅定,是只有佛才具有的,只有我们原本清净的自性才具有的一种定境。 这种定境也叫“三昧”,就是:正定.正受.正思维(正念)的意思。而我们通常认为的禅定都是外道的禅.外道的定,无论是“无想定”还是“灭尽定”,在这两种世间最高的定境中,是没有感受,没有思维的,是一种如同朽木枯石的定境。这种定境中没有真正的愉悦,是不永恒的。一旦出定,烦恼与痛苦的束缚立即现前。我们学习佛法修行,是为了最终的解脱,是为了处在永恒的愉悦之中,而不是要修成朽木枯石,所以说:“无想定与灭尽定”都是外道禅.外道定。佛的这种功德.这种定境.这种三昧,是有感情.是有感受的。可别认为成佛后就一切断除啦。佛是有感情.有感受的,这种感情与感受是无法用世间的语言与文字可以表诉的。佛的这种功德.这种定境是无所不定,无有所定的。这种定境,来源于我们原本清净的真如法性,来源于我们的清净自性,来源于我们究竟的“无师智”。
 什么叫“无师智”?
我们在世间的智慧,或从师而学,或通过自己对宇宙诸法生灭现象的观察,或从书本上得到,这些都是由外缘而得到的。我们的老师.宇宙诸法.书本都是外缘,没有这些外缘我们从谁而学?
我们去观察什么?
我们去看什么?
所以,世间的智慧都是由外缘引发的有“漏智慧”,而“无师智”,是我们清净的真如法性原本具有的,不是那位老师传授给我们的,不是从那本书上可以学到的,是不需要外缘引发的清净智慧,它是清净自性的自然流露。所以,称为“无师智”。这种智慧每个有情众生都具有,每个有情众生的“无师智”,都是平等无二,不一不异的。这种“无师智”隐藏在每个有情众生的心识之中,所以叫它“三昧”。昧:就是隐藏.隐蔽的意思。念佛功德,也就是忆念有情众生原本具有的这种“无师智”。
念佛功德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在行.走.坐.卧间,要时刻觉醒自己,时刻忆念着:“一切有情众生原本具有共同的.清净无染的.平等无二的.不一不异的清净智慧,只因我们妄想分别.只因我们自私与我执.只因我们贪.嗔.痴念的生起,才使得我们忽略了自己原本的清净智慧。使得我们坠入了无明之中,坠入了生死轮回,使我们受着种种的生死烦恼与痛苦的逼迫。要想摆脱生死烦恼与痛苦的种种逼迫,必要当下止息一切妄想与分别;止息一切贪.嗔.痴念的生起;断除一切不善的思想与行为;使自己原本清净的智慧显现出来,回归原本清净无染.永恒常住的本性”。将这种念头铭刻心中,念念不忘,无时无刻不以这样的忆念来衡量自己的身心,来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勿使妄想分别生起,勿做不善的业,最终显现自己的清净智慧,这就是念佛功德的修行方法。(具体怎么修,应该依个人的不同根性与秉性,自主开发。)
三.念佛名字
念佛名字就是忆念佛号。
    可以念“释迦牟尼佛”.可以念“药师佛”.可以念“阿弥陀佛”等等的佛号。具体念那一佛号,要依自己的根性与佛的因缘。在念每句佛号的时候,要忆念佛的法身;要忆念佛的功德;要忆念佛的大愿心。要时刻依佛的大愿心来衡量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要拿佛的大愿心来引发自己的大愿心。比如:如果您认为西方极乐世界适合您,您就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念“阿弥陀佛”的佛号。在念每句佛号的时候,要忆念“阿弥陀佛”的法身;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心。如果您认为东净琉璃世界适合您,您就发心往生东净琉璃世界,就念“药师佛”的佛号。在念每句佛号的时候,要忆念“药师佛”的法身;忆念“药师佛”的功德;忆念“药师佛”的十二个大愿心;忆念“东净琉璃世界”七佛的大愿心。简单地说念佛名字的修行方法,就是把“佛”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 这三种念佛方法,实际上就是我们的一体三身,就是忆念我们自己的法身.报身.化身。忆念我们自己的法身.报身:就是忆念我们原本清净的自性与智慧。忆念我们自己的化身:一切有情众生都具有原本清净的自性与智慧,一切有情众生的佛性都是不一不异.平等无二的。也就是说:佛与凡夫都具有共同的佛性,无论是药师佛.阿弥陀佛还是十方无量诸佛,都是一样的。忆念我们自己的化身,也就是以某佛为自己修行的榜样,把自己观想成是某佛在世间的化身,把某佛的愿心通过自身,实施到生活中去。
举两个例子:
    您如果发心往生东方极乐世界,您就以药师等七佛为修行榜样,把自己当作药师等七佛的化身,
把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心,通过自身,尽最大能力实施到生活中去,来以慈心救度众生。您如果发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您就以阿弥陀佛为修行榜样,把自己当作阿弥陀佛的化身,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心,通过自身,尽最大能力实施到生活中去,以悲心救度众生。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什么是净土的修行方法。
净土的修行方法,就是能使身心清净无染,坚固不退的修行方法。 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身心清净无染,坚固不退那?
 
那就是通过佛法的修行,使自己的清净自性显现出来;使自己处在永恒.常住的大涅槃之中,才能做到身心清净无染,坚固不退。也就是说只有修行成佛了,才能做到身心清净无染,坚固不退。而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全是为了教化我们成佛,全是为了接引我们回归自性。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方便的修行方法,无论什么宗派.无论什么法门.无论什么修行方法,都是净土的修行方法。每个发心修行的人,最终修行的也是“净土”。不要一提净土的修行方法,一提净土法门,就认为是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是修行净土的一小部分,不是净土修行的唯一。
极乐世界
 
    现在大多数的信佛修行人,都认为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可以无忧无虑了,就可以享福啦,就没有烦恼与痛苦啦,
都把往生极乐世界作为修行的目标。这与当今一些宏扬佛法的人,对极乐世界大势的渲染有关。而佛所说的极乐世界,是相对我们五浊恶世的娑婆世界而言的“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并非是烦恼不生,一切随心所欲的,也并非是享福不尽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演说的主要是:东净琉璃七佛极乐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现在对比一下这两个世界。
东方净琉璃极乐世界
    药师佛的东净琉璃七佛极乐世界的七尊佛,所发的大愿都是针对有情众生的生前利益。东方极乐世界的七佛的愿心,
是愿愿不离众生当下,愿愿不离众生的现生。也就是说:依佛法修行,发心往生东净琉璃七佛极乐世界的人,在生前所用衣物.器具,身体疾患等都会得到七佛的加护,死后有八大菩萨来接引您,或向您指引道程。往生东方净琉璃极乐世界的修行宗旨是:在生活中求解脱,在现实中了生死,立足当下.立足现生。依佛法修行,发心往生东方净琉璃极乐世界,在今生就可以了脱生死,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解脱,就可以得到极乐世界的利益。而往生东方净琉璃极乐世界必须“断惑”,断“见.思二惑”才可以在今生了脱生死,得到利益。
西方极乐世界
    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所发的大愿都是针对有情众生的死后利益。是在死后带业往生,而且是有条件的。
那就是,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大家注意这句话!也就是说: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在诚.您修行的在刻苦.佛号念的在多,您没有善根.福德.因缘这三样是去不了的。
一.善根:
    什么是善根?善根就是菩提心。怎么才算有菩提心那?要想有菩提心必须具备“三心四愿”。

(一).信心,必须具备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的坚定信心。
(二).悲心,必须有一颗对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悲愿心。

(三).直心,直心就是不虚伪.不应酬的专一心。必要有一个佛道无上誓愿成的,专一的修行心。
要想修行佛法摆脱生死烦恼的束缚,不能有半点的虚伪与应酬的心理.修行必须脚踏实地,不能为自己的虚荣心而生起虚伪.应酬.有覆(隐瞒)自己缺点与错误的心理.
    这三心具备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二.福德: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必须有“福德”,这一点大家也要特别注意一下。
    为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有“福德”,而不是“功德”那?
“功德”我们上面已经讲过啦,功德是对世间一切虚妄不实的事物与自身内外的种种感受,不起妄想分别,不生贪.嗔.痴念,保持心性的清净无染。
功德”是要用智慧来引发的。而“福德”是要靠“业”才能建立的。靠什么样的业才能建立“福德”那?就是上面的“善根”业!就是要将善根.将菩提心的三心四愿赴诸于社会.赴诸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以三心四愿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服务于众生。把三心四愿运用到自己的生产.生活中去,而不是做个发愿的形式后,将自己的愿心放置高阁,不闻不问。

三.因缘:
    我们上面也曾经讲过,宇宙诸法皆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指的是四缘生诸法,也就是因缘.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也就是说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与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四缘具备,才可以往生到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中去。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四缘具备的关键,就在我们临终时的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就决定着四缘的和合,就决定着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结果。所以,发心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要考虑自己能不能去上西方极乐,而是要给自己打下一个“善根.福德”的基础。关键还是要在临终时的四缘和合的一念之间。 有些大德说:“持诵‘阿弥陀佛’佛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方法易修.易生.易成”。我们看看,如果用“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三个条件来衡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容易吗?不容易,是很不容易!在修行的道路上没有容易的事!无论您是想修行成佛,还是想往生极乐世界,都必须脚踏实地的修行。“理有顿渐,事须渐除。也就是说,佛法的真理好懂,但是要把佛法的真理,运用到净化自己的身心上,需要从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细微做起。所以,信佛修行必要实修!简单点说,“实修”就是要将佛法的真理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去。
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在末法时期,最先没有的是《楞严经》,最后盛下的只有《阿弥陀经》。佛为什么这样说那?
因为《楞严经》是开人智慧的,而且《楞严经》里介绍了很多末法时期的,魔子魔孙的丑恶现象。所以,在末法时期的魔子魔孙们惧怕《楞严经》,都不敢讲解《楞严经》,有的甚至说《楞严经》是“伪典”.是“伪经”。不管它是不是“伪典”.“伪经”,要看看它的内容是不是可以使人智慧增长,是不是宇宙诸法的真理。可以使我们智慧增长的我们就学,是宇宙的真理我们就修。世间的事物有真伪,而真理是没有“真伪”的。因此,《楞严经》最先灭。
为什么说末法时期最后只盛下《阿弥陀经》那?
  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阿弥陀经》看起来通俗易懂,其实内藏无穷的佛法密意。只有圆通佛法的人.只有具有坚定的修行信心的人.只有修行六度万行的人.只有具备大悲愿心的人.只有善根.福德.因缘具备的人,才主动自觉地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
第二点:因为《阿弥陀经》通俗易懂,最易被魔子魔孙歪曲,来用以骗取无明众生的供养。比如: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法门的资粮是“信.愿.行”。当今有些“大德高僧”把这个‘信’解释为:您要信啊!信什么啊?您要信有阿弥陀佛啊!您要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啊!‘愿’,您要发愿啊!发什么愿?要诚心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行’,您要一天念多少佛号,要按照我的念佛声调念佛!等等等。这就是歪曲!“信.愿.行”的真实意义,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善根.福德”,就是菩提心,就是三心四愿的生活实践。


而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完全取决于临终时的一念之间,取决于一念之间与西方极乐世界的四缘和合。基于这两点,在末法时期最后只盛《阿弥陀经》啦。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着重给我们讲这两个极乐世界那?而且要我们发心往生?
在我们道家思想的五行学说中,东属木.西属金。木:主慈.主安乐.安逸,太阳由东而起,所以东也象征着生命的开始。西:主杀伐.主痛苦.主悲哀.主死,太阳由西而落,所以西方象征着死。东西两极乐世界,是释迦牟尼佛根据娑婆众生业力的轻重,而设的两大方便法门。佛给那些所做恶业轻,没有太大重恶业的众生,指引东方极乐世界。东方极乐世界可以给人以安乐.安逸与愉悦。恶业轻的众生,妄想分别与贪.嗔.痴念肯定要轻.要少。因此,恶业轻的众生修行佛法,相对容易断除见思二惑,相对容易止息诸恶,相对容易在今生就可以了脱生死,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得到解脱。所以,释尊给恶业轻的众生指引往生东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方便法。让这些恶业轻的众生,以明理.断惑来达到当下与死后的安乐与安逸。 发心往生东方极乐世界的众生,在死后由八大菩萨来接引。如果您不够去东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或者您改主意不愿去东方极乐世界了,八大菩萨可以指引您去其它的极乐世界。还可以护送您去西方极乐世界。东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方法,简单一句话:“立足当下.断惑.生善,出离烦恼与痛苦的束缚。”佛给那些所做恶业众生,妄想分别与贪.嗔.痴念重的众生指引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恶业丰,妄想分别与贪.嗔.痴念重的众生,明理.断惑的能力相对要差些。所以,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要以行!就是以六度万行,以善根.福德的善业,以带业来往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后,再在阿弥陀佛的教化下明理,以达最终的智慧究竟,解脱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束缚,终成无上的佛果。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要带“善业”往生,这点大家可要铭记啊!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去对佛法.佛理的深造,是去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是去学习的。学成后,是要倒驾慈航回娑婆度生的,可不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享福的。您如果有这样的念头,我劝您就别念.别修啦。因为您有这样的念头,善根.福德.因缘您一样也得不到,您是永远去不上西方极乐世界的。您这是在浪费生命,您这是自断慧命。
东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方法是:“立足当下.断惑.生善,出离生死烦恼与痛苦的束缚。”
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方法是:“眼望未来.行善.断恶,出离生死烦恼与痛苦的束缚。”
由于在我们现在这末法时期,“真正的大德,真的善知识”,针对末法时期的现状与众生的普遍根性,而极力地宣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法门,与一些魔子魔孙借助《阿弥陀经》蛊惑人心,骗取众生的供养这两种原因。使得当今学佛修行的人,多数偏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法门,这不是一种好现象。学佛修行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明确学佛修行的目的。修学何种法门.用什么修行方法,要依自己的根性自主选择,不应该随着社会潮流与风气,随波逐澜。

真正的净土极乐,  净土极乐还有真假吗? 当然有。释尊给我们指引的东方极乐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都是相对与我们娑婆世界而言的极乐净土。并非是究竟的极乐,究竟的净土。这些极乐世界的生存环境,要远远好于我们的娑婆,是我们娑婆世界不能比拟的。生活在这些极乐世界里的众生,他们的物资享乐.人际关系.精神思想的境界,要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但是,生活在这些极乐世界里的众生,并非烦恼不生,彻底地出离了生死,是并未究竟的极乐
 极乐净土分为:事无碍极乐净土.理无碍极乐净土.事理无碍极乐净土与事事无碍极乐净土。
一.事无碍极乐净土:
    是以“东方净琉璃药师佛的极乐世界”为代表的。东方极乐世界的修行目的,是为了达到所欲事物的无碍境界。是以立足当下.断惑.明理,以顿超直入为入手的修行方法,是以明心见性,以理促事为主的。所以,发心往生东方极乐世界,必先明理.见性.断惑,以立足于当下,立足于生活,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现实中了生死,生活中求解脱。
二.理无碍极乐净土:
    是以“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为代表的。
是以事促理的修行方法,也就是说以业为基础,以业行而显理,在业行中渐入佛法的真理。以业行而得利益,以利益而引发求理。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在生前行六度万行,培植善根.福德,死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在通达无碍宇宙诸法。
三.事理无碍极乐净土:
    是即不偏理也不偏事,以理引事,以事显理,理事并进同归真如。事理无碍极乐净土还没有建立,需要等到弥勒下世,在我们的娑婆世界建立。所以,我们娑婆世界今后会在弥勒的教化下,建立事理无碍的娑婆极乐。
 
以上三种极乐世界,无论是事无碍.理无碍还是事理无碍的极乐净土,都是要依业而生,从业而离的。也就是说,这三种极乐净土的建立与往生,都是要以善业的建立而建立的,要依善业的建立,而脱离娑婆世界的烦恼与痛苦的逼迫的。这种“善业”是由众生的妄想分别.贪.嗔.痴念而生出的,不是出至真如法性至善的本能。所以,这种善业是不究竟的,不是真正的清净的善业。带着这种善业往生,同样是有烦恼.有束缚的。因此说,以上三种极乐净土只是相对我们娑婆的极乐世界,并非是真正的净土极乐。而真正的极乐净土是:事事无碍极乐净土。
四.事事无碍极乐净土:
 
  事事无碍极乐净土,又叫“一真法界”。
事事无碍极乐净土,又叫“一真法界”。
    所谓的“一”:就是不一不异,平等无二。“不一不异,平等无二”是什么?是佛性.是我们清净的本性.是“真如”。“一”是数字,数字是怎么产生的?"一"是针对"二"分别出来的,是我们的妄想分别产生的。所以,数字在佛法中比喻“妄想分别”。现在有“一”无“二”,也就是没有分别.没有妄想。“真”:是真实不虚,永恒常住的意思。一真法界”,就是不一不异,平等无二,没有妄想分别,没有贪.嗔.痴念的真实不虚,永恒常住的世界。怎样才能做到“不一不异,平等无二,没有妄想分别,没有贪.嗔.痴念”?那就是身心清净。“真实不虚,永恒常住”,就是坚固不退。所以,“一真法界”就是身心清净,坚固不退的真正的“极乐净土”。“一真法界”,统摄十方无量无边的极乐世界。也就是说,“一真法界”包容着宇宙间一切的极乐世界。东方极乐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都被包含在内。我们学佛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要入“一真法界”的,而其它的极乐世界是通向“一真法界”的方便途径,是修行的"驿站"。因此,释迦牟尼佛依娑婆世界众生的普遍根性,指引不同根性的人,要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您也可以依自己的根性与志向,直修“一真法界”。
举个例子:
    比如过河,有的人有船,他就可以直接乘船过河。有的人没有船也想过河那怎么办?
那就需要“桥”!找到了桥,上了桥就可以过河了。一条河上会有很多的桥,您看看那座桥离您最近,最适合您,您就上那座桥。没桥,您就想办法自己建造一座。我们在世间发心修行,就是找桥.建桥的阶段。上去桥了,就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啦,但上去桥了,往生到极乐世界了,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过河,而不是要站在桥上欣赏风景!而不是要痴恋风景停滞不前。



学习文章  怎样是真正念佛法门,学习结束了,感恩极光老师,合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