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村
银河细语
农 村
千百年来,土地的拥有权和使用权是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或一国之内爆发战乱的主要原因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质,是可再生与重复使用的资源!
在中国,至从祖辈们为了自己和儿孙辈们的生存福祉与党并肩浴血近三十年,土地得以重新分配来,由打土豪分田地到人民公社土地集体集中生产再把土地承包到户,国家和集体是土地的拥有权者,人民只能享有使用权,在中国的大多数地区人民靠土地耕种自给自足,赖以生存!现在靠近城市的土地贵若黄金,而远离城市的土地则渐渐荒芜,农二代三代相继融入城市化,已与农事无关了,只有少数恋土的老弱病残还坚守在乡村,大多也无力耕作了!
又是金秋十月,水冷草枯,树木凋零的时候,冬播也渐渐拉开了序幕,曾记得父辈们常挂口中的农谚:“寒露菜子霜降麦”。又是小春播种的时节到了 , 然而乡村也很少看到冬播春种的迹象了。
曾记得那年月在这金秋季节,沸腾的乡村景象,一望无垠的土被铲锄挖翻得鲜红鲜红,和黑绿的山林间隔线条是那么的清晰,‘大春不铲坎,小春不淘沟’。每当回想起那时在农村耕作时的往事和今天的农村景象相比,不禁感慨万分。
那时仲秋节过后人们开始渐渐地准备冬播了,主要播种豌豆、油菜和小麦,成片成片的播种,称为种小春,大多在次年三到五月份收获,以维持上半年的生活食品需求。
先是铲除风长一年的杂草,不管平地山地,把坎上地上的杂草全铲下,让秋雨绵绵的天气把草腐烂,不但肥沃了土地,又便于农作物的生长,“大春不铲坎,小春不淘沟”,上半年耕种不会再铲地边坎上的杂草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暴雨使水土严重流失,下半年耕种不用淘沟是下半年雨水少而均匀,刚好能润浸土地不用淘沟导流。然后成片成片的土地被翻挖得鲜红鲜红,整个乡村洋溢着一种热火朝天的景象,老少齐上,笑语欢歌,铲草翻地大约一个月时间就到寒露时节,是栽种菜子的最佳时节,种完油菜就接着播种小麦了,霜降时节是播种小麦的时候了,播种小麦是很费事的,用肥多,密植,很费劳力,却是大多数农村人们的主食之一,于是男女老少,肩荷背负着农家肥,种子和农用工具,你帮我我帮你地播种,整个乡村都沸腾忙碌开来,那时农村中小学校也要放假一周或十天以助农事,个个都是农业好把手,农谚说的:‘人勤地不懒’!曾经的肩荷背负,洒汗挥锄,历历在目,记忆犹昨!
如今的金秋,乡村一片寂寞,时不时能看到几个年老的身影在晃悠,冬播也不再继续,小春种植的也少了,田地里野草漫铺,焦黄一片,森林也渐渐延伸扩大,鸡犬声少,一片萧瑟的景象,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定居,农村人口对粮食的需求也少了,小春种油菜小麦费时费工又难于收割加上劳力不济种的就少了,而大春种玉米水稻大豆这类的省事,又减少了收种交汇忙碌的劳累,再难见大战红五月的景象,加上老弱病残们确实劳累不起了,也大多各自耕作,不紧不慢的,也许某一天,有的乡村因此会消失而森林重现,那些农二代三代和N代们将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故土家园,不知城市化的进程带给他们是快乐还是悲哀?如果世态的变迁他们何以生存为赖?前辈们浴血奋斗而争的土地也越来越贱!
时代在变迁,
不管身何在?
民以食为天,
农村是依赖!
但看古今史,
江山几易改。
只为争田地,
重复复重来。
二0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银河系
文章评论
风中じò ぴé花蕊
反正失眠,到老乡家走走,还有沙发,我好累,坐坐,可否?
风中じò ぴé花蕊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风中じò ぴé花蕊
时代在进步,现在的人更懂得享受,老乡不也一样放下锄头且在城里打拼自己的事业,曾经江山的美,谁都留恋!进步后的思想是无法左右的,静观其变,打造好属于自己的江山足矣!
宁静
[ft=,2,]咋那么多感慨?不过你说的倒是理,如今的农村旧貌换新颜得感谢改革的春风,感谢党![em]e179[/em][/ft]
宁静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农村也在变革,都是高科技带来的效益。
宁静
至于城市占领农村那也是改革,你说的挺在理的,选你当代表没错,支持你的观点!
宁静
这一大早的就让人伤脑筋,你知罪吗?[em]e120[/em]
/rose灵心
[ft=,2,]这是时代的进步所致,许多社会现象不仅银河系看到,我想,国家领导人也看到了现象的本质,或许他们早已权衡了其中的利弊关系,取其利大吧。何况现在农二代农三代观念和接触的环境也不同,真正能体会家中年迈的双亲不辞辛苦将家业续传的苦心,我们这边正是摘茶籽的时候,满处的茶山坡上,能见着几个年轻人的身影?的确可悲加无语!或许,若干年后,这些都会被其它所代替,只是那纯天然的甘甜清润的茶油再也吃不到了......到时有的只是怀念,有的只是儿时那美好的记忆,正如银河系现在忆起冬耕融融的景象......[/ft]
/rose灵心
农二代的吃苦的精神我们且不评论,但,农三代的吃苦耐劳精神是个教育的难题!也势在必行哦!我班有个孩子连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野炊"游戏都不知道是什么!出门坐车,玩都是在咖啡厅或者茶楼,很少随父母去乡下,没体念农村生活,又怎知道农民的辛苦,环境的艰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