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的人与修行人、悟者的对话

个人日记

 1、烦恼的人遇到一个修行人。

    烦恼的人向修行人诉苦:“我的衣服总是一天比一天变旧,我的乒乓球总是掉到地上就到处反弹,我的狗总是遇到生人就狂吠,我的猫总是看到老鼠就去捉……这些让我疲惫不堪,我很痛苦,我希望得到解脱!”

    修行人说:“哎呀!我过去也和你一样。为了得到解脱,我走上了修行之路。现在,我终于征服了这些纠缠!”

    烦恼的人问:“真的吗?您现在是什么状态?不需要为衣服、乒乓球、狗、猫等等的事情操心了吗?您是如何做到的?”

    修行人说:“是的,我历尽艰难,终于做到了。现在,我把衣服加工成不易起皱型,我的猫已经训练得不抓老鼠,我的狗也被训练得不叫唤,至于我的乒乓球,现在已经不反弹了,因为我始终把它抓在手里,它再也没机会反弹了,哈哈!”

    烦恼的人:“您真是了不起!搞定这一切很难吧?”

    修行人感慨:“确实很难,但是值得!你看你,衣服旧了,乒乓球在反弹,狗在冲我叫,猫又想抓老鼠,我真同情你!但是我不能帮助你,一是因为手里抓着乒乓球,二是因为我现在还要继续修炼我的衣服、乒乓球、狗、猫。修行无止境,证悟是自己的事,祝你将来像我一样成功。”

    2、烦恼的人遇到一个悟者。

    烦恼的人向悟者诉苦:“我的衣服总是一天比一天变旧,我的乒乓球总是掉到地上就到处反弹,我的狗总是遇到生人就狂吠,我的猫总是看到老鼠就去捉……这些让我疲惫不堪,我很痛苦,我希望得到解脱!”

    悟者心平气和地说:“您很幸运,有一件可体的衣服,一个能用的乒乓球,还有健康的狗和猫。衣服变旧、球反弹、狗吠、猫捉耗子,这些都是他们的本性。”

    烦恼的人:“是的,我为他们的这些本性而烦恼。因为我总是不能掌控这一切,我为此而痛苦……”

    悟者:“衣服、乒乓球、狗、猫是你的,不是你。你是这一切的主人,你是更为宽广的存在,而不仅仅是眼下的这衣服、乒乓球、狗、猫。”

    烦恼的人:“我当然知道我不是狗。但是,难道您不去修炼自己的衣服、乒乓球、狗、猫吗?我遇到一个修行人,他可以掌控这一切。”

   悟者一笑:“我确实不能掌控这一切。我只是让衣服是衣服,让乒乓球是乒乓球,让狗是狗,让猫是猫,让我是我……”

    结语:修行的真谛是,发现自己是衣服、乒乓球、狗、猫(地水火风空五大假合的肉身相、色受想行识\色声香味触法五蕴六尘的妄心相)……之外的存在。在明白这一点之前,一切关于衣服、乒乓球、狗、猫的努力都是徒劳,一切建立在衣服、乒乓球、狗、猫上的“成就”都是虚妄。在“我知道我在烦恼”这句话上分辨出生命的真如本性--分清“我”和“我的”。哪怕是我的思想、我的念头、我的情绪、我的智商、我的才华、我的能力、我的身体、我的疾病……也只是“我的”,不是“我”。不要找,不需修,站稳了即是,也不用进入或保持某种状态。“我”是一个极其宽广的存在,跟一切存在、整个宇宙、整个虚空等身大小,但执什么就变成那个东西的大小。

    你是你的衣服、乒乓球、狗、猫……这一切的源头,一切都生自于你。你无须去操心、掌控乒乓球的跳、停、滚,因为无论你如何掌控,乒乓球能反弹的性都不变,即使它是静止的。认清真如后,球之跳、停、滚都是内心平等的存在,不控而控,无一颗控制的心,无一丝烦恼执着的念。

             还尽一切看本来 
         
《楞严经》:诸可还者,自然非汝。不汝还者,非汝而谁?

   《圆觉经》: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尘灭故,非幻不灭。

    在生活中迷失、困惑、烦恼、不安、抑郁、矛盾、找不到自我、不解生命的意义……恭喜你,你“长大”了,终于可以坐下来关心一下自己了。

    把一切统统还回去,有一个还不掉的,就是你的真实自性。这是《楞严经》中“八还辨见”的绝妙方法;一切身心幻象都会破灭,最终有一个无法灭的,就是宇宙人生真相,这是《圆觉经》“以幻除幻”的修行法门。婆心佛陀在敲碎众生所有幻觉之后,从不忘记给大家指出那个“真”。若没了这一个“真”,那么一切存在都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这即是佛法作为“出世间法”最为积极的“入世间”意义,也是佛法作为“无法”最为极致的“有”意义。

   《楞严经》披剥万象,析出精见,无论从哲学思辨角度还是人体科学、物理构成等等,对常人来说总归是匪夷所思的,不可能实现尽人皆懂。不过,就算我们看不懂那些佛学名相,找不到那个“无去无来、不生不灭”,至少可以套用这些方法还原生活(事物)本来面目。为什么要还原?因为真相所蒙的外套越多,我们越不可能发现它本身,当我们忘记它的真实面目,被它的层层衣服催眠、迷惑,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迷失、困惑和痛苦。

    生活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坐在这里,是大脑中对于升迁或失业的盘算、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昨日的一次争执、明日的一场约会……是真实的,还是眼前的屏幕、手指下的键盘、屁股所受的支撑力、全身受到的地球引力、衣服在皮肤上的摩擦、耳畔的装修噪音、鼻中的呼吸节律是真实的呢?我们常说面对现实、不要逃避,究竟哪种远离是逃避?

    佛陀的教育恰恰是拉我们回到现实。即便我们不能回归到如来身份的真正实相中,至少也可以远离那些让我们痛苦和烦恼的幻象。比如真实生活即是吃喝拉撒睡,真实生命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的组合--无论贫富贵贱,无论高贵低俗、博爱自私,都不可能遮盖这一真相。比如吃就是吃本身,在吃上面附加的一切文化、文艺、思想、形式等等,全部是真相上的外套。蒙得越多,我们越不可能发现它本身,越忘记它本身,就越产生困惑。比如吃饭,我吃的少、他吃的多,我吃的差、他吃的好,我吃的不香、他吃的香,我吃的没文化、他吃的有文化……长期在吃上做文章,忘记“吃”的本身了,有一天发现有人比自己“吃”得更好,或者忽然有一天经济危机了,那么在“吃”上构筑的空中楼阁就会垮台,轻者困惑烦恼,重者抑郁自杀,其他权利名色诸事同理。

    是否定那些衍生的文明吗?不是。假如我们认清了“吃”的本来面目,那么我们既可以享受极尽奢华的“吃”,也可以享受最最单纯的“吃”。怕只怕在“吃”上纠葛、迷惑、较劲,不要说求道者、修行人必须吃“孬”的,只要他知道“吃”的本来面目,那么吃什么都完全平等。

    古悟道者说“饿了就吃,困了就睡”,这种大悟之玄,恰恰就是删除一切复杂外套后的本来面目。大道至简,至简方能至乐。对于我们“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的凡夫来说,存在、生活、生命,正因为远离、忘记了它的本来面目,故而成了雾中花、水中月、空中阁,才让我们越端详越不安心,越寻思越不踏实,越活越觉得没意义。真的没意义吗?扔掉那些“意义”,去看他的本来,“意义”只是个笑话。
           
千经万论照真我,
           
不汝还者无处藏。
           
遍游法界何所碍,
           却嫌如来一梦长。   

    附:

    禅宗小故事一则。

    小沙弥问道行高深的老师父:“师父啊,听说您的德行很高深,假如天仙美女妖鬼魔怪以及世间的一切现像都同时现在您的眼前,请问您老人家会不会眼花缭乱?”

    师父不慌不忙地说:“让青色的归於青光、让黄色归於黄光、让七彩颜色归於七光,让看只是看,听只是听,哪来眼花缭乱?”


            为谁修行为谁醒 
     某一世,某一天,某一人,醒来,笑了--原来那只是一个悖论。只要醒来,谁还需要解脱?只要醒来,谁还执迷昨梦?醒来之我与梦中之我,是一还是异?原来这不过是一场因我而梦、因幻而苦、离我而醒的梦。

     你在梦里梦到我,用梦话向我打听出梦之路。

    我在梦里梦到你,用梦话向你介绍梦相种种。

     我们真的曾经相遇过吗?

     我们只不过是谈梦的小孩,纵然谈得热火朝天,那也不过是在自说自梦。

     醒来真的那么重要吗?

     也许我们都梦得太久太久,以至于,想再重回梦境都成为一种梦想……

     梦里寻心千百回。

     心在何处?何谓真心?没有找到?找到“没有”?

     出离心,那是一个梦外敲响的引磬。它若不曾响起,我们何能知道自己身在梦中?多少世,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忘了今夕何夕、亦忘了我是阿谁。时间不曾流逝,我们却在梦里看到流水落花春去。幸好有了这一声引磬,惊醒我们尘梦万千。

    菩提心,那是一盏梦外闪烁的供灯。它照亮梦外,亦照亮了梦境。有了它,我们证见梦里的种种色相,梦里也知身是客,原来苦梦乐梦究竟没什么不同,原来我要燃灯传灯,照亮一切梦中众生,让梦里梦外一片光明--如我来时的光明家。

     平等心,那是一串浑然天成的佛珠。108种烦恼念,108颗菩提子,珠珠平等。一颗珠子一个世界,百千万亿个佛世界,恒河沙数颗众生心,却原来都是如来手上的一串佛珠,西方极乐净土的梦,东方琉璃世界的梦,南方无垢世界的梦,满月光明佛不动国的梦……南西北方,四维虚空,经纬何在?方向何在?何处不是如来一梦?何梦不是如来家业?梦里不再思客身。

     清净心,那是一颗随色而变的摩尼珠。色非色,空非空。照见一切佛国大千万物,却不曾沾染半分色彩。梦非是梦客非客,法身非身实相无相。常寂庄严,清净如如。我的心,你的心;善的心,恶的心;有情的心,无情的心;梦的心,醒的心;佛的心,众生心--心心相辉映,万象入摩尼。

      梦的人,赶路的人,莫要忘了问问自己--

   洗净浓妆为阿谁?

   为谁修行为谁醒?
 
               
我们为一大事因缘来

       世上有两种人看似没有目标。

   一种是所谓开悟者,他没有过去和未来,更不会有目标在哪里的疑问,他解决了“我”与“外”之间的全部问题(其实就是真正体悟出没有“外”这回事),停止攀援,恒顺生活,接纳并安住在每一个当下,福祸悲喜已经变成纯粹的体验,他不需要刻意找一个目标来糊弄自己(甚至包括出世间的“成为开悟者”、“成佛做祖”等目标),彻底丢弃了安慰身心灵的一切奶嘴。狂心已歇,无为而行,随缘而度。他既不精进也不懈怠,既不积极也不消极,既不求真也不除妄,既不守戒定慧也不住贪嗔痴,既没超三界也没入三界,既不是菩萨也不是罗汉,他只是一个安住自在的凡夫,在吃喝拉撒睡里应化神通。若问他道,他只是笑。

    另一种是所谓未开悟者,除非有一个永远垂挂在眼前的诱饵,否则找不到目标。如果眼不能及,则目标涣散,空虚难过;如果目标已达,则再次陷入茫然无措,直到新目标建起。空虚--树立目标--争取目标--实现目标——空虚,在轮回循环中生生不已,被称为“螺旋式上升”。这是人人必经之路,包括所谓的开悟者,也必然经历过如此无数劫的天堂地狱往返打磨。

    由此可见,所谓未开悟者的“无目标”只是一个暂时阶段。只不过,开悟者安住在他的“无目标”里,未开悟者苦恼于自己的“无目标状态”,该不该树立目标、树立何等目标成为他的疑惑,因为他活在二元对立的痛苦中,总在对与错之间游离纠葛。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有目标是对的,没目标是错的;这目标是好的,那目标是差的。人我对立,求胜;人外对立,求成;人法对立,求法;人佛对立,求佛。讨论、争论、辩论。一切争辩不是源于自信,而是源于自疑。一切“别人劝我”,都是念头与心灵的自说自话。

    经言,“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佛来告诉我们,众生个个皆是佛。谁会相信这话?我们无法相信啊,百千万亿恒河沙数劫里,我们一次又一次,为一大事因缘来到这里--质疑、拷问、求证、修炼、争辩,入六道、升天界、度众生、求佛果、堕地狱、登极乐……我们愿意日日以身布施、世世以身殉道,只为证明佛言不虚。

    有人“不经意”被降生到这个世界,人人都是有备而来,背负着他的目标和命运而来。乃至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言谈举止、他的生辰八字、他的遗传基因都携带着这一信息。切开他的任何片段,我们都能找到这一使命印记,这些也由此成为预测学的基础。

    认清生命来意,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大事和终极目标。在到达这个终极目标之前,我们被无数阶段性目标切割为前世、今生、来世。但是不用怕、不用争,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

   人生底事,来往如梭?生死无虑,更复何忧?静以修心,目标终现。路在当下,大道直行。
图片   
 
【点击进入真严法师空间】http://user.qzone.qq.com/343844164   
真严法师诚邀众师兄一起学佛,参禅悟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