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在家居士搭缦衣,受菩萨戒才可以,三皈、五戒没有衣,可以穿海青,没有搭衣的

净空法师答问

 
图片
   
    受菩萨戒才可搭缦衣

    恭录自《地藏经讲义》

  请僧转经,僧的意思在此地大家知道,不一定出家人,在家人也行;请这些法师讲经,或是在家的、或是出家的都可以。一般在中国的习惯,在家人讲经一定要受菩萨戒,就符合佛在经上讲的,不是白衣说法;白衣是没有受过戒的。受菩萨戒他就可以搭缦衣,那就不是白衣;没有受菩萨戒不可以搭缦衣。现在有很多地方,说受五戒就搭缦衣,这是错误的,不可以,决定不可以。受菩萨戒才搭衣,才是僧团、才算是僧众。

    
受菩萨戒,你升座讲经,你就不会受别人的批评。这一定要受菩萨戒搭衣,这个我们要记住,五戒决定没有衣的。但是穿海青无所谓,海青是中国古人的礼服,什么人都可以穿,你没有受过皈依也可以穿,这古装。这是从前读书人穿的礼服,在汉朝时候,汉朝时候的礼服。在家人多半绣的有花纹,出家人是没有花,素色的,差别就在此地。
 
图片图片
 
    如果是讲佛教经典,一定要受菩萨戒
 

    问:居士上台讲经,请问是否必须先受菩萨戒?
 
    答:一定要受。为什么?避免别人讽刺你是“白衣升座”,白衣升座是佛不许可的。在家受菩萨戒他就不是白衣,他搭缦衣,没有受菩萨戒的不可以搭缦衣。现在有很多人不懂道理,受了五戒就搭缦衣,这是错误的。五戒是白衣,菩萨戒才有资格搭缦衣,升座代佛说法。所以这个形式是避免别人的讥嫌,我们也要真正发心去学菩萨。
 
    第二个问题:居士讲经,请问是否一定要受菩萨戒?
 
    答:一定要受菩萨戒。
 
    问:若只受五戒,请问是否可以覆讲《太上感应篇》等?

    答:行!讲《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受三皈就可以了。如果是讲佛教经典,一定要受菩萨戒。《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些都不是佛经,这些可以讲。
 
学佛问答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2001/07/01

图片图片
 
    菩萨戒无论出家、在家,任何人都可以听

    第二:在家居士没有受过菩萨戒,可不可以听法师讲有关菩萨戒的录音带?因为不明理怎么守戒才听讲,请问法师有没有罪?

    答:没有罪。诸位要晓得,菩萨戒无论出家、在家,任何人都可以听。五戒、十戒、八关斋戒,没有受过三皈五戒的人都可以听。佛在经典限制,只有出家比丘戒跟比丘尼戒,你要是没有出家不可以听。这里面并没有秘密,为什么不准你听?因为你听多了,你知道了,你就看到出家人犯戒、出家人不守戒,你心里面会生烦恼,你会造口业。佛是避免你造业,所以教你不要听,道理在此地,绝对没有什么秘密。

    
另外有一种人可以听,你阅藏,你读整部《大藏经》,你没受过戒、没受过皈依的可以。为什么?整部《大藏经》读下来之后,你懂得了。你就是看到出家人犯戒,你也不会说话,也不会放在心里,那就可以。佛给我们制定的这些规约都是通情达理,都是帮助我们断恶修善。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2001/03/30
  

图片图片
 
    在家居士搭缦衣,受菩萨戒才可以,三皈、五戒没有衣,可以穿海青,没有搭衣的
 
    问:这位汕头许同修问的,他是在光碟里面看到一次谈话,说到在家居士受了五戒不宜搭衣,他说心里还有些不了解。第一个是在《佛教念诵集》中有一节是受居家二众五戒仪规里的一段,诵偈是“善哉解脱衣”。

  答:这个不行,这个是有问题。搭衣(搭缦衣),在家居士搭缦衣,受菩萨戒才可以,受五戒没有,三皈、五戒没有衣,可以穿海青,没有搭衣的。如果说是这个念诵本里面,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这个不可以的,我们一定要看戒经。
   

  第二个问题,他说在念佛堂执法器的在家二众?
 
  不可以披,可以穿海青,一样敲法器,这个没有关系,甚至于做维那都没有关系。在家居士可以敲法器,可以领众,没有受菩萨戒不能搭衣。在家居士升座讲经,没有受菩萨戒也不能够搭衣,这个一定要懂得,这个衣是代表佛陀的一种标志。
 
 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六 
2005/5/13
 
图片图片

    戒经里面讲得更严格,五戒没有衣,五戒是在家,叫白衣,三皈五戒;缦衣是受菩萨戒才有

  问:弟子受五戒领了缦衣,但从未搭过。《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中说:“受五戒者,应搭缦衣,系五直条,不是一长一短之五条。今则一长一短之五条,二长一短之七条,每每乱搭,实为僭越”。请问义理上是如何?若不行搭,应如何妥善处置缦衣?
    

  答:印祖这个说法是方便说。戒经里面讲得更严格,五戒没有衣,五戒是在家,叫白衣,三皈五戒;缦衣是受菩萨戒才有。菩萨戒有缦衣,就是没有格子的,这里讲的是对的,五直条,里面不分格子。现在的社会乱了,乱就不能用佛的标准,佛的标准现在没有人遵守。譬如现在诸位常常看到的,大僧在法会里面穿的黄海青,搭的是红的祖衣,这都不如法。我们在初学的时候也不懂,讲经的时候也穿过,以后慢慢经看多了,明白了,这是错误的,所以我们才换掉。大概这二十五条衣换成咖啡色的,我们是第一个,现在很普遍,现在我看到很多地方都有了。
       

  佛法教我们,这出家人穿的是袈裟,什么是袈裟?袈裟是许许多多颜色混合在一起,叫做袈裟,就是我们今天讲,不是纯一的是混合的,现在的新名词叫多元文化,多元文化就是袈裟。你要说托钵,他托钵是好几个人家托的,那饭菜都不一样,在一钵里头混合在一起,那叫袈裟味。那我们穿的衣,从前的衣是很不容易得到,都是捡人家破碎的,别人人家丢掉的衣服,剪下来,那个布大小都不一样,再把它缝缝补钉起来做成一件衣,那个颜色不一样,质料也不一样,就很难看,所以染色。染什么?就染成咖啡色,就是红黄蓝黑统统混合在一起,染成这个颜色,这叫袈裟色。所以袈裟是混杂的意思,不是一个单纯的。
   

  佛教我们避免正色,什么叫正色?正色是五种,五色,红、黄、蓝、白、黑,这五种叫正色。这个正色我们都避免,我们把它混合在一起,这就对了,这叫染色衣。所以吃的是袈裟味,混合在一起;穿的衣服,这颜色是混合的,这就如法。所以现在穿红色、黄色这也不如法。甚至于现在我们看到这红色袈裟每一格里面还绣着有佛像,绣的有什么,那就更不如法。这我们要懂得,你经读多,你就明白了。
    

  它一格一格的是表法的意思。从前我们初学佛的时候不懂,老和尚只告诉我们,我们都问这衣服为什么一格一格的?老和尚说福田衣,这像一个田的样子,叫种福,叫福田衣,我们也就习惯称福田衣。我是从山东青州前几年出土一批文物,好像有四百多尊佛像,那是在南北朝时代,大概有一千七百多年。我是一九九九年参加国家建国五十年的大典,我接受邀请到北京去参加这个盛典。同时那个时候正好历史博物馆展览青州的文物,当时我们国家宗教局长跟文物局长两位局长陪同我去参观。
   

  参观时候看到毘卢遮那佛,三尊毘卢遮那佛,雕刻的雕像上,这袈裟我才看到了,这袈裟每一格确实有绘画,画的是什么?十法界。上面是佛法界,下面是菩萨、缘觉、声闻、诸天、修罗、人道,下面畜生、饿鬼、地狱,我这才恍然大悟!它这个表示什么?表示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你穿在一身,这个意思太深了,虚空法界是一体。我看到这个袈裟才知道它真正的含义,这距离我们是一千七百多年,才不是像一般老和尚讲的福田衣,说得那么简单,这里头含义很深。
   

  它这个制作的方法,这二十五条衣是三长一短,三长一短表示什么?表示没有止尽。我们所看的是这个框架里面,框架外面无量无边,所以表这个意思。表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依正庄严是一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确实是现在人所讲的多元文化。所以佛家讲到最高的地方是入不二法门。这个不二就是一,但是如果说一,一的对面还有二,所以它还是二,于是数学家用什么东西来代表不二?用一个零,零才代表不二。一已经起心动念,二就有分别执着,所以它含义很深。
   

  对于这衣,如果你有这个衣,可以把它放到像佛像、经书一样的供养,这很有意思,为什么?这三宝之物,看到之后提醒自己,佛是自己的觉性,法是自己的正知正见,僧是自己的清净心、清净的行为,常常让我们念三宝,这就好。念三宝就是念自性的觉正净。
 
 
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四十三 
2006/8/4
 
图片图片
  
    十善业道做不到,你就没有资格受三皈五戒,所以搭衣不搭衣就不必再问了
   
    问:老法师讲过,受五戒者不能搭缦衣,我把老法师讲的影碟给广州某寺一些居士看,但他们照常搭衣,为什么?难道主持法师不懂,或是对五戒不能搭衣理解不到?
 
  答:现在说实在的话,真正对佛法了解的人确实不多,甚至于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譬如说,你是不是把佛教看作宗教?是!我信佛教。那你就对佛法不了解,为什么?佛法不是宗教。这个问题不是我提出来的,民国好像是十二年,民国十二年,欧阳竟无大师,他那个时候在第四中山大学做了一次讲演。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从前是金陵大学,最早的时候,民国十二年叫第四中山大学。他讲演的题目叫“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这么一个题目。
 
  民国十二年我还没出生,我民国十六年出生,我也是在三十年前在香港讲经,就是讲《楞严经》,在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这个讲义。欧阳竟无大师讲的,他的学生王恩洋居士纪录的,我看到这份讲义。我仔细看看,他说的很有道理,佛法真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但是佛法里面有哲学、有科学,我们学佛学了五十六年了,佛教经典里面讲些什么?我把它归为五大类,你们同学细心去听、细心去看,你看是不是的。佛经里面讲伦理、讲道德、讲因果、讲哲学、讲科学,我们在《华严经》讲座里头常常看到。方东美先生把佛法介绍给我,他说佛法是高等哲学,我们现在接触知道,不但是高等哲学,还是高等科学。关于伦理、道德、因果统统都讲到最高峰,实在是难得。
   

  几个人知道?你不接触,不深入去研究,你不晓得。佛法包罗一切,宗教也包括在其中。它不是哲学,里面有哲学,它不是宗教,里面谈到宗教,它不是科学,里面谈到最高的科学。现代科学最高峰讲太空物理、讲量子力学、讲基本粒子,佛经里全都有,而且讲得比它还透彻。所以认识佛教真的不容易!佛教究竟讲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般若经》讲的诸法实相,宇宙人生万事万法的真相,讲这个。现在我们更清楚、更明白了,讲得更贴身的,《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什么?讲的是我自己的真相,那你才真得受用!字字句句经文是讲到自己身上来了。身外有没有?没有,真是经上所说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外面境界是什么?境界是自性变现的,所以《六祖坛经》里面,他老人家见性的时候说了五句话,可以说那五句话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一切经教的总纲领,都说到自性。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本自具足”,自性“本无动摇”,自性“能生万法”,说尽了!这才叫真正懂得佛法。
    

  搭衣不搭衣这是形式,衣就像我们作学生的制服一样的。要不要紧?不重要,那是形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但是这个形式我们也要尊重它,是佛门里一个规矩。五戒没有搭衣的,五戒属于白衣,受菩萨戒才有衣,才有缦衣。现在说老实话,是不是真的有戒?不但菩萨戒没有,五戒也没有了。哪一个人受了五戒他能做到?第一个不杀生,蚊子咬了,一巴掌把牠打死。你能做到不偷盗吗?纳税时还想一点方法,怎样少缴一点,这种念头、这种行为就是偷盗的行为,盗心。多缴一点税,国家多一点收入,你就布施。为什么不修布施波罗蜜,还少缴一点?盗心。还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都是属于盗心。妄语就更不必说了。所以,五戒里头哪一条你能够做得到?可能真正能做到的只有一条,不饮酒,其他的四条不容易做。菩萨戒就更难。
 

  为什么?这个问题很严肃,出家人沙弥律仪做不到;在家居士,不谈三皈五戒,十善业道做不到,十善业道做不到,三皈五戒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看净业三福的次第,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头一条。我们提倡儒释道三个根,就是从第一条,依据就是这条。孝亲尊师在《弟子规》里面,慈心不杀是因果教育,在《太上感应篇》里面,修十善业,这是《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有这三个根你才能受皈依,三皈你才真正得到。现在皈依是假的。皈依佛,佛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皈依佛?《六祖坛经》上讲得清楚,觉而不迷是皈依佛,你能不能做到?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净而不染是皈依僧,你能做到吗?我们起心动念还是迷、还是邪、还是染,没有皈依!真正皈依之后,起心动念他是觉、他是正、他是净,觉正净。菩提心上讲的清净、平等、觉,那真的皈依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与清净、平等、正觉相应,这真的皈依了。三皈之后才能受五戒,你就想想这个次第。
 

  所以我们今天把它放到最下面,先教你孝亲尊师,先教你学《弟子规》,你没有《弟子规》、没有《感应篇》,你肯定十善业做不到。十善业道做不到,你就没有资格受三皈五戒,所以搭衣不搭衣就不必再问了。别人做得如法不如法不要放在心上,我们常常说,别人想的不善、做的不善,绝对不可以放在心上,绝对不可以放在口上,不要去批评人,人家没错。要批评自己,我学佛,我没有做得好,没有给人家做一个好样子,让人家还迷惑颠倒,我们自己有罪,自己有过失。从自己做起,改过自新,做出好样子给别人看,这就对了。
 
学佛答问之八十三 
2007/10/26
 
图片图片
   
  
    不持戒,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戒学的根本是“五戒十善” 

    问:在菩萨戒本注解中讲,在家二众受菩萨戒,于诵戒及入坛时可穿缦衣。请问在何种情况之下尚需穿缦衣?又早晚课时是否需要?

    答:与大众在一起做佛事时,受了在家菩萨戒的人可以搭衣,也就是说,出家人搭衣的场合,你都可以搭衣。

    佛教导我们:“戒为无上菩提本”,不持戒,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戒学的根本是“五戒十善”,十善都没有做到,戒就是有名无实,所有一切戒品都是建立在十善的基础上。“净业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是基础的基础;从这个基础才能建立“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所以,我们强调修十善,没有十善心、十善行,哪里来的戒品?因此,真正想成就的人,在起心动念之处,一定要清楚自己是与十善相应,还是与十恶相应?与十善相应是佛弟子,与十恶相应是魔弟子。
  
    讲到戒律,在古代对戒律真正下功夫、有研究的人,有明朝末年的蕅益大师,在近代有弘一法师,他们在修学过程中对戒律非常重视。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中国从南宋以后就没有比丘。比丘戒最低限度要有五比丘来传授,比丘没有了,比丘戒就断了。所以,我们今天受比丘戒,弘一大师讲,这是形式,是名字比丘,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要不要受戒?要受。受戒之后,清楚自己是不得戒,所以受戒之后自己称为比丘,这是有罪过的。为什么要受戒?受戒之后,就能研究比丘戒、读诵比丘戒,可避免讥嫌;你没有受戒,你不能看戒本,你也不能学。受戒之后,知道自己不得戒,但要努力认真去学戒,学一条得一条,学两条得两条,这种态度是正确的。

    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就是这样教导我。他老人家非常重视戒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老人家说的“重实质不重形式”,就是要求你要做到。譬如“不杀生”,天天念戒本,看到蚊虫、蚂蚁还把它杀死,这有什么用处?是要真正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偷盗是“不与取”,这个东西有主,主人没有答应,我把它移动位置就犯盗戒。我讲得更容易懂一点,就是还有想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不管你有没有这个行为,只要你还有这个念头,这就是盗心。“不邪淫”,要从念头断,还有这个念头,以大乘法而言,就是犯戒。所以,持戒要从起心动念处检点,要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损人利己的念头彻底断除。别人对我们怎么看法,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最重要的是自己心地清净,言语正直,身心端正,这比什么都要紧。
   
   
    图片

 
 

文章评论

飞天狐狸

[ft=#0070c0,5,宋体][B]别人想的不善、做的不善,绝对不可以放在心上,绝对不可以放在口上,不要去批评人,人家没错。[/B][/ft][ft=#ff0000,5,宋体][B]要批评自己,[/B][/ft][ft=#0070c0,5,宋体][B]我学佛,我没有做得好,没有给人家做一个好样子,让人家还迷惑颠倒,我们自己有罪,自己有过失。[/B][/ft][ft=#ff0000,5,宋体][B]从自己做起,改过自新,做出好样子给别人看,这就对了。[/B][/ft]

飞天狐狸

[ft=#ff0000,5,宋体][B]持戒要从起心动念处检点,要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损人利己的念头彻底断除。[/B][/ft][ft=,5,宋体][B]别人对我们怎么看法,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B][/ft][ft=#ff0000,5,宋体][B]最重要的是自己心地清净,言语正直,身心端正,这比什么都要紧。[/B][/ft]

妙音

阿弥陀佛 感恩老法师的开示 感恩师兄的法布施

心元

持戒要从起心动念处检点,要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损人利己的念头彻底断除。别人对我们怎么看法,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最重要的是自己心地清净,言语正直,身心端正,这比什么都要紧。顶礼老法师

心元

佛教导我们:“戒为无上菩提本”,不持戒,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