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制胜科学一苏沃洛夫

个人日记

 

10e09c4d038.jpg

分队对抗演习或演习前的训练  
  分队对抗演习在训练中有着重要作用。
原地演练 [ 注 ]  
  整队!击鼓集合!准备演练 [ 编者注:指挥用语。 ] !——按照口令、排头兵 [ 编者注:排头兵——指站在队列前做操枪动作的排头士兵或军士。全队按排头的人的节奏,重复同样的动作。 ] 和鼓声练习操枪动作和转向。  
射击 [ 注 ]  
  准备射击!装弹!——按排、半营和营射击 [ 编者注:为了进行齐射和队列机动演习,一个大队分为几个营(通常为四个营),每营分四个排;两个排组成半营。 ] 。——装弹时枪托绝对不可置地。通条弹回了没有?——弹头不要压得太紧 [ 编者注:过去发表的文章中对这一条的解释不清楚、不正确。大多数文章将这一条的含义解释为:如果枪托置地,通条就会往回弹,于是就压不紧弹药。实际上通条的回弹并不依赖于枪托是否置地。1763年的条令中说:“为尽快装上子弹,在装弹时将枪托置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苏沃洛夫的要求正好相反。这种要求看来是根据经验和观察的结果提出来的;同时,它也被内弹道学规律证实是正确的。问题在于:当枪托置地时,通条的打击过分猛烈地压在弹头上,弹头把火药压挤成一块。这对射击有不利影响。此外,在朝弹药猛压时,弹头会从纸制的弹头包装材料中脱离出来,在射击时就会出现反跳,撞击枪管壁。这样还会扩大子弹散布面。所以子弹头不应该压得太紧。苏沃洛夫的要求是适宜的。“通条弹回了没有?”这是提醒执行条令所要求的动作:“一下子把通条推进枪口,使通条不仅压着弹药,而且弹出来一半。” ] 。  
  保持斜形队 [ 编者注:为了进行射击,后面几列向前列紧靠过来,后一排士兵对着前一排士兵的空隙站着,队形变成了斜形。 ] ;枪托紧顶右肩肩窝,枪身托在左手掌。子弹打半人高处 [ 编者注:苏沃洛夫那个时代的步枪射击弹道在300步的距离上升30-35厘米。所以只有直射才有意义。为此,使用固定的瞄准线(经过枪管后端的缺口和准星),瞄人体的中部,即半人高处。 ] 。  
  可以用火药 [ 编者注:即空包弹。 ] 进行示范。  
  清枪在换岗间 [ 编者注:换岗间——指换岗以后,因为演习是在派岗之前进行的。 ] 进行。  
  射击一发或两发子弹。  
  各排进攻射击开始!——不停顿。信号——《行军》鼓点,——射击一至两发子弹 [ 编者注:各排进攻射击是指向前运动中的射击。关于射击种类详见第14条。采用排射击的进攻直接转入对敌冲击:不能停顿!射1-2发子弹后,冲击敌人的第一横队! ] 。  
以横队向敌横队进行示范冲击  
  向敌人第一横队冲击!上刺刀!乌拉!排长们喊:刺、刺!士兵们喊:乌拉!——声音要宏亮。暂停! 
向骑兵进行同样的冲击  
  敌骑兵驰援步兵。——冲击!——这时应将刺刀对准敌人的下腹部猛刺;有时也可刺马面、马脖子,特别是马的胸部。——暂停。  
  向敌人第二横队冲击,或向敌人的预备队冲击!停止。到此为止 [ 编者注:进攻从单方面的攻击开始。敌人通常用篱笆、栅栏或其它的地物来标示,有时由进行个别指挥的人来充当。苏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务必接敌(“发口令:停止!发出结束战斗的信号的地方,应该正是假想敌所在的地方。”)冲击任务不是泛泛地提出,而要提得具体:冲击敌人的第一横队,冲击第二横队、冲击预备队!对付敌人的骑兵,也是用刺刀冲击。在1769年的奥列霍沃之战中就是这么做的。士兵们都有这样一种信念:密集的、队列有序的步兵不惧怕任何骑兵。 ] 。  
  第三是贯穿冲击。横队迅速排齐。前进!谁也不许后退,哪怕是后退四分之一步 [ 编者注:冲击后变得紊乱的队伍在转入下一阶段——贯穿冲击之前已经排列整齐。苏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在队列中,在行进间,还是在进行各种练习时,只能向前看齐。“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队形,或是在拉齐正面的时候,都不能向后退。后退一步,就是死亡。” ] 。行进!按排、半营或营前进!——行进时每两个排合为半营,或将半营分成排。士兵的步幅为一俄尺,转弯时为一俄尺半。开始击鼓,打三段式 [ 编者注:击鼓时的三段式:用鼓槌敲击,用鼓棒敲击,用鼓槌鼓棒相间敲击。 ] ;以军乐代替击鼓,奏“全速进军”;再击鼓。如此交替进行。击鼓和奏乐加快,步子也随之加快。排与排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间隔和距离,以便在听到“立定”口令时,各排能立即止步,走进横队,回到原来位置 [ 编者注:部队从密集队形转为排(半营,营)纵队,拉足距离前往对抗演习——贯穿冲击的地点。在行军时部队进行由大化小和由小变大的队形轮番演练,注意观察距离的保持情况。苏沃洛夫要求用1俄尺的步幅自由大步前进,而在转弯时用1.5俄尺。运动的节奏是很快的。苏沃洛夫教士兵用这样的节奏行进,达到了很高的行军速度。保罗一世在军队中推行普鲁士的行军条例,规定步幅为3/4俄尺,速度为每分钟75步,苏沃洛夫就此说道:“我的步幅被压缩了1/4,这样去接近敌人,等于慢30-40俄里的路程。” ] 。  
  第二或第一列半横队,分别向左转和向右转,行进,行进,冲击!——行进!这时击“战斗行军”鼓。  
  从霰弹射击范围之外向留在原地的部队前进。行进!——打“进军”鼓。  
  在距敌正面八十俄丈的地方向前跑十至十五步,穿过野战炮的霰弹线,而在六十步的地方是子弹的准确射程。  
  行进,行进!上刺刀!乌拉!——敌横队在这一最近距离内用火器迎战,而在三十步的距离内也以刺刀冲击。双方贯穿冲击开始 [ 编者注:为了进行对抗冲击,横队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担任进攻一方,走到野战炮兵的霰弹射击范围之外(80俄丈,或250步),面向留在原地的那一方。从这里开始实施冲击。在这段冲击距离内,苏沃洛夫拟定了三道界线:野战炮霰弹火力的有效射击线(“野战炮的霰弹线”)为80俄丈,团属火炮(“团属炮兵的霰弹线”)为60俄丈,步骑枪的有效火力(“子弹的准确射程”)为60步。为了减少伤亡,步兵跑步通过这三道线。当冲击的横队接近有效射程时,留在原地的部队用火力迎击,而在冲击的一方接近到了30步远的距离时,迎战的一方也转入冲击。苏沃洛夫同一时代的人是这样描述贯穿冲击的:“这种冲击是真正的格斗,正如真正的战斗中所发生的那样。它由从正面相互实施冲击的双方进行。”不管双方站成横队或者纵队都是一样,处于步兵和炮兵的火力之下,伴随着各种步兵和骑兵的不断的喊杀声。军官们在这时喊:劈杀!上刺刀!无论是哪一方的部队在格斗时都不敢退到一旁,或者延缓前进速度。步兵跑步冲向步兵,枪“端在手上”,只是在相遇时才抬起刺刀。与此同时,每个士兵不得停步,只是稍稍向右转,由此出现一些小的空隙,人就从这些空隙中穿过去。这种许多人的迎面接触不是没有危险的,特别是如果有骑兵参加的话。也发生过撞伤和其他的受伤事例,但这种冲击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演习情况最大限度地接近于实战。 ] 。  
  另一横队和这一横队相同:冲击!双方回到原来位置。独立部队也是如此。纵队冲击是为了在地形条件许可时展开正面 [ 编者注:重做贯穿冲击。另一部分横队成了进攻的一方。在重做冲击后各方回到原来的位置。此后,部队还要进行转弯和展开练习。 ] 。  
纵队冲击  
  两支部队按分队对抗演习的人数组成纵队。可组成一路或两路纵队。  
  准备纵队冲击!行进!——在距六十步的地方击进军鼓。  
  行进!行进!!白刃冲击!乌拉!——枪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右手上,纵队相互迅速穿过,进行示范刺杀 [ 编者注:为了实施冲击,将横队变成纵队。纵队重复做贯穿冲击。 ] 。纵队列成方阵!射手在队列各自的位置上射击!各排射击开始!——这时方阵在原地。射手朝骑马之敌和逃跑之敌射击,特别是要对准敌军官射击;各排向敌群齐射。射击宜短暂,因为这时霰弹更能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冲刺。  
  行进,行进!冲击!上刺刀!乌拉!——这就是拟想中的方阵贯穿冲击。  
  射手,前进!狠刺!猛射!抓俘虏!抓溜到方阵之间的异教徒!击鼓——临时集合 [ 编者注:纵队变成方阵。这种队列样式在与土耳其军队的作战中部署得很周密,经受了战斗的检验。苏沃洛夫的方阵是鲁缅采夫的战斗队形的发展。苏沃洛夫主要采用的是团(两个营)方阵和营方阵。这种方阵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构成交叉火力朝各个方向射击,扫射方阵之间的要冲和间隙地带。苏沃洛夫的方阵只用于进攻。他把自己的方阵叫做“移动的多面堡”。这里对方阵里的行动的描述是以确定的敌人,即以大量兵力投入进攻的土耳其人为对象的。所以方阵先是使用排射击和用霰弹击退进攻,然后再实施冲击。射手在这里起着特殊作用。各连抽出4-6人的射手脱离军士(连里的分队长,一个连有四个分队)的指挥,射手从优秀射手中优选。他们有权不受统一指挥走出队列,独立选择射击目标。 ] !  
  射手,回到自己位置!方阵——成纵队!——按上述关于纵队的要求去做 [ 编者注:方阵编成纵队(方法之一),只需将方阵的侧面简单地衔接起来就行了。在战斗中,当进攻的方阵遇到设防的野战工事时,或者当敌人的骑兵有冲入方阵的威胁时,这种方阵就会派上用场。“这支有着六列横队的纵队,如果它是坚强勇敢的,尤其是它的指挥官素以坚强勇敢著称,将枪换成刺刀,那整个正面上任何骑兵都是不能通过的……这样的纵队比任何编队都灵活,它运动迅速,要是不停顿,就能够穿通一切”(摘自1778年苏沃洛夫对克里木和库班军的命令)。 ] !  
方阵冲击  
  纵队,列成方阵!方阵,行进!行进!行进!!冲击!上刺刀!——乌拉!这时无射击,冲击同前。  
  方阵,成线形正面!参加的部队根据长官的决定把横队变成一路或四路纵队。口令如下:成一路或四路纵队,向右转和向左转,走回原位!立定!成线形正面!击“战斗行军”鼓。  
  注:这些基础演练、行军和变换队形的练习在大队、团和军的射击训练中都是相同的!  
  长官能否要求:  
  急速连续射击?  
  使枪正确与否决定着射击的效果。  
  这时的射击由于必然出现的慌乱而不够协调,但是在排射击中可以发现纠正。  
  为了消灭敌人,尽量节省子弹,各人在每次射击时都得瞄准敌人。  
  齐射?——在换岗时采用,即使射击,也只是为了清枪。在其他队形中,只是为了检查校正枪支。用于对敌作战是不适宜的;在你重新装弹药时,敌人会冲刺砍杀过来。  
  进攻时的排射击?——这只是为了运动,在与敌作战时使用这种折线队形是不适宜的:它易被敌击散,特别是易被敌骑兵、骑兵小队击散。  
  退却时的排射击?——最好不去考虑这个问题!它对士兵的影响是十分有害的,所以,步兵和骑兵不要去考虑任何退却 [ 编者注:苏沃洛夫扼要地对条令中的射击方法作了批评性分析,并且提出了自己对射击的要求。1763年步兵条令规定的射击类别是:排、半营、营、支队、退却和进攻间的排射击、全团齐射,最后是急速连续射击(不受口令指挥的单发快射)。苏沃洛夫对射击的基本要求是瞄准。排射击最符合这一要求,在排射击中,可以看见每个射手的动作。急速连续射击,尽管是单发的,但是由于太仓促,就不会瞄得很准。同时,如果射手要瞄准的话,整个部队的每个射击都将是单发的。苏沃洛夫认为全团齐射在战斗中不是一种适宜的方法,保留它只是为了训练目的——为了进行举枪练习,也是为了将弹药退出(用其他方法将从枪口装进去的弹药退出是不可能的)。进攻间的排(按1763年的条令是“走出的”排)的射击方法是这样的:各营的同等排(可以是前面的排)向前走出,进行射击,然后同继续前进中的横队看齐,其后剩下的排(第三批)走出,进行同样的射击,等等。退却过程中的排射击照类似的方式在撤退时进行。届时轮到的排停下来,转向敌人,进行射击,然后赶上阵列。苏沃洛夫不提倡进攻间的排射击,因为由各排组成的突出部在积极运动的敌人骑兵的攻击下可能遭受牺牲。苏沃洛夫甚至不准采用退却时的排射击,禁止提起和考虑。 ] ! 

向士兵口授必须的知识  
  分队对抗演习结束之后,参加该演习的分队一般在黎明前到达大本营,黎明时拉出到操场上,接受检阅。这时,由负责该分队的那个团的一名校官发口令:枪放下,并且在全体将官、参谋和尉官在场的情况下,开始用士
兵的语言对士兵讲话:  
  脚跟并拢,小腿挺直!士兵要站成一条线。我看得见第四个人,看不到第五个人。  
  行军步度为一俄尺,转弯时为一俄尺半。要保持好间隔!行进间士兵正面之间保持一肘距离;横列与横列间距三步;行军时为两步。鼓声,不要干扰 [ 编者注:这里的关于鼓声的说明是什么意思,难以确定。最大的可能性是:提醒鼓手,不要被采取的快速运动弄糊涂了。把这理解为停止击鼓是不妥当的。这样会与该书原文第25页里所讲的相矛盾。 ] !  
冲击  
  珍存三天的子弹,有时要珍存到够用整个战役,假如子弹来源没有保障的话。射击要少而准,刺刀要刺得狠。子弹会上当,刺刀不会上当。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猛刺一次!把异教徒从刺刀上甩开!——亡命之徒沾着你的刺刀,他的马刀会朝你脖子砍来。马刀朝脖子砍来——立即跳开一步,做再次攻击!刺倒第二个,刺倒第三个!一个勇士能够刺倒半打敌人,我还见过更多的。  
  要爱惜枪膛里的子弹!遇上三个敌人——刺死第一个,射死第二个,第三个也用刺刀结果性命 [ 编者注:在苏沃洛夫对纪律和射击规定的要求中,节约子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时的弹药基数很有限:20发子弹随身携带,30发装在弹药箱里。战斗中,真正的有组织的弹药补给是没有的。所以苏沃洛夫坚决要求减少子弹的消耗量,禁止无目标的射击,违者要受到严厉的惩处。 ] !  
  冲击时不得拖延!要对准目标猛射。每人配备约二十发子弹,为了节省,买铅弹,花钱不多。我们是瞄准射击的。在我们这里第三十发子弹落空,而在野战炮兵和团属炮兵那里,命中的炮弹难道能够少于第十发吗? [ 编者注:按字面意义理解(即理解为实际射击效果),如同某些注释者所做的那样,当然是不合适的。按照当时的射击技术和兵器技术,这样的命中率(96%)只能是一个幻想的数字。步枪散布在300米内是这样的,半径为2.25俄尺的圆(1.5米以上——取整)容纳一半的射弹。这个地方应该理解成更象是一种号召,让步兵在30发子弹的范围内不要落空,炮兵则是在10发之内,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做到弹无虚发。 ]  
  导火索接在霰弹上!要迎着霰弹冲过去!霰弹飞过头顶。大炮是你的,人也是你的 [ 编者注:如果看见敌人的炮兵把导火索接在大炮上,就要向前猛冲,(“霰弹飞过你的头顶,大炮就是你的!”士兵当然低着头)。这个规则在彼得时期就已确定了:“离大炮愈近,大炮的杀伤和威胁就愈小。”这种关于步兵向前猛冲克服射界的思想,在随后炮兵技术装备发展的时期获得更大的意义。 ] !掀翻在地!追击,拼杀!其他人我们就饶恕吧。枉杀无辜是有罪的,他们同样也是人。  
  要为“圣母殿”而死,为神甫之妻、为最光辉之殿堂而死!——教堂祈祷上帝。谁活下来,荣誉和光荣就属于谁!  
宿营  
  不要欺负居民:他们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士兵不是强盗。  
  战利品是神圣诱人的!攻占兵营!——一切都是你们的。攻克要塞!——一切都是你们的。在伊兹梅尔,除其它外,大家把金银一捧一捧地分。在其他许多地方也是如此。没有命令绝对不得去拿战利品 [ 编者注:士兵对战利品的拥有权是18世纪的战争法规。战利品的概念在当时除了包括有战利品意义的物品——武器、敌军长官的权力标志等以外,还包括敌人私人用品。苏沃洛夫按他所处的时代的精神行事。但是苏沃洛夫对抢劫和平居民及以任何形式侵犯他们的行为追究责任,甚至在敌国也是如此。“用仁爱战胜敌人的威力不亚于武器。”“战争不是对着他们(居民),而是对着武装起来的敌人。”对战斗情况中的抢劫者就地正法。 ] !  
大激战和总攻击  
  野战中有三种攻击:向较弱的侧翼攻击。用森林把强硬的侧翼隐蔽起来——这不高明!士兵可以从沼泽地穿过去。渡河是困难的——没有桥过不去。越过各种战壕。向中部攻击不适宜,除非是有善于砍杀的骑兵,否则会挤伤自己人。向后方攻击很好,但这只适用于规模不大的军,大部队是难以绕到后方去的 [ 编者注:苏沃洛夫力图使每个士兵不仅理解他们个人在部队中的职责,而且还要使他们理解更高一级编队的行动的总意图。他在这里用寥寥几笔勾画了这种或那种机动的特点。 ] 。  
  野外作战:用横队对付敌人的正规军,用方阵对付异教徒。不使用纵队。在与土耳其人作战时可能会遇上这种情况:在侧翼方阵的协同下,要以五百人的方阵突破五千至七千人的敌群。在这种情况下也可用纵队突击,但这种必要性尚未出现过。还有肆无忌惮、浮躁、狂妄的法国人。他们在与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军队作战时使用纵队。假如我们要与法国人作战,我们也要用纵队打击他们。 [ 编者注:苏沃洛夫不只是列举了战斗队形的基本种类——横队、方阵、纵队,而且还指出了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针对什么样的敌人,采用什么样的队形最好。对付欧洲的正规军要采用展开的横队;对土耳其人采用方阵。纵队用于野战工事冲击(图尔图凯)和攻打要塞(伊兹梅尔、普拉加)的时候。在野战中对付土耳其人时也不排除用纵队的可能性。例如,可以用纵队对付人数众多的敌群。但是此种必要尚未出现,这个任务由“移动的多面堡”——方阵担负了。苏沃洛夫仔细观察法国革命战争的战术发展,指出法军的纵队在对付奥地利和普鲁士军队的线式队形方面的有效作用。在1799年的战争中他采用了与展开的营横队相结合的纵队来对付法国人。 ]  
  以野战为基础的冲越战壕的战斗。壕沟不深,围墙不高。跳入壕沟,跃过围墙,用刺刀突击,刺杀,追击,抓俘虏!切勿忘记断敌后路!这里时常用骑兵。在普拉加使用的是步兵,那里曾有三重的大战壕和完整的要塞,所以使用了纵队冲击。  
强击或总攻  
  砍断树枝经过鹿砦,投下编条越过陷阱!急速奔跑!跳过木栅,扔下束柴,下到壕沟,竖起云梯!射手,清理纵队,瞄准脑袋打击 [ 编者注:射手队通常在实施强击的纵队前面。接近壕沟时,射手队从纵队中走出来(“清理纵队”),向藏在障壁,胸墙后面的敌人开火(“瞄准脑袋打击!”),掩护实施强击的纵队的行动。 ] !纵队,飞越城墙直奔要塞障壁,劈开障壁!在墙上展成横队!卫兵队立即去占领火药库!给骑兵打开大门!敌人向城内逃窜,调转敌人的大炮对敌射击。向街道猛射,炮击要快!不得久待 [ 编者注:应当这样理解:这种射击(朝逃窜之敌的射击)不应当进行得太久,要追击敌人并且占领城市。 ] 。命令——下到城内,把敌人分割在街道上!骑兵,砍杀!不要钻到屋子里去,要在街道场地上拼杀!敌人在哪里据守就向哪里突击!占领街道广场,设立总警卫室。立即把大门、火药库、仓库布置上哨兵!敌人投降了就饶恕他!占领了城墙就去收缴战利品 [ 编者注:这里对强击场面的详细而又形象生动的描写再现了攻打伊兹梅尔的实际过程。 ] !  
军事学术  
  军事学术原则有三条。第一——观察:如何安营,如何行进,向何处冲击、追击和打击敌人。  
向敌行军  
  第二——快速。野战炮兵向前行军半俄里到一俄里,使上下坡不受影响。纵队要互相靠近,炮兵又保持原来的行军距离。下山和在平原上行军时用快步。  
  通过隘路、街道、小桥、水路、沼泽或小径时用两路或四路队形;只有对敌冲击时才用排纵队,以便收缩队尾。  
  不要停顿,要活动、娱乐、唱歌、击鼓、奏乐,让鼓乐齐鸣!  
  走过十俄里——第一排,取掉“风” [ 编者注:苏沃洛夫这样称呼士兵的背囊。 ] ,躺下!其后是第二个排,如此排排相续。前不等后。纵队行军时,队列会拉长。四路纵队行军时,队列会拉长半倍,两路纵队行军时,队列会拉长一倍。列队时的间隔为一步,行起军来的间隔会成为两步。列队时纵队长一俄里,行军中会拉长到两俄里;列队时两俄里,行军中会变成四俄里。最前面的排若要等最后面的排,那就会白白费掉半个小时。  
  走完第一个十俄里休息一小时。第一个排跳起来,背起“风”,向前跑十至十五步;行军中通过狭窄地段、上山或下山的时候,要向前跑十五至五十步。一个排接一个排这样做下去,使后面的排能在同时得到休息。  
  走完第二个十俄里,停止前进!休息一小时或一小时以上。如果第三个行程小,则行军与休息各占一半时间,这时休息四十五分钟或半小时,或者也可休息十五分钟,让小伙子们能赶快吃完饭。这些是对步兵而言。  
  骑兵按自己的行军方式前进。对骑兵尽管放心!骑兵休息少,走十俄里以上才休息,这是为了让马能尽早赶到营地里歇息。  
  炊事车和货篷箱在前面行进。弟兄们一到,就赶上吃饭。炊事班长喊:“开饭!”。早饭休息四小时。到宿营时休息时间可达六至八小时,这要视路程远近而定。接近敌人时,要把锅和食品收拾到货篷箱里去,木柴也放在上面。 [ 编者注:苏沃洛夫讲的是在不与敌人接触时的行军示范组织和计算。纵队中行军速度不同的兵种分开走(炮兵在步兵前面,“骑兵按自己的方式行军”),纵队中的步兵按数路或四路行军。在接近敌人时纵队走得更密集——各排衔接起来。正常的一昼夜行程是28-35俄里。为了保存体力,苏沃洛夫特别重视充分利用途中的小休息和大休息。在预计要进行大休息时,炊事车灶具派到前面,和骑兵在一起。当部队接近休息地或宿营地的时候,已经有现成的饭在等着,士兵不会受难熬的等饭之苦,可以得到充分休息。音乐、歌曲、指挥官的鼓动有助于保持行军中旺盛的士气。 ]  
  照此速度行军人不感到疲乏。敌人没有预料到我们,以为我们还在一百俄里以外,如果我们是从远处赶来,则以为我们还在二、三百俄里以外,或者更远的地方。突然,我们如神兵天降,敌人就会晕头转向 [ 编者注:苏沃洛夫的行军速度已经载入史册。苏沃洛夫统帅的苏兹达尔团1768年从拉多加到斯摩棱斯克,850俄里的路程只用了30天,而且是在11月的阴雨天和道路泥泞不堪的环境中行军的。1769年,从明斯克到布列斯特附近的洛基希采,420俄里用了12个昼夜完成,平均约每昼夜行军35俄里。1789年,从伯尔拉德到阿德茹德与奥地利军会合时,苏沃洛夫的师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渡过四条河,28小时走了50俄里。1799年,在迎击麦克唐纳的军事行动中,从亚历山大里亚到蒂多内河80俄里的行程,苏沃洛夫的主力部队冒着使人疲惫不堪的意大利的酷热,用了36小时就通过了。用这样的速度行军,苏沃洛夫的部队就象“神兵天降”向敌人直压下来。在雷姆尼克河,苏沃洛夫的出现是如此出乎意料,以致于土耳其的军事指挥官拒绝相信这一点。但消息在土耳其士兵中间传开了,大大削弱了他们的抵抗力。在这之前,苏沃洛夫的名字就已经使土耳其人闻风丧胆了。1794年苏沃洛夫在克鲁普齐茨的出现使得正在波兰的一个军的指挥者谢拉科夫斯基同样也没有料到,促使了波兰人的失败。 ] 。冲击。各种兵器一齐上!骑兵,开始冲击!劈、刺、追、截,勿使漏网!乌拉!弟兄们创造了奇迹!  
袭击  
  第三——猛攻。手足相济,同心协力!战斗中会有许多人死亡。敌人也有两只手,但他不知道怎样对付俄国的刺刀。  
  展开横队,立即用冷兵器冲击!没有时间展开横队时就从遮蔽狭窄的地方冲出来刺杀,步兵,上刺刀!骑兵亦应如此。——在一俄里宽内不留空隙,霰弹飞过头顶,大炮就为你所有。  
  通常是骑兵冲杀在前,步兵随后。但要时刻保持队形。骑兵要象步兵那样,除沼泽泥泞地带外到处都能够行动,勒紧马缰。哥萨克什么地方都能穿过去。在夺取胜利的最后关头,骑兵要追击、砍杀!骑兵大显神威,步兵也不甘落后。  
  编成两列横队有力量,编成三列横队力量增加一半;第一列突破,第二列将敌砍翻在地,第三列最后完成战斗任务 [ 编者注:1788年俄国军队在鲁缅采夫的首倡下采用两列横队代替三列横队。苏沃洛夫仍然赞成用三列横队,因为这种队形用于冲击时更有力量。 ] 。  
医院  
  望而生畏的残废收容所 [ 编者注:残废收容所——苏沃洛夫这样称呼病院、军医院。 ] !德国的药品老远就能闻到霉臭味,完全是有害无益。俄国士兵不习惯用这些药品。  
  你们吃的伙食中有草根、草叶。士兵是宝贵的。要爱护身体!如果消化不良,要清理肠胃。饥饿是最好的药物。谁不爱护人,是当官的,要抓起来,是军士和上等兵,要打棍子,谁自己不爱护自己,也要挨军棍。胃弱泻肚的人,如果想吃饭,就在傍晚时喝点稀粥,吃点面包,而对胃实便秘的人,煮点慧草喝,或服用酸模根。先生们,请记住别洛波利斯基 [ 编者注:别洛波利斯基——医务主任,曾在苏沃洛夫的部队里供职。 ] 的战地通俗医书!在患热病的时候什么也不要吃,哪怕饿十二天,要喝供士兵们饮用的格瓦斯:这也是药。在患寒热病的时候要不吃不喝:违者受罚!——因为你不爱惜自己。  
  残废收容所里第一天是柔软的床铺,第二天是没味的法国稀粥,第三天医院的弟兄就给你抬来一口棺材。一个人死亡,十个伙伴受死亡空气的熏染。病人或体弱者住在营房或窝棚里,不比在空气新鲜的农村,没有药品是根本不行的。这时应舍得花钱买药,有药就买。此外就不要贪图其他好处了。  
  所有这一切都不重要!我们要善于爱护自己。在他们那里每百人中死亡一人,而在我们这里一月内五百人中死亡不到一个。健康人需要的是饮料和食物,患病者则需要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 [ 编者注:18世纪俄国军队中的卫生勤务组织得非常差。医院(苏沃洛夫当时称它为“残废收容所”)的声誉很坏。军医院里舞弊成风。医院的管理人员操心的不是病人,而是想办法中饱私囊。盗窃公款达到了惊人的数额。毫不奇怪,进入医院的有病的士兵极少有恢复健康的。这种状况激起苏沃洛夫对军医院的强烈的否定态度。苏沃洛夫对士兵的健康关心备至。他在这方面持有这样的观点:预防疾病较之治疗疾病更省事、更重要。他的所有关于内务秩序和卫生环境的命令,其宗旨是保证士兵有健康的卫生环境和有益于健康的质量好的伙食。指责苏沃洛夫一概否定医学是完全没有根据的。苏沃洛夫关心在军队中开办野战诊疗所,关心医生,关心药品。在苏沃洛夫指挥的部队中患病和死亡的百分比大大低于整个军队的平均数。 ] 。  
  勇士们!敌人被你们吓得发抖!但是还有比残废收容所更可怕的敌人,就是那些该死的昏庸无知、暗示耍滑,故弄玄虚、撒谎虚伪、滑头滑脑、夸夸其谈、语无伦次、虚情假意、思路不清的人,有这种毛病的人总喜欢说什么“界限”,“命令”,“往前”,“靠边”,“命运”,“地狱”等等,等等 [ 编者注:解释这些令人费解的词是没有用的,虽然对其中的某些词可以作出多少有点接近正确的解释。它们总的意思是看得清楚的。苏沃洛夫引用这些词,作为“昏庸无知”者含糊不清语言的典型,这些人在不知怎样回答时,总是寻找托词和借口,竭力避免作直接明确的回答。 ] 。说来真叫人害臊!无知之徒愈多,祸患愈大。  
  士兵应当身体健康、勇敢、坚定、果决、有正义感,笃信宗教。要向上帝祈祷!上帝给我们胜利。神奇的勇士!上帝指引着我们,上帝就是我们的将军!  
  因昏庸无知,是军官的逮捕,是校官的从上校起关禁闭。  
  学则明,不学则愚。事怕行家。农民不会掌犁,庄稼就长不出来。让我们拿三个没有学问的人换一个有学问的人。三个还嫌少,就六个、十个换一个吧!我们能打败一切敌人,将他们摔倒在地,将他们俘虏!在最近的一次大战中敌人伤亡了七万五千人,几乎达十万人;而我们的伤亡还不到一千人 [ 编者注:说的是1794年间波兰的战争,苏沃洛夫的神速、辉煌的行动决定了这次战争的结局。俄国军队的伤亡数字被缩小了。仅在攻打普拉加时俄国军队就伤亡了大约三千人。 ] 。弟兄们,这就是部队训练的威力!军官先生们,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喜讯啊!  
  注:元帅讲话结束时,亲自发口令:听口令!哨兵从两翼向前!出发!上岗!  
  给将官及其他人交代了暗语、应答口号和信号后,接着对分队进行表扬或批评。然后高呼:  
  服从上级,  
  加强训练,  
  听从指挥,  
  努力学习, [ 编者注:苏沃洛夫翻译了当时虽然已作为军事用语,但尚不为大多数人所了解的外来语,如“服从”、“训练”。 ]  
  遵守纪律,  
  执行军人守则,  
  讲究卫生,  
  锻炼身体,  
  着装整洁,  
  精神饱满,  
  勇敢顽强,  
  争取胜利,  
  光荣,光荣,光荣!

10e09c5be26.jpg

  苏沃洛夫(1730.11.24 ~ 1800.5.18),俄国著名将领、大元帅。生于莫斯科一军人贵族家庭,自幼酷爱军事。
  1742年在禁卫军注册,1748年正式服役。1756~1758年在陆军院供职。七年战争中在P.A.鲁缅采夫麾下任职,崭露头角。1763年任苏兹达尔步兵团长,编写《苏兹达尔团条令》。1768年晋准将,1770年晋少将。1773年率部参加俄土战争,屡建战功。1774年参与镇压Y.I.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1776~1783年率部完成俄国对克里木的兼并。1786年晋上将。1787~1791年俄土战争中,先后参加金布恩防御战、奥恰科夫围攻战和伊兹梅尔要塞攻坚战,并在勒姆尼克河之战中击败土军主力,受封勒姆尼克伯爵。1791年奉命指挥驻芬兰俄军,加强对瑞典防御。1794年率部镇压波兰民族起义,晋元帅。后任驻波兰和乌克兰俄军司令。1797年6月,因抵制沙皇保罗一世推行普鲁士军制被革职。1799年2月重被起用,任欧洲第二次反法联盟意大利北部战场俄奥联军总司令,率部远征意大利,击败法军,一度扭转战局。随后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天险,在瑞士境内突破法军包围。俄奥联盟破裂后,奉命回师俄国。同年10月获大元帅称号。不久再遭贬谪,抑郁而死。

10e09cb74b6.jpg

苏沃洛夫对瑞士的远征作战地图

  他久经沙场,一生指挥过60余次会战和战斗。他关心士兵疾苦,深得将士信任;精通多门外语,熟谙俄国和欧洲战史,注意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他摒弃警戒线战略和线式战术;主张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歼灭敌有生力量;强调快速机动,积极进攻;提出观察、快速和猛攻三项战术原则;提倡严格治军,从实战需要训练部队(见苏沃洛夫的军事思想)。著有《制胜的科学》。 
  苏沃洛夫参军后,一方面看到俄国兵士勇敢、顽强,同时亲身体验到俄国领率机关和高级将领片面追求形式、闭门指挥等脱离战争实际的重大敝端,产生了俄国军队必须彻底改革的强烈愿望。这种改革是从他的苏兹达利步兵团开始的,他创立了一整套教育和训练军队的先进方法。他认为,人是制胜的决定因素,反对盲目练兵和机械练兵,主张根据实战需要而练兵,努力使士兵在最复杂的条件下大胆、主动、和巧妙行动。他还致力于夜战演习,并认为勇气对于夜战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其著名格言是:“训练时艰苦,作战时轻松”。素以训练严格而著称。苏沃洛夫后来所建立的许多战功,都是与他对军队的改革分不开的。

10e09cd1f33.jpg

苏沃洛夫对意大利的远征作战地图

  苏沃洛夫的战略以极重进取和果断见长。重军事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在不设防的野战中消灭敌军。战略行动的基本方法是进攻。他认为:“军事学术之真谛,是从敌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进攻敌人,而不是采取间接的迂回的方式接敌......只有直接的勇敢的进攻才能制胜。”每次作战,苏沃洛夫都要鼓励兵士们说:“勇士们,敌人会在你们面前发抖的!”使每个兵士能确信自己的力量,懂得后退一步就是死,即使侥幸不死,也是可耻的。著名的伊兹梅尔攻坚战就是在这种指导思想工作下取胜的。战役结束后苏沃洛夫在上表时写道:“没有任何一个堡垒比伊兹梅尔更坚强,没有任何一个抵抗比伊兹梅尔更激烈,但是它在我皇的宝座之下倒下来,这是英勇进攻的结果。”再如,1798年,俄国同英、奥两国联合反对法国,要把军队开到意大利去打仗。当时奥地利的将领都被法军打败过,此时缺少一个担任同盟军总司令的人选。保罗一世只好把因主张改革而被免职的苏沃洛夫召回,任命他为驻意大利北部俄军总司令,奥军归他指挥。1799年3月,苏沃洛夫开始了著名的意大利远征。他一来到前线,立即取消了保罗一世推行的普鲁士军队那一套陈规旧制,军队面貌为之一新。俄军18天向前推进520俄里。这时,法国委派才能出众的将领莫罗,到前线指挥法国军队。6月,法军集结5万人开始反攻,而苏沃洛夫只有2万人,但结果还是俄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事后,莫罗评论苏沃洛夫说:“此人具有非凡的坚韧精神,他宁愿亲自牺牲并使自己的军队战斗到最后一卒为止,但却不肯退却一步”。
  50多年的军事生活,使苏沃洛夫认识到,兵士是制胜之本,并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性格与习惯:象士兵那样生活,始终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士兵。他在练兵和作战生活中,常常和士兵打成一片,并且没有任何做作,总是显得自然、快活、和蔼可亲。在沙俄军队里,军官一般把士兵当奴隶,把士兵视为会走动的机器,可以任意打骂和侮辱。苏沃洛夫对此十分气愤,曾把沙皇保罗一世推行的棍棒纪律叫做“残暴制度”。苏沃洛夫一贯尊重士兵,爱护士兵,把士兵看成勇士,打仗时决不让战士白流一滴血,爱惜士兵的生命;平时,不准军官虐待士兵,不许侮辱士兵的人格。因此,他本人便在士兵中有着无限的影响力,士兵们都亲昵地称他为“士兵元帅”,都愿在他的统率下拚命杀敌,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