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VS孙立人,国共东北战场巅峰对决

个人日记

孙立人(国军新一军军长,不管是在抗日战场和国共战场一生从未败绩,这是现代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和林彪,国共双方最优秀的将领,也是目前最被世界上普遍认可的两位中国将领。他们两人指挥的战役皆入选了西点军校的教材,被当做战例典范!
  关于这两人在东北的对决,在海峡对岸找到了一个最详细的版本,里面有很多原来不为人知的资料。
  因郑洞国和贾幼慧(新一军副军长)指挥不动新一军,5月10日,蒋介石不得不电召仍在美国开会的孙立人回国统率新1军。此后在一天中连发四封电报,孙接到电报后,火速返国,于5月13日到达南京,晋见蒋介石,5月15日深夜赶到了新1军军部,连夜制定攻击计划,并亲到各师前沿慰问,新1军官兵一见军长回来了,士气大振,奋勇猛扑林彪防线。5月16日,新50师率先取得突破,攻克四平东南258高地,紧接着,5月17日,又攻克五顶山(共军称之为331.5高地),开始向四平外围制高点——塔子山进攻,5月18日晚,塔子山终被50师和52军195师(后归新六军使用)共同攻下。林彪指挥部队连续反击,始终无法夺回。5月18日,在四平城下进攻的新38师114团突破四平西北的三道林子防线,新30师88团和89团突破城东的五间房、平东村防线,立刻开始向西扫荡,至20时已攻抵六家子、一面城附近地区,林彪于晚上21时弃守四平。郑洞国和贾幼慧用了近1个月不下的四平,孙立人只用3天便告攻克。
  攻克四平后,林彪开始公主岭方向逃跑,公主岭本来是林彪想固守的要点,不料孙立人带新一军飞兵猛追,林彪刚退到公主岭,孙立人亲率新50师强渡辽河,攻击公主岭,同时派新30师攻占共军的另一个重要据点——梨树,以解除被林彪反包围的危险(共军当时在梨树驻有大批军队)。在公主岭,新一军与林彪的部队又展开一场恶战,让林彪的部队几乎失去战斗意志。林彪匆忙北撤,属下各部也各自夺路乱走,再也无法发动有组织的抵抗,不但公主岭一日即失,连长春也没有守。5月23日,新50师150团和新38师搜索连分别从南面和东面进入长春。而新30师攻克梨树后,于5月24日又攻占了怀德。随后,新50师出长春继续向北追击,新38师在长春城内布防。?
  新1军继续北进,于5月29日攻克松花江南岸的大门——德惠,紧接着于5月30日攻克南岸另一个重镇——农安。6月4日,孙立人一声令下,新50师149团渡过松花江。6月5日,攻占陶赖昭桥头堡。距共军的巢穴——哈尔滨只有几十里路,林彪根本无力招架,打算逃往佳木斯,此时哈尔滨的党政机关是一片混乱,正在往佳木斯方向溃散。但就在新1军欲乘胜进击,把林彪彻底赶出东北时,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6月7日,美国马歇尔将军等三人军事调解小组下令新一军停战,否则就以断绝对华军援等为要挟。因牵扯到国际问题,这已不是孙立人能单独处理的问题,因此孙立人即留149团2连(连长郑明发)防守陶赖昭桥头堡,余部返回松花江以南。?
  东北停战以后,共军立刻开始进行暴力土改,清算地主富农,肆意没收、分配财产,通过土改无限制地裹挟民众加入队伍,使得原本伤亡殆尽的兵力在短短几个月内急速壮大。同时,苏联方面,把原来缴获的日本70万关东军的武器,连同北朝鲜的武器,以及在苏德战场上缴获的德军武器全部给了林彪,导致东北共军实力大增,已经具备了同国军打大仗、恶仗的基础。
  而此时的国军,立刻就暴露出兵力不足的问题,因林彪部队在四平一战后一直被国军紧逼而缓不过气,节节败退,使得国军占领了大量土地,然而每占领一地,皆要分兵据守,占领的地盘越多,兵力越分散,同时国军又不能像共军那样通过暴力土改无限制扩军,因此兵力不足的现象格外严重。而当时国军的所有部队中,又尤以新一军在这个问题上显得最为突出!
  东北停战4个月后,10月初,战事重起。12月中旬,杜聿明长官制定了一个“先南后北”的计划,把北满原有的国军几乎全部调往南满,只留下新一军的2个师镇守(30师也被调到南满)。从划分给新一军的防区来看,东起老爷岭,西迄农安,北至松花江南岸,南达公主岭,东西长达500公里,南北也有300公里,想要有连贯的防线决无可能,只能分散成营团行据点防守,被共军围点打援已是不可避免。此时的新一军承担着10倍于其它主力部队的压力,部队高度分散,而且因为要承担守地盘的任务,进退不能自如,严重限制了部队的机动性。即便是神仙来了,也挽救不了当时的窘境。孙立人此时已看出新一军的处境极为不利,多次向长官部进言:“应将兵力集中于几个咽喉地带,以歼灭G军有生力量为最重要任务,不要太在意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均未蒙采纳,蒋介石的军事思想,一定要占据点、线,而忽视面,因此地盘比什么都重要,想要收缩防线,主动放弃一些城镇是决不允许,而杜聿明完全秉承这一军事2楼.
  此时松花江北岸的东北民主联军力量已经很强悍,三个野战纵队:一纵、二纵和六纵,每个纵队下辖三个师,每个师约一万到一万两千人,三个纵队共计十多万人。而且尚有7个独立师,共六万人。此外还有数个炮兵团,总兵力加起来将近20万人,用手中仅有的2个师的兵力对抗近20万g军,还要守地盘,新一军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1月初,林彪一下江南,用一个师(约1万人)在其塔木包围了新一军的一个营(700余人),同时命令其余部队占据了其塔木周围所有的据点(八家子、吴家岗子、张麻子沟、蜜蜂营、王家粉坊等),新一军想要避开围点打援,直接赶赴其塔木救援已不可能。更糟糕的是,新一军的通话被g军截听到,使得G军完全掌握了救援部队的行军时间和路线,g军事先设置好伏兵和打援部队,在张麻子沟和焦家岭分别歼灭了新一军的援兵,最后再攻克其塔木,后孙立人果断派兵出击,杜聿明也抽掉了南满的一部分部队回援,收复了其塔木、五台等失地,将G军全部赶回松花江以北。在整个一下江南战斗中,林彪趁着新一军高度分散之际,以自身伤亡近3000人,冻伤四五千人的代价,吃掉了新一军近2个团(3000人),噩耗传来,孙立人气得大骂杜聿明指挥无能,将他的兵力. 到处分散,且据点与据点之间相距甚远,还未救援即被G军歼灭。一下江南战斗结束后,新一军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针对G军的围点打援战术作了作战检讨,研究了对策,孙立人和新一军的官兵们在会议上提出了两点主张。一:向东北剿总提出不再以营、团为单位防守据点,因为以当时东野的攻坚力量,营团单位明显是白白牺牲。改以连、排为单位防守原来要用营、团防守的据点,只警戒不死守,小部队目标小,又没有重装备,撤起来很容易,有很强的机动性。但是这个建议上报给东北剿总后,立刻被杜聿明否决。无奈之下,新一军退而求其次,采用了另一种办法:在开战后如果军情紧急,需要临机处置的话,放弃所有营、团防守的据点,收缩兵力保持师的据点来防守。这个办法虽然不如第一个理想(因为解放军的行军速度是惊人的,等发觉情况时再想撤往往已经晚了),但总比死板地等着解放军来攻要好一些。二:在援兵的指挥上,强调利用夜间行动和利用小路行动,宁愿少带一些重装备和弹药,以出敌意表为第一,同时加强搜索。这些对策在以后同g军的战斗中收到了一些成效。 1947年2月,林彪率领1,2,6三个纵队、3个独立师和1个炮兵师,总共约16万人二下江南,目标直指驻守城子街的30师89团,消息传来,孙立人立刻下令89团团长曾琪火速撤退,千万不要有丝毫耽搁,但是89团团长曾琪依然动作迟缓,而共军在几个小时之内便行军一百余里,等到想要撤时,共军已经包围了城子街。曾琪进而犹豫不决,起初想要抽出主力部队,于后方作为机动兵力使用,稍后又打算退守,正在迟疑之间,共军已经发起进攻。曾只好下令全团退回城子街防守,并且打电话给空投部队,要他们火速空投粮食和武器弹药。第二日凌晨,空军的飞机到达,立刻开始空投,但是由于技术不精,再加上配合不够迅速、准确,致使空投的粮食和武器弹药——全部落入共军之手,这大大助长了共军的士气。2月23日,89团在经过2天的顽强抵抗之后,终于丢失了城子街。在整个城子街战斗中,林彪总共歼灭、俘虏新一军2800余人,自身伤亡近4000人,尤其在突破太和堂的前沿阵地时,伤亡极大。紧接着,林彪指挥6纵和独立2师(总共4个师近4万人),开始围攻驻守德惠的新一军50师,于是东北民主联军编了一段顺口溜:「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新一军自称是鹰,其实是狗熊,行动像乌龟,打仗像爬虫。」新一军官兵颇不服气,在张麻子沟战斗中被俘的113团2营营长孙蔚民生气地说:“我们军座孙立人将军说过,新一军只打胜仗,不打败仗,你们的林总司令打仗太不光明,偷偷摸摸地打,要不我们摆开阵势,重新打一仗试试。”眼看德惠危在旦夕,杜聿明给50师师长潘裕昆打电话,要他立刻突围,但是在随后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潘裕昆和其他高级将领都认定突围是下策,于是决定请示孙立人。孙立人听到报告后,知道德惠情势危急,于是非常冷静地说:沉着应战,千万不可突围,3天内援军即会到达,绝不迟误。并要潘裕昆不必理会杜聿明的命令,坚守德惠。2月28日起,g军发起进攻,4个师在80门火炮的支援下,分成3个方向猛攻德惠,但潘裕昆师长坚信孙将军的援军不久就会赶来,于是下令坚决反击,充分发挥新一军炮兵训练有素、武器装备精良的优势,给g军以极大的杀伤。到了3月1日下午,除了城西的山东屯一度曾告失守,又被夺回来以外,其余的g军全部被新一军阻挡于外围的环形火力网地带,伤亡极大!3月1日,孙立人迅速调集3个团的兵力,分成5路纵队,从永吉、长春两地分头出发,飞速地赶往德惠,部队日行军达130里,连夜将沿途负责打援的1纵击溃,于3月3日凌晨赶到德惠,一见孙立人亲自率军前来,林彪下令部队于头一天下午即开始撤退,紧接着,71军在陈明仁军长的率领下也赶到德惠,德惠之围遂告解除,g军溃退之后,整个战场可以说是尸积遍野,据当地的百姓讲,g军在作战期间日夜不. 停抵用牛车、马车搬运尸体,尸体堆得比城墙还高,仅在山东屯一地,搬出的尸身不下四五千具,内中多是g军尸体。经此一战,g军在德惠城下,短短3天,至少损折2万余人(按当时g军的编制约为7个团),坚守德惠中心区的50师149团,因为击溃了近8倍于己的g军,在3天之内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后被蒋介石赐名“中正团”予以嘉奖。
  1946年6月孙立人率领50师渡过松花江追击G军之时,以敏锐的军事眼光发现,松花江北岸的陶赖昭桥头堡(距离德惠有50多公里),是日军占领东北时建造的一个非常坚固的据点,整个碉堡用最坚固的钢筋铸成,掩体与掩体之间铸造得密不透风,可以抵挡异常猛烈的炮火袭击,且里面有大量的食物和饮水,足够部队支持数年。遂派149团第2连连长郑明发坚守此桥头堡,并且下令:无论发生任何情况,皆不可轻易放弃此一重要据点,只要有此桥头堡,日后消灭松花江北岸的G军便会容易得多!
  当东北战事重起之时,G军深感此桥头堡乃是他们在松花江北岸最大的威胁,于是下令一定要夺取,在德惠战役打响之前,就对桥头堡发动了猛烈的进攻,杜聿明曾经命令孙立人把驻守桥头堡的部队撤回,但是孙立人没有听从命令,而是下令郑连长一定要坚守。26日,g军集结大部队,对桥头堡作了一波又一波人海般的猛攻,好似“自杀式”地集体冲锋达无数次,但均被新一军击退。27日晚,又调集部队发动进攻,同时以小股部队渗透,想趁深夜摸入桥头堡,又被新一军击退。但g军还不死心,发誓非要夺取此一重要据点不可。于28日休息了一天,3月1日,调集数十门大炮猛轰,将桥头堡击毁了一部分,然后又以密集队型开始发动猛烈攻击,但第2连全连官兵毫无惧色,始终挺立在前线沉着应战,战至2日黄昏,再次把g军击退。2日下午,从德惠撤退的g军路过此桥头堡,趁国军尚未渡江追击之时,再次对桥头堡发动猛烈进攻,依然被新一军击退,此后再无进攻迹象。3日,孙立人率援兵赶到德惠后,立刻下令援救驻守桥头堡的第2连,援兵于4日到达桥头堡,与第2连当面取得了联络。G军再次被全部打回松花江以北!
  此一战,新一军驻守陶赖昭桥头堡的第2连(只有约300人),远离德惠50多公里,被24倍的共g军围攻了整整24天,始终屹立不动,后被蒋j石赐名为“中正连”,连同坚守德惠的“中正团”一起,获得了新一军,乃至整个国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殊荣!德惠之战作为国军战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次彻底胜利,后被国军大加宣扬,在台北市有一条公路被命名为“德惠路”,以纪念这场战役。50师的很多将领在战后都得到了嘉奖,而孙立人以不到三个师的兵力,镇守松花江南岸500公里的土地,对抗林彪在松花江北岸的近20万共军,多次瓦解g军的强大攻势,使得林彪的部队未占领松花江南岸一城一地,功勋卓著,同时也让g军闻风丧胆,被当地的百姓称为“塞外剿共长城”。德惠之战过后,共军开始流传“只要不打新一军,不怕中央百万兵”据GMD的中央日报所载,民国37年(1948年)10月23日,此时长春已经沦陷,辽沈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国军的飞机在东北上空徘徊,却惊人地发现,松花江北岸的陶赖昭桥头堡,青天白日旗仍在迎风招展。后来根据中央社记者的报道,驻守此一桥头堡的“中正连”,从1946年6月孙立人下令坚守时开始,一直孤守到1949年1月三大战役结束,蒋公隐退,国共和谈之际(孤守近3年),方才放下武器,走出碉堡。在此期间粉碎g军大、小围攻达上百次之多,创下了整个国军中前所未有的奇迹,再无任何一支部队,在相同的条件下,能创下此等辉煌的战绩!
  蒋委员长接到德惠大捷的报告,立刻下令孙立人和陈明仁二位军长渡过松花江追击G军,趁着国军士气正盛,正可一鼓作气,把G军彻底消灭。东北保安部司令长官杜聿明接到这个消息后,期期认为不可,于是亲自赶到德惠,命令新一军和71军撤回松花江以南,但孙立人和陈明仁都认为此时是歼灭G军的大好时机,因为G军刚经历重大伤亡,士气低落,正可利用此机会,收复哈尔滨,彻底达成歼敌任务,而且部队既然已经过江追击,不能说退就退,否则正好给g军杀个回马枪的机会。但杜聿明坚持要孙、陈二人把部队撤回,无任何商量余地。由于此前孙立人在德惠一战中再次违抗杜聿明的命令,杜聿明深感不满,所以口气极为严厉。无奈之下,孙立人极不情愿地下达了命令,陈明仁的态度更差,连军礼也不敬,头也不回,便气冲冲地走了。
  3月7日,新一军和71军遵照杜的命令,开始陆续撤回松花江以南。林彪立即发现了这一重要情况,他决定立刻杀个回马枪,以血德惠的前耻,于是下令g军急追。3月9日,2纵5师(师长钟伟)率先在靠山屯包围了88师264团的5个连,歼灭71军1330余人。紧跟着,1纵主力在郭家屯、姜家屯歼灭了88师的全部和87师的大部,约六七千人。杜聿明眼见71军情势危急,立即率领13军54师,新六军22师赶往增援,却被林彪的主力部队包围在了农安。杜长官遂急电新一军30师的师长唐守治率军前往救援,但唐师长深知G军围点打援的厉害,于是采用了一条迂回的道路,先从德惠迂回至双庙子与布海地区,然后再向西面的三道沟——郭家屯进攻,终于避开了林彪的围点打援,林彪见新一军的一个师前来,只得自动退回江北,农安之围遂告解除,但杜长官对于唐守治的姗姗来迟,不顾念长官和部队的安危,大为震怒。
  杜聿明回到长春后,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大声指责唐守治,并要将其撤职。孙立人却认为唐守治处置得当,为了维护自己的部下,当场就和杜聿明争吵。随后,杜聿明立刻派参谋长赵家骧赶往南京,向蒋j石报告孙立人不听命令。据说老蒋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心思,因为孙立人在东北从无败绩,将其降职、撤职皆不可能,但是杜聿明毕竟是天子一期门生,资历在那里摆着。蒋又考虑到孙立人不是黄埔出身,同时又无任何显赫的派系背景,恐孙立人和东北的其他将领合作不好,于是发表文告,先将唐守治撤职,再将孙立人升为东北保安部副司令(司令是杜聿明),调离新一军,明是升迁,实际上是有职无权的虚职。消息传到长春后,长春市民大为震惊,长春市民盟代表霍战一,受全体市民委托,亲自挽留孙立人,但最终未能成功。同一天,美国的一份报纸,以《中国在做什么?》为题,对孙立人被调离新一军的事件做了大幅报道。
  1947年4月26日,孙立人将新一军军长的职务正式卸下,交由50师师长潘裕昆接任。孙临走之时,许多新一军的老部下态度都变得极为消极,请求脱离军队,后经孙立人劝说,才勉强留了下来。随后,孙立人便回南京述职,后又赴沈阳任职。紧接着,同年7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担任陆军副总司令兼任陆军训练司令,并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11月,孙立人将司令部迁往台湾凤山,漂洋过海,在海岛上开始了另外一段光辉璀璨的军事生涯。据霍战一后来透露,孙立人被调走之时,东北所有的共军将领,几乎全部聚集在哈尔滨开庆祝大会,庆贺此一最害怕的劲敌被调走。远在千里之外的毛XX听到此消息后更高兴地说:“我们唯一的敌人被杜聿明赶走了,东北将是我们的天下了”。
  离开了孙立人的新一军,士气一落千丈,战斗力也大为下降,根本不能与其它的主力部队同日而语。立刻在G军47年5月发动的夏季攻势中,被连吃2团。随后,陈诚赴东北,将新一军拆成新一、新七两个军,致使新一军的实力再次大幅下降,在47年10月份的秋季攻势中,又被歼灭掉1个团。
  孙立人苦心经营多年并赖以起家的新一军,最后随着长春围城与辽西会战,被东北野战军悉数歼灭,仅有少许官兵逃脱。东北的情势完全如毛XX所言,全部收入***的口袋。毛XX后来曾经感慨地说:"孙立人是中国近代最勇敢最善战的将军,只可惜他生错了地方。"!综上:军事上孙立人胜林彪多也!只是他在国民党高层中没有背景,收黄埔系嫉恨排挤而出局,要不然中国历史将改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