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胡杨

自然物语

生如胡杨

 

 

     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杨树品种,其树种早在一亿三千五百万年前就出现了。在中国新疆库车等地的第三纪渐新世地层中,就曾发现过它的化石。传说这不屈的胡杨能一千年不死,即便身死却神韵犹存而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具体测定,但对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楼兰故城进行的考古发现,却似乎印证了这一点。楼兰故城中房屋的大梁、粗檩、细椽所用的建材,以及棺木、独木舟、木盆、木碗、木勺、木杯等都是胡杨木所制,而且至今不朽。当年的楼兰王宫,现在只剩下一个平台,但建宫时所用的胡杨木却依旧完好静默地躺在平台上,历经两千多年风吹雨打而不烂。

­

  “纹路找不到,利斧劈不开”。胡杨扭曲向上的凝重身躯,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它生长的艰难与顽强。胡杨的抗旱能力让人吃惊——它生长在年降水量只有100毫米—289毫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毫米—3700毫米的大漠戈壁,它把根须深深地扎进盐碱土地之中,吸吮着一般植物难以获取的养分。据说一棵胡杨一年吸收的碱就高达38公斤!那弯曲的树杈上赭褐色的盘状物正是胡杨顽强抗争的结晶——人们称它为“胡杨泪”。“胡杨泪”的含碱纯度极高,人们可以用它来发馒头、洗衣服或做其他生活用品。

  这里的胡杨叶一般为散形叶。然而,许多胡杨在同一棵树上却有着几种形状截然不同的叶片,有的上面是散形叶,下面却是柳形叶;有的下面是柳形叶,上面却是阔叶,其中还兼杂着散形叶。所以胡杨又有“变叶杨”、“异叶杨”之称。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奇观呢?这仍是植物学家们正在探寻的奥秘。有的专家说胡杨叶的这种特殊现象,正是恶劣条件下那顽强不屈的生命力的真实写照。在这茫茫戈壁,为了生存的需要,胡杨幼年期叶子长得细小,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待根系扎到地下水位以下,有了保障树身的足够用水量时,叶子就逐渐变大,以获得更多的光合作用。又由于不同年份里降水量的不同,使胡杨吸收的水量发生变化,而导致胡杨树叶的形状也随着发生变化。这,或许正是胡杨树叶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吧。

 胡杨像所有的旱生植物一样,不仅有着发达的根系,厚厚的树皮,体内还贮存着大量的水分,环境越干旱,体内的存水就越多,如果从根部锯断树干,甚至还会有水喷射而出呢!

  胡杨的传宗接代也非常独特。每年夏初,胡杨种子成熟,外壳便会自动裂开,一串串千千万万的种子像白色雪花从树上飘落下来,那是它们在寻找生存机会。在老胡杨树的周围常常有一些中龄和幼龄的胡杨树,它们是从老树根部直接长出而不是由种子衍生而成的。

  胡杨木还有一种奇特的繁衍方式:那就是种子随着河水漂流,一旦有了落脚之地,便马上就会停留下来,60小时左右,它们就开始生芽、扎根。怪不得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塔里木河水流到哪里,胡杨就会分布到哪里。据说,全世界的胡杨树有90%分布在中国,而中国的胡杨有90%分布在新疆,新疆又以塔里木河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塔里木河沿岸的胡杨林千百年来有效地阻挡了沙漠的侵袭,被人们誉为“不朽的绿色长城”。

  胡杨,一个古老的树种,人们面对它生的顽强与死的悲壮,会感到大自然的伟力与永恒胡杨在沙漠里一千年不死,是大漠里不屈的生命;胡杨死了一千年不倒,是大漠里不灭的精神;胡杨倒了一千年不腐,是大漠里不屈的魂。

 更多的是寂寞,在风风雨雨三千年后留下的如化石一样坚硬的身躯,寂寞的身躯却没有了选择的权力,站着或是躺下。用生命点缀了这片苍凉的大地。

  它们就那么赤裸裸地立在荒漠中,干枯的树枝挣扎着伸向天空,绝望地祈求着什么。祈求着什么呢,是乞求人类的保护,还是乞求上天想要放弃三千年漫长的轮回?

   一千年不死是因为有风儿、沙儿相随,一千年不倒是因为有风儿、沙儿相伴,一千年不腐也是因为有风儿、沙儿相守。

   若生如胡杨,我会用前生一千年来等待,今生一千年来相爱,来生一千年来回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文章评论

**O度**

[ft=#009966,4,黑体]特欣赏胡杨坚强的生命力,我的相册里也专门收藏了一组胡杨的图片。[/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