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故乡风物
鸡肉和鸡蛋是我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尤其是农家饲养的柴鸡,更是备受众人青睐,所以提起鸡,大人小孩都不陌生,但对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估计就少有人知了。在一次民俗文化调查中,我有幸聆听一位长者讲述了这样一段古老的传说。 -
很久以前,在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小山村里,住着一户六口之家,家中两位老人、儿子、儿媳、女儿和一个刚两周多的小男孩,身为一家之主的老爷子带着儿子一年四季都在外忙活,春种秋收,割草砍柴,靠几亩薄田来保障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老太太在家哄可爱的小孙子,儿媳和女儿则负责烧火做饭,看园种菜,缝缝补补,一家三代同堂,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平静和睦而又幸福的生活。 -
一日,老太太闲来无事,看到女儿和儿媳在炕上衲鞋底,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想试试姑嫂俩谁做的活好,于是就说:“从今天开始,你们姑嫂俩各给你爸爸做一双布鞋,谁做的又快又好我就给谁赏钱。”这姑嫂俩同时开始剪鞋样、纳鞋底,嫂子手巧,做起活来又快又好,飞针走线,不到半天的功夫一只鞋底眼看就要纳好了,这时孩子从外面跑了进来,吵着闹着要妈妈抱,嫂子赶紧放下手里的活抱起儿子玩了一会,抬头看看快到中午了,估计下地干活的人也快回来了,就赶忙把孩子推给奶奶又开始张罗着烧火做饭。
此时,屋里只剩下小姑子一人,这小姑娘年方十五、六岁,生得眉清目秀,正是年轻好胜的年纪,她听母亲说有赏钱,为了赶到嫂子前面把鞋做好就暗暗加了劲,连水都没顾得喝,但终因年小体弱,比起嫂子来还是差了一点。小姑娘拿起嫂子快要纳好的鞋底,不由得暗自犯愁,她见嫂子不在跟前,就把嫂子已经捻好的用来纳鞋底的麻线偷偷的藏了起来,等嫂子做完饭回来发现麻线没有了,可是怎么找都找不到,由于小姑娘心里有鬼,坐在炕上始终一声不吭,只顾闷头做鞋。嫂子找不着线就问小姑子:“小妹,你看见我的线了吗?”小姑娘摇摇头。嫂子越发着急了,屋里屋外找了个遍连麻线的影子都没有,于是又返回到屋里,站在炕前直愣愣的盯着小姑子。小姑娘见状心里害怕,就更不敢把线藏起来的事说出来了,过了一会,她实在沉不住气了冲口而出:“你看我干什么,我要是偷了你的线,赶明让我死了变成小鸡还你!”
线没有了,嫂子干着急没办法,无奈只好重新捻线做鞋,不用说自然也就没有小姑子先做完鞋了,老太太拿着女儿做好的鞋给老爷子一试,又合脚又舒适,老两口一高兴不仅给了好多赏钱,而且还逢人就夸女儿做的鞋如何如何好,再看看儿媳那双尚未做完的鞋,老人显得很不高兴。公公婆婆不高兴,丈夫也直埋怨,结果弄得嫂子心里很不是滋味,家里的气氛因此别扭了好长一段时间。
再说小姑娘虽然获得了父母的夸奖,邻居的赞美,又得到了许多赏钱,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变得郁郁寡欢。入冬后,小姑娘染上了一种怪病,尽管家里百般请医治疗,但是,可怜的小姑娘终因病势沉重而撒手人寰。一家人悲痛不已,老太太更是哭得死去活来,老人心疼女儿年纪轻轻就过早去了,不忍心把女儿埋在荒郊野地,于是就和家人商量,把女儿埋在了自家屋后的菜园里。
冬去春来,天气逐渐转暖,鸟儿在窗前鸣叫,杨柳开始吐芽,山野披上了绿装,嫂子在自家的小菜园里种满了各种蔬菜,有韭菜、油菜、黄瓜、番茄,一畦畦,绿油油的一片。嫂子经常带着孩子来菜地除草,一次,小家伙正独自在一边玩耍,无意间发现草丛中有一个白色的圆圆的鸟蛋,这鸟蛋比一般的麻雀蛋大了许多,孩子拿起这无名的鸟蛋爱不释手,生怕摔坏了,回到家就用碎棉花包裹起来,家里一来人小家伙就把蛋拿出来显摆。过了一段时间,有一天蛋壳突然破了,从里面竟然钻出一个小鸟,圆圆的两只黑眼珠,淡黄色的绒毛,毛茸茸的,非常可爱。在一家人的精心喂养下,这无名的小鸟逐渐羽翼丰满,可谁知它有翅却不会飞,整天满院子围着嫂子和小孩子唧唧喳的叫唤,谁也不知是什么鸟。 -
几个月过去了,转眼秋天来了,小鸟也变成了大鸟。一天中午,孩子发现大鸟不见了,就四处寻找,怎么找都找不到,急得小孩子直哭。不知过了多久,大鸟突然自己跑了出来,径直奔到嫂子面前,急切的大声叫着:“咯嗒、咯嗒......”仿佛在叫嫂子、嫂子......。嫂子一听,赶紧放下手里的活,随着大鸟走到给它搭建的草窝,只见草窝里赫然放着一枚晶莹圆润的鸟蛋,嫂子拿起一看和之前发现的一模一样。看着这枚鸟蛋,嫂子若有所思,耳边似乎想起了去年小姑子发过的毒誓,她赶紧对孩子说:“说不定这是你小姑变的,你快叫它一声“姑姑”。”孩子轻声地唤着:“姑姑、姑姑......。”大鸟听到叫声果然循声跑了过来。
至今,乡村养鸡的人家唤鸡时仍然叫:“咕咕、咕咕(姑姑)。” 而母鸡下蛋后见到主人也总是不停的大声叫着“咯嗒、咯嗒……(嫂子、嫂子)”。你若不相信,不妨亲自到农家小院听一听,就知在下所言非虚了。
后记:为人不做亏心事,夜半敲门心不惊。小姑娘若不是一时鬼迷心窍,何至有如此结局。原本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却因一点点蝇头小利而生嫉,因嫉而生故,实在是令人扼腕叹息。我开空间之初曾发过这篇小故事,后来在修改时不慎被误删掉,记得当时曾有人留言询问:“先生认为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看法不同,通过这则小故事,给我的启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的快乐、和睦和安宁。一个家庭如此,对于一个单位而言也是如此,如果嫉贤妒能,背后拆台,见利忘义,其结果往往是互相猜忌,心生嫌隙,不仅影响同事之间的团结,久之也会导致对工作的不利。古人云“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如果彼此都能敞开胸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凡事做到谦让有度,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定会无往而不胜。
文章评论
竹韵
[B][ft=#009900,,楷体_gb2312][ft=,5,]姐姐说的对,不管是先有什么,重要的是问心无愧。俗话说:[ft=#009900,,]俩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ft][/ft][/ft][/B] [B][ft=#009900,5,楷体_gb2312]祝姐姐节日快乐![/ft][/B]
枫叶
还有个说法:人捧人高,人踩人低
随缘惜缘
故事生动,语言朴实自然,并且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动画插图也很美!
夏天
不管是先有鸡还是蛋,还是先有真还是诚。只要实实在在为人所用,以真诚相待,其余的可以省略。。。
天涯客
一个普通的民间故事,让姐姐演绎出这么深奥的道理来,且插图精美、配乐悠悠,读来发人深思!
天籁之音
[ft=,5,]文字精炼切灵气十足,内涵更耐人寻味![/ft]
亚力山作
[M][ft=,5,][ft=#ff0099,,]《沁园春[/ft][ft=,,times].[/ft][/ft]网络》[/M] [M][ft=,5,][ft=#ff0099,,](搞搞笑、乐一乐、先轻松一下)[/ft][/ft][/M] [ft=,5,][ft=#ff0099,,]网络朋友,远在天边,近在眉梢。[/ft][/ft] [ft=,5,][ft=#ff0099,,]上网络聊天,趣味无穷,忙与不忙,天天报到。[/ft][/ft] [ft=#ff0099,5,]朋友写诗,我写歌赋,相互之间来搞笑。[/ft] [ft=,5,][ft=#ff0099,,]已成迷,天天离不了,网中逍遥。[/ft][/ft] [ft=,5,][ft=#ff0099,,]网络如此奇妙,让无数网友开怀笑。[/ft][/ft] [ft=,5,][ft=#ff0099,,]感张三李四,文采不俗,王二麻子,功夫亦高。[/ft][/ft] [ft=#ff0099,5,]新来网友,名叫忽悠,能说会道又能泡。[/ft] [ft=,5,][ft=#ff0099,,]有意思,皆科学技术,让大家聊。[/ft][/ft]
南山居士
[ft=,4,]善恶一念间,黑白两重天。 [/ft]
青鸟
[ft=,4,]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哈,比书记们的大道理实在得多!深夜问好姐,晚安![/ft][em]e178[/em]
忘忧草
[ft=,5,楷体_gb2312] 引人的故事,深刻的寓理,匠心独具,构思巧妙.以小见大,以情服人[em]e179[/em]拜读佳作,感受颇深.[em]e181[/em][/ft]
忘忧草
[ft=,5,楷体_gb2312]蛋鸡先后论不清,[/ft] [ft=,5,楷体_gb2312]关键在于友善情.[/ft] [ft=,5,楷体_gb2312]一念之差铸大错,[/ft] [ft=,5,楷体_gb2312]和谐共处万年青.[/ft]
雨落幽燕
经典的小故事,不论是先有鸡还先有蛋,做人应该有的是一颗真诚善良的心。
醉梅
[ft=,1,]质朴简练的文笔,寓意深刻的故事,耐人寻味。周末愉快![/ft]
田园小妮
[ft=,4,楷体_gb2312]好听的故事,善意的用心![em]e121[/em][/ft]
附庸风雅
欣赏故事,遥祝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