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红螺寺
个人日记
这是我和儿子第一次自驾出游。以前有母亲在,给她洗澡保姆一个人也弄不了,而她又不听小弟媳的话,所以,没办法我每个星期和节假日必须回老家照顾母亲,为她洗澡换衣、洗洗涮涮,做饭、收拾房间等,期间还要抓时间回趟孩子奶奶家,再加上自己家的一摊事,确实够我忙的,哪里还顾得上外出游玩。去年,母亲病逝后,儿子也大学毕业与一家单位签了约,每月3000多元的工资,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辛勤工作所得,不再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儿子第一次尝到了有独立经济大权的滋味,所以今年早早就计划带我出去玩一趟。机电类的东西于我天生是一个盲区,我自己不会开车,坐公交久了还爱晕车,更无奈的是我在外基本没有方向感,所以在无人相伴的情况下,我从不做长途之旅的打算。
一路上我们随意的聊着,儿子兴奋不已,话也特别多,在导航的指引下不到九点我们就到了红螺寺山门外,谁知还有比我们来得更早的,我们连续问了就近的两个停车场,管理人员都回答“没有车位。”正当我们焦急地寻找车位的时候,一位穿着黄色马甲正在捡拾垃圾的景区卫生管理人员告诉我们:“从正门的小路前行,绕过一段山坡和树木组成的围墙,不远处还有一个第三停车场,那里有车位。”闻听此言我们赶紧谢过人家,随着前面的车辆徐徐开进了第三停车场。停好车,我们带上水和伞便从侧门进入了景区,儿子去排队买票,我开始在高大的寺门外随意的拍摄。
红螺寺位于北京怀柔区城北5公里处,北倚红螺山,南照红螺湖,座北朝南,依山而建,在京远近闻名,是国家级旅游景区。高大的红螺寺牌楼矗立在山寺门前,上书:红螺寺和京北巨刹七个鎏金大字。我和儿子随着检票的人流步入寺内,迎门影壁上“须弥仙境”四个金色大字在竹林的掩映下格外醒目。正当我环顾左右的景致时,耳边突然响起了悠扬的钟声,令人不禁肃然起敬,晨钟暮鼓,不绝如缕,我们拾阶而上步入了正殿,只见大殿内人头攒动,香烟缭绕,跪在佛像前许愿还愿的香客络绎不绝,据说在这里烧香许愿极灵,因此,这里香火极盛。我和儿子都是平常人,生活中没有什么太多的奢求,只要衣食无忧,平安一生,已经足矣。我们不愿打扰那些虔诚的香客,便悄悄地步出了大殿,在寺内随意的参观起来。
据记载,红螺寺始建于东晋,扩建于盛唐,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英宗皇帝来寺降香,见佛顶放光,龙颜大悦,御填充为“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传说,俗称为“红螺寺”。公元310年,西域高僧佛图澄东来中国传教,受到后赵皇帝石勒、石虎叔侄的优礼,遂在后赵国境内弘法授徒,广建寺塔。他是经国家正式批准在中国授徒,即中国人出家为僧的第一人,《高僧传》中记载,佛图澄在后赵弘法30余年,先后建寺达893所,红螺寺即是其中之一。进入山门往里,依次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大殿两侧有4座配殿和20间配房。三圣殿东西两边各有一小院,分别为监院和方丈院。中轴院两侧还有、东西两跨院,现分别为博物馆和商务馆,除此还有西塔院和延寿堂等共5处院落。红螺寺为十方常住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佛教丛林,世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浸润,加上奇妙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红螺寺成为一方完美殊胜、绝尘脱俗的“净土佛国”。
在殿内我们没有见到僧人,却见到了号称红螺寺三绝景之一的“紫藤寄松”。它位于大雄宝殿后三圣殿前院落西侧,由一棵平顶松和两棵藤萝组成,这棵平顶松高约6米,枝分九杈,把它有力的臂膀平行的伸向了四面八方,而两棵碗口粗的藤萝又如龙盘玉柱一样爬满了整个枝头,形成了松藤并茂的奇异景观。俗话说:“藤缠松,松难生”,而红螺寺中的松藤,却如一对情侣,藤缠松绕,藤不离松,松不辞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800多年来风雨不改,不离不弃,始终相依相偎。我为松藤忠贞不渝的情意而深深感动,在树下站立良久不忍离去。每年的五月是紫藤花盛开时节,据说,那满架的藤萝花就象一串串的紫色玛瑙坠满整个枝头,如一片紫色的祥云浮在殿宇之间,浓郁的花香飘满整个寺院。古时候,每到紫藤花开的季节,寺中的住持,就会遍请京城附近寺院的住持长老、名人雅士来红螺寺,坐在树下赏花论道。元代《红螺山大明寺碑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微风夜听金锒铛,诸天卫法藤萝旁”。此时,紫藤花期已过,没能看到紫藤花开,心中不免有些遗憾,抚摸着古松、古藤,遥想着昔年的盛景,不禁生出许多遐想……。
几年前的冬季,同事到密云办事,途经怀柔,我和另一位同事曾随他到过红螺寺,因不是旅游旺季,所以寺内游客寥寥无几,满目萧疏,游兴大减,再加上我们中有一人穿着高跟鞋,不便登山,我们只好在殿内匆匆游览一圈便打道回府了。如今却是不同,放眼望去,林荫掩映,芳草如茵,流水潺潺,自上而下日夜奔流不息,沿途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寺中古树参天,层林叠翠,整个寺院掩映在千亩松海之中,使之形成了一幅风景独特的“碧波藏古刹”的优美画卷。
我们在山寺中随意的浏览着,观古松、赏银杏,漫步在“御竹林”中,见到这么多的翠竹来列队欢迎,令我们这些游客忍不住停住了前行的脚步。这里的青青翠竹,遮天蔽日,四季常青,约有百万之多,这么大面积的翠竹在我们北方是不多见的。漫步其中,感受扑面而来的习习山风,通体舒畅,十分舒适惬意。
红螺寺景区分为红螺寺、观音寺、五百罗汉园三个佛教文化区和红螺山、青龙山两个观景区。当时正赶上五百罗汉园修路无法通行,我们在参观了巨大的弥勒佛像后,只在青龙山入口处做了短暂的逗留,便直奔红罗山而去。至于青龙山只好留待日后攀登了。
红螺山一山双峰,比肩耸立,西峰海拔812.9米,东峰海拔811.9米,红螺双峰两翼舒展,引带群山,远远望去,酷似一只大鹏鸟,护卫着古刹寺院。在海拔360米的橡树林中有一座观音寺,据悉,该寺始建于金代,因原寺被毁,1995年在原址上又进行了重新修复。观音寺坐北朝南,有山门殿,送子观音殿和会乘殿三重殿,分上下两院,中间有108级台阶相连,寺门两侧站立着‘哼、哈’二将,风雨不动,日夜守护着观音寺。
我们开始沿着红螺山万米登山步道徒步攀登,开始我还是信心满满的,不料久未运动的我,待登完进入观音寺入口的那段近乎陡峭的台阶后,就已耗费了我大半的体力,在儿子连拉带拽下,我又坚持走了一段时间,终于气喘吁吁的坐地不起了。“太缺乏锻炼了。”儿子叹了口气,只好无奈的独自前行了,没过多久他因不放心我又原路折了回来。远望巍峨的红螺山峰,看着游客一个个从我身边擦肩而过,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只有空自羡慕了。看看已到了午饭时间,体力严重透支的我,不得不放弃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奢望,决定寻路下山,直奔“山吧”,去品尝那美味的虹鳟鱼。
千年古刹红螺寺,山环水绕,气候湿润,林荫茂密,古松古柏,参天蔽日,空气格外清新,是个理想的避暑胜地。车行进在山路上,儿子不由得放慢了车速,随手打开车窗和天窗,山风拂面,凉爽惬意,原来的闷热、烦躁一扫而光。远离喧嚣的闹市,我们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天然氧吧,心情格外愉悦。
红螺寺之游让我领悟到,人生的风景线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如何对待,其实最简单也是最实际的快乐就是活在当下,如果总是患得患失或者沉湎于过去而又无法释怀,焉知快乐安在。
文章评论
无迹
[em]e122[/em]流水很畅。。。[em]e113[/em][em]e156[/em]
馨梅⑤佳
美极了!美文!美图!美景!其乐融融!姐,携子出游,是母亲最开心的事!
忘忧草
[ft=,5,楷体_gb2312]难得一游,美妙尽在图文中。[em]e113[/em][/ft]
忘忧草
[ft=,5,楷体_gb2312]遍寻红螺少一人[em]e120[/em][/ft]
忘忧草
[ft=,5,楷体_gb2312]期待弟下次三人游,让大家欣赏到更精彩的场面[em]e182[/em][/ft]
忘忧草
[ft=,5,楷体_gb2312]红螺寺里溢奇香,[/ft] [ft=,5,楷体_gb2312]紫藤寄松寓吉祥。[/ft] [ft=,5,楷体_gb2312]母子相携登高去,[/ft] [ft=,5,楷体_gb2312]喜览风景影成双。[em]e179[/em][em]e163[/em][/ft]
英姿雅文
[ft=#99cc66,5,楷体_gb2312]呵呵 姐姐第一次坐儿子开的车紧张不?原来知道你是晕车的,此次之行没晕车吧?出外游山玩水之乐乎啊,文化之地令人向往。[/ft]
英姿雅文
[M][ft=#99cc66,5,楷体_gb2312]题《红螺寺》[/ft][/M] [M] [/M] [M][ft=#99cc66,5,楷体_gb2312]千年古刹红螺寺,净土推弘化祖师。 银杏古藤青尚在,松涛翠竹觅新姿。[/ft][/M]
青鸟
姐,人在江湖,木带本本,客栈电脑网速慢,字难打,俺回家后再来观摩哈[em]e112[/em]
江夫
先占个地儿,抽空来欣赏!
空山竹语
欣赏妹妹的才华,愿快乐安康!万事如意!
小草
人生的风景线无处不在,就看你是如何对待,其实最简单也是最实际的快乐就是活在当下,如果总是患得患失或者沉湎于过去而又无法释怀,焉知快乐安在。
寻找迦南
先占个地方,再空时赏读姐姐作品,女儿回来用电脑了!
三语迟
走入大自然,就有灵感和悟性,喜欢你的日记,记录了一情一景,一树一山,真的很好
寻找迦南
红螺寺下听古刹,层林掩映千寻塔,静听流水行云意,禅心一片妙笔花。用手机读完姐姐的游记,感觉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