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趋向

个人日记

◆从这部剪辑(《雪意山岭》)内的数十篇习作看来,我的创作正日趋成熟和完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和我所处的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身处校园,或多或少接触到“学院文化”(或称“精英文化”)。这种新颖的文化观念与传统技艺的融殖建构了一套新的语意功能和审美观念,个人写作水平的提升从中得益良多。现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一简单阐释:

一)多位一体的语意系统。 时光回转到93年,我从刊物上接触到一种新的(对我而言)叙事话语,并引发讨论。这种语言对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如何使日常语言覆载最大的信息量达到最佳表现效果呢?这是传统的一元语言(即单一的叙事和抒情)所无法达到的。我们需要一种多方位、多信息、多感觉的语言复合物,要求这种多位一体的多元化语言在叙事上包含尽可能大的信息,在抒情上则传递尽可能丰富、细致的感情。还是让我作一个简单的解析例证吧:
“屈老师望那山望那云。”(按传统表述方法则为下面的句子——)
“屈老师望着那座山,望着那片云。”
我们从这一句极简单的例句不难看出多元化语言的效果,采用多元化语言造成句子的简洁明快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视觉与感觉上新的突破,它不仅增强了句子的透明度和可读性,加强了文句的质感和张力,而且为语词的承接和功能转换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对于视觉与感觉而言主要是使得句子明晰活泼,清新流畅,造就某种音乐感的氛围和简洁可视性,从而增强文章的隽永与耐读性。同时,通过某种手法的跳跃式行进刺激读者某一感官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阅读热情;从行文谋篇的角度看是努力营造文章行云流水和节奏明快的特点。当然就多元化语言而论,它不是语词的简单相加或承接,而是通过对语意功能复合、提炼和对语法结构的调整等一系列整形融合才得以实现的。
我是在九三年末开始接触这一文学语境,九四年初方始运用,到九四年末已能灵活变通。但是这种语言滥用的结果只会造成视觉效果的迷乱及文章结构与意义含混不清并打破整套美学体系的平衡性。所以任何一种语言都不应该背离传统语境,只能在传统语言许可的条件下作适当的调整、变更。

二)边缘性语法结构。 所谓语法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人们某一时期在约定俗成的语言环境下制定的语言结构法则。那么,既然是约定俗成,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该有不同的法则吧?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有语法结构上的差异,这说明语法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种语法结构构成一种语言发展的围篱和框架时,这种语言会寻求对外突破,最终会冲破这种语法结构。一种语言最初的雏形是在适应交流中完善语词和表达效果,而不是一开始就坠入到语法围篱中自缚手脚。古代有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语法现象,现在看不到了。“五·四”后期 新文化运动开创了白化文的新领域,那时的主流文化才摆脱了文言文的长期统治——从文化背景来看这是必然的现象。中国近代,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东方文化因应国际潮流,古文成为新语境的围设和框架时,白化文必然会解脱出来,必然打破“之、乎、者,也”的古文法结构,这正是不破不立的道理。

回到当前,现代汉语结构虽然还不足以对新的语言现象构成樊篱,但最起码的汉语结构有待发展。沿海城市历年来兴起一些新鲜名词,如“空姐”、“大款”啦……一派新的语境。单说“空姐”这词就比较特殊,无法用我们现在的构词法加以解释。这无疑留存给我们语言工作者一个全新的命题。而对新时期的汉语言文学创作而言也面临对语言作部分选择。当代新时期十多年来文学创作形成了多元纷呈百花齐放的局面,十数年来创作经历了现实主义的复归、现代主义的涌现以及后现代拼盘杂陈的创作态势。特别是朦胧诗和新生代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语言已走到了现代语法的边缘。而为了创造出较强的质感与美感,达到作品的和谐性,一定程度上会打破语言常规,就艺术本身而言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问题是对传统语法结构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延伸。我们深信语言工作者能够圆满解决这一问题。在对语法结构的突破上我似已走在前列,高一年级时我在一则随笔中曾写道,“在基本合乎语法结构的条件下应尽力追求措词效果。”

三)隐喻性视觉契机。 近年来的文学作者大多受到过哲学、美学特别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影响,相对来说作者素质普遍提高了(不包括那类滥竽充数的作者)。相应说来其作品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于作品的隐喻性我是这样理解的:隐喻不一定要造成作品的晦涩难懂,但一定要挖掘深层次的意义。朦胧也好,晓白也好,重要的是能够留存给读者一片想象的天空 ,一块反思的绿地,能够把自身生命状态和情感历程心理体验以独特隐密的语言展示出来,从而获得共鸣,昭示真理、净化灵魂。
我个人由于自身文化素养有限,又因为诸方面条件限制,在这个环节表现不够。目前急需吸收文化养料和加强经验积累,希望能够不断的更新和开扩自己的视野,不断实现自身超越。

四)浪漫诗情化题材。 在作品的取材上我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我觉得生命之悲与生命之壮美都同样值得感慨,所以我一方面写生命的冷酷无奈,一方面写生命的绚烂多姿、蓬勃热烈;因为喜欢一种宁静、悲凉的气氛,所以内心刻意的喜欢冬天、暮秋这样的自然景观。纯净清冷的白雪,落叶缤纷的秋天是我笔下最具诗情的事物;因为正值青春年少,情感初萌,少男少女纯真的恋情、真诚的友爱是我笔下另一片美丽的风景……我的作品取材带有强烈的个性化倾向。总之,我要使自己的作品上升到“使美更美,使悲更悲”的诗剧人生的同一高度。我不注重数量和发表多少,而注重作品指向写作本身所能达到的水准。

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重视“先锋性”和“实验性”。“先锋”的意义在于它走在时代的前面,每一个时代总有它提前的事物,它引导或识别着时代的前进方向。“先锋”总是少数,哪怕它错了,也不会给未来带来太大的负面影响。对于这时期关于文学的种种争论我是能够理解的,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和思维习惯,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或观念都完全一致,趋向大同。只是我们应该多一些宽容的态度对待艺术。

我无意于充当先锋,但我会永远跟随先锋的脚步迈进。以此企盼祝福并记之。

彭可

一九九六年十月二日午后
(此次无改动删节)

文章评论

kele&心灵之舞

@{uin:2323875877,nick:天高云淡,who:1} [em]e121[/em]谢漂亮美女在百忙中玉手点赞![em]e176[/em][em]e160[/em][em]e163[/em]

情韵悠然

“多方位、多信息、多感觉的语言复合体。”做到简约而蕴含丰富、视觉感觉独特新鲜最好。

kele&心灵之舞

@{uin:495252063,nick:如磐的守候,who:1,auto:1}[em]e121[/em]谢谢磐哥的到来,贵手点赞。B6

kele&心灵之舞

@{uin:1942426596,nick:栀子花,who:1} [em]e104[/em][em]e183[/em][em]e157[/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