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

个人日记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
平韻詩十六式,仄韻詩十二式表:
五绝
1、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2、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3、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4、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五律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说明:五言绝句以仄起、首句不入韵为较常见。有括号者为可平可仄,下同。
   七绝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七律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
说明:七言诗以平起、首句入韵为较常见。
   六律
(少见,实为七律损第五字,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马虎可不论,不得犯孤平和三平调。)
如: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对仗)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对仗)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六绝
(常见,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句式进行组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一联惯用对仗,可不对,有时两联全用对仗。)
常见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近体诗只用平声韵,五七绝句间有押仄韵者。”“押仄韵的五七绝,作者甚少,非绝句正格,不备格。”(丘琼荪《诗赋词曲概论·第三章 诗的声律》)

七言律诗是尼诗的一种。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律诗每首有四联(即八句),每句五个字的是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是七言律诗,简称“七律”。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必须同韵。近体诗又名今体诗,为唐代新兴的诗体,因与古体有别而得名。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二种,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


基本句式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末了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末了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

仄仄平平平仄仄(末了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平平仄仄仄平平(末了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

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第一种格式

平起首句入韵

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

第二种格式

平起首句不入韵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第三种格式

仄起首句入韵

〇仄平平仄仄平,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格式

仄起首句不入韵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我们先讲近体诗,后讲古体诗,这是因为彻底了了解了近体诗之后,才能更好地了解古体诗。第一,古体诗既然是以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为其特征的,我们就必须先知道近体诗的格律是甚么,然后能知道甚么是古体诗。第二,自从有了律诗以后,古体诗也不能不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要先了解律诗,然后能知道古体诗所受律诗的影响是甚么。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地依照韵书来押韵的。韵书的历史,这里用不着详细叙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阅的《诗韵集成》、《诗韵合璧》等韵书,不但可以说明清代律诗的押韵,而且可以说明唐宋律的用韵。一般人所谓“诗韵”,也就是指这个来说的。

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人刘渊,在著《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时将同用的韵合并,成107韵,同期山西平水官员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为106韵,清代康熙年间编的《佩文韵府》《平水韵》并为106个韵部,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平水韵》。

《佩文诗韵》共有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律诗只可以用平声韵,所以我们在这一节里只谈平声韵;至于仄声韵,留待下文讲古体诗时再行讨论。

在韵书里,平声分为上平声、下平声。平声字多,所以分为两卷,等于说平声上卷,平声下卷,没有别的意思。

在以流行普通话的今天,中华诗词学会的一些学者倡议采用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所谓《中华新韵》,但遭一些主张用《平水韵》的传统派学者的反对。双方各持己见,后来中华诗词学会有关领导从中调停,建议《平水韵》与《中华新韵》“双轨并行”,同时认为两者不能混用。



文章评论

布衣侠客

@{uin:2842577178,nick:冰霜似琢,繁花月落} [em]e181[/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