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灵魂对话】
转载
【与灵魂对话】 文:网络 灵魂的行走只有一个目标, 就是寻找上帝。 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 是因为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寻找, 才能找到他的上帝。 真正的思想者保持着低调。 没有刻板的说教, 没有着意的炫耀, 只是安静地漫步在你的近旁, 低吟浅唱着一些不为世人所关注的话语。 你无须上前搭讪, 无须注视他的身影, 甚至无须侧耳倾听他的低呓。 你要做的, 只是在这一刻,让心灵保持宁静, 保持一份不被打扰的清醒。 让灵魂在场,让欲望缺席。 唯其如此, 你与《灵魂只能独行》的相遇, 才是有意义的。 看到我们为这一刻的独处而手足无措, 可敬的长者笑了: “唯有在孤独中,人才能与自己的灵魂相遇”。 很多时候我们的忙碌, 或许只是为了逃避心灵的空虚。 一旦独自面对自己, 我们会无所适从。 我们于是忙不迭地使自己投入又一次忙碌, 最终不可避免地面对——又一次的虚行。 没有背负灵魂的风景,却听见独踽的脚步声。 灵魂是一只杯子。 如果你用它来盛天上的净水, 你就是一个圣徒; 如果你用它来盛大地的佳酿, 你就是一个诗人; 如果你两者都不肯舍弃, 一心要用它们 在你的杯子里调制出一种更完美的琼浆, 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不过, 我们无须去探究 自己灵魂之杯的容量究竟有多大。 在一切情形下,它都不会超载, 因为每个人所分配到的容量 恰好是他必须付出毕生努力才能够装满的。 事实上,大多数杯子只装了很少的水或酒, 还有许多杯子直到最后仍是空着的。 灵魂永远只能独行。 当一个集体 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 当若干人朝着一个 具体的目的地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 不过,在这些时候, 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某处, 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的足音。 即使两人相爱, 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 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 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灵魂之杯, 它的容量很可能是确定的。 在不同的人之间, 容量会有差异,有时差异非常大。 容量极大者必定极为稀少, 那便是大诗人、大哲学家, 上天创造他们 仿佛是为了展示灵魂可能达到的伟大程度。 灵魂只能独行, 但不是在一片空无中行进。 毋宁说,你仿佛是置身在茂密的森林里, 这森林像原始森林一样没有现成的路, 你必须自己寻找和开辟出一条路来。 可是,你走着走着, 便会在这里那里发现一个脚印, 一块用过的木柴, 刻在树上的一个记号。 于是你知道了, 曾经有一些相似的灵魂在这森林里行走, 你的灵魂的独行并不孤独。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 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 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 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 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 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 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 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 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 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 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 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 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内心有着纯正追求 的青春岁月的确是人生最美好的岁月。 因为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 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 生存的压力和利益的驱使, 让我们将目光和精力投注在社会生存的规则上, 不再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 外在世界越来越熟悉,内心世界越贫瘠, 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 只剩下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比这个更可悲的事情了。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 “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芦苇是脆弱的, 但是“思想”确是芦苇 唯一值得向宇宙万物彰显价值的东西,是高贵的。 如果一个人连思想也失去了, 那他最终就仅仅是一个芦苇, 任何一阵小风便可以将其击垮。 边框:名树 编整:飘飘雨薇 |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