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

佳作欣赏

作者——@转身之间 。(题目为阿龙所加)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毫无疑问地成为最受关注的科目。作为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对中小学生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带着这样的问题,“世界阅读日”下午,有幸跟舟山中学语文老师,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浙江海洋学院客座教授邹碧艳老师和该校语文教研组长盛臣康老师,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1个小时的访谈,大多数时间,其实都围绕着一个观点:要学好语文,关键是阅读的积累。邹老师的“阅读,一定要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开始”,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共鸣。蓉妞成长到现在,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每晚睡前必读书的好习惯,就是最好的明证。
      据说新出台的高考政策,对理科尖子生会比较不利?面对高考改革,现在的中小学生,应该关注什么?为什么要学好语文这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有什么重要意义?如何学语文?阅读的好处?如何阅读?……面对两位专家级老师,我们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
对于我们连珠炮似的发问,邹老师笑言,根据她的理解,高考改革,其实不过是传达出这样一个讯息:高中学习要注重学科均衡,要文理兼修,在坚持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树立学科平等意识,不偏科。因为,改革后的高考政策,一定会更注重基础学科的知识把握。而语文,则是基础学科的基础。
      在邹老师看来,现在的语文教学,其实是有残缺的。因为应试的存在,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更注重知识的灌输,用分数指导语文教学,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行为,语文学习,带着极大的功利性。北京高考改革语文分值的加大,势必会对现在的高中生有所触动。它其实传达了两个讯息:其一,语文是很重要的;其二,语文跟其他学科不一样,它更重视涵养和积累。
学习语文有什么好处?对此此,邹老师提到了两个“学”:“学以致用”和“学以树人”。两位老师都有一定年纪,多年来教的学生不计其数。根据他们对自己一手教出去的学生们的不完全了解。读书时那些表达能力好,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毕业、工作以后的发展空间往往要比当年理科成绩好的学生更大一此。那些当年能写会说善交流的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往往都比较得心应手,颇为建树者也不在少数。学习、生活、工作,都需要表达、交流(即“语”),也需要写作(即“文”)。即便是理科生,也要跟人说话、交流、写论文。表达能力强了,写作能力好了,自然能“致用”。
      学好语文还能“树人”。在邹老师看来,语文的人文性、情感性比较强,那些偏文的人,对真、善、美的把握和体悟,会比偏理的人更敏感。他们往往会更多一些对生命的怜爱,会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比单纯的生物意义上的人更有悲悯之心。因为人的很多情感、共鸣,都来自于阅读。语文涵养的提升,能成就一个更完整的人,更饱满的人。
要善交流会写作,必须要学好语文。学好语文的关键,勿庸置疑,当然是阅读。读的书越多,越杂,越广,对学好语文的帮助就越大。
因为中考和高考的存在,语文教学偏向应试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在邹老师看来,应试其实也是一种能力,而初中和高中阶段,应试肯定要比涵养、素质更突出一点。高中阶段的学生,要应付9门功课的学习,根本没有多余时间用来阅读。鉴于此,两位老师都一致建议:一定要把大量积累语文素养的时间,放在开始识字起至小学这个阶段,也就是幼儿园至小学毕业。人长大后读的书,远远不如小时候读的印象深刻。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记忆力和接受能力最强。所以,一定要从小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邹老师还笑言,小学阶段检验孩子语文素养的标准,要是能放在孩子看了多少本书,做了多少读书笔记,有否养成读书习惯这些方面来考量,那就再好不过了。
      尽管现在的家长和学校的基础教育,都蛮注重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但是,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是说你买了一大堆书,然后跟孩子说“你读书吧”这么简单。作为家长,一定要树立典范,在家里给孩子营造一个书香氛围。所以,家长一定要扔掉手机,扔掉IPAD,扔掉电视,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探讨,一起交流,体会书中的美好情感,让孩子产生与书的亲近感。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培养一个爱看书的孩子。而探讨和交流,是促进孩子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思想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看完后,把书一丢,阅读的效果就会打折扣。要培养孩子爱上阅读的习惯,更要培养孩子在阅读后思考的习惯。在时间和空间跟书本建立联系,感受阅读后的成就、喜悦和快乐。 邹老师说,应该让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养成拿书本的习惯,慢慢把书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形成和书的亲近感,这就需要家长的陪伴了。
      另外,邹老师还建议,学校里经常搞搞读书沙龙,以团体阅读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孩子更有促进作用。因为,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平常没有人陪伴,所以,同学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总之,要培养一个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三点是非常重要的,即“老师引导”“父母参与”“同学互相影响”。当然,“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邹老师笑言。
     在邹老师看来,现在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把每篇课文像庖丁解牛一样,分割成什么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字词认识,完全把语文的魅力抹杀了,同时,也把孩子学习语言的兴趣抹杀了。共同阅读,共同交流,共同探讨,才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
了解到现在很多学校正在开展古诗词考级,两位老师都表示这是大好事。他们认为,经典的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的精华所在,唐诗宋词的背诵,就是一种经典的积累。对于有人担心的有些诗句小学生无法理解,邹老师表示,古诗词其实只要意会就可以了,不必要逐字逐句都弄懂。况且,毕竟是离我们有些年代的东西,即使理解为白话文,也完全不是那个味道了。
      邹老师认为,考级只是一种形式。但是,学生肯定能在不断的吟诵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天长日久,自然会慢慢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涵养。如果一个人能在平常的交流中,脱口而出一句两句古诗词,会让人感觉比较雅,比较有文采。“温家宝总理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至于应该读些什么书,邹老师打了一个精彩的比方。她说,阅读就跟饮食一样,正餐(学习类书籍)要吃,零食(所谓杂书)要吃,大餐(经典名著)也要经常来一点。总而言之,书是读得越多越杂越好,量和面都不要限制。涉猎愈广,愈能发现自己的爱好是什么。
最后,邹老师提出,学习语文,一定要跟生活联系起来,要有创新意识,光读书却不能学以致用,那么阅读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按邹老师的说法,阅读,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拥有四气,即:雅气、文气、地气、灵气。 
      语文学习,除了读,还要写。对于,盛老师也提出了一个建议,即:阅读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思想。写作,归根结底要有“我”的存在。“我的见解”“我的理解”,才是衡量一篇文章优秀与否的标准。“好词好句仅仅是技巧,不值得炫耀,文章中有‘我’,这才是关键。这个,就要讲究阅读的积淀,从出生起就开始阅读。”(2014.4.24)

文章评论

闲庭信步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在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