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散记

个人日记

 
         今天是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佳节,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个团圆的节日,也是个诗情最浓的节日,而在今天之所以敲下这些文字,只是想在这个不平常的日子留下记录,仅此而已。文字有些散乱,但却是今天最真实的记录。
                                                                                                                                                                                       ——--题记
       
     今天是中秋节,一大早,外面的鞭炮声便啪啪的响个不停,那噪杂的响声在空气中打着漩儿,透过门窗,硬生生的直往耳朵里钻,由不得你不醒。女儿也被吵醒,拉扯被子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想把那些吵声堵塞在被子外面吧,可却是徒然。许是心里的不痛快,转而嘴里便嘟囔着抱怨放鞭炮的人没有公德心,一大早的吵死人,好不容易放假可以睡个懒觉也不得清闲。不过,孩子终归是孩子,不一会儿躲在被子又酣然入睡了。

      悄悄帮女儿拉扯好被子,我却再也没有丝毫的睡意。披衣起来,初秋的早上也有微微的凉意,站在满是杂物的阳台上,那些随意种下的花儿草儿也因为没人浇水和呵护,一大早就耷拉着头,萎靡不振的样子让人心生颓败。都说秋凉如水,只是秋凉的不只是身,而是心……。

     收拢住那些散漫无边际的思绪,打住自己那些伤感的念头,觉得真该给这些花儿草儿浇水了。这几天手机丢了,好像生活也失去了应有的颜色。罢罢罢,不想了,还是活在当下,给这些花儿草儿一些滋润吧。前些天女儿叫嚷说要吃老南瓜,买了老南瓜,看到那些饱满圆溜溜的南瓜籽霎是可爱,随手就把几粒南瓜籽种在了空弃的花盆里,没想到过了几天天却长出了可爱的豆荚样的小模样儿,那青绿一个劲的不由分说的钻入人的眼,不由得心情也怡然,赏心悦目也不过这三两枝呀。

     只是,美好总是短暂的,不过几天,那些小南瓜藤慢慢长大,褪去了豆荚样的可爱,悄悄的开枝散叶,我也渐渐消失了那份耐心,不管不顾,任其自由滋长蔓延。于是就看到了今天它的模样,叶子发黄,无精打采的耷拉着,细细的藤杆子因为营养不足而有些病怏怏的。人世很多东西也是如此,初看是欢喜,再看是习惯,再往下看就是漠然,而再往后就是无视……。感情不也如此吗?当两个人因为初始的新奇和激情爱的死去活来,大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时候,可是却忘记了时间是个可怕的杀手,可以消融一切,到最后只留下无谓的冷漠,如果平常不去用心呵护和浇灌,感情也会是脆弱易折,友情大抵也是如此吧。

       侍弄好那些花草和藤蔓,打开电脑,一条条祝福的留言和图片扑面而来,感谢你们——我的朋友,这个节日也因为有你们的问候让我倍感温馨,虽然大都是素未谋面的网友,但是你们的牵挂和问候,若兰真的很是感激,生活因为有了网络而多了些充实,文字是我们结缘的纽带,虽然我们很多都不是作家,也写不出什么惊人之作,不管怎样写可能永远也成不了张爱玲和三毛,但是心底都是源自于那份热爱和喜欢,都想把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写出来共享,文字是我们交流的桥梁,指尖的互动也让我们加深了友谊,感谢网络,让我有幸认识你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也不一一回复你们的祝福了,就在这里对你们真诚的道一声:中秋快乐!

      中秋节,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情的佳节,但是再诗情的背后也逃脱不了人间的烟火。女儿的一句:老妈晚上我们吃什么?让我也不由得惊醒,是啊,晚上吃什么才是王道,过日子就是如此,当刚刚开始展现想象空间的时候,却又向你展现沉重繁琐的一面。让人又不得不沉下心来去安排细碎的生活。买菜,烧饭,涮碗,拖地,洗衣服等等,总有做不完的家务,然后还有孩子的学业,也是操不完的心。人到中年,哪有那么多的闲情呀,在匆匆忙忙的日子里,赏月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奢侈,更别说漫步林荫,月下吟诗,那些都是属于上古时代很遥远的事情。

      但今天是中秋节,吃晚饭之前,我对女儿说:等下吃好我们去赏月,然后吃月饼。女儿一脸的不屑,月亮有什么好看的,不去,月饼也不好吃。是呀,现在的孩子整天埋首于书堆之中,稍有点空闲也就是上网玩手机,哪有闲情去看月亮,中秋节对于她们来说也仅仅只是过节,没有什么特殊的概念。吃过晚饭,我还是决定带她去世纪广场赏月。当夜色笼罩着大地,城市的各色灯火争相璀璨起来,带着女儿,骑着属于我们的红色宝马,穿梭于车流之间,晚风格外温柔舒爽,拂面而来,心里已是满满的说不出的惬意和愉悦。

      到了世纪广场,我们一路沿着江边往下走,此时月亮也已经升起来了,抬头可见孙王阁上的灯光四射,散发出强势的光芒,
传说东吴孙权的长子孙和被贬为南阳王,他儿子建孙王阁以纪念。孙王阁耸立在尤溪村的太阳山上,阁高18米,离江面约百米,在夜幕下像一座天上楼阁。而孙王阁下面的大石崖上的”“新安大好山水”这六个朱漆大字,此字出自南宋大儒朱熹的手书,笔力遒劲,笔锋圆润,极为壮观。

    这座天上楼阁巍然耸立,四射的绿色光芒让月亮似乎也失去了颜色,时而躲在云层里,时而又悄然路出半个脸庞,时隐时现,分不清是云追月还是月逐云。月华的清辉在灯光的映照下,洒在波光粼粼的江水里,实在是别有韵味了。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壮观的徽州照壁,那里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走近一看,原来是黄山市的中秋联欢晚会在这里举行,晚会在二胡,古筝,笛子等民族乐器演奏的小城故事里热闹开幕了。

     随着人流挤进去匆匆看了一下演出,都是一些大妈级的舞蹈演员在那里跳着反映美好生活,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的曲子,大红大绿的服饰,浓墨重彩的艳妆倒是给节日增添了很多的喜气,只是看长了实在有些乏味。于是便和女儿离开了演出现场,沿着幽幽河水,继续徜徉在流光溢彩的河岸边。下方就是成群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明清徽派风格建筑。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雕刻精美,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明清古徽州的优美画卷里。

     秋夜的
微风吹皱了一江的碧水,在夜色的迷离和灯影的摇曳之下,新安江却也多了几分风情;漾漾的柔波上这样恬静,委婉。隐约的水光,象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就是梦的眼睛了。流连在如此美妙的月色里,女儿的脸上也不由得多了明媚,眉眼之间流露出的喜悦也是发自内心的,嘴里还不时发出“太美了”的惊叹,美好的东西很容易触动人的心灵深处,从而引起共鸣。

     很庆幸在这样的夜晚,可以带着女儿静静的行走。和她轻声的谈论着中秋节的由来,各地拜月的传统,讲述吴刚和嫦娥的传说。而她也不知觉的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中了,突然兴之所至的背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当女儿一字不漏的背完整首词的时候,我差不多是用膜拜的眼光去看她,呵呵,是啊,从开始的消极拒绝到现在的兴致盎然,唯有自然山水大美才可以让人不知觉的转变,心灵才可以尽情恣意的挥洒。

        带着几分的留恋,一步三回头的张望,再好看的美景也是要离去的,骑上我们的红色宝马,迎着凉爽的秋风,回家。返家的路上,女儿不时问我,月亮现在到哪了,我说:我们回家了,月亮也会跟着我们回家……。
     

   
  
 










文章评论

徽州人(吴丰霖 夏雨、

才女呀,一个中秋节也有这么多的感想,借用南瓜藤的成长过程,演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现状,说得再切确不过了,“如果平常不去用心呵护和浇灌,感情也会是脆弱易折的”------------

初心

“我们走了,月亮也会跟着我们回家的”!中秋的月光是那般皎洁动人,赏月的母女是那般玲珑惬意。若兰祝福安好!扫尽阳霾!

蓝Sea

一篇好的文章源于生活!“我们走了,月亮也会跟着回家的”。愿月老永远伴着你,带给你好运,祝你幸福!

琉璃

[em]e100[/em] 兰兰,生活就是这样,一边让你在擦锅洗碗中琐碎,一边又让你在月光下陶醉,往前走向远方看肯定是美好的。祝天天快乐!

薄荷蓝

生活中的小事情,玩味出大道理。比如那些初生的南瓜芽,那天上的明月,在兰的笔下都让人思考和感悟。兰才是真正写字的人,文章不论从结构的安排,语句的精炼都是大手笔的体现。而兰还谦虚说,文字散乱,这实在是令我好生学习的榜样了!@

薄荷蓝

山不露山,水不露水,情不说情,这种藏在文字深处的东西,只教人意会,不用直白,兰写的太好!

37度女人

你的文字吸引我的眼圈不停的继续,让我看到你优秀的一面[em]e163[/em] [em]e160[/em]

曾经有梦

若兰,节日快乐![em]e163[/em] 看似笔端信马由缰,实是人生枝枝蔓蔓。。。充实、平和、淡然若好![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