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不亏 行之则远
个人日记
早前,南京市有一位叫沈现台的环卫工人,曾经捡到170多个钱包归还失主,还曾多次为生病的陌生孩子捐款。不曾想,做了那么多好事不仅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夸奖,反遭调侃:“你不是整天做好事吗?怎么连个奖状也没有?人家做好事都有奖励,你这好事做得莫名其妙!”沈现台心灵受到的讽刺可想而知。于是,他给新闻媒体发去短信,希望得到一本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
这件事值得品味,做好事,行善举应不应该得到某种荣誉和奖励?在沈现台看来,奖励不奖励并不重要,但他周围的人却感到不理解——好人不能总是隐姓埋名、默默无闻、没有回报。给善行以回报,是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不仅与现阶段的社会物质利益不矛盾,就是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也都应当如此,让一个人永远地付出却不予褒奖和回报是不符合常伦的。
善举需要滋养,滋养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荣誉、奖励和补偿。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讲过这个道理。他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同时反对盲目行善取义的做法。子贡在国外赎回一个鲁国的奴隶,却不按鲁国法律领取国家补偿,孔子批评他说:“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貧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意思是说,如果大家都学你这样,那就会有许多人做不到,鲁国设法赎回在国外的奴隶这一计划也就落空了。相反,一次子路救起一名落水者,落水者谢他一头牛,子路接受了,孔子很高兴说,鲁国这种见义勇为者日后就会多起来。这可以认为是行之以善与善得以行的辩证法。
行善而不图回报,这是一种至高的个人行为境界,但作为社会、当政者、受惠者则不能忽视奖励和报偿。不仅如此,古人甚至还主张奖励要快:“一有小善,不终朝而赏随之”,“使人速得为善之利”,因为这样人们““皆将鼓舞奔走,日夜唯善之归矣”。相反,一个社会总让“好人流血又流泪”,那么,善行将会踯躅,就会徘徊,就会止步。一个让善行成为稀缺资源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可思议。
(摘自《小品文选刋》 作者 张心阳)
文章评论
平凡普通
做好事是体现一个人的品格善德和能力,能做好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更不要想得到什么荣誉和奖励!但是,如果能给做好事的人给以鼓励那是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