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人不能太聪明了!

个人日志

 

         图片        

    1、人不能太聪明了

在华严寺入住碰到了一位老人,一问才知道,是方丈的母亲,有八十岁。手上拿着念珠,脸上都是微笑,说念佛好,要多念佛。因为是方丈的母亲,我们就问起了家常。

华严寺方丈是她最小的儿子,她一共生了五个,四个儿子,一个女的。这个小儿子,十四五岁,就想去出家。于是就送他到支提山,我们问:那你舍得吗?她说:很好啊,要出家,很欢喜啊。

方丈现年四十出头,出家二十多年了。感慨,能生出个出家的儿子,真的要修几辈子的德啊。

后来从妙法禅师了解到,当年妙果长老晚年得病在床,他的弟子有些都争着要方丈位置。但现在方丈,是妙老的徒孙。为什么要传给他的徒孙,而不是徒弟呢。

因为这个徒孙很老实,不争。这是妙法禅师的原话。

人不能太聪明,尤其是在佛门里,人的聪明都是为自己聪明。但其实看起来聪明,却缺乏智慧。有些东西,看起来是争抢到了,但,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不知你相不相信,宇宙中有一股力量在控制。比如财富,比如权利,不是人的力量能控制的。有一个力量,比人类更厉害的力量,在操控。

比如说,钱财属于土地公公在管,你相信吗?那土地公公的财富,属于谁在管理。我相信土地公公只是代理管财富,最后财富,还是人的福德在管理。

   图片

    当一个人福德具足时,上天都会给他财富,给他福报。看过以前很多寺院的故事,讲到主持位置的问题。当上主持,叫做:龙天推出。好了,这是龙天在护持的。你相信吗?

人不能太聪明,一聪明,上天就发笑。人的聪明,都是为自己聪明的,人为自己的,其实损掉的更多。看过许多出家人,有些人憨厚老实的,福报就特别大。这似乎也是宇宙的规律了。

佛教叫我们无争,有的人一听说无争,就觉得好像很吃亏,其实不吃亏。你有福报,不用争自然就有。没有福报,争到了也没有用。无福消受啊。

2、习气重,就会看到别人的缺点

如果你一看到别人,就看到缺点,那自己要小心了。在菩萨的眼里,看每个人都是菩萨。凡夫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业障凡夫。如果常看到别人的缺点,其实呢,是自己有这个缺点,或者说内心的阴暗点。

佛法讲唯心,这个唯心很好,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一种方式,来解读这个世界,解读一切现象。比方说,小气的人,看到的人,都是小气。其实不是别人小气,而是他带着这个习气,带着这个有色眼睛来看人。

凡夫都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事物。不要觉得这个世界阴暗,阴暗只是自己内心阴暗的缘故。自己内心阴暗,就把这个世界看阴暗了。

在解脱者的境界里,山河大地即如来,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也就是说一切都是圆满的具足的。那我们没有解脱,所以我们看到很多缺欠,不是世界缺欠,而是我们自己有缺欠。

          图片

    有次,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问佛:佛,其他的佛土都是庄严无比,为何娑婆世界,却是如此的充满缺欠。佛说:舍利弗,真的是如此吗?说完,佛用拇指点了大地,这时舍利弗看到了娑婆世界,和他方国土一样庄严。

 舍利弗不解,佛说,舍利弗,娑婆众生之所以看到不圆满,是因为业力的缘故,看不到圆满。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总抱着缺欠,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总觉得有阴暗的存在。或者看到别人,总觉得别人“怎么样”。其实,别人不“怎么样”,而是我们自己“怎么样”。我们业力重的缘故,看不到别人的圆满,自然也看不到自己的圆满。

    那如何能看到别人的光明呢,首先自己内心要光明起来,如何光明呢?要靠佛菩萨加持啊,念佛念到清净了,自然光明,这时山河大地都是如来法身。没有佛菩萨加持,很难。有些老人家念佛,念到心清净了,业障清净了,见到人,就乐呵呵的,真正的快乐无忧。这是佛力加持。如果业障重了,单单靠看几本佛经就想要清净,很难。

     3、业障重,是用来骂自己的

 关于吃素,是个大问题,你是上班族,领导请你吃饭,或者客人请你吃饭。这时怎么办?告诉各位一点:修行的第一关:少麻烦别人,少障碍别人。

 很多人会为了吃素,去麻烦别人,不要这样子。可以麻烦自己。以前我老板跟我讲,他认识一个客人,和他吃了好几餐,但竟然不知他吃素。为什么?他不说。

 上菜呢,他就吃肉边菜,别人问他,他就说自己肠胃不舒服,吃点菜比较好消化。从不说自己吃素。如果你一说吃素,那客人就要带你去张罗,这样就很麻烦。所以,不要标榜自己是好人,要把自己当成普通人,这样才能结缘众生。

                 图片

   
学佛要让众生欢喜,如果我们吃素,我们自己坚持就好了。也可以跟他讲素食的利益来引导,而不能标榜,说我是吃素的,我比你有修行,有慈悲心。慈悲心不是用吃素来衡量的?有的人学佛后,常用吃素或者自己持戒来衡量别人。告诉各位,这些话,是来衡量自己的。不是来衡量别人的。

 学佛念经,我们知道念经的利益就好,也可以劝导别人。不能说别人现在吃肉就说别人业障,只是别人的因缘没有成熟而已。你看以前杀人如麻的将军,放下屠刀,落发为僧而后就广度众生。不能以这个来衡量。这个标准,是用来衡量自己的。如果学佛了,最好能吃素,发慈悲心,可以劝别人吃素,但不能用吃素来衡量别人。

如果你持戒好,不能看不起持戒不好的人。不要把持戒好,当成自己有修行的标准。在佛看来,每个人都是佛。学佛后,不要用戒律来衡量别人,要来衡量自己。用戒律来衡量别人,那不是修行,越衡量越污染自己的心。佛弟子,应该要学会看到别人的好,哪怕恶人,都要能从中看出恶中的善,这才是修行人要做的。

但告诉诸位,吃素也好,修行也好,是要对自己讲的。我们既然吃素了,也懂得吃肉的过害,然后自己还吃肉,还沾沾自喜的说,不吃素不代表我没有慈悲。自己给自己找吃肉的借口。那这个叫什么?业障加愚痴了。

            图片

    4
、修道,就是反过来的

 看了祖师大德传记,发现他们成为祖师,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反过来做事。比如在利益众生上,凡夫认为先自己安顿好,然后才去利益众生。而祖师大德刚好相反,先把自己豁出去了,把命交给了众生。跟一般人刚好相反。而祖师大德成功了,普通人就失败了。

 很多人不明白,应该自己安顿好自己,才有能力照顾别人啊。这是凡夫的思维。比如现在许多大德,虚云禅师,本焕长老,这些大德他们利益众生时,都把自己舍弃了。虚云禅师为了佛教,一生受尽磨难,本焕长老也是如此,刺血写经等。他们做事情时,脑袋中只有佛教,只有众生,连生死都不顾了,更何况家庭,这是圣人的境界。他们舍弃了自我,没有为自己想,为自己的局部利益考虑,他们成就了。凡夫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先巩固好自己利益,再考虑众生,所以很难成就。要修道,就是反过来做事了。

               图片

    祖师大德都教授:修道先要看破生死。就是生死都不怕,都可以豁出去,还有什么害怕的。比如说病人,想要病好,就要先不怕死,不怕死然后去奉献自己。这些人身体就健康。一怕死,这时心气就不足,病人都被吓死的为多。生死看破了,其他的,诸如个人得失,面子问题,就容易放下了。放下了,就可以进入修道境界,就有大勇气来利益众生。

 很多事情,看起来我们在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自己。看过一则故事,说一个董事长回忆他小时候,一个乞丐到他家,他妈妈叫他给乞丐端凳子,还给他倒茶。他内心很不情愿,说,一个乞丐干嘛要给他凳子啊。

 他妈妈就说了一句影响他一辈子的话,他妈妈说:孩子啊,这不是给别人端凳子,是给你自己端凳子。你想想看,很多时候,我们看起来是帮助别人,其实是帮助自己。佛在华严经中说,一切众生是根叶,诸佛菩萨为华果。你看想,如果没有贫穷的人,我们如何种布施的因,没有病苦的人,我们如何舍药。看起来,是我们帮助他们,其实是他们在成就我们,成就我们的福田。

道就是反过来的,反过来就成功了,顺着走,就是凡夫路。当一个人,不为自己想,一心为别人想时,看起来利益了别人,其实最终自己获得了福慧,利益了自己。好比一个人,一心为别人想,别人就会为他想,这是宇宙的规律。他成就别人,别人更多来成就他。一个人先考虑自己利益,再考虑别人利益,看起来利益了自己,表面上自己并没有得到利益,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南无阿弥陀佛!

图片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