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秉义综述《阴符经》11

个人日记

图片

11)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

李筌:“人皆有圣人,不贵圣人之愚。既睹其圣,又察其愚,复睹其圣。故《书》曰:‘专用聪明,则事不成;专用晦昧,则事皆悖。一明一晦,众之所载。’伊尹酒保,太公屠牛,管仲作革,百里奚卖粥,当衰乱之时,人皆谓之不神;及乎逢成汤,遭文王,遇齐恒,值秦穆,道济生灵,功格宇宙,人皆谓之至神。”

.

夏元鼎:“神之为用大矣哉!然有隐有显,有藏有露,圣凡自此分也。世人但知施设注措,言语文章,不求而得,不思而中,以为我之中也。殊不知业识忙忙,应酬万变,逐物忘返,无欲臾宁。吁!焰烈者膏竭,劳郁者木枯,自速其尽而已!何者?以其显露甚也。圣人内观反听,塞兑含流,隐藏于中,鬼神莫测,故恍恍惚惚,若无知也,而其中有物焉;杳杳冥冥,若不神也,而其中有精焉。此不神其神,乃所以至神。非有道者,其孰能与于此?”

.

徐大椿:“天下之人,但见修道者之功效,以为神妙;而不听其所以由致神妙之术,全在知三盗生杀之理,而能错置得宜,故无往而不安也。”

.

王文禄:“人知阴阳不测谓神,不知阴阳从虚无生此混沌,所以开辟,即不神之所以神也。腐朽化神奇,亦此。”

.

吕坤:“符之神者,造化之功用,可见可闻,费也。盈天地间皆是也。不神者,造化之机械,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隐也。鬼神亦不知也。”

.

综述:《易传》:“阴阳不测谓之神”,“神也者,妙万物为言”,“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古代关于“神”的概念较为宽泛。《灵枢·天年》曰:“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何为神?张介宾曰:“神者,灵明之化也,无非理气而已。理依气行,气从形见,凡理气所至,即阴阳之所居,阴阳所在,即神明之所在,故曰阴阳者,神明之府也。”(《类经》)《灵枢·天年》进而又曰:“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样,“神”就很具体了。这个“神”饱含物质性意义,又充满形而上灵气,故曰:“阴阳精气者神也”,“神者,阴阳合德之灵也。”

.

道家有“存神养性”之法,然而“神无方而易无体”,神者生也,“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神与形之间,神是生生不息之本,元元不灭之几,它与无方无体的“天德”有关。而形体则是神的依托,神的居所,神的活动空间的具体化。司马迁进而指出:“神使气,气就形”,这是说,神之“王令”是气,它空谷传信,以命四肢百骸,于是气血充塞了活的形体,一个绵绵神存、心物一元的血肉之躯融汇在天地之间。

.

神是蕴涵一切的。《内经·太素本神论》曰:“神乎神,不耳闻,目明,心开,为先志。慧然独悟,品弗能言,俱见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是说,这个神乎其神的神,从脱离母腹之初,虽不能言语,却已心开目明、慧然独悟,于是一个生龙活虎的生命赖之以形成。岐伯用了许多独字,如独悟、独见、独明等。以强化这种蕴涵万物、独立守神的“志先”之神。神,无方无体,与形浑一,若风吹云一般,这就是奇妙无比的神啊!然而,神不离形体,故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

.

一部《内经》之中,完全是信息思维,其使用的是信息语言。医者,意也,只有对生命本质有了相当的领悟,才能把握中华医易之道的精髓。

.

神的特点是寂然不动,深藏不露,无乎不在,故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曰:“存乎中者神也”,“寂然不动者神也”“蕴之一身者神也”。其实,志也不动,上神下志不动,惟左魂右魄往来不断,环中之意申命四方,所谓中意天下,如信如使。

.

神的外象是人的精神状态,内象则异常复杂,它有精、神、魂、魄、意、志、思、智等种种内涵。中医认为,神的本质是“德”,故有“在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气。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心主神明,心为君主之官,故而能“任务者”也,德者,天也,道也,自然规律也,故曰道德。(常秉义《周易与中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