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即景--雄伟壮观的黄梅古塔

我爱黄梅

 

昨天得有小闭漫步于县城街头,拍得古塔雄姿并搜辑有关资料而编组成此日志。

  湖北黄梅高塔寺塔
  黄梅古塔位于黄梅县城古塔路,又名百尺塔、乱石塔。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八角十三级密檐式仿木构砖嗒,通高30米。共设佛龛88座。底层南面辟一门经甬道通向长方形塔室。二层以上为实体。各层各面相间设直棂窗或桶扇窗。第三层外壁少量墙砖阳雕“皇帝万岁”、“重重千秋”、“民安物泰”、“同口功德”、“共成佛道”等字样。维修时发现各层塔心处均埋一石罐,内置银盖罐,罐内装金、银箔包、佛舍利、金弹簧、水晶球、铜饰件等。石罐内外存放大量“五铢”、“开元通宝”及北宋铜钱等。

  又云:古塔又名高塔寺塔,又称乱石塔,百尺塔,位于黄梅县城。北宋天禧四年建于高塔寺内,因名;现寺后寺毁塔存。该塔为砖砌多层密檐式仿木构建筑。八角十三层,高约50余米,底层南向设一石门,原有铁铸四大部洲菩萨一尊。有甬道通向塔室,塔内室为长方形,面积不足10平方米,室内有一长明灯。二层以上全为实砌,不能攀登。每层施斗拱和菱角牙子,迭砌飞檐,最上层为迭涩圆锥顶式,各层看面相间设有佛龛和直棂、格眼窗,塔的建筑结构较具特色,全塔不用其他材料,全部用砖石叠砌而成(所以又称乱石塔),历经九百余年依然基本完好。
但鉴于古塔年代太久,五层以上檐角有所风化,为保护古迹,1986年黄梅县人民政府又拨款重修。重修之高塔寺造型更加精美,通体圜和浑厚,远看似龙泉宝剑,近看似三春笋笔,巍峨挺拔,成为黄梅县城之一大新景观。
 

 

  高塔寺塔为多层楼阁式密檐塔。全砖石仿木结构,八角十三层。含塔刹总高33.4米,底层特高。南面设石门,楣上另有乾隆间嵌入的“古迹重辉”石额。有甬道可进入底宽顶尖的圭首顶式的塔室。内供地藏菩萨造像,座下凿方形水井一口,深不过尺。二层以上全用楔形小青砖实砌。塔身外壁用砖块施以横、竖、丁、卧、凹、凸等作法,起造十三层翼角飞升的塔檐、交手斗拱、转角立柱、菱角牙子、直棂格眼花窗等仿木构件,错落有致。二层以上每面正中均辟有拱形“世尊龛”,内供影青瓷佛像88尊。第三层佛龛两侧嵌八块雕字方砖,分列塔身八面,正南题“皇帝万岁”,题文依次为“重臣千秋、上祝当今、下及有情、国泰民安、雨顺风调、同沾功德、共成佛道”。全塔平面收分至第六层渐急,八角攒尖结顶(1989年维修时加制青铜塔刹一具),层高亦先宽后紧,圜和浑厚,如春笋破土,巍峨清丽,伟岸秀美,得名曰春笋塔;高逾百尺,俗称百尺塔、高塔;塔外砖构造型由于风雨侵蚀而残败暗黑,远望宛如乱石堆积,故称乱石塔。

  高塔寺塔驻世千年,历经风雷兵燹的摧残,寺毁无计而高塔犹存。1938年日寇投弹四枚于炸塔,弹坑紧邻塔基,径大十余米,寺殿与民居摧毁俱毁,塔壁上下弹痕累累,多处坍剥数尺,而塔身岿然不动。藏于塔室的百余名妇嬬死里逃生,时人莫不仰谢佛祖庇佑。兽行现场直到1960年方作平整。如此近距轰炸,为何高塔仍稳如磐石?1986年的维修拆层施工揭开了这一谜底。千年前建筑师为保高塔永垂后世,别出心裁设计出在塔层水平施工中运用锅状砌砖工艺,全塔自下而上皆以四周高中间低的“砖锅”层层叠垒结体。块块塔砖倾斜相接,再以黄泥胶合。当塔身遭受强震或外部冲击时,由于自重产生的向心力,令塔体凝集不散,日久弥坚。
  塔体的特殊内构也给外表增添了华彩。“砖锅”外缘内弯收分,形成塔壁的垂直内凹和塔檐的水平下凹,巧妙地把力学与美学融为一体,古建学上称之为“双凹”结构。这在我国现存高塔中实不多见。
  高塔寺塔的塔藏佛教文物十分丰富,其瘗埋方式在我国古塔中又创一特例。从出土过程以及建塔碑铭的记载可知:
  一、高塔寺塔没有“地宫”,却有十二层“天宫”。“天宫”中藏石函,石函藏银函,银函藏舍利与多品供养物。“天宫”虽也见于外地古塔,但如此层层皆有,十分少见。<br>
  二、塔藏法报化三身舍利:报身舍利即古代高僧圆寂后留下的舍利、骨灰;法身舍利即华严经偈碑刻等佛教经典;化身舍利即高仅1厘米微雕佛像一尊。这种瘗塔方式,为研究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塔瘗埋葬制度提供了鲜见的实物资料。
  三、出土文物中的微雕木佛像弥足珍贵,是为镇塔之宝。
  高塔寺塔位于黄梅县城内东南隅,紧邻城墙(今改为环城路),清·乾隆《黄梅县志·建置志》载,黄梅县城有十四坊,此处古称上春坊,为黄梅土著四大古姓之一的唐氏家族聚居地。高塔寺建于此地的因缘,可见于宋僧释志全撰书的《砖塔记碑》:
  “……今之砖塔即天台山沙门仁禀勉上春坊信士唐君守忠、守清、守贞、守珪、守习合家眷属之所造也。是地唐贞观中为众造寺,即五祖大师□□□□地也;咸亨初造百尺弥陀佛阁,为巢寇所焚。但有坟碑□址存焉。大中祥符八年岁在乙卯,仁禀师与唐氏昆弟属议……此古墓,重建高阁……高七十尺,人□百尺,总层十三层……每层皆以玲缾货瘗舍利……”
  在高塔第九层铭砖上的镌文,则表明它就是北宋天禧的原建实物:
  建塔施主唐守忠、守清、守贞、守珪、守习谨自大中祥符八年乙卯岁闰六月十五日癸已安葬砖塔,第一层舍利不住,砌工层层安葬,至天禧元年丁巳岁四月十八日丙戌安葬十三层舍利功毕,故书永记。院主僧仁禀。
  高塔寺塔是黄梅县的人文标志,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故土象征。记得少年时每从外地读书放假归来,十里之外望见地平线上一塔孤峰,心里就不禁漾起“到家”的喜悦。于是推想百十年前乃至逝去更远的岁月里,历尽百城烟水、心仪“小天竺”参方僧,远远望见这位倚闾而立的慈母,也会因为悲欣交集而潸然泪下吧。
 

 

   

该塔建于北宋天禧四年(1020年),为八角形,共13层,多层密檐式,仿木结构,用青灰砖筑砌而成,高33.24米;塔室为长方形,面积约10平方米,二层以上逐层递收,最上层为叠涩圆锥顶式。各层设有佛龛、直棂、格眼窗,出檐及墙体均呈拱形,整个塔身挺秀圜和。1956年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塔建造别具一格,是宋代塔类中的独创,为研究我国北宋南方地区历史、文化、宗教及建筑艺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鉴于该塔年代太久,塔基周围杂草丛生,排水不畅,且五层以上檐角有所风化,为保护古迹,黄梅县斥资30余万元对塔身及周边环境进行修葺,且在塔顶安装了现代防雷设施。

      另:该塔又名百尺塔、乱石塔。八角十三级密檐式仿木结构砖塔,通高30米。共设佛龛88座。底层东面辟一门经甬道通向长方形塔室。二层以上为实体。各层各面相间设置真棂窗或槅扇窗。第三层外壁少量墙砖阳雕“皇帝万岁”、“重重千秋”、“民安物泰”、“同口功德”、“共成佛道”等字样。1986年维修时清理地宫,发现各层塔心处均埋一石罐,内置银盖罐,银罐内装金银箔包、佛舍利、金弹簧、水晶球、铜饰件等,石罐内外置大量“五铢”、“开元通宝”及北宋年号铜钱等。 
 

寻访古塔之黄梅高塔寺塔   

我顶 字号: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黄梅高塔寺塔清乾隆年匾额

据一九八九年黄梅县政府《维修高塔寺塔记》载:‘黄梅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宋有小天竺之称,佛教胜迹遍布,禅宗四祖寺、五祖寺远播中外,佛塔尤多,计大小四十余座,以高塔寺塔为首’,可见这高塔寺塔之名气。所以来到黄梅,最迫切先访此塔,何况就在县城之中。

   
   黄梅高塔寺塔

黄梅高塔寺塔又称百尺塔、乱石塔,位于老城东南隅,建于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一零一五年),由黄梅人唐守忠五兄弟捐资,天台高僧仁禀主持建造,两年后告成。塔旁原有一座众造寺,因高塔建成改为高塔寺,塔也就命名为高塔寺塔了。塔高33.4米,古称有百尺,故又名百尺塔。塔身造型独特,犹如一株春笋,砖砌而成,远观如乱石堆砌,所以百姓又俗称乱石塔。

   
   
   
   
   不同角度的黄梅高塔寺塔

究其类型,黄梅高塔寺塔为密檐式砖塔,八面十三级。塔身底层宽大,南设龛门可进入塔室,龛门楣上嵌乾隆年间石刻匾额‘古蹟重辉’。二层以上塔身全用楔形小青砖实砌,逐级上收。外壁用砖块施以横、竖、丁、卧、凹、凸等作法,起造十三层翼角飞升的塔檐、交手斗拱、转角立柱、菱角牙子、直棂格眼花窗等仿木构件,错落有致,外观华美。二层以上塔身八面设龛,龛内供奉佛像。第三层佛龛两侧嵌八块雕字方砖,分列塔身八面,正南题‘皇帝万岁’,其余题文依次为‘重臣千秋、上祝当今、下及有情、国泰民安、雨顺风调、同沾功德、共成佛道’。顶部八脊砖砌封檐,上置青铜塔刹,由覆钵、刹杆、相轮、宝盖、宝瓶、宝珠串接而成,为八九年重修时安放。

   
   黄梅高塔寺塔

黄梅高塔自建成以来,几经兴衰,历经清乾隆年间大修和近代多次修葺,千年耸立。而其独特的春笋造型,又为宋代造塔同类型中的孤品,独树一帜。整塔巍峨清丽,伟岸秀美,堪称国内造塔之精品。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黄梅高塔寺塔一层塔室内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