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江南数固始,唐人故里看蓼城!
个人日记
【固始概况】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一角,系鄂豫皖交界、华中与华东交融地带。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理位置在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南北最长94.16公里,东西最宽56.19公里,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东与安徽霍邱县相接,北与安徽阜南县隔淮河相望,西北、西、西南分别与信阳市的淮滨、潢川、商城三县相连,南与安徽金寨县依长江河分界,东南角邻安徽六安市叶集试验区,此外,西南方向地近湖北省麻城市,县境与麻城市境最短直线距离约40公里。为豫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固始县为河南省省直管县,全国第一人口大县,中原第一侨乡。位于河南省东南隅,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东接安徽省六安市,是河南省面向华东地区的窗口,也是河南省重点培育的豫皖交界地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固始县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2010年末户籍人口172.2万,幅员2946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五个重点扩权县(市)、十个省直管县(市)试点单位、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2014年1月1日起,行政与此前所在地级市(信阳)完全分离,正式成为河南省省直管县,由省委省政府直接管理,拥有与地级市完全相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县名由东汉光武帝刘秀以“欲善其终,先固其始”之意命名,古称“蓼城”,又因方言词汇“俏巴”最具特色,有“俏巴县”之称。当地人才辈出,楚国名相孙叔敖、“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清代状元植物学名家吴其濬都诞生于此。同时,固始县作为中原先民南迁的始发地及集散地,被海内外华人尊称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每年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
【历史沿革】
夏、商为蓼国地,西周为蓼、蒋、黄、番等国地。
春秋中期,楚灭此地诸国,建期思县,固始彼时为期思县之潘乡,又名寝丘邑。
西汉,于番乡(寝丘邑)置寝县。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封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建立固始侯国,固始由此得名。至于固始一语来源说法不一,大致有“欲善其终,先固其始”、“坚固必先通始”、“固久之固,当自此始”、“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等。
至南北朝战乱频仍,南朝齐、梁俱属豫州。北齐、梁、北周前后侨置北建州、新蔡郡、浍州。
隋朝废州县,复隶属弋阳郡,期思县并入。
唐朝以后建置稳定,多隶汝宁府或光州。其间商城(殷城)、期思屡次并入又屡次析出。
两宋俱属淮南西路光州(固始长期位于淮河宋金拉锯线南宋一侧)。
元代属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
明朝洪武4年(1371年)隶南直隶凤阳府,洪武14年(1381年)改隶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
清代固始主要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汝光道光州直隶州。
民国主要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驻潢川县)管辖。
民国21年(1933年),国民政府将固始县长江河以南地区划归新成立的河南省立煌县(今金寨县),次年立煌县划归安徽省,原属固始的土地随之入皖。
民国27年(1938年)9月,日军分南北两路进犯固始,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于富金山战役(富金山位于固始南部大别山脉)中歼灭日军约一万人。9月7日固始沦陷。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中一路(三纵)从三河尖渡过淮河,当年8月25日固始县城第一次解放,次年,即1948年11月9日,固始县城最后解放。
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隶属于河南省潢川专区,1952年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随之并入。在1959年末至1960年初的信阳事件中固始成为重灾区,人口数量锐减,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影响至今。1998年信阳撤地设市,固始为其辖县。2004年,固始成为河南省首批五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2011年6月1日,固始开始位列河南省十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人事权暂由信阳市代管),党政首长行政级别为副地级;2014年1月1日,固始县正式由河南省直管(完全省管),行政级别为副地级,享有地级市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力权限。
固始县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楚国名相孙叔敖,五代十国的闽王王审知、清代状元植物学家吴其濬,原海军航空兵司令员马炳芝等都是诞生成长于斯,这里还曾是孙叔敖家族的封地(即“寝丘”)。因历史上有四次较大规模人口南迁,其后裔又逐渐播迁至闽、粤、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固始是河南省九个苏区县之一,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也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的发源地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该县常住人口为102万(2013年户籍人口达176万),人口总数仍居河南省各县级行政区首位。
【历史发展】
固始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明清和民国时期学风尤兴,明清两代共出进士98名,位居河南省第三位;清代出状元(吴其濬)、榜眼(祝庆藩)各一名,民国国立河南大学有豫南“商城固始帮”之说,为河大西学奠基势力。现有固始慈济高中、固始一中两所“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固始慈济高中应届毕业生谢远航为2011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固始“花挑舞”、“灶戏”、长篇叙事诗《郭丁香》是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俗文化】
方言
固始方言在学术上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信蚌(河南信阳—安徽蚌埠)片,但带有明显的西南官话色彩,也具有一些江淮官话的特点,语言具有“交融性”。此外,完全没有翘舌音是固始方言的一大特点,这与河南省以至于邻近的信阳市各县区差异明显,却与安徽省西部沿淮地区十分相似,其中东邻安徽省霍邱县方言和固始方言相似度极高。
饮食
固始历来为水稻主产区,小麦也有种植。居民亦多以稻米为主食,面食次之。特色食品有皮丝、萝卜窝、汉鹅块等,固始鸡乃著名特产,固始土鸡蛋亦享有盛名。固始人好客、爱排场,宴请宾客喜大操大办,多有铺张。2000年以来茶艺馆、西餐馆、咖啡馆、西式快餐店兴起,是为饮食之新风尚。
节庆
当地除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遍庆祝春节、上元、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外,还较重视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小鬼节”等。同时本地回族居民多庆祝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本民族节日。
婚葬
『婚俗』
固始民风厚道,乡风很浓,人际交往中规矩颇多,婚俗则更复杂。现记叙于下:旧时,在民间,婚典又名红典。姑娘出嫁前,男方要送订婚礼。出嫁前夕,姑娘要洗澡、更衣、束发、扯脸,又叫光脸(即用两根线绳把脸上绒毛扯掉)。坐水桶、拜辞家神。当轿子来时,必须哭着上轿,名为思亲泪。从屋里到轿上不能下地走,由哥哥背着,或铺上红毡上轿,意为不带娘家土。父母要向门外泼水,表示“覆水难收”,不会被男方“休”回。轿帘上贴“一路吉祥”或“一路福星”之类的小红签。姑娘要一路小声哭泣,表示恋家,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葬俗』
土葬时期,固始县的葬俗比较复杂。人过世以后必第三日才可出棺。出棺前一天如挖成墓坑,则墓坑不可空坑过夜,要放一物品(如鞋子等)在坑中。如当天挖,则不必放物品于坑中。除正常安葬外,固始还有两种与别地不同的习俗,一是“丘棺”,在应该安葬的期间,如果择不到好日子,或一时找不到“吉利”的墓穴所在地,或父母新亡不足百日等情况,就要先把死者的棺“丘”起来,即临时盖以小屋,把棺存放起来。在“大寒”的前后三日内择日正式安葬(埋棺)。
【闽台故里】
闽南人圣地——开漳圣王陈元光祖祠
据1953年台湾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记载其先祖来自“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的户数,占台湾总户数的80.9% ,也就是表明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的祖地在光州固始。由于闽国王潮、王审知均为固始人,宋代以后,不少福建人谈及自己的祖先时,都说是从“光州固始”迁来。明清时期又有不少福建人迁至台湾。从而形成了闽台人对”光州固始“的祖根认同。据有关闽台“移民资料”中介绍,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的族谱有16部之多,分布于福建晋江、莆田、泉州、南安、安溪、永春、漳州、龙海、仙游、长乐、诏安等地。在台湾陈、黄、丘、宋、林等18部大姓很大部分族谱上都记载着其先祖为“光州固始”人。全国姓氏中全部或部分以固始县为姓源的有:潘、蓼(廖)、蒋、寝、娄、肖、庄、安、英、甄、期思(期)、黄、沈、孙、复等。
历史上曾作为中原地区向东南沿海数次大规模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中原移民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和深远的影响,上至秦汉下至明清的漫长岁月中,有四次较大规模的入闽移民,影响深远。这些入闽先人的后裔逐渐播迁至粤、台、港、澳及海外各地,形成了“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文化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固始大地兴起了闽台粤港澳同胞和华人华侨寻根热。
客家人播迁路上的圣地——固始
与此同时,固始的根亲文化建设也引起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时任信阳市市委书记王铁提出“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固始县引起强烈反响,进而在此理念指导下展开一系列工作。
固始根亲文化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这项工作不仅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闽粤台港澳民众以及海外侨胞方面也收获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陈氏、郑氏、施氏、王氏、黄氏、何氏等姓氏宗亲纷至沓来,回到光州固始缅怀先贤,寻根恳亲,认祖归宗。
“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在固始县隆重召开,所取得反响的热烈程度超出意料,除了有关方面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宗亲会、文教界、企业界、新闻界代表,共计3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上,专家一致认同:光州固始,不仅是台湾同胞的祖根,也是大多数闽粤人和海外侨胞的祖根地,是名符其实的“中原侨乡”、“唐人故里”。
根亲文化重视的是寻根,更重视的是亲缘亲情。固始县不仅重视做好王审知等主要历史文化人物故里相关遗存的修葺和重建工作,也重视跟随他们的以及不同时期迁往福建的各个姓氏的宗亲提供一个理想的寻根谒祖的场所,同时,固始自身也将加强建设,让宗亲能以固始作为自己的祖根地而自豪。
【旅游资源】
固始风景秀丽,历史厚重,人文景观众多,历史上有玉皇阁、东门城楼、宾阳楼、魁星楼、望月楼等标志性建筑,且历代均有遴选的“固始八景”。著名景点有西九华山、妙高寺、安山、华阳湖、云霄庙、陈氏将军祠、王审知故居、郑成功衣冠冢、吴其濬(状元、植物学家)故居等。
1.西九华山风景区
西九华山风景区位于陈淋子镇境内,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旅游观赏面积80平方公里,已开发多个景区、近百个景点,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集“茶、竹、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并有多处原始森林;整个景区主要以万亩茶园、竹海、森林、湖泊和峡谷瀑布群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豫南民俗为基调,形成茶、竹、禅三位一体,山、水、情天人合一的景观特色。西九华已开放迎宾的景区有禅文化景区、茶文化景区、竹文化景区、民俗体验区、山水游览区,以及旅游服务区,其中的“长江河漂流项目”为中原第一漂。
2.陈氏将军祠
陈氏将军祠位于陈集乡境内,唐天宝年间所建,为“开漳圣王”陈元光祖祠。该祠坐北朝南,占地800平方米,有房屋26间。三行青石铺路,庭院随迁而高。正常带廊,有石阶、石柱、石楹。石狮、石象、石鼓玲珑剔透。祠堂内外有楹联匾额“开闽数十年烽烟无惊称乐土,建漳千百载香火不绝祀将军”、“威震闽粤,尘静东南”等。祠门外是一湾池水,唤作“月牙塘”,现存水面10余亩,月牙塘东南角是陈氏“七星拱月”祖墓地。海外及漳州等地不断组团来人到此祭祀祖根。
3.妙高寺
妙高寺坐落在陈淋子镇西九华山,始建于唐初,盛于明清。占地22000亩(包括耕地)。原房99间半,由山门、东西耳房、大雄宝殿明三暗五、地藏王府、配殿等建筑组成,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曾吸引无数高僧鸿儒、大心居士、十方长者、善信人等前来潜行研佛。由于历史原因,妙高寺现仅存房屋18间,房屋面积360平方米。前殿建筑为石基、青砖灰瓦,殿堂含廊,廊前四根木立柱上镶嵌着精美的大型木雕。双龙进洞的顺方,精雕了龙凤、花鸟图案及文王访贤、太公钓鱼等历史人物形象。朱漆大门两旁,有一对雕琢精美的石鼓。位于寺院东南1000米处,有高僧墓塔一处,寺院东侧又有比丘尼墓塔一处。其墓塔的风格有异于嵩山少林寺墓塔。从塔的造型和塔身的浮雕图案探讨,至少是隋唐建成,且与藏传佛塔相似,为考证寺院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它以其渊源绵长的佛教文化在豫皖鄂三省交界地带声名远播,更因见证了抗战中富金山战役的惨烈而永载史册(1938年9月富金山战役中国军队指挥部即设于该寺,妙高寺原本规模宏大的禅院也因日机大轰炸而近乎夷为平地)。
4.秀水公园
秀水公园位于城区西部,环境优雅,交通方便,东大门气势恢弘,八卦亭灵秀飞动,飞虹桥七彩卧波,牡丹亭翘首飞檐。程控喷泉、南北湖、月季园、百果园、S型花架、儿童乐园、国防教育园、创业园、植物园、游艺场、九曲板桥、秀水山庄、别山飞帘、水上活动中心星罗棋布。
5.安山森林公园
安山森林公园位于城区东北20公里,属豫皖两省结合部的安(阳)山境内,海拔419米,方圆45平方公里,为国家3A级景区。公园内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极为丰富,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享受自然的理想胜地。自然景观有白龙池、金银鱼池、九龙倒挂瀑布、仙人洞、老猫洞、舍身台等,还有固始唯一的前军事要塞——防空洞。
安山森林公园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放牧休息时的牧羊石,有为奉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祖母魏敬夫人而建的大山奶奶庙(又称云霄庙)。安山因而成为移民后裔们抒发爱国爱乡情怀的灵山圣地和固始密切联系闽、粤、台、港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桥梁与窗口。
6.华阳湖风景区
华阳湖景区位于华阳大佛山脚下(位于武庙集乡境内,主峰曹家寨海拔1025.6米,为固始境内群山之首),为国家3A级风景区。因其承蓄华阳大佛山下夏河湾溪流而得名。华阳湖水质清澈香甜,湖深鱼肥,周围群山环抱。
华阳大佛山、卧佛山、核桃尖山等分布四周,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是人们亲近自然、放飞心情的理想去处。是一个以休闲、度假、会务为主要功能的景区,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体验。景区内正在开发的有水上娱乐、生态茶园、野生动植物园、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项目。景区大门、道路、水上码头、会议中心、别墅群、游乐中心等均已完工,将陆续投入使用。
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一角,系鄂豫皖交界、华中与华东交融地带。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理位置在东经115°21′~115°56′,北纬31°46′~32°35′。南北最长94.16公里,东西最宽56.19公里,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东与安徽霍邱县相接,北与安徽阜南县隔淮河相望,西北、西、西南分别与信阳市的淮滨、潢川、商城三县相连,南与安徽金寨县依长江河分界,东南角邻安徽六安市叶集试验区,此外,西南方向地近湖北省麻城市,县境与麻城市境最短直线距离约40公里。为豫皖交界区域性中心城市。固始县为河南省省直管县,全国第一人口大县,中原第一侨乡。位于河南省东南隅,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东接安徽省六安市,是河南省面向华东地区的窗口,也是河南省重点培育的豫皖交界地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固始县属华东与中原交融地带,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分界线)穿境而过,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称。2010年末户籍人口172.2万,幅员2946平方公里。是河南省首批五个重点扩权县(市)、十个省直管县(市)试点单位、五个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2014年1月1日起,行政与此前所在地级市(信阳)完全分离,正式成为河南省省直管县,由省委省政府直接管理,拥有与地级市完全相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县名由东汉光武帝刘秀以“欲善其终,先固其始”之意命名,古称“蓼城”,又因方言词汇“俏巴”最具特色,有“俏巴县”之称。当地人才辈出,楚国名相孙叔敖、“开漳圣王”陈元光、“闽王”王审知、清代状元植物学名家吴其濬都诞生于此。同时,固始县作为中原先民南迁的始发地及集散地,被海内外华人尊称为“唐人故里、闽台祖地”,每年承办由中国侨联主办的“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
【历史沿革】
夏、商为蓼国地,西周为蓼、蒋、黄、番等国地。
春秋中期,楚灭此地诸国,建期思县,固始彼时为期思县之潘乡,又名寝丘邑。
西汉,于番乡(寝丘邑)置寝县。
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封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建立固始侯国,固始由此得名。至于固始一语来源说法不一,大致有“欲善其终,先固其始”、“坚固必先通始”、“固久之固,当自此始”、“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等。
至南北朝战乱频仍,南朝齐、梁俱属豫州。北齐、梁、北周前后侨置北建州、新蔡郡、浍州。
隋朝废州县,复隶属弋阳郡,期思县并入。
唐朝以后建置稳定,多隶汝宁府或光州。其间商城(殷城)、期思屡次并入又屡次析出。
两宋俱属淮南西路光州(固始长期位于淮河宋金拉锯线南宋一侧)。
元代属河南江北行省汝宁府。
明朝洪武4年(1371年)隶南直隶凤阳府,洪武14年(1381年)改隶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
清代固始主要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南汝光道光州直隶州。
民国主要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驻潢川县)管辖。
民国21年(1933年),国民政府将固始县长江河以南地区划归新成立的河南省立煌县(今金寨县),次年立煌县划归安徽省,原属固始的土地随之入皖。
民国27年(1938年)9月,日军分南北两路进犯固始,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于富金山战役(富金山位于固始南部大别山脉)中歼灭日军约一万人。9月7日固始沦陷。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其中一路(三纵)从三河尖渡过淮河,当年8月25日固始县城第一次解放,次年,即1948年11月9日,固始县城最后解放。
共和国成立初期主要隶属于河南省潢川专区,1952年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随之并入。在1959年末至1960年初的信阳事件中固始成为重灾区,人口数量锐减,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影响至今。1998年信阳撤地设市,固始为其辖县。2004年,固始成为河南省首批五个重点扩权县市之一;2011年6月1日,固始开始位列河南省十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人事权暂由信阳市代管),党政首长行政级别为副地级;2014年1月1日,固始县正式由河南省直管(完全省管),行政级别为副地级,享有地级市所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力权限。
固始县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楚国名相孙叔敖,五代十国的闽王王审知、清代状元植物学家吴其濬,原海军航空兵司令员马炳芝等都是诞生成长于斯,这里还曾是孙叔敖家族的封地(即“寝丘”)。因历史上有四次较大规模人口南迁,其后裔又逐渐播迁至闽、粤、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各地,固始又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固始是河南省九个苏区县之一,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建立县级苏维埃政权,也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的发源地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该县常住人口为102万(2013年户籍人口达176万),人口总数仍居河南省各县级行政区首位。
【历史发展】
固始自古文风昌盛,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为“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之一,明清和民国时期学风尤兴,明清两代共出进士98名,位居河南省第三位;清代出状元(吴其濬)、榜眼(祝庆藩)各一名,民国国立河南大学有豫南“商城固始帮”之说,为河大西学奠基势力。现有固始慈济高中、固始一中两所“河南省示范性高中”,固始慈济高中应届毕业生谢远航为2011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状元。固始“花挑舞”、“灶戏”、长篇叙事诗《郭丁香》是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俗文化】
方言
固始方言在学术上属于北方方言中原官话信蚌(河南信阳—安徽蚌埠)片,但带有明显的西南官话色彩,也具有一些江淮官话的特点,语言具有“交融性”。此外,完全没有翘舌音是固始方言的一大特点,这与河南省以至于邻近的信阳市各县区差异明显,却与安徽省西部沿淮地区十分相似,其中东邻安徽省霍邱县方言和固始方言相似度极高。
饮食
固始历来为水稻主产区,小麦也有种植。居民亦多以稻米为主食,面食次之。特色食品有皮丝、萝卜窝、汉鹅块等,固始鸡乃著名特产,固始土鸡蛋亦享有盛名。固始人好客、爱排场,宴请宾客喜大操大办,多有铺张。2000年以来茶艺馆、西餐馆、咖啡馆、西式快餐店兴起,是为饮食之新风尚。
节庆
当地除与中国其他地方一样普遍庆祝春节、上元、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外,还较重视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小鬼节”等。同时本地回族居民多庆祝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本民族节日。
婚葬
『婚俗』
固始民风厚道,乡风很浓,人际交往中规矩颇多,婚俗则更复杂。现记叙于下:旧时,在民间,婚典又名红典。姑娘出嫁前,男方要送订婚礼。出嫁前夕,姑娘要洗澡、更衣、束发、扯脸,又叫光脸(即用两根线绳把脸上绒毛扯掉)。坐水桶、拜辞家神。当轿子来时,必须哭着上轿,名为思亲泪。从屋里到轿上不能下地走,由哥哥背着,或铺上红毡上轿,意为不带娘家土。父母要向门外泼水,表示“覆水难收”,不会被男方“休”回。轿帘上贴“一路吉祥”或“一路福星”之类的小红签。姑娘要一路小声哭泣,表示恋家,以报父母养育之恩。
『葬俗』
土葬时期,固始县的葬俗比较复杂。人过世以后必第三日才可出棺。出棺前一天如挖成墓坑,则墓坑不可空坑过夜,要放一物品(如鞋子等)在坑中。如当天挖,则不必放物品于坑中。除正常安葬外,固始还有两种与别地不同的习俗,一是“丘棺”,在应该安葬的期间,如果择不到好日子,或一时找不到“吉利”的墓穴所在地,或父母新亡不足百日等情况,就要先把死者的棺“丘”起来,即临时盖以小屋,把棺存放起来。在“大寒”的前后三日内择日正式安葬(埋棺)。
【闽台故里】
闽南人圣地——开漳圣王陈元光祖祠
据1953年台湾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记载其先祖来自“光州固始”。这63个姓氏的户数,占台湾总户数的80.9% ,也就是表明每5户台湾居民中有4户的祖地在光州固始。由于闽国王潮、王审知均为固始人,宋代以后,不少福建人谈及自己的祖先时,都说是从“光州固始”迁来。明清时期又有不少福建人迁至台湾。从而形成了闽台人对”光州固始“的祖根认同。据有关闽台“移民资料”中介绍,先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的族谱有16部之多,分布于福建晋江、莆田、泉州、南安、安溪、永春、漳州、龙海、仙游、长乐、诏安等地。在台湾陈、黄、丘、宋、林等18部大姓很大部分族谱上都记载着其先祖为“光州固始”人。全国姓氏中全部或部分以固始县为姓源的有:潘、蓼(廖)、蒋、寝、娄、肖、庄、安、英、甄、期思(期)、黄、沈、孙、复等。
历史上曾作为中原地区向东南沿海数次大规模移民的肇始地和集散地,在中原移民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和深远的影响,上至秦汉下至明清的漫长岁月中,有四次较大规模的入闽移民,影响深远。这些入闽先人的后裔逐渐播迁至粤、台、港、澳及海外各地,形成了“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文化现象。
改革开放以后,固始大地兴起了闽台粤港澳同胞和华人华侨寻根热。
客家人播迁路上的圣地——固始
与此同时,固始的根亲文化建设也引起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时任信阳市市委书记王铁提出“让根亲文化扬名固始”,固始县引起强烈反响,进而在此理念指导下展开一系列工作。
固始根亲文化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这项工作不仅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闽粤台港澳民众以及海外侨胞方面也收获到广泛关注,与此同时,陈氏、郑氏、施氏、王氏、黄氏、何氏等姓氏宗亲纷至沓来,回到光州固始缅怀先贤,寻根恳亲,认祖归宗。
“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在固始县隆重召开,所取得反响的热烈程度超出意料,除了有关方面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宗亲会、文教界、企业界、新闻界代表,共计3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上,专家一致认同:光州固始,不仅是台湾同胞的祖根,也是大多数闽粤人和海外侨胞的祖根地,是名符其实的“中原侨乡”、“唐人故里”。
根亲文化重视的是寻根,更重视的是亲缘亲情。固始县不仅重视做好王审知等主要历史文化人物故里相关遗存的修葺和重建工作,也重视跟随他们的以及不同时期迁往福建的各个姓氏的宗亲提供一个理想的寻根谒祖的场所,同时,固始自身也将加强建设,让宗亲能以固始作为自己的祖根地而自豪。
【旅游资源】
固始风景秀丽,历史厚重,人文景观众多,历史上有玉皇阁、东门城楼、宾阳楼、魁星楼、望月楼等标志性建筑,且历代均有遴选的“固始八景”。著名景点有西九华山、妙高寺、安山、华阳湖、云霄庙、陈氏将军祠、王审知故居、郑成功衣冠冢、吴其濬(状元、植物学家)故居等。
1.西九华山风景区
西九华山风景区位于陈淋子镇境内,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旅游观赏面积80平方公里,已开发多个景区、近百个景点,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集“茶、竹、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并有多处原始森林;整个景区主要以万亩茶园、竹海、森林、湖泊和峡谷瀑布群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豫南民俗为基调,形成茶、竹、禅三位一体,山、水、情天人合一的景观特色。西九华已开放迎宾的景区有禅文化景区、茶文化景区、竹文化景区、民俗体验区、山水游览区,以及旅游服务区,其中的“长江河漂流项目”为中原第一漂。
2.陈氏将军祠
陈氏将军祠位于陈集乡境内,唐天宝年间所建,为“开漳圣王”陈元光祖祠。该祠坐北朝南,占地800平方米,有房屋26间。三行青石铺路,庭院随迁而高。正常带廊,有石阶、石柱、石楹。石狮、石象、石鼓玲珑剔透。祠堂内外有楹联匾额“开闽数十年烽烟无惊称乐土,建漳千百载香火不绝祀将军”、“威震闽粤,尘静东南”等。祠门外是一湾池水,唤作“月牙塘”,现存水面10余亩,月牙塘东南角是陈氏“七星拱月”祖墓地。海外及漳州等地不断组团来人到此祭祀祖根。
3.妙高寺
妙高寺坐落在陈淋子镇西九华山,始建于唐初,盛于明清。占地22000亩(包括耕地)。原房99间半,由山门、东西耳房、大雄宝殿明三暗五、地藏王府、配殿等建筑组成,规模宏大,气势壮观,曾吸引无数高僧鸿儒、大心居士、十方长者、善信人等前来潜行研佛。由于历史原因,妙高寺现仅存房屋18间,房屋面积360平方米。前殿建筑为石基、青砖灰瓦,殿堂含廊,廊前四根木立柱上镶嵌着精美的大型木雕。双龙进洞的顺方,精雕了龙凤、花鸟图案及文王访贤、太公钓鱼等历史人物形象。朱漆大门两旁,有一对雕琢精美的石鼓。位于寺院东南1000米处,有高僧墓塔一处,寺院东侧又有比丘尼墓塔一处。其墓塔的风格有异于嵩山少林寺墓塔。从塔的造型和塔身的浮雕图案探讨,至少是隋唐建成,且与藏传佛塔相似,为考证寺院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它以其渊源绵长的佛教文化在豫皖鄂三省交界地带声名远播,更因见证了抗战中富金山战役的惨烈而永载史册(1938年9月富金山战役中国军队指挥部即设于该寺,妙高寺原本规模宏大的禅院也因日机大轰炸而近乎夷为平地)。
4.秀水公园
秀水公园位于城区西部,环境优雅,交通方便,东大门气势恢弘,八卦亭灵秀飞动,飞虹桥七彩卧波,牡丹亭翘首飞檐。程控喷泉、南北湖、月季园、百果园、S型花架、儿童乐园、国防教育园、创业园、植物园、游艺场、九曲板桥、秀水山庄、别山飞帘、水上活动中心星罗棋布。
5.安山森林公园
安山森林公园位于城区东北20公里,属豫皖两省结合部的安(阳)山境内,海拔419米,方圆45平方公里,为国家3A级景区。公园内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极为丰富,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享受自然的理想胜地。自然景观有白龙池、金银鱼池、九龙倒挂瀑布、仙人洞、老猫洞、舍身台等,还有固始唯一的前军事要塞——防空洞。
安山森林公园有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幼年放牧休息时的牧羊石,有为奉祀“开漳圣王”陈元光祖母魏敬夫人而建的大山奶奶庙(又称云霄庙)。安山因而成为移民后裔们抒发爱国爱乡情怀的灵山圣地和固始密切联系闽、粤、台、港同胞和海外侨胞的桥梁与窗口。
6.华阳湖风景区
华阳湖景区位于华阳大佛山脚下(位于武庙集乡境内,主峰曹家寨海拔1025.6米,为固始境内群山之首),为国家3A级风景区。因其承蓄华阳大佛山下夏河湾溪流而得名。华阳湖水质清澈香甜,湖深鱼肥,周围群山环抱。
华阳大佛山、卧佛山、核桃尖山等分布四周,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是人们亲近自然、放飞心情的理想去处。是一个以休闲、度假、会务为主要功能的景区,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体验。景区内正在开发的有水上娱乐、生态茶园、野生动植物园、青少年教育基地等项目。景区大门、道路、水上码头、会议中心、别墅群、游乐中心等均已完工,将陆续投入使用。
著名人物编辑
古代
公祖句兹(公元前 — ):亦称公祖兹,字子之,生卒年待考,是春秋末期鲁国寝丘(古蓼、蒋、黄、潘诸国所在,今河南固始)人,为孔子72贤弟子之一,唐开元27年(公元739)被赐封为“期思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又敕封为“先贤公祖子”。
孙叔敖(公元前650—593年):春秋楚国期思县潘乡(今河南固始)人,其为民时,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曾带领当地百姓在县境内的史河、灌河流域建成期思--雩娄灌溉工程(此工程比全国劳动生产力的都江堰还早200多年),后人自然之为“百里不求天灌区”。后来,楚庄王知其贤,任为令尹(宰相)。孙叔敖国辅佐楚庄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强盛,取得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河南固始黎集)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东吴政权后期重臣。晓勇而有计谋,年轻时作小将,多次跟随其他将领征伐,经常勇冠三军。孙亮继位后,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参加了吴魏“龙兴之战”,大破敌人先头部队,立下大功,升为灭寇将军。孙休继位后,丁奉帮助孙休用计诛杀权臣孙綝,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后来,孙休病逝,丁奉等人拥立孙皓为帝,被封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几年后,丁奉去世,家人受谗言而被流放。
陈政(616—677年):字一民,号素轩。青年时随其父陈犊攻克临汾等群,唐太宗任其为左郎将。公元669年(唐高宗总章二年),闽中曾镇府年老乞休,又因泉(治今福州)潮州"蛮僚"啸乱,唐廷遣戎卫归德将军陈政更代,晋升陈政为朝议大夫,统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三千六百人入漳。公元670年(唐咸享元年),陈敏兄弟奉母魏箴与年仅十四岁的陈元光同行。至须江县(今浙江省江山市)地,陈敏、陈缚不幸相继病逝。陈政迎其母,葬二位兄长于汉兴(今福建浦城),领众军校入闽会合。陈政采纳军咨祭酒丁儒之策,瓦解柳营江西少数民族武装,教化西北山峒的黎民,围歼少数顽固之敌于蒲葵关下,打通了南进的道路,于是,进屯梁山外的云霄镇。在边事稍有安息时,便建宅于云霄火田村居住。公元677年(唐仪凤二年)四月,陈政病故于军中,享年六十二岁。公元1150年(南宋绍兴二十年,追封陈政祚昌开佑侯。陈政墓,在福建省漳州市在云霄县城西3公里处的将军山麓。
陈元光(657—711年):唐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陈集)人,唐高宗时,戍卫归德将军陈政之子。14岁随伯父陈敏、陈敷入闽,增援其父平息泉、潮间“蛮僚”啸乱。仪凤二年(677年),陈政病逝,陈元光袭左郎将之军职。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上《请建州县表》,建议在泉潮间设州立县,以便长治久安。武后准奏,命元光兼任刺史,建立漳州。陈元光治理漳州,建章立制序,保持社会安定;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该县陈集乡陈氏将军祠由县、乡投资修复。随陈氏南征者有84姓近9000人。原台湾省地方首长陈水扁即其后裔。
沈勇,原名彪,字世纪,以字行。河南光州固始县人,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平乱开漳,任分营将。唐高宗赐名勇,加随朝护国右将军,开元四年(716年),敕建威惠庙,祀陈元光及开漳诸将,漳浦西庙碑记有词赞其:“年甫冠,奇勇善策,喜怒不形于色,恩威大著于远,倾心下士,士多归之。”宋淳佑年间,理宗追封沈彪为威武辅牑将军、加武德侯;妣尤氏,敕封妙嘉夫人,后裔多居于漳州诏安,当地人尊称为“沈祖公”,有“沈半县”之称。
王潮(?-898年):表字信臣,唐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分水亭)人,唐末任固始县史。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寿州(今安徽寿县)变民首领王绪任命王潮为军正。中和五年(885年)随王绪转战福建,因王绪多疑猜忌,遂发动兵变,囚王绪。886年克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巖任命其为泉州刺史。陈巖死后,王潮命其弟王审知、堂弟王彦复攻福州(今福建福州),昭宗景福二年(893年)攻克。其后渐占福建全境,王潮先后受封为福建观察使、威武军节度使。
王审邽(858—904年):字次都,唐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分水亭)人。唐末,与兄王潮参加王绪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光启元年(885年),随军渡江南下。入闽后,任泉州刺史达12年,勤政爱民,轻徭薄赋,重视农桑,疏江治港,招引外商,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经济。设招贤院,广纳名儒硕士,发展文教事业。政绩显著。累封工、兵、户三部尚书,授威武军节度副使,封开国侯,赐谥武肃王。
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号白马三郎。唐代光州固始(今河南固始分水亭)人。五代十国闽国实际建立者。出身贫苦,故能节俭自处,统治福建时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并称臣于中原。后梁开平三年封闽王,在位十七年。
苏昆生(1600—1679年):明清之际河南固始人。晚明时流寓金陵(今南京)。原名周如松,明代宗室,明末著名歌唱家,人称“南曲天下第一”。
吴其濬(1758—1847年):今河南固始蓼城街道人。清代河南唯一状元。曾任礼部、户部侍郎,云南、山西巡抚,著有《植物名实图考》等,为著名植物学家。
祝庆藩(1777—1853年):今河南固始蓼城街道人。清代嘉庆进士,十九年(1814年)以殿试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道光皇帝太傅,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著有《奏疏稿》、《蒙求》等书。
吴元炳(?—1886年):字子健,今河南固始县蓼城街道人。咸丰进士。清咸丰年大臣,历任两江总督、漕运总督之职。清代咸丰年间,祖籍固始的巡抚吴元炳曾以乡土特产进奉朝廷,颇受帝王后妃青睐。自此,“固始皮丝”被列为贡品。1914年被选为中国名特产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而名扬世界。
蒋湘南(1795一1854年):字子潇,回族,今固始县蓼城街道陪濠沿人。湘南绝意仕进,拒绝任职,专事游幕、讲学,潜心研究经学,他先后主讲于关中书院、同州书院,并修纂《兰田县志》、《经阳县志》、《留坝厅志》、《同州府志》、《夏邑县志》、《鲁山县志》等志书,最后完成《陕西通志》稿。
丁逊之(1822—1894年):字谦六,号竹樵,今河南固始人。1856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擅长兰花图,闻名江浙,有著作--《兰谱草年》。
李孟群(1828-1859年):清代进士,曾任南宁知府、安徽代巡抚,著有《语录》等。
王燕昌(1831-1895年):中医学家,著有《王氏医疗》17卷,附编《新选验方》。
张仁黼(1840-1908年):清代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法部右侍郎、大理寺正卿等,法学家,著有《简斋文集》等。
近现代
张鸿烈(1886—1962年):字幼山。河南固始分水柯家楼村(今属沙河铺)人。1905年入开封陆军小学特别班。1908年入河南高等学堂理科。1910年冬在开封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首义后,转赴宁、汉,加入革命军北伐。1914年,赴美入伊利诺斯大学求学。1918年获政治教育硕士学位。次年回国,任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校长。1922年,以该校为基础筹建中州大学,任校长。1925年,兼任河南省教育厅长。1927年北伐后,中州大学易名第五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前身),仍任校长兼教育厅长。1930年中原大战时,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代省长;战后任山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协助韩复榘从事山东建设。1939年赴渝,任行政院参议兼国民经济建设委员会委员。1944年返豫,任河南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46年5月,任河南省议会副议长。1949年6月到台湾。
凌钺(1882—1945年):字子黄。今河南固始郭陆滩樟柏岭人。北洋法政学堂毕业。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9年在天津与白雅雨等组织共和会。1911年组织滦州起义,任敢死队队长。民国成立后为中国同盟会、中华革命党河南支部负责人。参加二次革命、护法战争。1935年起任立法院立法委员。
凌冰(1894-1993年):原名庆藻,号冀东,今河南固始郭陆滩镇樟柏岭人。南开中学、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入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克拉克大学,获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1919年回国,在南开中学校内开设大学班,任南开中学大学部第一任主任,还动员一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到南开学校大学部任教,一定意义上说,凌冰是南开大学真正的创始人。后任河南大学校长、河南省教育厅厅长,冯玉祥幕僚,中国驻古巴公使、中国驻德国大使、台湾“行政院”驻美全权代表、纽约商爱罗公司董事长等。著有《儿童学概论》等。
凌勉之:原名凌钟,今河南固始郭陆滩镇樟柏岭人。南开大学、早稻田大学毕业,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济南市市长、民革中央常委等。
凌涛:(1888-1958年),今河南固始郭陆滩镇樟柏岭人。美国孟坦那矿务大学矿科学士,开滦煤矿发现人,曾任焦作工学院代校长、河南省建设厅厅长等。
凌薰:今河南固始郭陆滩镇樟柏岭人。北洋法政学堂毕业,曾任河南省临颍县县长、山东省公路局局长等。
吴一鲁:(1871-1923年),即吴忆鲁、吴肃,东京大学农学学士、柏林大学林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创办人。
曹理卿:(1888-1970年),普渡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康奈尔大学理学硕士,曾任河南大学首任理科主任、南京中央建设委员会技正等,著有《怎样炼制石油》等。
秦瓒:(1898-1988),秦树声之子,今固始段集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北京大学经济系主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刘暨(1904—1970年)别字纪曾,今河南固始郭陆滩镇樟柏岭村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中央军官训练团将校班毕业。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师副师长兼参谋长,第十五军参谋长,郑州绥靖公署调查室少将主任,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河南站站长。1947年退役。1948年当选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到台湾。
吴丽川(1905—)又号一程,别字雨村,别号逸尘,今河南固始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陆军大学第九期毕业。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团长,暂编第三十师副师长、师长,中央军校办公厅少将主任。1949年冬随校迁台湾。
姚骏逸(1906—)别号筠一,今河南固始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曾任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参谋长,国防部人事司少将处长。1949年去台湾。
汪宪(1906-1975年)今河南固始方集人,国军中将,陆军骑兵学校第2期毕业。抗战期间曾任第5战区游击支队上校支队长兼河南省固始县县长,抗战胜利后曾任河南省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华中剿匪总部少将高参,后晋升中将,在大别山被俘,1975年获特赦。
蒋光慈(1901—1931年)今河南固始陈琳子联合村人,诗人,作家。民国时期“太阳社”创始人之一。
当代
夏世厚(1912~1993):今固始武庙集锁口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兼水利局局长、省农业厅厅长、副省长,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等职。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凌国浚:凌钺之子,成渝铁路总工程师,成都铁路局局长;
凌国奠:凌冰之侄,共青团甘肃省委书记,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副院长;
凌维常:凌冰之侄,国民党中央委员;
凌公博:凌冰之侄,台湾中将,台湾驻美军购处官员;
凌云:凌冰之侄,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编导;
凌晨:凌冰之侄,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凌培修:凌冰之侄孙,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十八位功臣之一,蘑菇云勋章获得者;
秦作睿:(1927-1997),秦树声第四代孙,北平铁道管理学院(交通大学北平部分)运输管理系毕业,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副博士,中国铁道学会铁道运输与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方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德齐:电子工程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周大璞:(1909-1993),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训诂学会副会长,著有《训诂学要略》、《训诂学初稿》等。
吴家国:(1936- ),潢川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曾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编有《普通逻辑》、《普通逻辑原理》等。
张磊:(1928- ),河南中医学院毕业,曾任河南中医学会会长、河南中药学会会长、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有“动和平”学术思想,注释《产鉴》,著有《张磊临证心得集》等。
汪志楷:(1928- ),浙江大学农学院、南京农学院毕业,曾任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院长、《畜牧与兽医》杂志主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病学分会副理事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姜焕清:(1939- ),兰州大学现代物理系毕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吴孔明:(1964- ),固始蓼城街道人,河南农业大学毕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
郭后扬:(1965- ),固始蒋集人,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所毕业,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能源及材料研究所博士,任美国Tri Alpha Energy 新型核聚变能源研究开发公司首席科学家,2010年入选中国“千人计划”。
熊健民:(1957- ),西北工业大学毕业,教授,曾任湖北工业大学、现任湖北大学校长。
何其生:(1974- ),河南大学毕业,武汉大学国际法学博士,曾任全国学联副主席,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电子商务的国际私法问题》、《域外送达制度研究》等。
黄志凌:(1960- ),陕西财经学院毕业,金融学博士,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理事,中国投资学会理事,中国建设银行首席风险官。
魏青刚(1975—)河南固始武庙集钱老楼村人,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麦莎”台风中冒着生命危险连续三次下海救人。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的动作,源于内心的品质,他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王浩然(1996-),固始县城关镇(今黄河路社区)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青少年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诗词协会会员,笔名丹青,网络小说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著有长篇网络小说《一曲瑶歌》,出版发行长篇玄幻小说《末日重楼》,中短篇小说集《迷失之城》系列犯罪小说,个人散文集《月夜下的玫瑰花》。文学作品多发表于《读者原创版》、《意林》、《青年文摘》、《萌芽》、《疯狂阅读》等,累计发表字数约100万字,并多篇作品选入《中国青少年作家文库》、《中国最美散文100篇》、《有阳光沐浴的日子》。[3]
开国将军
余成斌(1911—1978年)55年开国少将,鄂豫皖苏区老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干部,河南固始番城街道周集村人。
宋治民(1912—1988年)64年开国少将,鄂豫皖苏区老红军,红二十五军长征干部,河南固始马堽集人。
余克勤(1913—1988年)55年开国少将,鄂豫皖苏区老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干部,河南固始方集吴上楼村人。
杨森(1916—2004年)64年开国少将,鄂豫皖苏区老红军,红二十五军长征干部,河南固始武庙集邓岭村人。
毛和发(1919—1999年)64年开国少将,鄂豫皖苏区老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干部,河南固始番城街道(秀水街道?)人。
当代将军
聂大鹏(1924—)河南固始人,中将军衔(?),抗战干部,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管理局局长、总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等职。
王传友(1937—)河南固始蒋集人,少将军衔,曾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委等职。
马炳芝(1940—)河南固始洪埠人,中将军衔,特级飞行员,曾任解放军海军航空兵司令员等职。
余鲁生(1946—)河南固始方集人,固始开国少将余克勤长子,少将军衔,曾任陆军第54集团军副军长、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柴明汉(1946—)河南固始沙河铺人,少将军衔,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武汉后方基地政委等职。
陈传发(1946—)河南固始赵岗人,少将军衔,曾任陆军第1集团军副军长、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在任团长期间,于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期间率团参加云南老山地区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全团荣立一等功。
张福才(1948—)河南固始张广庙平楼村人,少将军衔,曾任陆军第16集团军副政委、吉林省军区政委等职。
陈礼国(1953—)河南固始郭陆滩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二炮部队专家,“2009年度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闻人物”、“全国孝老爱亲模范"。
昌旭东(1955—)河南固始分水亭人,专业技术少将军衔,二炮部队专家。
蔡伟素(1964—)河南固始汪棚蔡寨村人,少将军衔,高级经济师,现任成都军区空军副参谋长。
李克让(?—)河南固始人,少将军衔,现任江苏省军区司令员。
霍建刚(?一)河南固始人,少将军衔,现任济南军区某旅旅长。
始于传统工艺,经过开发研制,品种达到上千个。近百家柳编企业云集三河尖镇。常见的有柳编篮子、柳编家具以及其他各种编织工艺品。产品远销美国、法国等86个国家和地区。柳条基地5.6万亩,2003年固始县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柳编之乡”。
皮丝为清代贡品,宫廷御膳佳肴,制作历史至少有150余年。咸丰年间,固始皮丝即名扬京师、天津、济南等地。食用时先用油炸松,后用清水浸泡,上笼蒸熟,可做成“松花皮丝”、“肉松皮丝”、“皮丝圆子”等上等名菜,风味鲜美独特,是美容养颜的佳品。
茶叶
固始毛豆个大、味美、无污染、一年多熟。种植基地涉及沙河铺、柳树店、南大桥、石佛店、黎集等乡镇,面积稳定在5万亩以上,产量2.1万吨以上,产品远销上海、北京、杭州、武汉等大中城市。
又名“固始水果萝卜”,历史上亦系贡品。主产地在固始县史灌河沿岸沙湾地。固始萝卜个大青皮腹白,外形美观,味甜多汁,生熟食俱佳,被誉为水果型萝卜。常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产量10.5万吨。2009年固始县被中国果蔬委评为“中国萝卜之乡”。
蒋麻
大麻种植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称之为“蒋麻”(指蒋集镇一带麻质量最好)。其中两个品种最佳。线麻为地方优良品种,魁麻为固始特产,具有含纤量高、纤维白、韧性强、色泽鲜艳、散热、爽水等优点,为上等纺织、造纸原料。
因产地得名,有“中国土鸡之王 ”之美誉。固始鸡蛋大壳厚、善觅食、
耐粗饲、抗病力强、屠宰出肉率高、肉嫩汤鲜。“固始鸡”、“固始笨鸡蛋”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受WTO原产地标记保护注册”认证。固始鸡产业开发已颇具规模,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耐粗饲、抗病力强、屠宰出肉率高、肉嫩汤鲜。“固始鸡”、“固始笨鸡蛋”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和“受WTO原产地标记保护注册”认证。固始鸡产业开发已颇具规模,正在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又称淮南麻鸭。因产地得名。有易饲养,适宜沟塘湖堰放养,具有耐粗饲、抗病强、生长快、产蛋高、肉质鲜嫩、绒毛细软等特点。以家庭饲养为主,年饲养量200万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