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和顺应是最高程度的控制:我看《催眠大师》

个人日记

        
        最
近徐峥和莫文蔚主演的《催眠大师》很火,不少朋友和我谈到这部影片,想让我看了之后一起分享一点对于影片中催眠的看法。各种原因一直到今天下午才真的在影院一睹为快。
       首先想说《催眠大师》应该说在国内主流影片中属于优秀水平,很难得的,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没有嫌弃编剧或者导演弱智的冲动。在这个角度讲我觉得和《无人区》和《西游降魔篇》一样都算是有想法能表达的好影片。另外,莫文蔚真的很美,演技也很棒,歌唱的也好听,遥想星爷当年竟然始乱终弃实在是让人叹息。
       好吧,以上说的都可以算作废话,影评和鉴赏美女于我都不是专业领域。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屌丝心态,越不懂的事情,就越喜欢品评一番,以显示自己虚假的博学。或者只是对于那么漂亮的一个美女竟然被别人给踹了,还和我没什么关系的失落感的补偿。
       接下来我想说说和心理咨询与催眠有关的事情。
       整个电影简单来看算是一个局,一个针对催眠大师进行催眠的一个局。整个故事围绕着这个局展开,层层叠叠带着观众触及到了两个催眠师的内心世界。
       这个局的核心,用我们的专业术语叫做创伤处理。而这个创伤处理涉及到了两个人,一个是需要被治疗的催眠师徐瑞宁,另外一个是冒充因为早期的分离创伤而活在自己幻觉与妄想世界里的假病人,真正的治疗师,任小妍。
        先说徐瑞宁。
        催眠师徐瑞宁和徐峥在电影中扮演的一贯角色是一致的,一个被异化了的现代人。活在自己的面具之中。外在的成功掩饰了自大,自恋以及内心的脆弱。
       如果要给催眠师徐瑞宁的生命状态做一个描述的话,就是不断的努力满足自恋的需求。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里,如果要选择最能满足自恋的一个治疗方法大约就是催眠。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在两人世界里,打开通过另一个生命的大门,而且可以掌控另一个生命的内在状态(注:真正的现代催眠已经不是电影中所描述的样子,现代催眠也更强调合作而不是控制),这种感觉可以让一个人的虚荣心,控制的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关于徐瑞宁为什么会发展出这么强大的自恋需求,影片没有来得及阐述,简单的推测一下,催眠师徐瑞宁可以是我们现代人的一个象征符号,他的自恋需求其实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我们普遍的缺乏安全感,渴望金钱,权利,控制来让我们感觉到安全和满足。也可以有他自身的特征,精神分析认为,如果生命早期没有得到充分的爱和关注,个体就会发展出虚假的夸大幻想,来自我满足对于爱和关注的需求)
       所以,在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时候,徐瑞宁就是一个优秀的催眠师,无论做演讲还是做治疗都自信满满,善于控制局面,而且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像一个昂扬的大公鸡,充满了优越感和战斗的欲望。
       但是,如果,生活中总是会有如果,对于徐瑞宁来讲,如果就发生了。在一次朋友聚会里,喝多了酒,酒后驾车导致了一场车祸。酒后驾车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现代人都知道酒后驾车的危险在于,我们对于自己的控制感会降低,注意力范围变的狭窄,反应速度变慢,在失去对自己的控制的同时同样会失去对于车辆的控制。而自恋者则会无视这样的事实,自恋者对于控制的需求,让他们会拒绝认识到自己会失去控制这样的事实。所以很多车祸的发生常常并不是真的车辆有了问题,而是驾车的人会高估自己对于自己和车辆的掌控。所以,在这次喝醉了之后,不肯承认自己喝醉的催眠师徐瑞宁,开始了一场自我毁灭之旅。车辆失事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和最好的朋友。
       事故对于自恋者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会让自恋者因为自恋受伤而感到暴怒。这种暴怒由于面对丧失而无法传递到外部,所以这种暴怒就转向了自身。转向自身的愤怒性质发生了变化,呈现出自虐和抑郁的特征。而徐瑞宁并没有束手待毙,一个催眠师,一个心理医生的强大面具,让他试图完成自我拯救。他从表面上成功的控制了自己的愤怒和悲伤。他用掌控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事业来重新恢复自己的自恋。
        他部分的做到了,或者他在自己的幻想中做到了,他仍然觉得自己像从前一样,自信而有力量。但是自恋的幻觉一旦被打破是很难恢复的,事故所带来的严重的挫败感,对于自己无力拯救自己的爱人和朋友这一事实所带来的愤怒和悲伤因为被压抑,反而具有了更强大的力量,像一条躲在暗处的毒蛇,时不时的会露出自己的毒牙,让我们伟大的催眠师感觉到自己的无能和无助,以致于要通过自虐来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愤怒。
       这个时候,用我们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有症状了。内在世界的冲突从自编自演到影响到现实的功能,对于真实的世界开始带来影响,周围的人感到不安,所以要安排一个局来治疗他。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徐瑞宁后来被催眠的那么容易就很容易理解了,一个被创伤所裹挟的人,自我无论如何强大,在各种创伤线索被激活的时候,就会自然的进入催眠状态。
       当徐瑞宁被催眠,他触及到了那个创伤性事件,而任小妍作为催眠治疗师则引导他接纳自己的内心。在催眠状态中暗示他的好朋友和爱人已经原谅了他,永远爱他,帮助他接受他已经失去他们的事实。无论他怎样暴怒都无法唤回所爱的人,都无法挽回自己的失败。
        这对自恋者是困难的,这其实也是影片中,作为催眠师的徐瑞宁对作为病人的任小妍所说的话,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从症状中走出来。是因为我们想保留着症状,症状可以保护我们面对一个真实的焦虑,对于任小妍来讲,就是停留在能够看到鬼的幻觉中能够让自己可以接触到自己爱的人,而对于徐瑞宁而言就是可以避免去承认自己的失败,避免正视自己糟糕和脆弱的现实。不断的用自我伤害来让自己能够表达自己的自责和内疚,进而能够让一切都还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而现在,在催眠的过程中,任小妍帮助徐瑞宁能够学会接纳和顺应,学会承认一个现实,然后他能够真的从症状的阴影中走出,去哀悼,去接受而不再是拒绝和愤怒。
        事实上,真的让徐瑞宁回归生活,能够重新开始的恰恰不是控制,而是接纳和顺应。
       关于任小妍,提供的资料真真假假,所以并不能做系统的分析。但是如果所提供的资料是真实的,一个早期被遗弃的小姑娘发展出幻觉的症状来保护自己也是一个自然的病理发展过程。
       从这个角度讲,这部影片的编剧是用了心的。或许真的寻求了专业人士的帮助。
       最后从技术的层面聊一聊影片中涉及到的催眠。
       首先说徐瑞宁说催眠是在病人不自觉地情况下接受治疗。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一个基本的治疗伦理是谁求助帮助谁。很多时候我们的病人前来求助,前来向一个催眠师求助进行催眠治疗,这本身就是一个自觉接受影响的前提。
      然后我们会看到,徐峥作为催眠师在催眠任小妍的时候还是表现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技巧。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催眠在真正开始之前就已经发生了,地板上的催眠图案,墙上的催眠图形,沙漏都充满了暗示性的色彩。进行催眠之前,徐瑞宁也很注重资料的收集,要了解任小妍是怎样的人。在第一次的时候使用了凝视法,用怀表作为吸引注意力的手段,同时加入了打破平衡的技巧,让怀表坠地的声音破坏任小妍的心理平衡。引入催眠。二次催眠的时候通过停电,营造一个恐怖的气氛,再次引发失衡,然后用黑暗中的烟头引发对方的注意力集中,同时实施催眠。催眠中也是主要使用了年龄回溯,通过回溯任小妍的童年经历来帮助她摆脱那个创造出来的症状。这个都是挺常规的催眠方法。电影中看起来很神奇是因为镜头的切换加上任小妍的配合带来的。
       但是在对徐瑞宁实施反催眠的时候是一个更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方教授才是总导演。催眠从方教授给徐瑞宁转介案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他的助手,同学,朋友都是布局的一部分。其实想想这个挺可怕的,即使不做催眠,如果你周围所有人都对你说同一件事,你很难不认为他们说的是真实的。这里面方教授,同学,朋友和助手的存在就是完成催眠的第一个环节,真的有一个病人,而不是他曾经认识的一个朋友来见他。所以当任小妍出现在徐峥面前的时候,还专门选择了他一天中最疲惫的时候。任小妍又借助中标做道具加固了一下这个催眠的状态。所以人类大脑中最神奇的力量开始发挥作用,就是我们看到我们想看到的,就这样一个熟识的朋友变成了一个陌生的病人。
       接下来就是很熟悉的讨论,催眠与反催眠,事实上催眠师在实施催眠的时候本身就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很容易被诱导。再加上扮猪吃老虎的病人太强大了,对方熟悉他的一切细节。所以任小妍前期的铺垫就是不断的把自身的症状和他的创伤建立链接。这个在催眠里叫做间接暗示法,催眠师讲另外的故事,这个故事由于和你自身创伤的关联性会引发联想。当徐瑞宁的情绪一点点的被调动,任小妍干脆直接抛出杀招,我知道你背后站着两个人,而且描述的活灵活现,通过引发对方的恐惧感,直接造成自我的崩溃,完成从意识到无意识的转变。然后就进入到治疗环节。
       整体上来讲,催眠大师中涉及到的催眠技巧,在我的催眠课程中都有所涉猎。只是你不能把电影当做教学影片来使用,电影中的种种看起来很神奇的状态更多的来自于镜头和叙事方式的艺术渲染。同样的一个动作和表情,放在现实中可能感觉就会完全不同。
       电影也是人生,看电影就是在看别人理解和阐释的生命。那么这个电影于我而言,就会感到做心理咨询师和催眠师也好,做普通人也罢,没有什么永远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承认自己的软弱和无助,谦卑的活着会有助于我们的生命呈现出更好的状态。
        

文章评论

海天雪月

网海传友谊,片言寄祝福。问候朋友,祝端午佳节快乐![em]e160[/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