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诉拈花一段情(辘轳体七律)
古诗词集
前面说到,本人曾就读于中国哈佛,也就是中国哈尔滨佛教大学。前面以“尽诉拈花一段情”为主题写了 一组绝句,是为了补回毕业证书的。这次写这个尽诉拈花一段情的辘轳体七律是要回去申请硕士学位的。写到这个题材,本人可谓如数家珍,顺手拈来也!
尽诉拈花一段情(辘轳体七律)
一)心灯
尽诉拈花一段情,灵光骤现化顽瞑。
六根才动云遮盖,一念无生意自澄。
寂照光明三昧定,茫茫宇宙一心灯。
透天透地透无碍,透过雷音最顶层。
二)云水僧
晨钟暮鼓响声声,尽诉拈花一段情。
古道云崖留孓影,长年久日宿荒亭。
纷纷尘壤易生障,寂寂清郊好念经。
他日九莲座上佛,今时云水笃行僧。
三)参经
般若提携生死破,法华遍洒万缘醒。
苦参梵贝三千卷,尽诉拈花一段情。
言语举呈均背旨,六门不纳点心灯。
唐僧廿载西天路,真谛实为无字经。
四)接引
当年迦叶接心灯,六祖脉承教外兴。
临济爱教呼喝醒,德山常把棍杆横。
顿除漆桶千年暗,尽诉拈花一段情。
千圣不传向上路,轻摸鼻孔已分明。
五)真皈依
流浪贫儿原富足,行囊秘有宝珠盛。
忽逢棒喝忽然醒,顿息弛求永世宁。
三界轮回当可脱,无边智慧自生成。
华严会上添金座,尽诉拈花一段情。
(这组诗压的是宽韵,也就是用词韵压)
前面写了一组同题七绝。七绝与七律相比,七律已经具有文的特点,也就是七律已经近似完整的文章,可以表达完整的主题或者深度的感情。而七绝是偏重于一时的感觉,或者某一小方面的 主题。以七律相比,七绝更具有诗的特点。
看到很多朋友写这个辘轳体,有的造得很好,有的只是偏重于形式。写辘轳体,最好的效果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结合。诗体次序固然不能倒转,但从内容上也应该是有机的联系,也是不能倒乱的,利用那个辘轳顺势转下的形式,构成一组激情饱满,气势磅礴的诗篇。
这组诗先写好,因为是太过专业,做注释是肯定要的,做注释比写诗要花多好多功夫。不过诗歌是用形象思维说话,不是简单的说教,就算不用注释,通过观摩其中的意象运用,就可体会诗学之美及佛学之慧。这组诗, 我把我十多年的佛学家底全拿上来了。第一首诗重字较多,用了三个一字,但诗意上的需要,所以没有刻意回避!
9月1日。
现在给这组诗作注释,现在这个特别时候来注释这组诗,等于真的是在等于做毕业论文了了。
先解题。
拈花一段情,无论熟不熟悉佛教或者禅宗,大概都知道有拈花一笑这个典故
拈花一笑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卷一: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这个就是禅宗的第一公案(the top case )
白话译文:
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词语解释】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所以尽诉拈花一段情,就是表达对佛法禅法,心神领会,深深相印的情感与情愫.
一。心灯
佛弟子佛教徒通常把佛的微妙智慧,或者说佛法的第一义说为心灯。这个灯会燃亮我们的智慧,让我们超脱生死,超越轮回。顽瞑就是愚钝无知的意思。因为对生死,轮回及自已本来面目的无知,所以顽瞑。
六根才动云遮盖,一念无生意自澄:这句是化用了唐代张拙秀才的悟道诗,话说禅宗在唐宋大盛,上至皇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皆有参禅开悟的。
张拙秀才,因禅月大师指参石霜。霜问:“秀才何姓?”曰:“姓张名拙。”霜曰:“觅巧尚不可得,拙自何来?”公忽有省。乃呈偈曰: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
张拙秀才石霜禅师参学,就一个问题之间顷刻开悟,写下了上面那首偈子。张拙这首悟道偈子非常有名。它把禅宗的基本精神、用功方法非常到位地给传达出来了。
六根:就的指眼耳口鼻舌身意。雷音:就是雷音寺,西天如来佛所居住的地方,那地方本来是佛弟子最崇仰,最高明的地方,这个心灯,连那个地方都照透了。这个结句,把禅宗里头那个毗盧頂上行的境界也发挥了出来。很有气势!
二)云水僧
云水就是形容出家人或者修道人向外参学修行的那个过程。纷纷尘壤这个意象用得特别好,用世界尘土来喻指思想感情的纷扰.这就是所谓的诗歌语言。僧这个字一般都认为是指出家的僧人,佛门里头,把佛法僧称为三宝。但其实,僧这个字并非专指出家人的,僧的本意就是清静的意思,所以凡是有清净修行与境界的修道人,不论在家出家的可以称为僧的,所以僧宝,是可以包括白衣居士的。
最后一句 是倒装,今时`,他日倒过来理解就对了,佛是坐在九品莲台上,所以所九莲坐上佛。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志向。
三)参经
佛经总可分为经律论三藏,所以叫三藏真经。三藏又分为十二部,其中两部就是般若部,跟法华部。般若部里头包括有大般若经,法华部里头包括有法华经。所以开头的般若跟法华,可以理解为两大部或者具体 两本经都可以。佛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脱生死,所以说提携生死破,提携两字用得好传神。古印度把经文写在贝叶上。所以梵贝就是指佛经。
(9月5日续)
这个诗第二联是说自己阅尽了佛经,已经深悟了佛法的大意。却又在第三联马上对上面所列的佛经来了个全盘否定,说凡是语言文字表述的东西都是背离佛法的根本要旨的。这其实是对佛法中心的进一步发挥。
话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获得圆满觉悟后一生讲经说法四十多年,但后来却在金刚经里说到“。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生说法做了全盘否定。我这一句“言语举呈均背旨”就是对佛说的这句话的发挥,并非他没有说法,真正的意思是佛法的中心佛法的要旨,绝不是语言文字可描述表达的境界。也就是六祖大师所说的那句;“诸佛妙理,非关文字,”那 个觉悟的境界,绝对不是语言文字是表达的境界。六祖大师本身是一不识字的樵夫出身,却能成为佛教的万世宗师。这也是一个最好的示现。另外佛祖当时把自己的心印传给迦叶时,也并非传了他什么说话,什么秘诀,而是通过彼此一笑,以心印心的方式传过去的。
六门不纳点心灯:这句就承着前句的意思,说明佛法取证的要点。这句话其实就是前面第一首中“六根才动云遮盖”,的另一种表达。六根也就是所谓的眼耳口鼻舌身意,佛法里六根门头的说法,也就是把这六根比喻为人身上的六个窗口,把这六个窗口都关闭起来,不对外纳受了,就可以燃起自身的心灯。
另外,也有些佛经把这六根比喻为六贼的,这六道窗口就好像身体上的六个家贼,把身体掏空掏光。正好西游记的第十四回:“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也一样是对这个主题的发挥。唐僧师徒在路上遇到的那六个贼人名字分别为,“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
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悟空笑道:“原来是六个毛贼!你却不认得我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来挡路。”(西游记原文)
文章评论
白马疯子
天音不转有罪
白马疯子
观文楚楚,温凉美玉,载歌载舞,倒履何急?捧于市上,货吆来换馔中鱼,耍了杂戏,迷了入戏。
一生求索
参禅无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