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八病

个人日记

   概念简介
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yóng)著《四声切韵》,提出平上去入四声,而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四声八病”用于永明体诗歌的创作中,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病。
 
  概念出处
 诗歌的声律、病犯说是南朝齐时沈约等人最早开始研究的。《南史·陆厥传》云:
  “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概念详解
 
 四声
  四声:指平、上、去、入四声,对于现在人来说,其调值已无从查考,只能通过韵谱来估略。根据元和韵谱和玉钥匙歌诀中的说法,推断出:平声可能是一个平调,上声是一个升调,去声是一个降调,入声是一个促调。

八病

  八病:指作五言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所产生的毛病。
平头
  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平头的毛病。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提壶同是平音字,这就是平头。
上尾
  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乐府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都是上声,犯了上尾的毛病。
蜂腰
  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不能相同;或第二字与第五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饮马长城窟: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从、方都是平声字,我、鲤又都是浊音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鹤膝
  对于这一条各文献说法不一,拣录两条:
  其一:五言诗的第五字与第十五字的声调不能相同。其二是与蜂腰第二点正好相反。这一点,《杜诗祥注》中有简略的说明,不详尽。
大韵
  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如:汉乐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同韵部,则是犯了大韵的毛病。
小韵
  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则是犯了小韵的毛病。
旁纽
  对于这一条不甚了解,只能将《诗话》中的大意写下来,用原例,且不知出处:指五言诗中两句各字不能同声母。比如:鱼游见风月,兽走畏伤蹄。鱼与月的声母同属古音疑纽,这就犯了旁纽的毛病(另外兽走同韵,犯小韵)。
正纽
  五言诗两句内不能杂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比如: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声母韵母相同,只调不同,这就是正纽的毛病(流与秋小韵)。

文章评论

还乡河

[ft=,5,][ft=#009900,,][ft=,,楷体_gb2312] (六)六安瓜片 翩翩翠羽润荧霜,百里齐山露正凉。 一盏生津添雅兴,三龙护鼎少疏狂。 擎杯已叹兰馨郁,闭目尤思韵致长。 自此眼中无妙品,只因皖地有奇香。 (七)信阳毛尖 背倚鸡公梦枕河,五云深处舞婆娑。 卢仝七碗飞琼雪,陆羽三言话碧螺。 体健皆因私欲少,诗清只为酒茶多。 一杯引得轻风至,涤尽尘心养太和。 (八)安溪铁观音 霞飞岫隐戴云深,新茗初萌紫竹林。 巧摘银蟾将露染,轻旋白雪带诗斟。 流香雀舌偏消渴,溢翠龙涎最沁心。 欲解闲愁何处是?回眸一盏铁观音。 (九)武夷岩茶 斜风细雨下天游,九曲清溪泛竹舟。 半幅红袍飘绝壁,一泓翠浪荡瓷瓯。 神怡雾月尘心淡,梦逐闲云俗念休。 七泡余香犹沁腑,长留禅意看沉浮。 (十)祁门红茶 一芽两叶群芳最,色艳香高更不同。 雀舌含春思解语,朝云入口欲生风。 仙姿才滴琉璃翠,玉盏新盈琥珀红。 三品祁门方得趣,江天已是月朦胧。[/ft][/ft][/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