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 近 蓟 县----带 您 游 盘 山 》(十三)

个人日记

       翠屏峰向上,这一带的石蛋堆积地貌愈加明显。转过一块刻着篆书“忘归”的巨石,路折向正北,而且平缓起来,但几乎是在石蛋群中穿梭。其中两块挤叠在一起,像是一位仙人用鼻子拱住一块圆石,人们就形象的称谓其“仙人拱”。路更加平坦起来,参照导游图,知道已到了欢喜岭。之所以得名欢喜岭,是因为经过艰苦的奋力攀登才来到这相对较平缓的沙土岭,心中不由一喜的缘故。
       慢坡旁松树下的一块石头上隐约刻有碑的图形,上面有“神牛之墓”字样。 民间相传:清康熙年间,此地有个叫华成的庄稼人,朴实厚道,有一年,他得了重病,又无钱医治,挣扎着爬到卫公庵烧香许愿,只要能保佑自己大病康愈,愿舍身侍奉佛爷。下山时,意外捡到一头小牛犊。便一边养病一边喂牛,慢慢的牛长大了,自己病也好了。想起这是佛祖保佑,一定要还愿。华成转念一想,自己皈依佛门了,上有老母,下有妻儿谁来养活呀?正在左右为难之时,看到了吃草的黄牛,想到把牛送给寺院,代自己为佛做事。华成牵牛到了寺院,向老和尚道明了原委,老和尚又见黄牛在弥勒殿前跪倒不起,也看出了黄牛替主出家的心思,便收留了黄牛专为寺院做驮脚。黄牛非常有灵性,不管上山驮粮,还是下山驮水,无需有人牵赶,总能独立完成和尚安排的活计。一次,乾隆皇帝驾临寺院,问及寺院是否有宝贝?主持回答“宝贝没有,倒有神牛!”乾隆来了兴致,想看看牛有什么神奇的,便让主持牵来黄牛。乾隆看了半天也没看出牛的神奇之处,便问,牛神奇什么啊?主持道:"牛神在善解人意"!乾隆不信,和身边人嘀咕几句,有人掏出一锭大元宝,在牛眼前晃动一下,就装进牛背上的搭琏。牛一会儿的功夫转回,驮回三炷香。主持问:"皇上是不是有此意啊?"乾隆惊诧极了,嘴里不禁说,朕果有此意,但一锭元宝三炷香,是不是太贵啦?主持机敏答道,“贵人使贵物嘛!”
       黄牛每天都到欢喜岭上去吃草。院里的监寺和尚发现黄牛天天到同一块草地吃草,草吃后即长,而且每天都是新鲜嫩绿的,觉得很奇怪。一天,他拿着铁锨到黄牛吃草的地方去挖,挖了半天,只挖出一破旧的铜盆,非常灰心丧气。又觉得破铜盆还能将就当作狗食盆,便带回寺院。又过了些许天,监寺发现狗食盆里总是满满的,见如此浪费,监寺把喂狗的小和尚臭骂了一顿。小和尚非常委屈,说自己好多天没有喂狗了,哪来的食物自己也弄不明白。监寺突然想到了什么,把小和尚打发走后,从怀里掏出一枚铜钱放入盆中,顿时铜钱满盆。监寺这才意识到自己撞上了聚宝盆。

       监寺得到了聚宝盆,心生邪念,想自己有此宝贝从此吃喝不愁,再做素衣吃斋的和尚着实不上算,于是动了还俗心。他找到主持,告称自己为求知佛学,云游天下去了。主持同意,监寺想着早早离开寺院,又怕交接前被人发现这一秘密,聚宝盆放在哪里都不放心,于是就在一株松树下挖了个坑,用土埋好,为方便找到把松树尖掐掉,作为标记,才放心地离开。交接后,监寺迫不及待的前来挖取聚宝盆,只见满山遍野都长满了掐去尖的松树,再也找不到埋聚宝盆的地方了。因漫山遍野都是松树,于是人们把卫公庵便称为万松寺了。再后来,黄牛为了护卫寺中佛宝,追逐盗宝贼时,失足滚落山崖,与恶人同归于尽。人们为了纪念黄牛,在它生前吃草的欢喜岭上修建了这座“神牛墓”。据说,聚宝盆现在还埋藏在某一松树下,周边的松树也都是掐了尖的平顶松。(待续)
 

 
 

 
 
 



文章评论

石刻疑是“神牛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