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书简(2)
个人日记
西湖宝贝
极受鼓舞的是,你愿意听我不断啰嗦。
我是给点颜色就斑斓的人,那就实话实说了。对,《实话实说》,我曾经很喜欢的一档电视节目,最后一次看她,看得我好久回不过劲儿来。
那一期是说养孩子的,焦点在该穷养还是富养,和晶女士主持的。几个嘉宾中,有一位主张穷养的教师,其他几位都是名人,你唱我和,得意自豪,力挺富养,场面几近失控。台下有观众忍不住了,于是有了大致如下的对话:
请问某嘉宾,你说孩子想要什么,就应该给买什么,如果你未成年的孩子要买汽车,你给他买吗?
他真的想要,我就给他买。
他想要飞机坦克呢,你也给他买吗?
这个……要考虑一下。
节目结束的时候,和晶女士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残疾女士自强不息,成为大企业家。富足之后,她发现儿女们的自立自强的意识越来越弱,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于是她毅然签订法律文书,把自己的所有财产都预捐给了慈善事业,给子女不留一分钱。而子女最终竟也理解了母亲,发愤努力创建各自的未来……
我不知道,那些貌似很富有的嘉宾们,在每次重大灾难降临时,给国家和人民捐助了多少。
对他们有钱,我不羡慕嫉妒恨,真的不。心里难过的,只有两点。一是几十年里,我一直以为中国教育里的缺陷,完全为小教师们的偏颇、愚钝所致,大人物们定有大智大识,定有能力点破迷津,而听着名流嘉宾的倡导,想到尚有多少中国人在努力脱贫奔小康,心里不免有些悲凉;二是那些名流说到教育下一代的事,不用严肃认真的思考,几分游戏态度,一派娱乐气象,把埋进我们小教师骨子里事业的崇高伟大、肩负的民族重托等等等等拨拉得东倒西歪,似乎只要有钱,孩子们个个都是天才。
与那位也做着嘉宾的小教师一样,我也感到了一丝孤独。
还有很多很多的联想,以及心情。
也许你会笑话我的敏感,甚至会以为我有点小题大做,我自己也这么反省过。只是,经年历月,人会自然地形成觉知:一种风来了,远处肯定跟着一种天气,或者一个季节。
你说,对吗?
从那以后,我开始对一切教育口号也敏感起来,那些东西你现在也大概耳熟能详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多么冠冕堂皇,又多么的大言不惭不堪推敲!
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傍晚,和风习习,杨柳依依,我遇见了几位散步的老退休干部,他们正在回忆当年生活的艰苦和求学的艰难,那些贫穷的生活经历,成了他们暮年回望里的浓厚感恩,也反映出他们对当今社会孩子们衣食无忧、安逸富足的淡淡隐忧。
写这封信之前,我正在读《羊皮卷》,很多对国家民族、对世界做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有一个并不富足、或者很贫穷的少年时代。细想想,今天作为社会中坚的所有人,大都经历过不比今天的少年儿童们更富足更安逸的教育环境吧!那么,更早的教育呢,更早的人才呢?
富人可以有很好的教育,穷人未必就没有。看过几部大秦腔,就明白,古人一点不糊涂。
翻翻古书,就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又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还有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近些年,我们一面在积极引导中小学生们吟诵诸如此类的经典名言,另一面却常常会有人用钱用名利来搅动教育的棋局,身处其中,五味杂陈于心,不说也罢。
夜,也有点深了。
文章评论
纤纤玉手
这是个人心浮夸的时代,真正思考教育的真谛的人越来越少!
逆游的鱼
有很多所谓的专家真的是不了解,不实践,不走访,就满嘴跑火车,只要出名,一个说脱口秀的,不但能做唱歌的评委,还能做舞蹈的评委,甚至还可以做体育评委,而却很少有人关心他只是个说脱口秀的……
大黑贼的毛毛虫
看着你的字就像看着美丽生动的画面,也有了写点文字的欲望,可是越来越笨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