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惯性思维模式
个人日记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偏远农村有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农村的人都习惯了在土地里刨食吃,他偏偏独辟蹊径去种果树,到了收获的季节,人们惊讶的发现,他的收益要远远多过他们辛苦的收成,于是人们纷纷效仿他都种上了果树,他却刨掉了原来的果树,种上了柳条!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来临,当大批的水果采摘的时候,吸引了许多批发商来到村里收购水果,可批发商发现整个村里都是种果树的,水果堆积如山,却发愁没有用来盛水果的筐,这时人们才发现只有那个青年那里有他们必须的柳条筐!于是,青年又成了最大的赢家。
后来,村边通了铁路,靠种果树致富的大家都开始翻盖自己的房屋,人们发现青年却把他的积蓄投资在铁路边垒了长长的一道白墙,过了些日子,那条铁路线上的游客会在车窗外一路枯燥的景色里忽然看到一片果香花海里眼前一亮,那片独有的景色里的那道白墙上写着“可口可乐”四个醒目的大字,就是这道独特的风景,青年获得了每年四万的惊人报酬!
后来,一个日本公司听说了这个商业天才的传奇故事,特意来这里寻访他,这时候的青年已经去县城开了一个服装店,日本猎头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拿着一件衣服和他对面的服装店互相比拼降价,你卖150,他就买120,两个服装店斗的不亦乐乎,无数的购买者津津有味的看着青年最后被对面的服装店斗得败下阵来,大批的购买者涌进他对面的服装店把里面的“降价”服装抢购一空,就在日本猎头觉得他盛名难副,很是失望,但猎头了解了事情真相后,他毅然以当时年薪20万的天价聘请他去做他们单位的营销经理。因为那两家服装店都是他开的。
这个故事,是我在一张97年的报纸上看到的。当时觉得这个事例很有个性,就在脑子里记了下来。
生活里,总看惯了别人这样那样的成功,于是我们眼热人家的成果,便积极地效仿,虽然有的也取得了短期的效益,但一窝蜂的模仿,只会最终形成产能过剩的恶果,模仿一直是我们国人引以为豪的特长,习惯了固定思维的的我们,常常因为依赖模仿这个捷径而忽略掉创新,更忽略了如何打破固定的思维。前面那个故事说明了突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带来的商业先机,这也是一种远见,一种独特的举一反三。
突破固有的惯性思维,你会发现商机无处不在,你会发现工作中乐趣多多,当然,你也可以重新换一种角度经营你的婚姻以及爱情。突破就如同一枚鸡蛋,从外面打破是毁灭,从里面打破是新生。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束缚自己的灵感,我关注过一个有趣的餐饮课题,就是当年轰轰烈烈“红高粱”挑战“麦当劳”,当然在此之前针对洋快餐的挑战民族餐饮也曾有过“荣华鸡”对阵“肯德基”,这些中外餐饮的对垒最后都以民族餐饮的完败而告终。当年红高粱的创始人乔赢占尽媒体风光,却依然带着他的“红高粱”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究其原因,当然有客观诸多因素,不过最起码最简单的一点就是餐饮模式的制定失误,国人经营餐饮的模式太过于固定呆板,我记得麦当劳肯德基一直遵循着一个六字真言,就是“跳出碗,走出店”。不拘泥于店内经营,敢于突破固有模式,把有限的场地的利用值做到最大化,这才是洋快餐无往不利的制胜法宝。就是靠着这一碗一份的外卖的积累,“麦当劳”支撑起了一个人国人无法理解的餐饮神话!!据有关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全国餐饮的营业总额仅仅和麦当劳(一个美国快餐连锁)持平!多么可怕的比较!当然,洋快餐的成功原因有许多,比如服务口味等的科学化统一化便捷化等等,可我们的民族快餐品牌“红高粱”当初在北京王府井与“麦当劳”叫板,凭的仅仅是一碗羊肉烩面和一腔所谓的“爱国热情”!其惨败结果可以想见!
我早已经过了空谈爱国的年纪,面对只知道一味模仿别人,贪图眼下利益的太多“山寨品牌”在国内的大行其道,除了悲哀,只能是一声叹息。急功近利让我们失去了创造的激情,自断了天马行空的联想之翼,枯竭了梦想的民族,只能靠所谓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去和世界发达国家比拼,曾经一个让全球瞩目的文明国度,沦落如斯,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悲哀。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餐饮工作者,这些思索只是为了想说明一个关于突破固有思维的问题,我想,这应该也是国内教育需要重视的一个课题吧?若干年后,不知道那些高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是否能够多几个这篇文章开头说的那样的“商业奇才”?
艮青戏言惯性思维
2015.5.12
注:本文观点仅限于个人吐槽,不带有任何局域针对性,请那些所谓的愤青喷子自觉绕行
后来,村边通了铁路,靠种果树致富的大家都开始翻盖自己的房屋,人们发现青年却把他的积蓄投资在铁路边垒了长长的一道白墙,过了些日子,那条铁路线上的游客会在车窗外一路枯燥的景色里忽然看到一片果香花海里眼前一亮,那片独有的景色里的那道白墙上写着“可口可乐”四个醒目的大字,就是这道独特的风景,青年获得了每年四万的惊人报酬!
后来,一个日本公司听说了这个商业天才的传奇故事,特意来这里寻访他,这时候的青年已经去县城开了一个服装店,日本猎头看到他的时候,他正在拿着一件衣服和他对面的服装店互相比拼降价,你卖150,他就买120,两个服装店斗的不亦乐乎,无数的购买者津津有味的看着青年最后被对面的服装店斗得败下阵来,大批的购买者涌进他对面的服装店把里面的“降价”服装抢购一空,就在日本猎头觉得他盛名难副,很是失望,但猎头了解了事情真相后,他毅然以当时年薪20万的天价聘请他去做他们单位的营销经理。因为那两家服装店都是他开的。
这个故事,是我在一张97年的报纸上看到的。当时觉得这个事例很有个性,就在脑子里记了下来。
生活里,总看惯了别人这样那样的成功,于是我们眼热人家的成果,便积极地效仿,虽然有的也取得了短期的效益,但一窝蜂的模仿,只会最终形成产能过剩的恶果,模仿一直是我们国人引以为豪的特长,习惯了固定思维的的我们,常常因为依赖模仿这个捷径而忽略掉创新,更忽略了如何打破固定的思维。前面那个故事说明了突破原有的固定思维带来的商业先机,这也是一种远见,一种独特的举一反三。
突破固有的惯性思维,你会发现商机无处不在,你会发现工作中乐趣多多,当然,你也可以重新换一种角度经营你的婚姻以及爱情。突破就如同一枚鸡蛋,从外面打破是毁灭,从里面打破是新生。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束缚自己的灵感,我关注过一个有趣的餐饮课题,就是当年轰轰烈烈“红高粱”挑战“麦当劳”,当然在此之前针对洋快餐的挑战民族餐饮也曾有过“荣华鸡”对阵“肯德基”,这些中外餐饮的对垒最后都以民族餐饮的完败而告终。当年红高粱的创始人乔赢占尽媒体风光,却依然带着他的“红高粱”黯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究其原因,当然有客观诸多因素,不过最起码最简单的一点就是餐饮模式的制定失误,国人经营餐饮的模式太过于固定呆板,我记得麦当劳肯德基一直遵循着一个六字真言,就是“跳出碗,走出店”。不拘泥于店内经营,敢于突破固有模式,把有限的场地的利用值做到最大化,这才是洋快餐无往不利的制胜法宝。就是靠着这一碗一份的外卖的积累,“麦当劳”支撑起了一个人国人无法理解的餐饮神话!!据有关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全国餐饮的营业总额仅仅和麦当劳(一个美国快餐连锁)持平!多么可怕的比较!当然,洋快餐的成功原因有许多,比如服务口味等的科学化统一化便捷化等等,可我们的民族快餐品牌“红高粱”当初在北京王府井与“麦当劳”叫板,凭的仅仅是一碗羊肉烩面和一腔所谓的“爱国热情”!其惨败结果可以想见!
我早已经过了空谈爱国的年纪,面对只知道一味模仿别人,贪图眼下利益的太多“山寨品牌”在国内的大行其道,除了悲哀,只能是一声叹息。急功近利让我们失去了创造的激情,自断了天马行空的联想之翼,枯竭了梦想的民族,只能靠所谓的“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去和世界发达国家比拼,曾经一个让全球瞩目的文明国度,沦落如斯,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的悲哀。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餐饮工作者,这些思索只是为了想说明一个关于突破固有思维的问题,我想,这应该也是国内教育需要重视的一个课题吧?若干年后,不知道那些高墙里走出的莘莘学子,是否能够多几个这篇文章开头说的那样的“商业奇才”?
艮青戏言惯性思维
2015.5.12
注:本文观点仅限于个人吐槽,不带有任何局域针对性,请那些所谓的愤青喷子自觉绕行
文章评论
▼ 拼命赚钱。
就像您曾经说我是惯性思维一样,看了以后确实觉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