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主任

个人日记

        论辈分, 村里人都称呼她“六奶奶”;论官衔儿,大家都叫她“艾主任”。艾主任几乎当了一辈子的村妇女主任,在娘家当,嫁到我们村还当。想想,总该有50多年了吧。
        在村里,艾主任颇有威望。虽然没有文化,笆斗大的字认不了几升,但脑袋好使,工作能力强,敢说敢干,男人能干的事,她也毫不含糊的去做。“挑河打堤,生孩子脱坯”,在农村,被公认为最吃力气的活儿。男人们能做到三样,可艾主任四样都能做到。用现在的话说,是条响当当的女汉子。在她妇女主任生涯中,有一件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那就是她曾经到北京去见毛主席。这段经历,简直就是她人生中最为辉煌的华彩乐章。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深感农村医疗的落后,发出了“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也被称为“六·二六”指示 。随后,一支来自北京的解放军专家医疗队进驻我村。他们除参加村里的生产劳动外,还义务为广大农民群众体检、免费治疗。艾主任就是最大受益者。因为她在体检时,被查出肚子里长了一个不小的瘤子。经过医疗队的专家会诊,认为是良性的,但需要立即手术摘除。手术很成功,被摘除的瘤子足有6斤重。这让艾主任非常感激解放军医疗队。医生说,不要感谢我们,要感谢就感谢毛主席吧,是他老人家派我们来的。
        艾主任身体恢复后,第一件事就是坐上火车去北京,她要当面去谢谢毛主席。大约过了一星期,艾主任衣锦还乡了。她肩上斜挎一个精致的用红绸子制作的小兜兜,里面是一本新出版的红塑料皮的《毛主席语录》,还有一套红色精装本的《毛泽东选集》1——4卷。据说,中央办公厅的领导接见了她,说毛主席很忙,特意送给她一套自己的著作,希望她回到村里好好学习,好好劳动。
        虽然没有见到毛主席,但中央领导接见了艾主任,这在我们村仍然引起巨大轰动。听时任村干部的父亲说,当时,村支部还专门请 她给广大群众和在校师生们讲这段让人激动的事情呢。甚至公社、县里的领导也来看望她。想象得出,那时的艾主任,那真叫一个春风得意!
        春风得意的艾主任,忽然就萌动了一个奇妙的想法,她要将《毛主席语录》全本背诵!可问题是,自己不认字怎么办?她就让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女儿一句一句教,她一句一句背。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一年的时间,艾主任就将整本的《毛主席语录》背了个滚瓜烂熟。“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诚哉斯言!
        有年冬天,我们村开挖坑塘。天冷、地硬、脚下是薄冰,一些社员有了畏难情绪。艾主任来到工地,手持电喇叭,一遍一遍背诵毛主席语录,为大家鼓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社员们不知是受了鼓动,还是看到有这样一位长得挺好看的妇女主任在身边相伴,反正是一改萎靡状态,龙腾虎耀般地干起来。
        却有一次,艾主任受到了严厉批评,那是70年代中期吧。那时村里经常举行一些忆苦思甜会,教育大家。有一次,我们学校请艾主任忆苦思甜。艾主任说到自己小时候受的苦,一家人吃不上饭,挨饿受冻不说,还受地主欺压。说起我们村的王洪大爷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三口被饿死在村边的狼窝里(这是我们村的一段真实事件,被记载在村史里),禁不住几度哽咽,让我们这些懵懵懂懂的小学生,也跟着热泪随风撒,有的学生还哭出了声。忽然,她话锋一转,叹了口气说:“要说挨饿,还是瓜菜代那几年啊......”闻听,坐在她身边的村干部和校长都惊呆了,赶忙制止她说下去。后来,听父亲说,艾主任在支部会上挨了批评,并且做了深刻检查。
        有好长一段时间,艾主任寂寞了,尽管还挂着村妇女主任的衔儿。也许是年纪大了,除了在村里帮着做些计生工作,或者是民调工作,也就没有什么事可做。却有一件事,让她重新回到大家的视野,让村里人再次感受到,艾主任就是艾主任,还是那个响当当的女汉子艾主任。
        艾主任已经年近八旬了,虽然身体还好,但毕竟年龄不饶人,为此,每年都有半年的时间到北京女儿家去住,特别是冬天。却有一天,老家的一本族侄子将电话打到北京,说自己的两个儿子因为宅基地闹起了矛盾,还险些动了手,村干部出面都没法解决,想请婶子回家做个调解。艾主任赶紧让女婿开车,风风火火地赶回了村子。车停到了两个本族孙子的大门口,却不进屋,对前来迎接的两个孙子说,老大你去扛梯子,老二你去拿锤子,要大些的!
        两个孙子不知艾主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敢违抗,只好去照做。当两个孙子再次站到面前时,艾主任看看高大气派的门楼,一指上面用瓷板镶嵌的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对大孙子说:“我不认字,你,念给我听!”两个孙子一下子明白了,那上面镶嵌的是“家和万事兴”几个字,不禁面红耳赤。艾主任不动声色,继续说:“老二家那门楼上也是这几个字吧?是你们自己凿下来,还是你们互相换着凿?”两个孙子看看瞧热闹的邻居,赶紧拉着艾主任的手说:“奶奶呀,我们改了,再不敢闹别扭了。你看行动吧!”以后,兄弟俩果然握手言和。
        艾主任老了老了,调解工作再放异彩,以致村干部在做家庭纠纷调解时,都会借用这一手,且屡试不爽。村小学有喜欢写作的青年教师,还写了一篇稿《艾主任的“凿字”调解法》,发在了《河北法制报》民调版上,一时传为佳话。


                    ——(发表于宁夏《六盘人家》文学季刊2014年第4期
                                          沧州《无名文学》文学季刊2014年第4期 

        

 





文章评论

月明星稀

雅仕把一个艾主任,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花解语

开始弄系列了呀,这才子真不简单呀

心门

特殊年代 特殊人才!

心门

好文笔 通过几个事例把一个艾主任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眼前[em]e179[/em]

快乐鱼

这艾主任真不简单!像武乡雅士一样。[em]e179[/em]

海风

鲜活的人物描写,灵动,乡村气息浓厚。赞。欣赏雅仕友的佳作。问好夏安

碧云天

时代塑造的人物,在雅仕的笔下栩栩如生,女汉子,读来激人奋进!

嫣然

拜读佳作,问候武乡!

稻草人

栩栩如生的艾主任,她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村干部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