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南水入梦来
个人日记
在车上,才得知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风。意识中,对南水北调工程知之甚少。只知道它是国家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基础措施,没有想到沧州市从中线和东线引水受益,将惠及720万人民喝上长江水。作为其中的受益者,我为自己的无知而愧疚。
多年来,沧州缺水,华北缺水。特别是连年的干旱,已给全市人民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使本来丰饶的沧州,处于尴尬的处境。而地下的高氟水,又给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曾有外地朋友对我说,沧州姑娘真美,笑时总用手掩口,特淑女。我心里明白,那是姑娘怕露出氟斑牙。唉,都是高氟水惹的祸。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国家为改变水资源落后的局面,下大力、斥巨资引黄河水入沧,建成著名的大浪淀水库,使之成为沧州市人民的生命之源。然而,对于人口众多的全市来说,这水远远不够。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上升为制约沧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为了维系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得不大量超采深层地下水,从而引发了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面沉降等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南水北调作为破解缺水“瓶颈”,就及时的提上了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于2013年6月28日正式开工。应该牢记这个日子,一个惠及数百万人民的大事、好事从这天开始。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曾几何时,我们吟诵着这动人的诗句,并被其中的绵绵深情而感动。这或许就是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从来没有想到会和广袤的华北平原发生联系,和我们古老的沧州发生联系。在新的时代,华北抑或沧州与数千里之外的长江因水结缘,并将与之息息相关、命运相连。堪称人间奇迹!
当我站在南水北调中线的古运河暗渠之上,透过一层防护网俯瞰,但见暗渠内激流奔涌,翻滚的浪花,响亮地拍打着钢筋水泥为它构成的“藩篱”,沿地下渠道潺潺远去。这巨大的哗啦啦的声响,仿佛一曲铿锵的打击乐,用它非凡的执着和刚毅,让我不禁心潮澎湃,脑海中,早已刻印下一幅壮美的“激流奔涌图”。
在滹沱河倒虹吸,抬眼远眺,宽阔的引水渠内,波光粼粼,平展如镜。在七月的骄阳下,烁烁如金。不久的将来,它承载的,将是来自长江第一大支流的汉江之水。而眼前的滹沱河,这条被石家庄人民引为自豪的母亲河,哪里还有一滴水?在烈日下,干涸了很久的河床裸露,无数的蒿草,蔫蔫的,夏季风也吹不起它们摇晃的力气。没有了水,也就失去了灵气。给人平添的是一阵阵心痛,还有就是一个沉重的思考吧。
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泊头市境内,正在施工的石(石家庄)津(天津)干渠沧州支线压力箱涵段。这段工程计57.2公里,为了饮水的安全,完全建在地下。它从滹沱河和古老的大运河底下穿过,工作量巨大,而且技术含量相当高。烈日下,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在各自的岗位上工作的一丝不苟。
“燕赵丰饶地,千里引水来。清流地下涌,美景眼前开。”工地上,一位不知名的建设者所作的诗,被制作成红色布标,挂在工地最高处。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就是近三千名建设者共同的心声,也是他们自动舍弃节假日、加班加点赶工期的无声诺言。
夜里,我竟然做了个梦。梦见那江水一路奔涌、一路喧哗、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地流入沧州大地,流入沧州千千万万的人们心中。醒来,竟被水的力量与精神所折服。是啊,这生生不息、奔腾不止的长江之水,这种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正是广大建设者们创造的“南水北调精神”的写照吗?我想,在人生的征途中,若是有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多少艰难困苦不能面对、不能克服呢?
(发表于《沧州日报》2014年8月21日文学副刊 )
文章评论
来一杯白枇杷花 茶
早,[em]e113[/em]
来一杯白枇杷花 茶
赶紧南水北调,我哪里的庄稼都被水淹了。
海风
南水北调,工程艰巨,创造者们的精神可嘉!祝贺沧洲人民!
海风
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人生的征途中,若是有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还有多少艰难困苦不能面对、不能克服呢?[em]e179[/em]画龙点精的结束语。
花解语
[em]e128[/em] 你这受益者,赞美的有点迟了呀,俺们一年前就赞美过了。
月明星稀
好文笔,道出了沧州人民的欢快与喜悦!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在沧州演义着绵绵深情。。。。千古流长!
雨竹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致友人雅士!秋日祝好!
南风醉
佩服先生的才华!
文君琴思
问好老师,好久不见![em]e163[/em]
文君琴思
老师好,中秋节快乐![em]e163[/em] [em]e163[/em] [em]e163[/em]
文君琴思
老师近来没有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