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野草”情

个人日记

 

 

 

 

老作家可华先生正在撰写《沧州文艺创作脉络》的系列文章,他让我详细地介绍一下我们当初办文学社的情况。老作家的一番美意,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到了那个被文学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是一九八三年初,我刚刚参加乡镇的群众文化工作。当时,正是文学复兴的最好时期,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各地的文学爱好者也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热爱文学创作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那时,文学的殿堂很高贵,爱好文学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可有一个问题是,尽管文学刊物众多,但由于全国走文学这条小路的人不计其数,无名的业余作者发表作品难,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著名作家王蒙也曾给全国的文学青年“泼冷水”,好心劝导大家不要一味挤在这样一个“独木桥”上。后来,我根据所见所闻、身边人身边事,也写了一篇小报告文学《文学之梦何难圆》,发在了《沧州日报》上。

 劝导归劝导,大家的信念却依然很坚定。于是,我们这些怀揣文学梦想的年轻人,自发地成立了一个《野草》文学社,大家推举我为社长,并计划出版油印刊物《野草》。文学社取名“野草”,是因为我们喜欢鲁迅先生的散文名篇《野草》,我们在其文章里读出了生命的艺术和哲学的象征。这无疑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意气风发,规定每个月都在镇文化站举办文学活动一次,大家交流作品,发表感想,很是热闹。这是我们县第一个业余文学社,随后,各乡镇、县直部门,又先后成立了《露珠》、《春柳》、《野马》等文学社。

 19836月,文学社成员鄢福生自己买了一架油印机,我自己掏钱买了油墨、纸张,并负责组稿、刻印蜡版,紧锣密鼓地准备第一期《野草》文学小报的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野草》创刊号终于出版了,时间是1983710。小报四开四版,文章有小说、散文、诗歌、中学生习作、评论等。同时,邀请本县文学名将张鸿举、许秋波、刘保法、周宝忠、王玉良、张宝信等为顾问。本期小报共印200份,分发给县委宣传部、文教局、文化馆、镇领导、镇直部门、中小学校以及广大文学爱好者。

 写到这,想起一个有趣的插曲。鄢福生是我们文学社的积极参与者。他当时正追求高中的一位女同学,他发信告诉那女孩儿,我们成立文学社和出版油印小报的消息。女孩也是“文青”,就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给我们,称赞“野草”。为了促成他们的好事,我和福生商量了一下,把我准备的发刊词,署上了那女孩的名字,题目叫《野草赋》。不知那女孩看了这文字不是自己写的,觉得太伤自尊,还是心里责怪我们太“瞧不起人”,反正,从那以后就和福生分道扬镳了。想想,都是我的错,想法是好的,做法是错的。至今想来还有些愧疚呢。可是又想,谁年轻时没有做过几件荒唐的事呢?没有做过荒唐的事还叫年轻吗?

 我们的油印小报《野草》,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镇领导答应给解决油墨纸张的问题,县委还在一次全县文化工作会议上表扬了我和我们的文学社。当时,主持会议的县委副书记李尚义同志还让我介绍了文学社活动情况和我们几个文学青年的作品发表情况,在会上大加赞赏。后来,我在报刊上读到李尚义的散文,这才知道,他是一位同样爱好文学的领导。

 我们的《野草》顽强地生存着。我每次刻好蜡版付印时,都在我的家里。我的父亲、母亲是我的帮手。我负责印刷,父母负责把印出来的小报装订整齐,这一忙乎,就是一大中午。父母在繁忙的劳动之余,放弃了午休,还支持我的工作,真的很感激。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野草》发表的作品,有好多被省市报刊采用,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现在当我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再次翻出来保存的小报,自己都被感动了。首先,那报名是我用漂亮的美术体制作的,每篇文章也都配了题图尾花,这得益于我上学时喜欢美术的结果。翻阅着这些充满自己心血和汗水的油印小报,心里真是百感交集。

 我们的野草文学社坚持了10年,小报却由于“反精神污染”那个特殊的政治环境,只出了5期,就被迫停刊了。这个文学社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还是有很多人从这里得到文学的修养和启迪,走上了更为宽广的人生道路。其中,有5人加入了省作家协会,有2人加入了省民间文艺家协会,10余人加入了市一级作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也走上了省级、国家级报刊的大雅之堂,有几位还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在省市获了奖。

 文章最后,我想把我那篇曾引起女孩误会,而又充满幼稚的《野草赋》中的几段文字引在下面:

……也许,我爱过亭亭的翠竹,爱过娇艳的百花,然而,我更爱那茵茵的野草。不是吗?每每当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那一簇簇、一片片的野草,就给我带来悠悠的遐思和甜甜的快乐。呵,野草,我要赞美你、歌唱你,你生活在世界的底层,没有牡丹的高贵,没有菊花的艳丽,更没有玫瑰的芳香,而它却有自己的色泽。你平淡无奇吗?或许是;但你为大地母亲增添了多么美的基调!

野草,你默默无闻,汲取着大地的营养。有土地便可以生长,有水气便可以滋荣。沟旁路边到处都有你的身影,到处都有你那油油的绿。你爱大地的滋润、阳光的普照,你自强不息地成长着。

我们广大青年习作者不就是一株株野草吗?野草,虽不能到百花园一展英姿,它却有着自己的色彩和生命力。原野上,吹来缕缕郁香,沁我肺腑。这是野草之芬芳!

我赞美野草,我歌唱野草,更要带上我衷心的祝愿:野草啊,祝你常绿!

文字稚嫩,稚嫩的文字里是我们的悠悠情愫;思想单纯,单纯的思想里蕴含着的却是我们美丽的文学梦!

         (发表于《台湾好报》2015年6月14日“西子湾”副刊) 


 

 

 

中華民國104年06月14日 星期日 (2015年06月14日) 農曆: 乙未年 4月 28日煞東 沖兔 28歲
   

2015-05-215.18海交會養生養老高峰論壇 本報宋社長應邀演講

2015-04-06新文體絕句小說闢新天地 本報大力支持推動

2015-03-18貴陽《小記者》之歌隆重發表 本報宋社長聘為顧問

2014-11-192014武夷山茶博會 台灣原住民「頭角」藝術團演出

2015-03-03關於舉辦第二屆盛京網路文學獎的公告

2015-03-05‘羊羊’得意賀新春 元宵節快樂!

2015-01-15“我的成長我的夢” 全國中學生寫作大賽公告

2015-01-15本報代刊:《世界華人書畫經典》徵稿

2015-01-06臺灣實力作家:曾尚尉 《上海文藝》專版推介

2015-01-01恭賀新禧 元旦快樂

2014-12-20乙未年農民(行事)曆 本報發行公告

2014-12-242014耶誕快樂 闔府平安 Merry Christmas!

2014-12-17中國夢 • 教育教學論文評選大賽件

2014-12-11倜儻風流西子灣/賀敬博

2014-12-03《台灣新聞報》從日據走來 台海雜誌訪本報宋社長

2014-11-26本報記者周紅微參加貴陽“臺灣士林美食節”

2014-10-31貴西行銷論壇文化產業會 本報記者周紅微出席

2014-10-16池州優秀文藝作品頒獎 本報記者紀良發獲獎

2014-10-14第一次看到!《柘枝引 • 台灣好報相贈農民曆》

2014-09-10本報贊助愛心送暖 正德賑災演唱會盛大溫馨

2014-08-30書畫名家李保慶向本報宋社長贈墨寶

2014-08-29本報宋社長蒞臨鄭州渲潤文化交流中心

2014-08-05本報代刊:《2013-2014年中國微散文精品雙年選》徵稿啟事

2014-07-20本報代刊:《中國當代優秀散文精選》隆重徵稿

2014-07-04本報商標獲智慧財產局商標註冊

2014-07-02著名書法家李存立為本報贈墨寶

2014-07-01維護原創作者正義 敬告天下文偷

2014-06-30大溪獨任調解績優 本報桃縣特派員陳寶印連二年獲獎

2014-05-24泰鑫台灣公園美食節 本報社長宋智忱受邀組團參會

2014-04-21書法大師曾尚尉老師為本報題書

2014-03-19蕭寬大師特別為《臺灣好報》更名送墨寶

2014-03-14呼應李克強總理 宋智忱理事長談“進”

2014-02-27本報代刊《中國教育學刊》(北京)徵稿啟事

2014-01-30歸自謠 • 贊《臺灣好報》/閻西群

2014-01-12相互認同支持 蔡英文主席與本報宋社長交流

2014-01-16《臺灣好報》,挺好的,雅氣、親切!

2013-12-27《中國報紙創刊號圖史》 全書正式出版

2013-12-05作家劉希文硯田筆耕 本報宋社長讚文采風流

2013-11-24《中國當代親情詩文選》隆重徵稿

2013-11-24金線蓮品牌論壇 12月廈門舉辦

2013-11-23甲午年農民(行事)曆 本報印製公告

2013-11-19“巧奪天工”杯評委會 本報發行人宋智忱任名譽主委

2013-11-182013武夷山茶博會 台灣原住民「笆札筏」藝術團演出

2013-11-16首屆“巧奪天工”杯全國散文、詩歌有獎徵文大賽

2013-12-12愛台灣 看好報∼「台灣好報」 本報更新報名公告

2013-11-13本報更新報名公告

2013-09-01兩岸優勢可互補 桂圓產業合作“永遠輝煌”

2013-08-18第12屆龍眼文化季 南投中寮鄉龍眼林起灶

2013-06-15海峽論壇‧臺灣特色廟會 大愛森林藝術團「原味」演出

2013-04-21宜縣新聞記者公會改選 本報特派員林明益蟬連理事長

2012-12-17屏縣記者公會改選 本報特派員王榮岸接理事長 

2012-11-11賀!周紅微大作“我和台灣”  入選《中國散文大系》

2012-09-05山東省“棗莊地稅杯”全國稅收徵文大賽徵稿

2012-05-14“台兒莊”大型攝影詩集隆重徵稿

2012-05-11中國【首屆白天鵝詩歌獎】詩歌大賽徵稿啟事

2012-03-082012大陸“兩會”採訪 本報特派副社長黃日郎採訪

2012-01-08宜蘭林姓宗親會改選 本報特派員林明益蟬聯理事長

2011-10-14本報「交流園地」版(欄目)維管說明

2011-09-26「中國報紙創刊號圖史」即將出版 出版界一絕!

2011-09-20本報西子灣副刊感謝海內外作家與讀者

2011-06-24本報發行人參加海峽論壇 宋智忱成媒體焦點

2011-06-10第三屆海峽論壇6/11開幕 本報為支持媒體

2011-05-01參觀信陽茶博會台灣展區 盧展工與台灣客商話家常

2011-04-05聚焦河南新面貌 關注中原經濟區 兩岸記者聯訪

2011-03-022011大陸“兩會”採訪 本報特派員黃日郎膺重任

2011-01-03山東日照“好客山東賀年會”開幕 台商迎日出

2010-11-21武夷茶博、漳州農博 原住民與客家二台灣團隊演出

2010-11-102010青島國際農交會 宋智忱特邀貴賓參加

2010-11-04「號外」!本報65周年復刊號11月1日出刊

2010-10-252010第八屆中國農博會河南鄭州舉行

2010-10-11北港朝天宮董事 本報雲林特派員蘇榮泉當選

2010-10-15本報重大消息:本報商標獲智慧財產局核准審定

2010-05-1413屆武夷投洽會隆重開幕 宋智忱理事長受邀參加 

2010-04-22走進中原尋根河洛 兩岸記者河南省聯合採訪

2010-03-17申請採訪上海世博會 本報順利取得採訪記者證

2009-09-12看中“9‧8”品牌知名度 宋智忱受邀參加13屆廈門投洽會

2009-09-12宜縣記者公會理事長 本報特派員林明益高票當選

2009-08-222009中國茶博會十月相約廈門 本報獲邀媒體協辦

2009-07-04本報創辦人、台灣新聞界教父謝然之 長眠美國洛杉磯

2009-06-26本報獲2009高雄世運媒體採訪邀請函

2009-06-01中華兩岸文經協會徵求會員入會公告

2009-05-31本報協助黃晚成先生尋獲黃海韻小姐!

2009-05-10本報「交流園地」改版 造成不便請讀者見諒!

2009-05-03本報重申:交流園地版請勿不雅留言

2008-12-01成功參加大陸農運會 馬總統感佩!

2008-11-28KK讀者尋獲雨欣小姐 來函感謝!

2008-11-26本報協助香港KK讀者刑事報案

2008-11-10組團參加中國六屆農運 宋智忱收穫滿滿大聲說“讚”!

2008-10-07第六屆中國農運會台灣代表團組團完成

2008-09-02北縣原民局邀本報餐敘 朱清義局長感謝長期支持

2008-07-11本報副社長宋智忱獲聘台中市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顧問

2008-06-30宜蘭部大97期中成果展 本報副社長宋智忱應邀致詞

2008-06-29本報副社長宋智忱獲聘竹北社區大學顧問

2008-06-27范貴山宋智忱會晤 交換陸客來台觀光意見

2008-06-24本報副社長宋智忱拜訪北縣原民局長李玉蕙 

2008-06-23大陸六屆農運 本報獲指定媒體協辦

2008-06-17本報回應「一個妓女的追悼會」一文

2008-04-26ComCareer專訪本報副社長宋智忱

2008-03-28本報交流園地版請勿不雅留言

2008-03-05本報社長、副社長專程北港朝天宮參拜媽祖

2007-09-01南台灣電子報為某[台灣新聞報]出刊訪問本報高社長

關鍵字搜尋: 簡體版   
本報公告
快速連結
交流園地
廣告刊登
聯絡我們
本報為原
「台灣新聞報」
 
悠悠“野草”情/張國中 
2015-06-14
 
張國中

老作家可華先生正在撰寫《滄州文藝創作脈絡》的系列文章,他讓我詳細地介紹一下我們當初辦文學社的情況。老作家的一番美意,讓我的思緒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回到了那個被文學激情燃燒的歲月。

那是一九八三年初,我剛剛參加鄉鎮的群眾文化工作。當時,正是文學復興的最好時期,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各地的文學愛好者也如雨後春筍,紛紛破土而出。我的身邊就有許多這樣熱愛文學創作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那時,文學的殿堂很高貴,愛好文學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可有一個問題是,儘管文學刊物眾多,但由於全國走文學這條小路的人不計其數,無名的業餘作者發表作品難,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著名作家王蒙也曾給全國的文學青年“潑冷水”,好心勸導大家不要一味擠在這樣一個“獨木橋”上。後來,我根據所見所聞、身邊人身邊事,也寫了一篇小報告文學《文學之夢何難圓》,發在了《滄州日報》上。

勸導歸勸導,大家的信念卻依然很堅定。於是,我們這些懷揣文學夢想的年輕人,自發地成立了一個《野草》文學社,大家推舉我為社長,並計畫出版油印刊物《野草》。文學社取名“野草”,是因為我們喜歡魯迅先生的散文名篇《野草》,我們在其文章裡讀出了生命的藝術和哲學的象徵。這無疑對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意氣風發,規定每個月都在鎮文化站舉辦文學活動一次,大家交流作品,發表感想,很是熱鬧。這是我們縣第一個業餘文學社,隨後,各鄉鎮、縣直部門,又先後成立了《露珠》、《春柳》、《野馬》等文學社。

1983年6月,文學社成員鄢福生自己買了一架油印機,我自己掏錢買了油墨、紙張,並負責組稿、刻印蠟版,緊鑼密鼓地準備第一期《野草》文學小報的稿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忙碌,《野草》創刊號終於出版了。時間是1983年7月10日。小報四開四版,文章有小說、散文、詩歌、中學生習作、評論等。同時,邀請本縣文學名將張鴻舉、許秋波、劉保法、周寶忠、王玉良、張寶信等為顧問。本期小報共印200份,分發給縣委宣傳部、、文教局、文化館、鎮領導、鎮直部門、中小學校以及廣大文學愛好者。

說到這,有一個有趣的插曲。鄢福生是我們文學社的積極參與者。他當時正追求高中的一位女同學,他發信告訴那女孩兒,我們成立文學社和出版油印小報的消息。女孩也是“文青”,就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祝賀信給我們,稱讚“野草”。為了促成他們的好事,我和福生商量了一下,把我準備的發刊詞,署上了那女孩的名字,題目叫《野草賦》。不知那女孩看了這文字不是自己寫的,覺得太傷自尊,還是心裡責怪我們太“瞧不起人”,反正,從那以後就和福生分道揚鑣了。想想,都是我的錯,想法是好的,做法是錯的。至今想來還有些愧疚呢。可是又想,誰年輕時沒有做過幾件荒唐的事呢?沒有做過荒唐的事還叫年輕嗎?

我們的油印小報《野草》,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重視。鎮領導答應給解決油墨紙張的問題,縣委還在一次全縣文化工作會議上表揚了我和我們的文學社。當時,主持會議的縣委副書記李尚義同志還讓我介紹了文學社活動情況和我們幾個文學青年的作品發表情況,在會上大加讚賞。後來,我在報刊上讀到李尚義的散文,這才知道,他是一位同樣愛好文學的領導。

我們的《野草》頑強地生存著。我每次刻好蠟版付印時,都在我的家裡。我的父親、母親是我的幫手。我負責印刷,父母負責把印出來的小報裝訂整齊,這一忙乎,就是一大中午。父母在繁忙的勞動之餘,放棄了午休,還支持我的工作,真的很感激。我們的付出沒有白費,《野草》發表的作品,有好多被省市報刊採用,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現在當我寫這篇東西的時候,再次翻出來保存的小報,自己都被感動了。首先,那報名是我用漂亮的美術體制作的,每篇文章也都配了題圖尾花,這得益于我上學時喜歡美術的結果。翻閱著這些充滿自己心血和汗水的油印小報,心裡真是百感交集。

我們的野草文學社堅持了10年,小報卻由於“反精神污染”那個特殊的政治環境,只出了5期,就被迫停刊了。這個文學社雖然存在的時間不長,但還是有很多人從這裡得到文學的修養和啟迪,走上了更為寬廣的人生道路。其中,有5人加入了省作家協會,有2人加入了省民間文藝家協會,10餘人加入了市一級作協,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作品也走上了省級、國家級報刊的大雅之堂,有幾位還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在省市獲了獎。

文章最後,我想把我那篇曾引起女孩誤會,而又充滿幼稚的《野草賦》中的幾段文字引在下面:
“……也許,我愛過亭亭的翠竹,愛過嬌豔的百花,然而,我更愛那茵茵的野草。不是嗎?每每當我走在鄉間的小路上,那一簇簇、一片片的野草,就給我帶來悠悠的遐思和甜甜的快樂。呵,野草,我要讚美你、歌唱你,你生活在世界的底層,沒有牡丹的高貴,沒有菊花的豔麗,更沒有玫瑰的芳香,而它卻有自己的色澤。你平淡無奇嗎?或許是;但你為大地母親增添了多麼美的基調!

野草,你默默無聞,汲取著大地的營養。有土地便可以生長,有水氣便可以滋榮。溝旁路邊到處都有你的身影,到處都有你那油油的綠。你愛大地的滋潤、陽光的普照,你自強不息地成長著。

我們廣大青年習作者不就是一株株野草嗎?野草,雖不能到百花園一展英姿,它卻有著自己的色彩和生命力。原野上,吹來縷縷鬱香,沁我肺腑。這是野草之芬芳!

我讚美野草,我歌唱野草,更要帶上我衷心的祝願:野草啊,祝你常綠!”

文字稚嫩,稚嫩的文字裡是我們的悠悠情愫;思維單純,單純的思維裡包含著的卻是我們文學的夢想!




文章评论

南风醉

一路走来虽然辛苦,看到成就却也甘甜!

沧海一粟

我也非常欣赏鲁迅的作品,同样因为出生在燕赵大地格外喜欢野草。喜欢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不屈精神和蓬勃的生命力![em]e179[/em]

沧海一粟

顺着你来我空间的蛛丝马迹跟了过来,原来是一位文学造诣很深的师者,而且还都是河北人,我的故乡是唐山丰润,幸会![em]e160[/em][em]e18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