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苦得乐之路
品味修行
有高人教诲说‘任由境动、我心自不动,则烦恼能奈我何’?此语看似哲理,然几人可做到?当真真切切的苦痛降临于身、当事人必为之所苦,则烦恼之心岂能不生?所谓‘超脱’的另一面其实也有‘麻木不仁’的意味!...我以为我们需要超脱的是灵魂而并非人性,若一个人超脱到对极致的伤痛、苦难无动于衷那既是麻木不仁亦是丧失人性了,他纵然是解脱了、而对世界和众生却是无任何意义的;若是此超脱者能有情地与诸众生共生‘切肤之痛’而起怜悯心、那他必能利益众生了;这就是我们崇拜、皈依慈悲的观世音菩萨的原因了——怜悯众生、救度众生就像我们灵魂深处最慈祥的母亲!
‘人生自是有情痴’,可是对于我来说(其实就是对于修道者来说)有情可矣、但不可痴,一入痴境即起贪心,贪而不得即生嗔心、、、嗔心一起即是地狱也!生而为人、岂能无情?既有情则必有烦恼、、、当面临情之烦恼时,须知得失聚散自有因缘定数、尽人性而为之,至于结局淡然视之可也!痴迷其中、人我皆苦。放下苦情即是得到超脱至情,此方为最有情者、最懂情者 ,游离于苦情之外;就像庄子所言“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让彼此的心在无限自由的江湖乐土里遨游吧、相忘吧!——这一种放下、这一种相忘看似无情,其实是爱之真谛、情之极致也。
我们人生的烦恼多着呢,佛说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恶相逢、求不得、思无明’等各种苦,所谓‘苦海无边’,只须回头即是岸;如何回头呢? 想想这些苦不外乎是人对自身有所欲求而不可满足、于是就生出烦恼——各种苦也就产生了,对自身有所欲求就是我们总是执着于自我,一切的事不都是因为有‘我’方存在吗?假如说没有这个‘我’呢,这些所谓的‘苦’即不存在了,所以你能明白‘无我’的道理,以一颗‘无我’的心面对一切就不会觉苦了。
无论我们面对生活的苦和乐时,都不妨提醒自己‘这些很快都会过去的’很快都会过去的不是就像梦一样吗,我们做梦时也以为是真的呢,醒来才知道是假的、虚幻的;既然知道梦是虚幻的,那何妨把这所谓的现实就当做梦一样呢,不是和梦一样很快都会过去的吗?何必为虚幻的而苦呢?这样一来,苦就会减轻,甚至不在意这个苦了;有了这个思想准备,当欢乐离去时,我们知道只要自己为之尽力了,其实一切也是因缘注定结果本由不得我们啊,所以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何况我们明白一切都如虚幻的梦一样很快都会过去的,那又何必留恋那些可怜而虚幻的欢乐、为梦而苦呢?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没有永恒的东西的,地球有一天也会坏掉(消失)、何况我们的那些所谓的聚散得失、苦乐荣辱呢...?这个就是‘无常’,我们何必为‘无常’的一切耿耿于怀而心生烦恼呢?!若要求得永恒的极乐,顾名思义那还得去‘西方极乐世界’方能得到,也只有永恒的极乐才是值得我们去追求、去拥有的,如何方能拥有呢?......首先你得信,坚信佛说的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从而发愿要生到这个西方极乐世界去,然后付诸行动、即虔诚念诵‘南无阿弥陀佛’,即可如愿!--------这就是佛教说的“信、愿、行”。 如是,当你在这个娑婆世界的身命体结束时,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就会接引你的灵魂投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了。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 寄寓草堂主人 敬书
2010.8.15.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