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乡下半日
娱乐休闲
周六上午,大弟打来电话,说是家在宜良山村的朋友小段邀约去他家承包的山上拣野生菌,大弟,小弟和他的朋友,我们夫妻俩,开一辆车前往正好。我们从城郊赶回城里,各自简单吃过午饭,开车上路,一个多小时到达宜良,小段到高速路闸道口带路进村。
在小段家稍作休息,我们一群把车开到村子东边山脚,开始沿小路往山里走。小段家包了好大一片山地,紧挨小水库,不缺水。山上种了核桃树、桃树、板栗树,今年已经开始挂果。山腰以上,直到山顶,松树不少,树下草丛里雨过天晴后野生菌萌出,运气好时可以拾得几斤。山谷里种了玉米,可喂养猪和家禽。小段的父亲每天在这片山里放自家的羊,小段的母亲则去山地里除草、摘瓜豆蔬菜,拾菌子。两老一大早就进了山。小段母亲六十多了,身子硬朗,脚步矫健,起先还在我对面的山头上拾菌子,不多会儿已经走到谷底我身边,随即又上了我身后的山,去教刚上去的一群城里人怎样拾菌子。知道拾菌不易,我宁可一个人留在半山腰灌木丛边。山里人迹寥寥,鸟声啾啾,又有各种虫鸣。高远处可见蓝天白云,凉风阵阵吹来,让树下端坐的我好生惬意。
偶遇一拾柴捡菌的村妇,在我旁边驻足休息。她说人少时用电磁炉做饭,人多时还做柴火饭。看她背着干松枝远去的身影,不由得想起曾经的乡村岁月。
谷底玉米地边一大蓬似曾相识的黄花开得热闹,相邻处种着芋头,芋叶碧绿。一个人下到谷底,看草看花。那些努力开放的小花都叫不出名字,脚步声惊起草丛里的蚱蜢,细尾蜻蜓在草叶上飞飞停停。玩了一阵,才见拾菌子的一群空手下山,又呼啦啦来到谷底,在小段家山地里摘了一大堆芋头花、辣椒、洋丝瓜、莲花白和小南瓜。
晚上在小段家吃饭。他家四世同堂,三兄弟妯娌间亲密无间,不过两小时,三妯娌勤脚快手做出十五个菜,清炖老鹅、带皮牛肉凉片、红烧鱼和清汤鱼、煮腊肉、小炒牛肉末、青椒炒青头菌、炒豇豆、炒莲白、煮小瓜、煎乳饼、炸乳扇、茄子芋头花等等,摆了满满一桌,小菜都是山地里现摘的不施农药化肥的生态菜,两大桌人吃得津津有味。喜欢喝汤的我,觉得老鹅汤很香。农家做饭还是喜欢先用大锅宽水煮米,煮到六、七成熟再滤去米汤用蒸笼蒸熟,由此喝到了浓稠甘甜的米汤。
宜良原就是鱼米之乡,现在农民的日子不错,村里各家房子都盖得很好。小段家是带院子的四层楼,每层都是三室两厅两卫,宽敞明亮。站在客厅外阳台上,可饱览田园风光。只是从前种稻的良田都租给了外地人种蔬菜,塑料大棚有碍观瞻。
晚饭后,好客的主人又张罗着带大家去梨园摘梨。暮色中,一群人穿过小半个村子,机耕道走到头,再穿过一片青纱帐,才走到南边山脚的梨园。夜色渐浓,担心天黑跌跌撞撞行走艰难,我和老M借着微光退到机耕道上等待,远远听见摘梨的人们高声谈笑。等他们摘得大半竹篓梨出来,一群人摸黑往村里走,嘈杂的脚步声惊起各家各户一片狗吠。路边,蛐蛐们兀自唱着自己亘久不变的歌。
回到段家,好客的主人把地里摘的时蔬瓜果、刚成熟的板栗、自己做的酱菜等一股脑儿往我们车上搬,装得满满一车。告别众乡亲,我们趁着夜色驱车回城。
文章评论
兰山听风
美文美图,赏心悦目啊[em]e142[/em]
醉舞惊鸿
舌尖上的宜良农家菜,正点。
晨儿
边拍照边采野菜,能采着吗?[em]e120[/em]
小明
咱们云南人,就是特实在[em]e113[/em]
博霖
主人家过得是新闻联播里的生活,客人家过得是鬼子扫荡的生活,还其乐融融。[em]e113[/em]
卉子
日子过得滋润哟[em]e120[/em]
飘然
自由生长的万物下,一群可爱淳朴幸福的人们[em]e121[/em]自然主义最伟大[em]e112[/em]
G老三
小段一家非常热心,极力挽留再呆一天
孤傲的星
太幸福了吧也! 这篇文字的图图再一次验证了人们取名字的伟大意义。看到这些花儿,我就想到你的名字——落英。灿烂、阳光、通透、向上。。。。。。。一种霸气的美。另外,吃的也不错,主人还热情。[em]e100[/em]
夏花依旧
感觉城里人没踩到野生菌,要不然应该晒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