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的学生们:一组高考议论性散文范例(1)

个人日记

 

孤客天涯按:同学们,说实在的,我不喜欢你们模仿高考范文,即使从高考急功近利的角度讲也最好不要这样。因为这些作文往往炫耀色彩明显,一味的用华美的词句装饰 ,实际上在掩盖论证的幼稚与思想的简单。我是看不进去这样的文章的。我一直认为"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什么意思呢?就是看范文,要看成人的范文,要看文坛大家的文章,他们的文章是在生活的历练,人生的磨砺的积淀后,语言已经达到一种精辟简明的程度,其议论性散文的力度感不是刻意雕刻上去的,而是融入了自己的血液,成了自己思想的必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优秀作文的作者往往是看他们的文章学写文章的。如果我们只是学习这些中学生范文,那就成了大象生猪,猪生跳蚤一样,一代不如一代。我总觉得,高考范文给人一种浮肿的健康、无病的呻吟;给人卖弄做作的感觉。

本来我想找一些成人的这类文章,客网站上还真的不多,至少我现在没找到,所以就发了这些文章。我说了呢嘛多,你们别以为高考范文就一无是处,其实看看这些文章,可以让我们学一些考场用得着的好句子,更重要的是学人家怎么布局的。而成人的文章,在结构模仿性方面有些困难,因为他们的文章,不受高考字数的限制,随感而发。以后有好的文章,我就以这种形式发在我的空间中,你们转载到自己空间中吧。这一篇和下一篇都是给你们准备的文章。附带说明一下,每篇文章后的评语不是我做的。

感谢现代化技术,它延伸了我们的课堂。

 

关于诚信的思考

人生的斗土

 

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还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
    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人;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的非凡的科学成就,其原因中更值得称道的是他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
    先来想想他的成就。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艰辛,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推动了科学界的飞速发展,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被称为与英国牛顿和德国爱因斯坦并列的世界三大科学家之一,他的成就足以临驾当今科学金字塔的顶峰,成为一颗最耀眼的北斗星。
    我们在惊叹他在事业上的非凡成就的同时,也不免会感叹他命运的不幸和他意志的无比坚韧。在他身上,不仅闪耀着智者无比的光彩,更散发出斗士所特有的一种韧性,他是精神睿智的结晶,是人格力量的聚集,他,是人生的斗士。
    记得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个女记者提出了一个令全场鸦雀无声的无比尖锐的问题:“霍金先生,难道你不为被固定在一个轮椅上而感到悲衰吗?”众所周知,霍金是个全身瘫痪的人,只有一些手指可以活动,其命运无比悲惨。然而,霍金镇定自若地用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了这样一些字:“我没有悲哀。我却很庆幸,因为上帝虽然把我固定在这轮椅上,却给了我足以想象世界万物,足以激发人生斗志的能力,其实,上帝对人都是很公平的。”他的回答得到了全场最热烈的掌声。是的,他战胜了命运,战胜了自己。朋友们,你们是否已为霍金这种“日破云涛万里红”的自信力和“泰山崩前而不动”的坚强所折服?是的,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人生的斗志,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镶嵌。
    也许,在人生道路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但我们要坚信,命运由自己掌握。让我们怀着刘禹锡“直手天上争春回”的豁达,拍拍我们身上的灰尘,继续我们的人生旅程,去追求我们的理想吧!
    霍金,他就是火,点亮了我们前进的灯;霍金,他就是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评点:这是一篇靠文采取胜的优秀作文,语言铿锵有力,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多变,富有自由灵动的色彩。文章以设问开头,引入评述的对象——永远战斗不息的史蒂芬·霍金,简洁有力;紧接着排比句式的运用使文章绚丽夺目,激情四射;而对霍金科学成就和坚韧斗志的评述,紧扣题旨,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紧接着对材料的转述更可见出作者驾御语言的能力;而恰当的引用更使中心得到突出;文末的两个比喻连在一起,使文章的收尾显得简洁有力。整篇文章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观点突出、逻辑严密,是考场上不可多见的优秀的议论性散文。

 

宝钗的独白


    做为一个女子,寻一个好良人,从此平平顺顺度过一生,这有什么过错呢?
     我家表面上风光,其实里面早就垮了。大哥薛蟠又是一个败家子,母亲又毫无主见。我不撑着点,为这个家打算打算,那怎么行!
     寄在人家屋檐下,又不像林妹妹与贾母关系亲。我能不想办法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吗?
     人道是,但见隔墙花,风雨早摧残,细料茅中草,漏夜茅舍搭,私从心底涌,花儿不如茅中草。
     况且,与人相处就应和蔼,我也从没有做过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之事。
     至于用金玉良缘拆散宝玉与林妹妹之间的木石前缘。这可是凤姐企划,贾母点头安排的。我不过也是其中一颗棋子罢了。
     我若是一名男子,我早就凭自己去考功名,兴家业了。可叹,你知道的,在我们那个封建社会,女子是没有这个权利的。
     唉,不然,我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了。
     你不要嘲笑我,你不理解我们的社会,我以前也曾浪漫天真过,后来吃了冷香丸,压下了这“热毒”,回归正道了。我毕竟不是那个林妹妹,到底是个仙姝,超凡脱俗。
     我们那个社会,女子一生最重要的是娘家要好,但出生是天定的不可违。那就要找一个好婆家,后半生才能有保障。
     你想,有多少人夫家清贫,只好一生清苦,到老了还不知是否有一口饱饭吃;若夫家不贤,犯了错很可能会牵连到妻儿的。你想那妻儿何错之有?
     我原想那宝玉至少还是一个通灵人,幸许:在我的牵引下,能走上正途,给我一个依靠。没想到后来却还是疯疯癫癫。你也许没见我吵闹过吧。
     后来,宝玉出了家,我也只有认了,好在有一个遗腹子,我能守着他,望他像李纳那样,能苦尽甘来。
     唉,我至少也比许多女人幸福了,像那些望门寡,还没过门丈夫就死了,只能守寡一辈子(有些也跟着自杀了,自杀倒好,一了百了),只为了家族那块贞节牌坊。
     其实,我很羡慕你们,只能恨自己生不逢时。罢了,罢了。

     【点评】
       采用人物独白写作的高考作文中越来越多了,这是因为人物独白形式便于对人物进行细腻的心理刻画,能够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饱满,为自己的高考作文赢得可观的发展分。但是人物独白要写好却是不容易的,没有对原著内容的熟悉,没有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只是一味的“独白”,为“独白”而“独白”,却有可能弄巧成拙。因此,本文的脱颖而出便是自然的。首先,作者对《红楼梦》和宝钗黛的爱情纠葛十分熟悉;其次,作者对宝钗的人物形象把握十分到位,仿拟人物的语言风格十分成功;第三,作者对封建时代的女性悲剧有一定的了解,笔端饱蘸悲悯与同情。因此,这篇人物独白获得满分便是自然而然的。

 

找回自己

            

于五光十色的嘈杂中,时常呼唤一下自己,别让灵魂走得太远。(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招回自己”。(土著风俗:呼唤名字。)
    中国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就是一个人客死他乡后,就需差使一个人一边提着灯笼一边叫着逝者的名字,慢慢走回家乡,每逢有桥有水的地方,还得提醒逝者要小心走好。(民间风俗:唤魂。以上两点为“唤魂”的重要性。)
    这种奇异的风俗有他的积极意义,在文明程度并不发达的时代,反而有更多的人在关注一个人的灵魂。而现代社会,大家都在忙忙碌碌,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洞察自己的内心,并在夜阑人静的时候轻声呼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对比”突显“找回自己”。)
    有一个故事。他本来是位技术员,有贤惠的妻子,两人安安静静地过着日子。他工作了十年,在单位里仍是技术员。但时来运转的是,新来的总经理是他的同乡,而且还有着血缘关系。他于是得到了重用,慢慢地从副科长、科长、经理助理干到了副总经理的位置。他忙了,应酬很多,经常不回家吃饭。但是他和妻子的感情很深,只要妻子一打他的手机,他就会从酒席上撤身。
    后来,企业改制,他成了总经理,应酬范围更广,在娱乐场所,有太多年轻漂亮的女子主动投怀送抱,有时候,他觉得自己真的迷失在她们的温香软玉中了。但每到十点,他的手机就会准时响起,然后他不管包厢里气氛是多么不合时宜,仍坚持说:“对不起!我得回家了!”因此,他在圈子里是以怕老婆出名的。
    三年后,他的下属犯事了,虚开增值税发票,一审下来判了20年。入狱后,又传出这位下属患了艾滋病。他就经常做噩梦,他所有的娱乐场所都是和这位下属一起去的,那个传染给下属艾滋病又让下属虚开增值税发票供其挥霍的小姐,他也曾动心过。
    但他依然非常健康,依然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他知道,是贤妻的电话挽救了他自己,那些电话让他知道他是一个女人的丈夫,一个可爱孩子的父亲,也是一位堂堂正正的企业家。(借助故事证明怎样呼唤自己名字。)
    人生在世,有两件事不能不做,一是拼搏;二是时常呼唤一声自己的名字,看看自己还在不在?(浑圆首尾,深化中心。)

【点评】本文是一篇形象性议论文。作者由“唤魂”作为写作灵感的“触媒”,由“有形”的“呼唤”上升到“灵魂”的呼唤。作者用丰富而富有蕴涵的实力佐证了“人必须时常呼唤自己的名字”观点。本文由“唤己”到“唤魂”,由“唤魂”而到“找回自己”。文脉清晰有致,写作思维铺展有序。

谦让不可弃

 

面对激烈的招聘竞争,一位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数次让座,不过就是这份谦让,却被认为不适合激烈的市场竞争。这让我深思。(简单摘引材料,语言简洁,抓住了关键)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流传千年,指导着千万代的炎黄子孙找到人生中的航标,成就大业。其中,谦让一词,占据的重量犹如泰山之重。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所必备的。因此,无论何时,谦让不可弃。(提出观点,鲜明有力)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人格美。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小孩启蒙时期的必读名篇。孔融在吃梨子时,将大的好的让给兄长和父母,把最小的留给自己。孔融的谦让,也许有人认为他吃亏了,不过这只是人格低下的人才这么认为的。从中看到的,是一种孝道,尊敬之道,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人格美。(分论点1,谦让是人格美)

谦让不可弃,它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在中国古代的帝制中,世袭制之前禅让制。尧帝作为皇帝时,爱民如子,待民至亲至善,天下事如同自己的事,国家治理得一片祥平。但是岁月不饶人,人终会老去。尧帝也到了有心无力的时候,用有人要继承他的位置。有人认为尧的儿子可以担当,但尧地知道自己的儿子无能为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有才能的舜,于是把位置禅让给舜。舜也不负众望,用心之国,人民更加安居乐业。尧帝是谦让的,他没有从家人的利益出发,让位给儿子,而是以天下人为念,让位于舜。尧帝的谦让,是一种宽广和崇高。(分论点2,谦让是宽广和崇高。)

谦让不可弃,它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航标。刘备临终托孤,手握诸葛亮的手,希望诸葛亮能代替自己,征战天下,自立称王。的确,以诸葛亮的才能,帝位大可取而代之。也许是谦让,也许是自己心中的航标,他拒绝了,他要以臣子的力量终生为幼主效力。到了诸葛亮死的那一刻,仍然为国家贡献着力量。(分论点3,谦让是人生航标)

谦让不可弃,它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来到韩国的街头,车水马龙,却丝毫没有混乱。车道有人,车主会谦让,让人先走。车与车相见,也会互相谦让,秩序井然。韩国的交通为什么可以这么和谐与安定呢?答案就是谦让。(分论点4,谦让是安定与和谐的统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有人认为一个人或国家必须锐意进取,谦让已经不合时宜,但我不以为然。谦让之所以能成为美好的道德,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谦让更有它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会因时代的发展而变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美德就是“美德”,不会被时代所弃,只会散发出更新的魅力。(结论,因为谦让的特点作用,所以其在当今社会不会过时。论述有力,有针对性。)

点评:文章深刻地理解了材料,从赞同张媛媛的做法出发,以古今中外的几个典型例子深刻地论述了谦让的作用,进而水到渠成阐明在当今社会仍然要保持谦让这种美德,说服力强,针对性强。不足之处是分论点有一点交叉,但能这样列出几个分论点已属不易。(17+17+16=50分)

抚摸我心中的那棵树

 

重读《悼念一棵枫树》,想起了岳飞,我想写一点文字,是为了对英雄的缅怀,也是希望自己不要再在寒冷中寂寞地回望——题记

再次读到这样深沉悲愤的文字,心情难以再保持平静了。湖边山丘上/那棵最高大的枫树/被伐倒了…/在秋天的一个早晨

多少高大的树曾经被伐倒,被私心,被权欲,被富贵,被愚昧…读着这样的文字,我怎能不感叹起那棵深藏在我心中的树。八百年过去了,它的枝叶还那么青翠,“叶片上还挂着明亮的露水/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向大自然告别/

公元1142年的腊月,寒风吹袭着南宋的冬天,连任何一点狭小的缝隙都不愿放过;大雪肆虐地砸向临安城,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狭窄的风波亭里上下班演着一出悲剧,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女婿张宪冕死于一场卑鄙的阴谋,冤死在南宋冬天最寒冷的一个早晨。

历史的评价又是最公正的,秦桧,王氏,卢俟,张俊四人跪在岳飞墓前,受千万人的唾弃,铁像多次被激愤的人群击毁又重铸,连秦桧的后人都说:我到坟前愧姓秦“。而岳飞那高大的形象却在我心中长成了一棵树-挺拔,傲岸,苍劲。

“想不到/一棵枫树/表皮灰暗而粗犷/发着苦涩气息/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

岳飞的生命是消失了,可他的《小重山》还在。他的《满江红》还在!他的那股雄气报国心还在!据说岳母曾在岳飞的背上用针刺下四个大字:精忠报国!这正是岳飞一生壮志的浓缩,正是千百年后感动人心的熊熊烈火。它是这棵树的根,这棵树的魂。

抚摸着我心中的这棵树,抚摸着它灰暗、粗犷、坚硬的表皮,我还隐隐感觉到了温暖。对生命、民族和国家的爱,流淌在这棵树的体内,八百年过去了,有增无减。

“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不错,岳飞是悲壮的,我们这个民族更是悲壮的。——文天祥,林则徐,谭嗣同,刘少奇,彭德怀,老舍,胡风……这一成串闪亮的名字,排成了一长排挺拔的防护林,悍卫着祖国的尊严,坚守着人类的良知。即使被残酷地伐倒,也要散发出浓郁的清香,生命的芬芳!

抚摸着这一棵棵挺拔的大树,我不禁要痛苦的思索。在这块古老文明的土地上,为什么这些优秀的大树总要被无情地伐倒?难道我们不能保留下它们伟岸的身姿吗?这里面有赵构、秦桧的原因,还有没有别的更深刻的原因呢?比如制度的不完善,比如我们自身人格的缺陷……

抚摸着我心中的这棵树,抚摸着一个高尚的灵魂。在树的温暖和芳香里,我希望不要再写这样苦难、激情的文字,不希望再寻找我这样遥远的安慰,不希望再在寒冷中寂寞地回望。(该文为我的下水之作,发表于《中学生作文指导》06年第三期)

 

感恩鲁迅

 

即使我只能做一朵开放在阴湿泥地上的苔花,也要把苦涩的香味献给那寂寞的勇士;即使我只能做一只朝生暮死寄生在水面上的蜉蝣,也要把我短暂的微热温暖他那支冷硬的管笔。

感恩鲁迅,感恩他的清醒。

我曾幼稚地以为,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的小说才是好小说。读小学时,我就爱读课外读物,尤其是读中国通俗演义类的,如《杨家将》、《封神榜》、《三侠五义》等,沉迷到那一个个紧张曲折、环环相扣的故事里去。太阳西斜,夜色渐起,仍然不舍得丢下。总要在父母一遍遍的催促甚至骂声里才恋恋不舍地合上书,胡乱扒拉几口,又继续去会我的杨六郎、锦毛鼠去了。当时也颇是骄傲,小小年纪竟啃起了一本本又厚又大的书,比同龄人成熟得多呢!直到上初三,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起了《孔乙己》,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压抑沉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也许你没有明确的敌人,也许生活有条不紊,但你同时也缺乏朋友和轻松真诚的笑。小说出现14次笑,但哪一次是孔乙己自己轻松地笑出来的呢?笑成了一把并不锐利的刀,在他并不敏感的心灵上来回刺穿。有几位作家能如此清醒地告诉我们:生活并不总是充满阳光?只有鲁迅,清醒着,并清醒地说着他的痛,甚至恨。

感恩他的清醒,尽管他的这种清醒让我如坐针毡。但毕竟这是最真的声音。我们毕竟要长大,十里花海和绿麦青青固然可以伴随我们长大,只是这样长大的一代是否会觉得什么都来之太易,反而不去珍惜了呢?我还渴望闻到那充满生命气息带着原始芬芳的泥土香味,我还渴望体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和苦难。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才不会浮躁偏执,才会懂得尊重和坚韧。而这些,只有鲁迅最真诚地给了我。

感恩鲁迅,感恩他的绝望中的希望。

谁都知道鲁迅是辛辣痛苦的,他的杂文如匕首刺破黑暗的夜空。他的生命也因此时刻受到威胁。长夜漫漫,黑暗如磐。鲁迅孤独地站在客栈的院子里,一钩残月从浓浓密密的乌云里偶尔露出来,又很快被遮蔽了。鲁迅背着手,来回沉重地走着。终于吟道:“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鲁迅绝望了吗?不,他坚信“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是的,烈士的鲜血不已换成那喷薄而出的红日了么?鲁迅从绝望中看到了希望,那渺茫的希望即使如荒岛上偶尔看到的一页风帆,纵然这次错过,也会有下次出现的时候的。

感恩鲁迅,感恩他犀利批判中的自省。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者比比皆是,但批判到最后算到自己头上,在现代文人中,鲁迅即便不是第一人,也是最彻底的吧!在漫长的思考中,鲁迅痛苦地发现:改造国民性,首先要改造自己。文章写到这种程度,存心不佩服也难了啊!

父母老师的恩情如山如海,一个人工作以后,即使别的什么都不做,只是一一去报恩,他的情感债也不一定还得清的。关键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时时擦拭着,让它保持初到人世的淳朴和清洁,大概就够了。父母老师给我们恩情也不是要图回报的。但有另外一种恩,却更要感激:那就是对民族对国家甚至对全人类都有醍醐灌顶似的点拨、呐喊的。恩有大恩小恩,爱有大爱小爱。着眼于一己一家之私利,固然有可以肯定之处,但造福于一国之大恩大爱岂不是更值得我们去敬重怀念吗?鲁迅正是后者。读读他的这段话吧:“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难道不催人泪下吗?

他冷峻的背后深藏着火山似的热情,犀利的批判里包含着可以融化冰雪的爱。

感恩鲁迅,只是祝愿他不要在另一世界里再悲愤地呐喊,痛苦地彷徨。

如果可能,我愿做一片护卫他心口的铁片,尽可能遮挡住几支射向他的暗枪冷箭。假如这也不能够,那就让我化做他墓前那一片青葱的草地吧,春风吹来的时候,我至少可以送上一席绿色,就算是他最渴望得到的希望吧!

 

利旁有倚刀(议论性散文)

我们祖先利旁有倚刀用一个醒目的汉字告诫我们:令人生出无限欲望的“利”字,旁边立着一把明晃晃的尖刀!
     可偏就是有这么一些人,被“利”闪花了眼睛,总是要等到他们的这种盲目造成实际的伤害时,才后悔不迭,我们的跳水王子为了几百万的合同而失去了为国争光的机会,他后悔了吗?那些个贪官污吏为了在国外赌场一掷千金而身败名裂,他们知错了吗?
    刀啊,你惟有苦笑了吧,你那赤裸裸的震慑沾满了血迹,却救不了利欲熏心的人啊!
     诚然,平凡的芸芸众生如我辈者,大多是以一种矛盾的眼光来看待“利”的。我们为发现一点小利而激动不已,却又因为一点小的风险而畏缩不前;有时冷眼旁观,有时一拥而上;我们总觉得自己在夹缝中生存,怕要得太多,又怕拿得不够。我们把“谨小慎微”解释为道德原则,甚至,在某些时候,我们以明哲保身的处世原则沾沾自喜,只是为了掩饰怯懦!我们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我无意去批语这种平凡,因为平凡有平凡的生存哲学。也许我们一开始就是在利害共生的生活中领悟,来为自己定位,为自己寻求方向,也许意义就是:
    “在安逸中保留一点血性,在激情中保留一份冷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求全身而退,但求心安理得,“利”字旁边的刀并非要我们做无欲无求的人。敢想敢做才是真!
    人往世界上一站,不是得就是失。为追求而放弃,为理想而冒险。“盲目”求利的人是可叹可恨可耻的。然而世上可怜可爱可敬之人,也是盲目的。岳飞不知道受谤被害的后果吗?他为了国家民族毅然决然。富兰克林不知道雷电的威力吗?他为了科学真理毅然决然。林肯不知道被暗杀的危险吗?他为了自由平等毅然决然······他们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瞎子,他们因为所追求的崇高而超越恐惧自私和平凡。
    为“大利”而怒向刀丛的勇者们,不管他们的鲜血是否为我们铺平了道路,他们的精神早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是啊,我们平凡,我们害怕,我们在利害中挣扎。然而若是总有一些星在天空中供我们仰望,相信我们能够找回理智和勇气,“刀中取利”。

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自躺在那一方芦苇 
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的苦恼。从中可以折射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是枝叶,是润滑剂,感情的亲疏远近不会影响我们对事物正确的认识,理性永远是主干和主流,要不然,当代“孔繁森”郑培民怎么永远牢记“不要闯红灯”,伏明霞追求那骇世的弧线,张健告别年迈父母,横渡渤海海峡……
  宠辱皆忘,看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望庭前花开花落,向太阳挥一挥手,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风,可以穿越荆棘

(用形象性语言拟题,既生动,又有明确的含义)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用形象的语言议论,这是一种使文章生动的方法):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划线的内容是这位考生想象和推想出来的,这是一种丰富作文材料的方法,它有一个优点:既避开了具体的事实,又完成了提供依据的需要),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垂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展开联想,从教材中搜寻材料,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直至今日,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
    ……
    关于风的故事太多。
  在风吹着号角呼啸而过一座又一座沉默的荆棘林时,相信很多睿智的眼睛看到了它在昭示什么。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篇末点题,强调中心,可使作文的中心体现更明确)。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综评:“生命如风”,一喻到底,作者赋予风生命原动力的形象;荆棘的含义则是不言而喻。“风,可以穿越荆棘”,艺术地诠释了文题,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极好地统领了全文。文中引用四个人物——或引其观点,或引其语言,或引其事迹,典型而有说服力。特别是对苏轼和梵高二人,将他们在人生重大转折处“聚焦”,“风”的伟力表现到了极至,“穿越荆棘”完美地成了必然,“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的话题就此释然。
     结尾一句似有蛇足之嫌;“学习”二字本义不错,但用在这里,似冲淡了全文含蓄的韵味。行文至倒数第二段“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一句时戛然而止,岂不妙哉!

关于诚信的思考

 

曾经读过一本书,是关于美国人的消费,书上说:美国人都是在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我就有些迷惑不解了,既然美国人都是“举债度日”的,一旦出现了无赖的山姆小子不肯还钱怎么办?后来我又看了另外的一些书,这个谜团才解开。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是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所有的借款,此招是以使其无立身之地。据说,某些罪犯不怕违反法律,却独独不敢得罪信用局。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问题。本来,中国是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诚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熏陶了我们几千年。然而,近年来,信用违规的事情却不绝于耳。中国有个报社曾做过调查,信用危机位居腐败之后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信用危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15%。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恐惧。试想,生活在一个无信用的社会中,你的眼睛还可以相信谁?衣食住行,你在消费之前必须确认:这些是否假货?商家是否在“宰”你?
  无信用行为的蔓延,使企业之间心存猜疑,使电子商务难于全面运行,徒然增加本可避免的生产成本,从而导致竞争力下降。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美国的信用局不失为一个好参考。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信用惩罚机制,用信用机制和国家强制力双管齐下,对信用违规事件,用经济手段加以惩罚,用国家手段加以监督,来促使信用良性运行。信用问题,不能仅靠古代传统的“德”和“礼”来解决,必须用一个健全的机制加以完善,一旦某人出现信用违规,信用机制让他在社会上寸步难行,试想,这时谁还敢当不法奸商呢?
  其实,信用,不仅牵涉到经济领域,实际上,它最终影响的,还是人心。试问:有谁愿意生活在一个毫无安全感、终日人心惶惶的国度。一个人的信用,反映的是他自身,而一个社会的信用,反映的却是民族的精神素质。一个守信用的民族,才能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守信用的国家,才能为国际所信赖。最后,我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话:要使一个民族所有人都有信用,那未免过于天真;而若连守信用的人都找不出,那又未免过于堕落。
  点评:
  这位考生,自选了议论性散文文体,颇有个性特征。这篇文章第1段写美国信用局;第二段写中国信用危机;第3段写失守信用造成的危害;第4段谈解决失信用的办法;第5段写守信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全文这五个段落之间,看似缺少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全文内容都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这就形成了本文“形散神聚”的散文特色,也是这位考生结构丰富内容的巧妙之处。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见解新颖,表现了考生积累材料的能力和善于思考的水平。本文把话题引入当前中国的现实中去,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突出了考生密切关注社会的综合素质,文中考生对中国信用危机的针砭,对解决中国信用危机的办法的思考,对丧失信用危害的分析等等,都体现了考生对“诚信”的理解是准确的,认识是深刻的,看法是成熟的。最后一段写得很精彩,不但深刻透彻、感情真挚,而且语言有文采。
  总之,从审题能力和语文能力全面衡量此文,堪称佳作。(华师中文系教授、高考语文评卷组作文题组长陈妙云)

文章评论

[ft=,2,]要学会温和、深刻、智慧的表达,唯一的办法,就是有时间就说话。[/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