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历史

文: 北地

我始终认为:一个真正把佛理与传统文化融入中医的医者,必然宅心仁厚。

在当今这个时代,此种人,有,也不多见。再加上我们,常常因为自身愚鲁,而变得有眼如盲起来,即使见了,也会自我否定掉。所以,更显得不容易。老祖宗有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感天缘地德,让我得见一面。一接触下来,当真受益不浅。

他就是王萌,一个二十岁开外的九零后小伙子。初见,你真的无法把中医和他联系在一起。他是一边休着学读完大专,一边投身枯燥中医事业的年轻人。

两天的相处,也让我彻底见识了打破“老”中医神话的医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博学和临床实践经验,让你忍不住整个惊讶起来。

他也是皈依三宝的佛弟子。吃全素、放生、定期义工、打断食佛七,还有前不久的千里乞食。值得提的是,他也是队伍里最年轻的一个。还有那位六十五岁的土豪奶奶,他们都是坚持到最后的人。都是很了不起的。

网络里有他的传说,可是他却把姿态低到尘埃里。现实中,他也是这样谦卑的一个人。他是严格遵循《易经》“谦”卦的爻辞演变规律而要求自己的人。

他是付出型的人才。整部《黄帝内经》被他啃的透透的,有幸赶上听到他两节中医学习分享课,也逻辑清楚,条理分明,知识面涵盖非常之广。

他的持重、幽默、豁达跟现场恰如其分的掌控力,让每位会场人由衷的心生赞叹。

他是节约型的人才。一个米粒落下都会捡起来吃掉,一起就餐结束,碗碟里永远是最干净的一个。我相信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才会是社会的砥柱、民族的希望。

这些年,我们一直有听到“中国梦”这三个字。我觉得要真正落实下来,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这样和他一样的人。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低调?”

他说:“我还处在跟着老师的学习阶段。我这些能力跟老师相比差得太远。不静下来是学不到东西的。”

我又问:“你出来这么久,每天科室挂号那么多,老师忙得过来?”

他说:“我出来时有请假,老师也非常支持,他觉得通过这些经历,能让我学到更多东西。他也把师姐喊回去帮忙了。”

“你父母怎么表态的?”

“父母让我听师傅的建议。”

“即使有师傅指点,这么枯燥的古文,你怎么能完全看进去,并记住的?”

“我看书,跟别人不同,累了,会马上停下来,给书本儿夹个书签。困了,就睡会儿。只是累,就出去跑跑步。这样质量高很多,有时候那些一知半解的,跑步的同时一下子就全部明白了。每个人阅读的方法不一样,不建议别人也和我这样。”

“嗯。你觉得佛家和中医有相通之处吗?”

“有,你听过,三分医,七分养吗?佛家是阐述的因果定数。一个人有福,他碰到的即使是一个水平一般的医生,开些很普通的药,也会很容易痊愈。如果一个德行与医术都是很不错的医生,他收治的两个同一病症的人,用同样的药物,因为是两个福报不同的原因,一个能治好,一个也是治不好的。所以,三分医德,七分福德。三份天助,七分自修。不管医生或是病人都需要修。修什么?修贪妄,修敬畏。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当它跟对应到的大宇宙不相应了,就出问题了。天人合一讲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要合理安排饮食、作息,还有强调心态上的调整都是让你的小宇宙配合宇宙自然。就是这个意思。中医与佛、道都是相通的。”

“一般人,学中医会不会很难?”

“不,要说难也是相对而言。这里面存在很多理解上的误区。中医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理论上会感觉复杂点儿,什么望闻问切,什么六气五行。其实,再大的面儿,也要回归到一个点。要学,你记住,殊途同归、万变不离其宗就好了。”

“互联网是个大圈子,你累积下来的流量那么精准,未来可以考虑成立个圈子,授业之类都可以呀,有没有想过?”

“呵呵,圈子可大可小。那钱挣到多少才算多?刚拜师的那会儿,老师定的规矩:不收徒,不牵媒,不看风水,不收额外利益...。互联网固然好,那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白了它就是把双刃剑,需要慎用。一不小心就大量造因果,用的好又能利益一大片。”

“其它规矩容易理解,不收徒,不牵媒都是好事儿嘛,为什么不可以?”

“我刚拜师那会,师傅考察了我很长时间。无非就是看德性,一旦大量收徒,有很多东西要考虑在内的。一有不慎不是救人,那是害人了。还有,促成一段婚姻,好还好,如果过得不好,彼此心生埋怨起来,如果牵扯到严重的离婚、堕胎,还有人命案,媒人就是罪魁祸首。其实,最好的感情都是自然孕育的。每个人也会在不断磨砺中,学会为自己负责,这不是更好?”

“你接触传统文化,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传统文化,是儒家的精髓。几百年来被应用到人事方面,创立了不少奇迹,也使得中华民族完整的延续下来,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依靠的就是这些诸子百家的庞大力量。虽然现在只剩下儒、释、道三大家。然而每家在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曾经绽放出的光彩是不可忽视的,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改变。”

“我想知道,你又是信仰佛教,又学习传统文化,又是学习中医,会不会有冲突?或者比较侧重哪些方面?”

“刚开始,疑惑是一定有的,冲突倒不至于。不管哪一种都是一种学习,一场修行,你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明白其中的要义,明白自己能站到的那个点儿,然后你才能更好的运用,去真正的服务于人。行脚到港,见到了净空老法师,他的开示都会根据不同人而定。所以,过于侧重就是分别心太重。要根据各自能理解到的去修,一切随缘就好。”

这个下午聊了太多。还有很多很多,过了就想不起。(等想起了会以说说形式加以补充)

因为他信仰比我早,我一直以师兄称呼王萌,而我比他年长,他又以大哥称呼我。彼此都没有感到尴尬,自始至终都是一种自然的流露。他的博学,使我望尘莫及,老实讲,心里会有很多惭愧。

师兄因为行脚过后,身体需要适应、调养暂时没回青岛(北方温度骤降,太冷),留在了广州阿戴妹妹那里。阿戴也是一个很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吃全素,学习传统文化,公司业绩月月第一,前不久又升了一级,升到了业务经理,收入又翻了一番儿。真是可喜可贺。

能见到王萌师兄,阿戴妹妹真是帮了大忙。也许,这就是一种缘分。即便来自天南地北,也能温柔相见,也能收获到自然又朴素的那份儿温暖......

@王萌
@ 阿戴。
后记:
请原谅,我这样不伦不类的写法。
下面是王萌师兄、阿戴妹妹、与我的三人合影,以此为念。愿 彼此安好,乘愿再聚。






欢迎转发,分享,加好友,北地QQ/微信 : 28409206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