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的大明星
个人日记
1962年,中国“22大明星”的巨幅照片,在全国各地电影院悬挂以后,立即掀起了一股巨大的“追星”旋风;“22大明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组集体荣誉的群雕。周总理提出挂明星照片 1961年6月,周恩来总理约请夏衍、陈荒煤、于伶、司徒慧敏、崔嵬、田方及各地电影厂的厂长、编剧、导演和演员们等30多人,到中南海西花厅进行座谈。大家和总理围绕着文艺界、电影界在近期出现的一些好作品进行着轻松愉快的讨论。忽然,总理郑重地对大家说:“现在我们的电影院里,都挂着苏联的22个大明星,我们建国都已经12年了,为什么不能挂我们自己的明星照片呢?应该有我们自己的明星嘛!夏衍同志,你考虑考虑。”这是周总理第一次提到有关电影明星的新概念和新问题。 几天后的7月1日是建党40周年,在一次座谈会中,有关评选中国电影界自己的明星一事,再次被周总理慎重地提起。由此,身为文化部副部长、主抓电影的夏衍备受鼓舞,迅速行动起来。周总理亲自倡议的优秀影片、优秀演员的群众参与评选的全国性活动,也就于1961年开始以《大众电影》“百花奖”的选、投票形式,拉开了帷幕。 最后确定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北京电影制片厂的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长春电影制片厂的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田华、王心刚、王晓棠;上海戏剧学院实验话剧团的祝希娟(后调任“上影”演员)等22人,他们被定名为“新中国人民演员”,俗称“22大明星”。大多数明星被照片吓了一跳,至于当时被评选上报和入选为“22大明星”的演员,在此之前,大都不知道这件事,而是后来在电影院里才意外吃惊地发现的。 金迪说,当时是如何评定的,她根本不知道。多年以后,才晓得是周总理逐一挑选、亲自确定的。1962年的下半年,她到天津去演出话剧《雾重庆》的时候,才非常吃惊地从电影院里看见自己还有那么大的照片悬挂在入场处的大厅里。然而,这样的荣誉并没有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工资也没有多增加一分钱,相反在“文革”爆发后,则成为了她的一大罪状,罪加一等地遭受到残酷的打击和无情的迫害。 “22大明星”今何在? 崔嵬、上官云珠、赵丹、谢添、李亚林、张平、白杨、张圆、孙道临、陈强和张瑞芳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健在的明星中,上影厂的秦怡、祝希娟;北影厂的于蓝、于洋、谢芳;长影厂的庞学勤、金迪;八一厂的王晓棠、田华,他们的身影至今出现在一些大型文艺活动中。王心刚随子女在海外生活;王丹凤随丈夫柳和清定居香港,经营着一家素食馆。
|
庞学勤
孙道临
李亚林
赵丹
张平
谢添
王心刚
于洋
崔嵬
陈强
张园
田华
张瑞芳
上官云珠
祝稀娟
秦怡
王丹凤
王晓棠
白杨
谢芳
于兰
选自:老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