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丛林中的忌讳》

手机日志

世间最难揣摩的就是人心,人性丛林中有许多忌讳,一不小心便会使人跌入失败的陷阱。

南怀谨先生在讲解《庄子》时,强调了其中一句话,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志,他就爱好那一点、专注在那一点的时候,什么都无法改变他。所以,明知道你是为了他,介有时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记你是为他着想了。南先生最后总结:因此人与人之间很难相处,无论夫妻、父母、兄弟还是朋友,总是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一只老山羊在小河边碰到一只小鸟在饮水,便说:“你只顾在这里喝水,却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狸过来,你的小命儿就会丢掉了。”然后,又严肃地讲了许多道理。小鸟笑着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开,小鸟就对身边的蚂蚁说:“依仗胡子长冒充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还不是在这里让狼给吃了吗?”

老山羊的好心并没有得到好报。某些时候,不管你出于什么心态,也不管你的意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一旦你主动提出来,就犯了人性丛林中的忌讳。

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固的自我,以掌握对自己心灵的自主权,并经由外在的行为来检验自我坚固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点,揭露了别人的错误,他就会明显地感觉自我受到了侵犯,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采取不友善的态度。

庄子曾经看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说道: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到伤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人类见着鸟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有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

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它们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它们离人类太近。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既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或许有人以为懂得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之妙只会让人变得奸诈狡猾,其实不然,人心难测,要想自在做人,必须了解人性与现实。

即便身边的人知道你是在为他好,也会在一时冲动下伤害你。正如一心直言进谏、忠心社稷的魏征,即便被后世称为一代良臣名相,被李世民引为得失铜镜,最终还是难逃晚年唐太宗的积恨爆发,致墓碑被砸,一段君臣佳话以此告终。

在人性丛林中要小心行走,不要无意中得罪了他人却不自知,要学会像外交家一样为人处世。这不是教你诈,而是教你看清世事与人心。

交友之道与豪猪哲学

交友之道与豪猪哲学有什么关系?简而言之,南先生曾借助孔子的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距离。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天下的女人都恨死了孔子这句话。南先生说,其实,孔子说的不仅仅是女人,还包括小人,而世界上的男人,够得上资格免于小人之名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圣贤这一句话,虽然表面上骂尽了女人,但又有几个男人不在被骂之列呢?

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明智之人在交往之中懂得保持距离。孔子就非常佩服春秋时期的晏子交朋友的态度。晏子不轻易与人交朋友,但如果交了一个朋友,就会善始善终。南先生进而点明,对于我们来说,每个人都有朋友,但善始善终的很少。新朋友在增加,老朋友却在流失,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南先生指出,晏子让友情地久天长的要诀就在于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对人越恭敬有礼,别人对他也越敬重。这四个字说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一般来说,关系亲密的朋友,言谈举止都更为随便。但一时的口不择言,有时会变成永远的伤疤。因此,交友之道,便在于久而敬之

朋友关系的存续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的,容不得半点强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间,情趣相投、脾气坏对味则合、则交;反之,则离、则绝。朋友之间再熟悉、再亲密,也不能随便过头、不恭不敬,不然,默契和平衡将被打破,友好关系将不复存在。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朋友之间过于随便,就容易侵入这片禁区,从而引起冲突,造成隔阂。待友不敬,或许只是一件小事,却可能已埋下了破坏性的种子。维持朋友亲密关系的最好办法是往来有节、互不干涉,久而敬之才能天长地久。

孔子还曾告诫弟子子贡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南先生结合实际对这句话做了通俗的解释。以上下级为例,当上司有不了不对的地方,你提出意见和建议。如果对于一个问题,你说的次数多了,虽说是对公司与上级有益,有时也会招致上司的反感。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有不对的地方,但若他听不进你的建议,你劝告的次数过多,朋友反而会与你慢慢疏远,甚至与你变成冤家。

中国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规过劝善,这是朋友的真正价值所在。有错误相互纠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励,这就是真朋友。但规过劝善,也有一定的限度。朋友的过错要及时指出,忠告而善道之,尽心劝勉他,让他改正错误。但实在没有办法时,不可则止,就不要再勉强了。自古忠言逆耳,假如忠谏过分了,朋友的交情就没有了,尤其是共事业的朋友。

豪猪生长在非洲,身上的毛硬而尖。冬天到了,天气寒冷的时候,它们就聚在一起,互相依靠,借彼此的身体取暖。但是当它们靠近时,身上的毛尖会刺痛对方,它们立刻分开,分开后因为寒冷它们又聚在一起,因为被刺痛又分开。这样反复数次,最后它们终于找到了彼此间的最佳距离--在最轻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温暖。

其实,豪猪的距离对于友情同样适用,过于亲近,有时会被刺伤,过于疏远,又感受不到友情的温暖,只有把握好相处的距离,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

迁令劝成,人最常犯的两个错误

  人生在世,有两种错误在所难免,一为迁令,一为劝成。

  南先生说,迁令与劝成是人生必须规避的两个常犯的错误。何谓“迁令”,南先生举了身边的小事来说明这个道理,比如说,他让人帮他拿一本书,这只是区区小事,举手之劳而已,结果对方却吩咐第三者去做:某某人,老师让你帮他拿一本书。推脱责任,推托一切,就叫“迁令”,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做人要做到“不迁令”,就不要推托一切,该自己去做的就去完成,不能让别人代劳。

  “劝成”,是指勉强别人成功,对别人过度地要求,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南先生说,自己当主管不能“劝成”,成就好的事情,不是一时做得到的。如果弄错的话,想改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做人做事都需要慎重地考虑。

  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让别人愉快的人呢?”智者笑着望着他说: “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少年回答说:“是不是说,在我感到痛苦忧伤的时候,就把自己当成是别人,这样痛苦就自然减轻了;当我欣喜若狂之时,把自己当成别人,那些狂喜也会变得平和中正一些?”智者微微点头,接着说:“第二句话,把别人当成自己。”少年沉思了一会儿,说:“这样就可以真正同情别人的不幸,理解别人的需求,并且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智者两眼发光,继续说道:“第三句话,把别人当成别人。”少年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说,要充分地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在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的核心领地?”智者哈哈大笑:“很好,很好。孺子可教也!第四句话是,把自己当成自己。这句话理解起来太难了,留着你以后慢慢品味吧。”

  少年说:“这句话的含义,我是一时体会不出。但这四句话之间就有许多自相矛盾之处,我用什么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智者说:“很简单,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

  把自己当成别人(无我),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便不会将自己应做的事推到他人的身上;把别人当成自己(慈悲),就能够真正理解他人所求所想,不会勉强他人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把别人当成别人(智慧),就会尊重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把自己当成自己(圆满,则是将自己放在一个独立的天地中,做一个大写的人。

用一生的经历去体味这四句话的深意,时刻提醒自己莫犯迁令劝成的错误。

——文/刘清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