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天下

个人日记

作者 李王颖                           
                               让沉睡的妈妈醒来 
                                    --朱清章

家逢巨变久病床前有孝子

    1975年之前,朱清章过的是幸福安稳的生活。父亲是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矿务局的一名煤矿工人,母亲韩福贞虽然来自农村,没什么文化,但勤谨善良,对这个唯一的儿子更是爱逾生命,一家人其乐融融。
    
这一年,24岁的朱清章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为了给儿子说门好亲事,拿出来攒了一辈子的1300块钱。守着这笔口里攒肚里挪存下来的巨款,韩福贞觉得放在哪都不放心。思前想后,她把钱用布包起来,塞到了火炉的炉筒里。转眼到了冬天,炉子早就旺旺的生起来,她突然想起来钱还在里面。

     一辈子的血汗钱,因为自己的疏忽瞬间化为了灰烬。母亲经受不住这个打击,血压急剧升高造成脑出血,一头栽倒在地。正在化肥厂打工的朱清章闻讯赶回家,看到母亲已经口齿不清,浑身抽搐,不断重复着:“火,火,很大的火”,“钱,钱全化成灰了”。
    
将母亲送到矿务局医院后,经过诊断,说是非常严重的脑出血,又连夜转到内蒙古医院。在医院住了半年的时间,经过一次次的昏迷和抢救,母亲的病始终没有起色。朱清章内心焦虑,去问主治大夫,希望他能交个实底。大夫说,母亲的命是保住了,但以后就是植物人了,不可能再恢复。不如接回去尽点责任,早点准备后事。

    父亲常年井下劳作,早在两年前就患了帕金森综合症,又经这次变故,病情日趋加重,生活不能自理。

     家里一下子有了两个病人,平日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朱清章觉得困难重重。

首先要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朱清章24年来第一次蒸馒头,碱面放的太多,蒸出来的馒头是黄色的,硬得像铅球。馒头废掉再去焖米饭,水又放的太少,米饭硬的不能吃。

实在是难了,这个当年的大小伙子也会哭一场。可是哭完了还是得面对。

问邻居,多实践,慢慢的,朱清章也摸索出来了,做面食、包饺子、做菜、熬粥,样样都拿的出手。

最难的还是照顾母亲。母亲已经丧失进食和咀嚼功能,只能吃流食。每次喂饭都得先将母亲的身子侧过来,拿被褥挡在后面。喂进去的食物,大部分都会流出来。每次进食量少,喂的次数就得多,一天下来,数不清喂多少顿。他还要想方设法给母亲增加营养,饺子、鸡蛋打成糊,或者把蔬菜、葡萄糖粉、牛奶搅在一起。

    母亲大小便失禁,身体又完全僵直,很难换洗。时间长了,朱清章的护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最底下铺一层塑料纸,上面是四五层尿布,最上面是纸,卷成一个卷,换的时候,先侧一边身子,铺好了,再翻另一侧。

每次换尿布前,要先用肥皂水洗毛巾,把身子底下擦洗干净。

换下来的尿布,都是先拿来苏水浸泡,消毒杀菌,预防感染。然后再拿洗衣粉洗干净 。

除此之外,每天还要给母亲泡脚、热敷、按摩,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在儿子这样精心的照料下,沉睡了三十多年的韩妈妈,从没生过褥疮。

1976年,朱清章进矿务局当了工人。一个人,要工作,还得照顾两个病人,日子过得很是艰难。一天,一栋楼里住了几十年的居委会主任文大妈找到了他,告诉了他一件事:他并不是韩福贞夫妻二人亲生的孩子,而是抱养来的。

不是亲生父母,还要不要背着这副重担生活下去?对此朱清章没有任何的犹疑。他觉得,人在世上,一定要凭良心活着和处事。当时如果父母不抱养他,他可能都不会活在这个世上,这一点就值得他用一生去报答。

 “天使”进门夫妻携手渡难关

   朱清章虽然能干,但毕竟是个大男人,很多活还是干不了。家里的被子,棉花全滚成了球,只剩两层布。母亲的被褥上,灰泥已经厚厚一层,早看不见布的颜色纹路。不会缝被子,他就拿订书机把被子订起来;生了虱子,就问邻居借了个电烙铁,把虱子全烙死,再掸下来。

这个家,急需一个女人。

亲戚邻居也都帮着介绍,但是全没结果。除了烧掉1300块,母亲生病住院,又花了五六千。债台高筑,一穷二白。还有两个难伺候的病人,进这个门就等于跳进了火坑。前后有二十个姑娘,一了解这个家的情况,都断然摇头。

前楼住着的邻居张秀琴因为知根知底,看上他孝敬父母,老实忠厚,想着要把自己的妹妹张凤英介绍给他。正好凤英从河南来探姐姐,朱清章便直接把姑娘带到自己家里,问她:“我家里情况就是这样,一进门得伺候病人,三年五年,还是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还有很多外债得还,你有这个准备吗?”凤英答到:“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应该要报恩。人来到世上就得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关键是要去面对,只要我们两个心往一块使,劲往一块使,一块去奋斗,还上这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朱清章又半开玩笑半认真问:“如果奋斗了,情况没有变好,一天福也享不了,到时候还得要饭呢?”

“要饭也不怕,一不偷二不抢,光明正大,你拿棍子我拿篮子,夫妻在一起。”

凤英的一席话,让朱清章感动的掉了泪。他觉得这个姑娘是从天上来的爱的天使,专门为自己这个家奉献来了。

得到凤英母亲的首肯后,姐姐张秀琴便开始张罗两人的婚事。姐姐说要他送500块钱,算是给丈母娘买点吃的。朱清章拿不出来,减成300,还是没有。最后就连去接媳妇的路费,都是姐姐给拿的。新媳妇接回来,总得要吃顿饭。又是左邻右舍,送肉票,送酒票,送鸡蛋,自己生的豆芽也给端过去,连炊事员都是义务来帮忙。在大家的帮助下,凑了五桌菜,挂了张毛主席的头像,朱清章和妻子对着像鞠了三个躬,就算是结了婚。至今回忆起来,朱清章都会乐呵呵的说:“我是白捡了一个媳妇”。

媳妇进了门,两个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粉刷墙壁,大拆大洗。卧床四年的病人睡的床褥,经碱水一煮,味道可想而知,熏得楼道里住的最远的邻居都不敢出门。婆婆已经几年没剪过头发,成了毡片。张凤英耐心的一点点理顺,修剪。事后人人都竖大拇指,说从来没见过新媳妇一进门就一把屎一把尿的做这些事。

天使娶进门后,家里的情况有了很大改善。80年开始,两人又先后有了一儿一女,家庭越发完整和温暖。

     然而到了1984年,父亲突然病重,到包头市中医院住院。朱清章带着四岁的儿子,陪着父亲在包头,一住就是十年。妻子则带着小女儿,在家伺候老母亲。夫妻两人都照顾着一老一小,没人替,病了都得在岗。朱清章也回不了家,家里面里里外外的事全扔给了妻子。十年如一日,凤英独自伺候着植物人的婆婆。

     一直到94年父亲过世,朱清章回了家,夫妻二人才终于团聚。然而积劳成疾的妻子,却已走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1997年,张凤英感到身体极度不适,去医院检查,已是胃癌晚期。又一巨大灾难凭空而降,朱清章拿着化验单,医院50米的走廊,他不知道是怎么样走完的。

     听到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妻子凤英拉起朱清章,打了辆出租车径直回了家。凤英走到母亲跟前说:“能成为你们家的儿媳妇,这是缘分。虽说伺候了您这么多年,但是我应当做的,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也请您原谅我。实在没想到我得了不治之症,恐怕要走在您老前面了。以后这担子您儿子要一个人担了,有不对的地方,您也担待着点……”。

手术切除了整个胃,术后张凤英不能进食,每天化疗,朱清章寸步不离的守着妻子,同时伺候着两个病人。

临去世前的一个星期,妻子对他讲:“虽然嫁给你时一穷二白,但我心甘情愿。这些年你对我也挺好的,我没什么遗憾。这两年来你寸步不离,伺候我很周到,我也没啥可挑剔的。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你抱着我,让我死在你怀里。”

这个女人,不离不弃的伺候了从不认识她,也从未看过她一眼的婆婆二十年,实践了她当初的诺言。临去世前,还在嘱托丈夫,对母亲一定不要前功尽弃,夫妻两个奋斗了这么多年,一定要坚持到底。

孝感天地守候换来人间奇迹

对于朱清章来说,伺候母亲几十年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母亲有一天能醒来,一家人过上其乐融融,幸福快乐的生活。

与自己恩爱共生的妻子乍然离世,留下未成年的孩子,和依然毫无知觉的老母亲,朱清章一度陷入情绪的最低谷。

每次过年时,朱清章都会和母亲多念叨几句。妻子在世时,便带着妻子一起,给母亲磕头拜年。

    这一年过年,没了妻子,朱清章跟母亲念叨,说妈妈你看又过年了。儿子有伺候的不好的地方,你也给提点意见。儿子再苦再累,希望总有一天你能醒过来,过正常人的生活。怎么这么多年你一点起色都没有,哪怕你眨眨眼睛摇摇头呢?

     叫了几十声妈,母亲如往常一样没有反应。

     朱清章跑到家后面的小山包上,坐着抽完了一整包烟。他觉着自己活得太苦太累,生活一点好转的迹象也没有,不如从山上滚下去,一了百了。又想到自己不在了,母亲岂不更可怜?自己解脱了,把母亲抛下,父母的恩情怎么报答?

    四个多小时的时间,思绪起伏,千回百转。终于是孝心和难了的牵挂,断了他轻生的念头。

关于植物人,医学常识是两年之内苏醒的可能性很大,超过十年,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更别提韩妈妈已经在床上躺了近三十年了。然而,朱清章几十年的孝心和守候,却真正创造了人间罕有的奇迹。

2003年的八月十五,朱清章给母亲喂完饭转身要走时,感觉自己的衣服被挂了一下,一回身看到母亲的手指头,他惊喜万分:“妈,你要是拿手勾我衣服了,就摇下头或者眨下眼睛。”母亲果然眨了下眼睛。此后不久,他问母亲想吃点什么,母亲竟然说了个“粥”字。

朱清章高兴坏了。母亲有了意识,他的护理工作又加强了,泡脚、按摩和热敷的频率增加,从四肢到腰身,一点一点弯曲、活动。慢慢的,母亲的关节都活动开了,说话有了声音,大小便也能控制了。

2006年年底,韩福贞终于在儿子的搀扶下,摇摇晃晃的站起来了。

这一天,朱清章已经等了31年。

31年,对于母亲韩福贞来说,犹如一场梦,梦醒了,前尘往事皆已模糊。只有当年年轻俊朗的儿子,如今已经白发苍苍。然而对于朱清章而言,这31年,却是他和妻子日复一日的呕心沥血。

如今已经86岁的韩福贞老人,气色红润,身体健康。一口气上下五楼,不用人搀扶。不仅能洗自己的衣服,而且眼睛不花,可以穿针引线,缝被子,补衣服。

沉睡了三十几年,醒来的老人分外珍惜现在的时光。每天四点多就起床擦地。擀面条,包饺子,在儿子下班前把菜洗好切好。朱清章日日盼望的生活也终于变成现实,天冷了母亲会给披件衣服,出门回家母亲会给递上一杯水。他说自己六十多岁的人了,依然感觉像儿童时期一样,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

观众反馈

编者按:全国首档大型公益道德类谈话类节目《孝行天下》在牡丹江电视台新闻频道首播,引起了观众的很大反响,被孝子们的一言一行感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