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化解男孩的反抗情绪

教子有方


如何化解男孩的反抗情绪静静涵




       是不是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有逆反心理和行为?不是,逆反心理使人的一种本能心理,它存在于人生的各个阶段,只不过在青春期时反抗心理会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男孩青春期反抗可能表现得明显一些。
一般而言,叛逆是孩子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经阶段。对反抗的孩子,不主张使用强压的做法。这种做法,虽然能显示教育者的威风,却会在孩子的心里造成更大的阴影,从而激起孩子更甚的反抗心理。
一.反抗的表象
逆反行为发生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教育者可以是老师、父母,也可以是其他管理人员,被教育者主要是指处在被教育地位的青少年,逆反行为往往是由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
由于逆反行为所表现的逆反心理的轻重不同,表现形式也会不同。轻度逆反行为表现为不满意的言语;中度逆反行为表现为不服从;严重的逆反行为则表现为反抗,即发生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相对立的行为。
具体表象是:父母不让他碰某件东西,孩子一定要碰;有时候爸爸妈妈喊他,故意装作听不见,不答应;与父母过度争吵或少言寡语;明目张胆或消极对抗老师的教导;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迁怒他人;对父母和家人的态度冷淡,回家后爱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来,自我封闭,但同学之间却有说有笑,好结成同龄群体,寻找“知音”和“朋友”。
有了这种心理的孩子,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本能地任性胡来、我行我素,根本就不辨是非、不识好歹,只要有悖自己的意识,就要对抗,这就是叛逆性格的行为逻辑。
二.逆反原因
所谓逆反心理不是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于父辈和子辈之间价值观的不一致而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一般来说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地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开始想自己去做一些事,和父母有了最初的冲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十二三岁至十五六岁)。从心理来看,这都是孩子正常心理发展,但很多父母却认为孩子对抗自己。
性发育是“青春期逆反”的主要动因。在感受身体快速生长和变化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同时也开始对身边各种事物发生广泛兴趣和主动探索;随着心理的不断发展和经历、经验的不断积累,孩子的成人感产生了,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成年人将他们视为大人,理解并尊重他们;他们也不断尝试某些“标新立异”的方式,以赢取成人的关注及重视。如果父母不给予他们必要的尊重、理解、关心、关注,或一如既往地把他们看作“小孩子”,唠叨不停、溺爱过度、设限过多、要求过高,孩子理解与尊重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强烈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就会成为他们“正当需要”无法满足的“补偿”。
实际上,这是孩子内心很矛盾、很纠结、很不快,也产生为什么我是这样的问话。
渴望独立与现实中对家长依赖的心理矛盾。此时期,出现的“成人感”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希望父母向对待成人一样地对待,这时,他们最讨厌父母仍然像对待孩子一样,对他们的活动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对他们的事千叮咛万嘱咐地唠叨。但同时他们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他们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可自己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他们想让成人把他们当作大人看待,可自己得许多言行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至于他们越是想摆脱父母,越是发现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和帮助。这种渴求独立和现实依赖的矛盾,使孩子的心理上经常产生冲突、混乱和不安,为了消除这种矛盾冲突或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他们常常以孩子气的行为方式对抗父母或成人,以显示自己不再是儿童。
心理闭锁与渴望获得理解的心理矛盾。孩子开始有了自己心中的小秘密,不再愿意什么都跟家长说,尽管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但心理活动的外在表露却开始失去了儿童的直爽、天真、单纯。
性生理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心理矛盾。随着性器官和性机能的发育成熟,少年期的孩子在生理上开始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急剧和显著变化,甚至产生恐惧及不知所措的心理。这正是性发育成熟与性心理幼稚的一种矛盾表现。
孩子的逆反期为小学五六年级至高中,在初中时特别明显。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开始觉醒,不仅会反对父母,也会反对老师,以及其他长辈。知道孩子处于这个阶段,父母就应该持与孩子平等的态度,凡事不要说“我要你怎么样”之类的话,孩子会觉得那是你的要求,不是他的意思,从而拒绝配合。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当他认为自己对的时候,他会坚持己见,当他认为自己没有受到公平待遇的时候他会逆反。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像对待朋友一样与孩子沟通交流。和孩子建立平等关系,明确孩子不是依附于自己的私有财产,成为孩子的朋友。
三.父母的解决办法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总是担心他们这个弄不好,那个不好的。其实作为父母应该相信孩子,给孩子独立的空间。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父母不认同,其实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错误,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碰碰钉子,这个比说教强。青春期的孩子,最讨厌的就是父母的唠叨。他们会觉得父母很啰嗦,不愿意沟通。
不要凡事都与学习成绩挂上钩,这样孩子会觉得妈妈只关心她的成绩,却不关心她的内心感受,这个时期表现出的情绪是内心纠结的表现。家长要暗中观察孩子的变化,关注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认为孩子哪里做得不对后,要进行交流沟通,但也不要马上切入主题,而是要首先肯定孩子的一部分行为。
如何教育并理解孩子,其实是父母面对的新问题,从照顾孩子的生理到关怀他们的内心,家庭教育应该有更多新认识。
1.男孩逆反期时家长应学会给他做选择题。尊重孩子,让孩子有所选择。处于“反抗期”的孩子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某件事或被迫接受某种意见——哪怕这意见和行为是正确的。这时,你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它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既让孩子表现了他的独立性,又往往能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双方皆大欢喜。注意:使用叙述句、疑问句,征求、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仅供参考,相信孩子会自己做出自己满意的决定。
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这个时期的孩子,适当的鼓励,用鼓励去引导孩子,比说教强。但对于一些原则上的问题,父母一定要严厉。
3.巧搭梯子,让孩子自然下台阶。如果孩子因故考试成绩明显下降,你不能对他嘲笑讽刺,因为嘲笑讽刺会适得其反,迫使孩子走上反抗的“不归路”。在应试教育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安慰、鼓励孩子:平日努力了,考场尽力了,分数如何,于心无愧。
4.因势利导,疏而不堵。孩子玩得高兴的时候,父母打断而要求他做他不愿意的事,这正是引起孩子对抗的导火线,这往往会发展到亲子对抗,甚至可能还会有极端之举。
5.对一些“问题”,可先只关注,不急于批评。就是没有优点,也不要老批评,可只关注。这时,耐心很重要。当孩子感到学习痛苦时,不要讲大道理,可表示关心、同情。
6.给孩子一点决定权,其实,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家长应该积极关注孩子的优点,把一些做决定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孩子在执行自己的决定时,家长一定要沉住气,坚持观望的态度,在孩子做错时要引导他,而不是代替他。
7.改善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方式。要与孩子平等地谈心,尽可能地找出孩子身上的优点,主动告诉孩子应该坚持什么?不该坚持什么?用尊重、商量的语气而不是教训、命令的语气。和孩子沟通是必要,但我建议父母在这个时期和孩子沟通时,不要过多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说教。
8.青春期的男孩特别难教育,一般是从初一开始,有些孩子可能更早点,也有些孩子出现得晚点,这个阶段会持续两三年。在孩子的狂飙期,再谈学规矩或许会适得其反,家长应该做的是肩并肩教育,意思就是和孩子做朋友,虽然可能全社会和家长都觉得孩子应该往东走,但狂飙期的男孩一定要往西走,这个时候,你和他说‘必须向东走’,他只会和你树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陪着他一齐往西走,在这个过程中,要让他体会到父母是真心爱他的。
这不是纵容,而一种策略,家长应该不断学习的东西,和孩子进行适当的沟通,比如让他做选择题,必要的时候,可以小威胁一下。等过了狂飙期,孩子会感悟到父母的真爱,慢慢成熟起来的心灵也会带着他走上正确的道路。
9.有时孩子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设想。父母在这个时候,应该鼓励孩子好好学习,通过努力去实现,而不是给孩子泼冷水。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思想,但心灵是很脆弱的一定要信任孩子,给孩子自信。信任本身就包含着强大的教育力量,能给予被信任者正面积极的暗示。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给孩子空间,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有充足的机会学习独立和自我管理,同时坚持一定的规则,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支持和帮助,这些做法有利于帮助孩子学会主动、负责。最成功的教育,不是紧握着孩子的手,替他们步步为营,而是适量的放手。
10.批评孩子时切莫伤害孩子自尊心。分清场合和措辞,切莫当着孩子在孩子的朋友老师面前言辞激烈的批评孩子,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怎么什么都不如某某呢?”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对事不对人,批评孩子时不要用你怎么从来,你怎么总是等言语,要针对这件事,就事论事,不要翻旧帐。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激烈冲动的时候,家长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讲道理。这么小的孩子注意力是很短暂的,很容易被转移。经过几次之后孩子就不会再用这样的方式来达到他的目的了。
11.妈妈要接纳,爸爸应认同。不少家庭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孩子与妈妈的“矛盾”一触即发,与爸爸关系则相对缓和。其实,父母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遇到“不听话”的孩子,也该发挥不同作用。
父亲应尽量减少干预孩子逆反的次数。如果孩子逆反并无道德观念上的“出格”,父亲应表示认同,并鼓励培养他为人的责任意识。很多男孩觉得妈妈啰嗦,认为不用妈妈多说事情也会做好。这时,父亲不应劝孩子听妈妈的话,而要表示认同,“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你说到了,就一定要做到。”有一句话说的好: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时,父亲的作用应更大一些。
12.家校合作,善待学生。从某种程度上说家庭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诱因。加强和老师的沟通和交流,促成家校合作。
13.反省自己在教育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否对孩子有过多的否定和干涉,让孩子在家庭中无法释放自己内心的想法?跟孩子沟通,分享孩子内心的孤独以及其他情绪,从而多一些对孩子的理解。多鼓励、赞扬孩子,多用良好的语言,这样能够改善亲子关系,并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家长还应主动学习一些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了解孩子在生长发育期的心理变化和反应特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并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14.一旦到了青春期,马上意识到孩子长大了,先前的智力开发和习惯养成会对今后奠定坚实的基础。青春期来临的教育更多的是人格的教育,父母自身做好是必要的,同时拿出时间关注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以便更好的实施亲子教育。你做经理、做导师,不如做好孩子的朋友。
四.青少年的“反抗期”非常必要
这个年龄段是孩子成长的逆反期,出现这种现象是正常的。作为家长应感到高兴,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了,但是他们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家长这时更应是孩子的朋友。
青少年的“反抗期”非常必要,是“成材关键期”,青少年通过对父辈管制的反抗,获得自信、自立等重要心理依据,培养其独立思考、勇于负责的宝贵品质。如果家长在此期间对有“反抗”倾向的青少年施行强力打压,很可能会破坏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进程,导致他们独立性、创造性等宝贵品质的严重缺失。
对于男孩来说,只有顺利度过青春期的逆反阶段,才能变成真正的男子汉。青春期时由于父母的压制,反抗不明显,这使他成人后仍然像个父母的乖孩子,除了听话,却没有自己的主见。那这个男孩永远长不大,也难以成为有勇有谋的成熟男人。
青春期时都不允许男孩有自己的声音,那么孩子成年后到了社会上,又哪里来勇气去面对复杂的社会,怎样才能不逃避去面对?
所以,要培养男孩的男性行为,就需要父母允许孩子在青春期时去反抗,不过分压制,要去包容孩子独立的愿望,给孩子空间和人际界限。
童年遭受过多打骂的孩子,在青春期时也容易没有勇气去反抗父母过分严厉的管教,从而延缓自己的成长路程。
很多例子表明,没有叛逆的孩子没有成长,也不可能超越父母的成绩,想要鼓励孩子有发展,还应尊重他们形成的主见,并辅以自己的生活积累作参考。
孩子的逆反心理,说实在的是家长造成的,家长总是以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做借口,不去陪伴自己的孩子,不去和孩子聊天,有些孩子就会用这种逆反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
其实孩子还是孩子,他什么都还是会听家长的,那就要看这个家长是不是肯花时间去和孩子一起解决他的问题.如果当孩子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家长总是站在他的身边,就算以后他在怎么样他也会把事情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分担。
要让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提高让他把你做神一样敬佩,孩子都有英雄主义的思想的,彻底服了才能听你的话,还是要多沟通注意说话技巧,矛盾的青春期心理只要父母指导得法,是完全可以顺利地度过这一危险年龄的。
孩子“不听话”,未必是坏事。青春期没有逆反表现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订阅到阅读空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