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艾”叫做放手 他是夜空中最绚烂那道烟火

LA感谢有你

 图片

  作者:黄祎(阿鱼)(腾讯微博:http://t.qq.com/huangyi     微信号:yulenba)

  “我打每一场比赛,都像是打最后一场比赛。”如今听来,阿伦·艾弗森的这句名言依然掷地有声,但他真正意义上的最后一场比赛,早在2010年2月20日就已经打完了,至今已经三年又半。

  那是他身披76人3号战袍打的最后一场比赛。之后,尽管他还曾远赴重洋、出现在土耳其联赛的赛场上,也曾多次在大大小小的商业比赛中露面,但曾经让一代人心醉神迷的那个阿伦·艾弗森,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答案”这个名字,从始至终,都只属于NBA这片天地。离开NBA赛场后,艾弗森自然而然地从人们的视线中逐渐淡出。媒体上偶有曝光,也基本只跟夫妻离异、濒临破产、拖欠债务、四处走穴、烂醉夜店之类的八卦消息有关,那个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球员形象,离我们越来越远。

  所以,当艾弗森第三次发出退役宣言,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他还没退役?他之前还在打球?”

  有一种“艾”叫做放手,眼下,终于到了要彻底放开手的那一刻。

  临别互道珍重之际,无数个过往的镜头像浪潮一般涌上心间,曾一起哭过笑过的好时光又一次慢镜重放。

  你一定还记得,就在新秀赛季,那个还没有把头发弄成地垄沟造型的青涩少年是如何娴熟地体前变向,在全世界的瞩目下晃开乔丹后跳投命中;

  你也不会忘记,带领东部明星队上演21分疯狂逆转后,那个把白色护臂戴成了一种潮流的MVP是如何在人群中四处搜寻,大声喊着“我的教练在哪儿”;

  你还会想起,在01年东部决赛那一轮惊心动魄的飙分大战中,第5战在卡特面前砍下52分之后,那个得分狂是如何淡淡地吐出一句“篮框像大海一样大”;

  你说不定还有印象,01年东部决赛被“三个火枪手”合力围剿,谦谦君子雷·阿伦在第4战挥出一肘砸在他嘴上,那个浑身是伤的小个子是如何“打碎牙齿和血吞”,只是因为害怕被裁判看到流血后必须离场治疗;

  在艾弗森波澜壮阔的篮球生涯里,总有一个镜头会让你印象深刻:总决赛首战从泰伦·卢身上昂首跨过的嚣张?连续两次晃倒安东尼奥·丹尼尔斯后的上篮得分?人丛中力压马库斯·坎比完成的单手补扣?在另一个伟大3号弗朗西斯身上砍下的生涯最高单场60分?新秀赛季旷古绝今的连续5场40+?叶落归根、重回76人后的双膝跪地亲吻地板?全身上下五花八门的20多个纹身?又或者是,永远在场边高举着“那是我儿子”招牌的浮夸老妈?……

  但是,无论你眼中的他是球场上永不屈服的斗士,是球场外引领Hip-Hop风潮的偶像,还是一个被万千球迷永远溺爱的“坏孩子”,这个几乎快要被各种媒体榨干的“非主流英雄”身上,依然存在着那么多不可捉摸的神秘。你自以为已经了解了有关他的一切,但最后却发现那个真实的他,其实跟你所想的完全不一样。

  你知道他曾公开宣称“我不需要尊敬迈克尔·乔丹”,但你不一定知道,他自己公寓卧室的门上曾经一直贴着乔丹的大幅手绘海报,甚至在搬家时试图连这扇门一起搬走。

  你知道他总是喜欢与一大群狐朋狗友花天酒地,但你不一定知道,他也曾对着球队总裁身患重病的13岁教女信誓旦旦:“我会把胜利献给你。”

  你知道他那个响当当的外号“答案”,但你不一定知道,他身边的人其实从来都只叫他“布巴·查克”。“答案”这个外号,只不过是当初为了在街球场自壮声势而设计出来的名号。

  你知道他凭借嘻哈的造型风靡全球,但你不一定知道,由于头戴白色骷髅头巾出席“年度最佳新秀”颁奖礼,他领取奖杯的照片一度被联盟禁止在媒体发表,甚至在若干年之后直接引出了疑似针对他个人的“着装令”。

  你知道连他自己都承认“篮球成就了我的一切”,但你不一定知道,虽然他出生的时候就手长及膝,但他从小就不喜欢打篮球,因为他觉得篮球这项运动实在“太软”。之所以走上篮球这条道路,只不过是因为打NBA更能让他赚大钱,更能让他养活一个大家庭。

  你知道在他几次提及退役时,都曾经反复表示自己接下来的首要目标是“以家庭为重”,但你不一定知道,他早已跟自己的结发妻子离异,对自己的子女也疏于照顾、关系冷淡。他自己,根本就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如何来承担父亲责任?

  你知道他的一天总是从晚上开始,每晚都必须在各种夜店流连,但你不一定知道,即使到了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刻,哪怕连麦当劳汉堡都买不起,他也宁愿用自己的所有声名去换取一瓶美酒,醉卧酒乡,一晌贪欢。

  艾弗森曾说过,如果由他自己来选择墓志铭,他会把自己称作是“一个被误解的人”。他甚至发行过一首RAP单曲,名字就叫《误解》。但即便是他自己,也不见得真正理解阿伦·艾弗森这个人。很多时候,他总是出尔反尔,前后矛盾。他申辩自己并不像巴克利说的那样“自我中心”,但他在谈到自己时甚至经常使用第三人称;他一方面乐于指点像詹姆斯这样的年轻球员要“学会伪装”,另一方面在谈到科比涉嫌性侵案时又表示,自己从来不会对别人的事情指手画脚;他声称自己为了带队取胜可以不惜一切,但却对所有人都例行不误的训练深恶痛绝,在短短2分钟受访时间内能连说“训练”一词20多次……

  矛盾和冲突,始终贯穿在艾弗森的职业生涯和人生旅途中,一刻不得停歇,这就是他的宿命。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连“50%的完美”都谈不上,但不知为何,他总能赢得大多数人的心。人们似乎总能从艾弗森身上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从而在他那具小小的身躯上寄予形形色色的希望,或对抗权贵,或披荆斩棘,或快意恩仇,或义薄云天,或坚强不屈,或挥金如土,或名噪一时,或玩世不恭……然而,无论被鄙薄歧视还是被追捧跟随,他自己从来没有被来自外界的各种描绘、刻画所裹挟。正如他曾亲口奉劝科比要做“属于科比的科比,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科比”,他永远我行我素,我走我路。他脖颈上那个大大的“忠”字,从来都是写给他自己。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让所有人都感受到稀有的真实。

  已经退役的NBA控卫迈克·毕比有一句话说得好:“连上帝也没法评价艾弗森。”

  其实,真的爱一个人,你不会去评价他。哪怕他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劫道越货,你愿意记住的,却永远只是他留下的那些美好。人生已如此艰难,何必每样事都要拆穿?

  我们只知道,在阿伦·艾弗森离开联盟之后,有很多精彩再也找不回来。哪怕韦德的迷踪步再销魂,罗斯的第一步突破再犀利,韦斯特布鲁克的推进速度再风驰电掣,詹宁斯的三分远投再飘逸——但是,他们终究不是阿伦·艾弗森。

  就算他们在球场上的身影和球风再怎么相像,他们终究不是阿伦·艾弗森。

  已故的一代巨星张国荣唱过一首歌,开唱第一句就是艾弗森最广为人知的名句:“I am what I am(我就是我)”,仿佛这首名叫《我》的歌同时也献给了艾弗森。在这首歌的高潮部分,“哥哥”浅吟低唱出一句林夕的好词,好像不仅唱给他自己,也唱给独一无二的“答案”:

  我就是我,
  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完>
 
  相关阅读:

  【旧文】钱包的“答案”—详解阿伦·艾弗森破产之谜

  昔日答案今何在?别时容易见时难!

  =====关于《鱼乐NBA》=====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yulenba,收听《鱼乐NBA》微信。 

  《鱼乐NBA》是一个专注报道NBA的微信公众账号,由腾讯NBA负责人黄祎个人运营。所谓“鱼乐”,娱乐是也。以小文章、小故事、小评论为主,属于阿鱼对NBA的个人观察,不怎么深刻,只希望简单、纯粹、有趣、好玩。

  工作繁忙,不一定每天都发,但会尽力更新。已发布的文章,汇总整理在阿鱼的个人博客(http://ayu.qzone.qq.com)上。
 
  黄祎(yi),绰号阿鱼,喜欢读书、音乐和数码产品。不是什么蜜,也不当什么黑,只相信一句话:球品即人品。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  
 
  图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