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遇 知遇
个人日记
内人住院期间,陪在病床边闲时无聊,翻翻唐宋诗消遣。读到陆游写的两首七绝<秋风亭拜寇莱公遗
像 >其二时,心里翻腾起来,难以平静,不吐不快。便向护士小姐借来纸笔,即刻记下:
像 >其二时,心里翻腾起来,难以平静,不吐不快。便向护士小姐借来纸笔,即刻记下:
豪杰何心后世名,材高遇事即峥嵘。
巴东诗句澶州策,信手拈来尽可惊。
在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被任命为燮州通判,他溯江而上,在12月20日泊舟今湖北省的巴东县,晉谒宋初名相寇准祠堂,登临了寇准所建的秋风亭,不胜崇敬与感慨,写下了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激烈的豪情壮怀。
陆游青年时即怀有抗金爱国的壮志。二十八岁科试第一,却被秦桧黜免。中年后壮志尚在,从他在四十
四岁时写的这首七绝中可以看出 。他敬仰寇准材高,在国家危难之时 ,能挺身而出,创建伟业,成为一代
豪杰,这是诗人对名相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诗人自信自已的才能也足以实现壮志大业,就是因为遭际不遇
而无法施展,不无悲愤之感。这是我对诗中前两句涵义的理解。
寇准十九岁进士及第后,曾任巴东知县,深感不获知遇,有诗为证:"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形象地抒
泄了自己不受重用,无所作为的不满之情。后来他当了宰相,功勋卓著,他的"巴东诗句"便成为当时人讽刺执政者不识人才的典型事例。还有一桩大事,在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进犯澶州(今河南清丰
西)。寇准力柬皇上亲征成功,军中士气大振,威慑辽军,胜利订立"澶渊之盟",稳定了北宋王朝,这是他宰 相任上献的"澶州策"。诗中举的"巴东诗句澶州策"两件事,用来说明寇准写诗有文才,决策见胆识,这些都是由于他的"材高",所以"信手拈来尽可惊"。另一层更重要的是说寇准早年怀才不遇,所以为诗人,中年获得知遇,就成为豪杰。这是诗人最为感慨系之所在。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 瞻仰前贤的咏怀诗,赞美寇准因材高不论有无机遇都能取得惊人成就。陆游因不遇
而为诗人,己成事实,但他多么渴望能像寇准那样获得知遇,施展才华,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把诗人
自己的遭遇和情怀含蓄在诗中,发人深思。
巴东诗句澶州策,信手拈来尽可惊。
在宋孝宗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陆游被任命为燮州通判,他溯江而上,在12月20日泊舟今湖北省的巴东县,晉谒宋初名相寇准祠堂,登临了寇准所建的秋风亭,不胜崇敬与感慨,写下了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激烈的豪情壮怀。
陆游青年时即怀有抗金爱国的壮志。二十八岁科试第一,却被秦桧黜免。中年后壮志尚在,从他在四十
四岁时写的这首七绝中可以看出 。他敬仰寇准材高,在国家危难之时 ,能挺身而出,创建伟业,成为一代
豪杰,这是诗人对名相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诗人自信自已的才能也足以实现壮志大业,就是因为遭际不遇
而无法施展,不无悲愤之感。这是我对诗中前两句涵义的理解。
寇准十九岁进士及第后,曾任巴东知县,深感不获知遇,有诗为证:"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形象地抒
泄了自己不受重用,无所作为的不满之情。后来他当了宰相,功勋卓著,他的"巴东诗句"便成为当时人讽刺执政者不识人才的典型事例。还有一桩大事,在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进犯澶州(今河南清丰
西)。寇准力柬皇上亲征成功,军中士气大振,威慑辽军,胜利订立"澶渊之盟",稳定了北宋王朝,这是他宰 相任上献的"澶州策"。诗中举的"巴东诗句澶州策"两件事,用来说明寇准写诗有文才,决策见胆识,这些都是由于他的"材高",所以"信手拈来尽可惊"。另一层更重要的是说寇准早年怀才不遇,所以为诗人,中年获得知遇,就成为豪杰。这是诗人最为感慨系之所在。
这是一首凭吊古迹. 瞻仰前贤的咏怀诗,赞美寇准因材高不论有无机遇都能取得惊人成就。陆游因不遇
而为诗人,己成事实,但他多么渴望能像寇准那样获得知遇,施展才华,实现为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把诗人
自己的遭遇和情怀含蓄在诗中,发人深思。
文章评论
紫藤
我们常说知遇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见千里马遇到伯乐是多么幸运的事情[em]e163[/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