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 隨身帶一條圍巾(道聽途說)
个人日记
【從現在開始】 隨身帶一條圍巾(道聽途說)
2015/7/10 作者:文/戴曉楓
持續很多年,只要感冒,沒完沒了,幾乎365天都處於感冒狀態,只有強弱分別。
試過各種正法偏方,無效。氣溫33度也能見我在大會議室中不斷擤鼻涕穿著厚外套;低溫15度冒大汗,因為發高燒;遇到感冒者,避之唯恐不及,緊張兮兮的我就曾引發誤會;約會經常一改再改,突發的發燒咳嗽全身痛……那不是一段好過的歲月。
熬過來後,回首看,為了適應總是感冒的狀態,無意識地微調部分的生活習慣與方式。隨身攜帶一條圍巾,是其中一項。
圍巾可以應付不可逆料的氣溫變化,在重要場合忍不住得狂咳,圍巾可以擋住漲紅的臉,多少降低咳嗽的分貝。不誇張,我曾經咳到與會的主委不得不暫停會議,祕書群們爭相送來可以舒緩的各種喉糖。好不容易止咳了,一開口,又咳,哈哈,不曉得是不是潛意識不想跟主委說話?哈哈哈!
某次山上住宿,24度,適宜溫度,整理行李,還是塞進一條羊毛披肩,以備不時之需。說是山,也不過幾百公尺高,溫差不大,羊毛披肩儼然成為令人尷尬的長物;室友對披肩投以格外專注的眼神,我看見了,抱以一笑。
無形中,對氣溫感應的警覺與觀察,瀟灑的人,增加羈絆,緩慢步調;粗曠的人,心,漸漸細膩,柔和下來。一想反駁,就咳嗽;喝熱湯,鼻水直流,你說,怎能不停下來呢?
一條圍巾,功用很大,影響了內外在的轉變。家母昨日出遊,穿著單薄,還好,她也帶了一條圍巾,不無小補。
如此說來,發明圍巾者,功德無量。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407099



天上如來讚曰(誌於2015.07.28.) qq 1064523428。
1. 人生要幸福快樂的二不和三要:不比較,不計較,要知足, 要感恩,要惜福。
2. 訴苦,訴個不停,愈訴愈苦;抱怨,抱住怨恨,愈抱愈怨。
3. 不要因上帝創造吃人的獅子而生氣,要為上帝沒為獅子裝上翅膀而感恩。
4. 幼稚園放學了,雷雨交加中,媽媽忘了準時去接小女孩。
小女孩只好獨自撐著小傘,獨自走回家,沿途小女孩對著天空笑得好燦爛。
當媽媽到半路接到她的時候,她好高興對媽媽說:
「上帝爺爺一直對我拍照耶!我也很乖,都是用媽媽教我的微笑對著上帝爺爺。」
5. 老太太 到台北的一個朋友家做客,突然地震,大家正驚惶失措,
卻見朋友九十四歲的老母笑嘻嘻地說:「老天爺真開心。」
地震停了,大家問那老太太:「您為什麼不說老天爺發脾氣,要說祂開心呢?」
老太太一笑:「我又沒得罪祂,幹麼想祂生氣呢?祂是開心,一笑一搖,就地震了。」
老太太又笑:「祂是開心得太過火,才害了人驚惶失措,可祂自己也沒想到啊!」
6. 當一個人喊出他討厭黑色的時候,其實他內心就是充滿了黑色。
這就為什麼我們必須時時心中保持正面的,陽光的,喜悅的,向上的,光明的思維,直接喊出我們內心喜歡的顏色。
以惡言惡行,猜忌誹謗侮辱他人的人,道理亦復如是。其人心中充滿惡言惡行,猜忌誹謗侮辱,猶如唾天而自唾也。
7. 個人自己的生存環境, 完全在看自己的心態。在沙漠中,同樣半杯水,生性樂觀的人說:「還有這半杯水呢」、
悲觀的人則傾向認為:「就只剩下半杯水了」。
8. 個人世界環境的完美與否? 完全看自己的認知和心態。心中想法和認知完美,身旁的世界就完美,
身旁的世界就是天堂,身旁的世界就是天國,身旁的世界就是極樂世界。
9. 時間是一個陳舊不堪的老實情,是我們承襲過去生的強烈習性。
天地間,有朝生而暮死者,有夏蟲不能語冰,更有人世間千年才是天上一天的計算方式。
天地間,有朝生而暮死者,有夏蟲不能語冰,更有人世間千年才是天上一天的計算方式。
時間固有其客觀存在的標準,但真正的時間應該是主觀的覺受。
要不然怎麽有伍子胥昭關前,一夜急為白頭,戀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南軻一夢,浮生半百?
金剛經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天上如來斗胆披露時間的秘密。
10. 透露部分藥師佛咒語真義: 治病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用藥物治療肉體及意識層面的疾病,稱為「外藥」。西藥,中藥,手術,化療及放療圴屬之。
第二層次是內藥,方法是打太極拳,聽音樂,練瑜珈,營養,按摩,拔罐,括痧,針灸等治療,讓人身體內分泌平衡,範圍則是屬潛意識範疇,稱為「內藥」。
第三層次是以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對治無意識範疇中的「錯誤概念」,稱為「密藥」。有關「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之真義,可詳佛典或大德解釋此處不綴述。具緣大師加持,放生,超度,安慰藥等等方法亦俱是。唯有到達此一無意識層次,才能改變個人的命運(即改變所謂病痛,出生八字、紫微斗數等所說的既定命運之束縛)。
最究竟的第四層次則是以「般若空性智慧」,治療眾生「貪瞋癡等根本無明」,令衆生能夠開悟而入佛知見,證入大智慧海。亦即如有宗的轉五識成五智,淨土宗花開見佛悟無生,禪宗的親見本來面目等。此則稱為「金剛大藥」,使迷途眾生終於成佛是也。
再三頂禮藥師琉璃光王「世尊」「如來」「大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者(全稱)。
(詳參藥師佛咒語,十小咒中有之,惜似有闕文,未若藏密中藥師佛咒語表達之完整也)。
11. 福德者,「福報」與「功德」是也。福報乃於世間行善而得之果報,能令生於善道,但仍屬有漏之善,福報享盡則仍直墮惡道,再受苦難折磨,在六道之間頭出頭末,輪迴不已。功德者,乃由於不住於心「三輪體空」行善而得來,此即為出世間之般若空性智慧也,亦即是無漏慧也。所謂「皈依佛,兩足尊」就是眾生要能成佛,必先具足「福報」「功德」二資糧也。有關「三輪體空」轉「福報」為「功德,般若空性智慧」之真義,若釋兩足尊為頂禮我佛雙足之前,僅及表相之義而已。行者當深入之以得其旨趣及受用。
12.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 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13. 菩提達摩「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14. 『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上師,以為依止。虔誦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基。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如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惟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此為蓮師離藏前往鄔金國度對西藏王妃及院眷屬之留言,其實也是最好的佛法概論,也是學佛修行次第最明確的教敕。
13. 菩提達摩「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14. 『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上師,以為依止。虔誦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基。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如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惟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此為蓮師離藏前往鄔金國度對西藏王妃及院眷屬之留言,其實也是最好的佛法概論,也是學佛修行次第最明確的教敕。
15. 《維摩詰經》~~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