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教如何有效化解冤親債主

个人日记

顯教如何有效化解冤親債主
~~家中爭鬥,家宅不安,眷屬分離,冤家相遇等都屬於冤家討債。天上如來特附誌化解冤親債主懺悔真義」說明,提供大家參考~~天上如來誌於2015.09.12.農曆七月三十日之地藏菩薩誕辰紀念日。

图片

一、要化解時的必要認知
許多人覺得我是好人,心地好,從來沒害人之心,為何會有冤親債主?其實,無量劫來,我們身、口、意三業,造作了太多的貪瞋痴、殺盜淫等惡業,跟無量無邊的眾生結了不少怨仇。別的惡業暫且勿論,單是殺生吃肉,就跟他們結下深厚的怨仇。

印光大師說:“凡屬危險大病,多由宿世現生殺業而得。”一碗之肉,冤魂纏繞,一念殺心,罪債難逃。它們被我們殺害時產生無量的痛苦,這個怨恨就像無形枷鎖,把它們的痛苦牢牢的鎖住,讓它們無時無刻不在痛苦的折磨中,而不得開解。它們痛苦如此之大,難怪今世遇到殺害它們的人,就迫不及待的要討債──討回一個公道。我們看到人臨終時的痛苦現象,看起來都不忍心。為什麼會有那些現象?這都是他的冤親債主來找他算帳。他不懂這些道理,只知道跟眾生結罪緣,不懂自己累劫來的冤親債主,大部份都是被自己吃來的!

不僅是病苦,就連日常生活中許多不如意、不順遂的事,也常常是受到冤親債主干擾而不自知。

图片图片

《地藏經》中提到:“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這些臨命終時現身的惡道鬼神,也都是冤親債主變現來誘騙我們前往三惡道受苦的。

因此,當我們遇到重大病苦或諸多不順時,理應依照佛法的教導來正確面對,而非到處求神問卜,藉卜卦改運來化解災難,這種做法即使花再多的錢,終究也是徒然!印光大師說:“世人有病及危險災難等,不知念佛修善,妄欲祈求鬼神,遂致殺害生命,業上加業,實為可憐。人生世間,凡有境緣,多由宿業。既有病苦,念佛修善,懺悔宿業,業消則病癒。彼鬼神自己尚在業海之中,何能令人消業?即有大威力之正神,其威力若比佛菩薩之威力,直同螢火之比日光。佛弟子不向佛菩薩祈禱,向鬼神祈禱,即為邪見,即為違背佛教,不可不知。”

图片

疾病的種類:病有三種。
第一種病是生理的疾病
飲食不當或寒暑不留意招惹的病,比如說感冒,發燒了,怎麼辦呢?趕快上醫院打針吃藥,絕對不能耽誤。因為身體發燒之後恐出現並發症,引起其它別的病變,耽誤不得,趕快去打針吃藥,幾天后也就好了。

第二種是業障病。
凡是到醫院能檢查出來的病就叫業障病。你要肯真心念佛,就能消這個業障。大陸一位居士的肺門上長了一個比雞蛋還大的腫瘤,發病時大口地吐血。大夫一看沒治了,發出死亡通知書。他母親是學佛人,學得相當好就告訴他:“兒子,咱們不治了,咱找個高明的大夫吧。”找誰呢?大醫王。 “兒子,你就念佛吧,死呢,咱就死到阿彌陀佛那裡去!”就這樣他念佛求往生。念了兩個月的佛,回家後就往外吐血、吐爛肉,吐了四次不吐了,後來再到醫院檢查,腫瘤沒有了。

這就是由自己業力所感得的業障病(例如癌症、糖尿病、腦血栓、冠心病等等這些病症較重、患者痛苦、不易治癒的疾病都可以歸納到業障病之內,尤其是我們學佛修行之後,很多人業障現前反而得了重病,這些都是障礙我們修學的業障病)。業障病怎麼去除呢?自己的業力還得自己消。他沒燒金元寶,也沒燒黃紙錢,就是死心塌地地念佛,最後腫瘤沒有了。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中教給我們“懺悔業障”,誠心的懺悔才是消除修學路上眾多業障的主要方法。

業障病需要不需要吃藥呢?也需要吃藥。但要明白吃藥是助緣,助你好得快,能治業障病的主因是清淨心、懺悔心,誦經念佛來祈求佛菩薩加持的恭敬心。心裡沒有貪、瞋、痴三毒,外邊的毒素就不會感染,再用客觀因素的助緣吃點藥,病就好得快。

第三種病不好治。什麼病呢?冤親債主的病。
什麼是冤親債主的病?到醫院檢查不出來因,但是自我感覺身體又確實有病。病源是什麼?冤親債主,所謂冤鬼附身。

醫生沒法醫治,藥物對他不起作用。這一類病如何治?佛法的超度誦經、解冤釋結對這類病有效。超度,用現代話來講,就是調解、勸導。因為過去做錯了事,希望求諒解。誦經、拜懺的目的就是調解,如果對方接受了,他離開,病就會好起來。

現代人被冤親債主附身的很多,神智失常、胡言亂語,嚴重的就送精神病院去治療,結果愈治療愈糟糕。

图片

冤親債主這個病最好找高僧大德從中調解化解。可到哪裡去找高僧大德?高僧大德是可遇而不可求。找不到怎麼辦?在佛前懺悔業障,自己去調解,要天天懺悔,這就需要誦《地藏經》,念地藏王菩薩,然後把功德迴向給這些冤親債主。今天他不饒你,明天、後天還這樣做,直到能夠感動他們為止。為什麼不念“阿彌陀佛”?因為這句佛號功德不可思議,登地菩薩尚不能知其少分功德,何況是在六道輪迴中的鬼神界眾生!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中提到:“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印光大師也提到:“淨土法門,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

法無高下,應機則妙;藥無貴賤,對症則良”。在《地藏經》中,釋迦牟尼佛將他滅度後、彌勒佛未出世之前的娑婆世界眾生,囑咐地藏菩薩代為照顧與救度,換言之,佛不在世,地藏菩薩為代理佛。

不明理的人,不知道解冤釋結要從化解冤親債主內心的仇恨著手,反而利用“大鬼趕小鬼”的打壓方式,仗著他們所拜的鬼神或符咒,去驅趕冤親債主,強迫他們離開。此舉不但成效不彰,還會把冤親債主給惹毛,雖然可能暫時屈服於大鬼的勢力,暫時離開不來討債,但等到過陣子因緣又具足時,就會變本加厲來算這筆帳。猶如欠債人對待討債人,不但無還債之誠心,反而以強蠻手段對待討債人,導致仇上加仇,所以冤冤相報,苦不堪言。

明理的人,了解凡事皆有因緣,“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為徹底解冤釋結,幫助對方離苦得樂,理應以慈悲心、真誠心念佛誦經來迴向給冤親債主。藉由自己真誠懺悔的心力與佛菩薩大慈大悲的法力,來化解冤親債主內心的仇恨、解除他們身心的痛苦、並幫助他們超生善道或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樣才能真正解開往昔糾纏不清、冤冤相報的惡緣。

图片

二、每日固定的修行功課
要知道我們累劫的冤親債主在惡道裡沒有能力解脫,完全靠我們以真誠心、清淨心、慈悲心修行,來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但要化解冤親債主心中的仇恨,不是短時間可以辦到的事情,必須要髮長遠心為冤親債主永脫惡道來修行,來讓冤親債主感受到我們真誠懺悔的誠意。這些誠意如同心靈甘露,不但能清洗我們的貪瞋痴慢,也可澆熄冤親債主心中的怒火,化怨恨成寬容,再藉由佛力加持,來幫助他們離苦得樂。

為了解冤釋結,我們要發願在固定時間內專門為他讀多少部經,數量要多。例如發願念一百部經或一千部經,而這一百部經或這一千部經,是專門為他而念的。這個有功德,而且力量很大。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七分功德,念的人得六分,他得一分。但是這種為超度而誦經、念佛,一定要有期限。比如說在一年內念完一千部經。不能說念一千部,遙遙無期,想到就念,沒想到就不念,那是沒用的。

1、昭告:每天做功課時,在問訊前,先淨身口意,在佛前說明此次做功課的目的。
“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弟子為代○○○及他的累劫冤親債主懺悔所有的業障,特持誦《地藏經》一卷、往生咒21遍、阿彌陀佛聖號一千聲。企盼○○○與他累劫冤親債主的業障能早日消除,深信淨土念佛法門,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問訊、三拜。

2、誦《地藏經》,往生咒21遍,合掌念“阿彌陀佛”一千聲。

3、誦經持咒念佛後,站起來代冤親債主懺悔、皈依三寶與發願。
⑴.懺悔:
○○○的累劫冤親債主,您們多生以來因業障重,故輪迴六道不得解脫。今天我代您們在佛前發露罪愆,您們要志誠懇切,隨我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 (念一次拜一次,重複三次)

⑵.皈依:
○○○的累劫冤親債主,您們累劫以來不聞三寶之名,不解皈依之義,所以受輪迴之苦。我現在在佛前代您們皈依三寶,我念一遍,您們跟著我念一遍(下列皈依詞每段念一遍後,心中再默念一遍):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一拜)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自今而後決不皈依外道天魔;皈依法,自今而後決不皈依外道邪說;皈依僧,自今而後決不皈依外道徒眾。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一拜)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生生世世永不墮地獄;皈依法,生生世世永不墮餓鬼;皈依僧,生生世世永不墮畜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一拜)

⑶.發願:
○○○的累劫冤親債主,您們既然已經皈依三寶成為佛弟子,我現在再代您們在佛前發四弘誓願,令您們聽聞來依願修行,汝今諦聽: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念一次拜一次,重複三次。)

4、結束語:
○○○的累劫冤親債主,○○○長久劫來輪迴生死,因為無明迷惑造業而傷害你們,致使你們在六道輪迴中遭受無量的痛苦與煩惱。 ○○○深深感到罪障深重,深感後悔,實在非常對不起您們。我剛才代你們讀誦《地藏經》一卷、往生咒21遍、阿彌陀佛聖號一千聲,又代您們在佛前懺悔業障、皈依三寶及發四弘誓願,這所有的功德全部回向給你們,希望能藉由佛力加持,來化解您們心中的怨恨、解除您們身心的痛苦,並幫助您們離苦得樂。也希望你們能夠原諒○○○,給他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不要來障礙他,趕快找個好地方好好修行,破迷開悟,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也代您們將此堂功課所有功德,迴向給十法界一切眾生,願法界眾生同生淨土、同圓種智。

5、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图片

附:「化解冤親債主懺悔真義」
六祖檀經】懺悔品:「吾有一〈無相頌〉,若能誦持,言下令汝積劫迷罪,一時消滅。」頌曰: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養福無邊,心中三惡元來造。
擬將修福欲滅罪,後世得福罪還在,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
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
吾祖唯傳此頓法,普願見性同一體,若欲當來覓法身,離諸法相心中洗。
努力自見莫悠悠,後念忽絕一世休,若悟大乘得見性,虔恭合掌至心求。
身為眾生因而為累劫多生之業障所牽引,而於六道中輪迴受苦,為出離苦海,因此須要「懺悔」來遣除罪障,所謂「懺悔」即是: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懺悔。」 
由此要再體會「懺悔真義」,那就是: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空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到了這層次,相信就能真正明白《覺林菩薩偈》之: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的意義!
關鍵就在「無相布施」,「三輪體空」、「無所住而生其心」、最後如六祖偈語所闡述將「世間福報」轉成「出世間功德般若空性智慧」的大道理!~~天上如來特附
2015.09.12.


天上如來讚曰: (誌於2015.09.12.) qq 1064523428
1.   人生要幸福快樂的二不和三要: 不比較,不計較,要知足要感恩,要惜福。 

2.   訴苦,訴個不停,愈訴愈苦;抱怨,抱住怨恨,愈抱愈怨。

3.   不要因上帝創造吃人的獅子而生氣,要為上帝沒為獅子裝上翅膀而感恩。

4.   幼稚園放學了,雷雨交加中,媽媽忘了準時去接小女孩。
小女孩只好獨自撐著小傘,獨自走回家,沿途小女孩對著天空笑得好燦爛。
當媽媽到半路接到她的時候,她好高興對媽媽說:
「上帝爺爺一直對我拍照耶!我也很乖,都是用媽媽教我的微笑對著上帝爺爺。」

5.   老太太 到台北的一個朋友家做客,突然地震,大家正驚惶失措,
卻見朋友九十四歲的老母笑嘻嘻地說:「老天爺真開心。」
地震停了,大家問那老太太:「您為什麼不說老天爺發脾氣,要說祂開心呢?」
老太太一笑:「我又沒得罪祂,幹麼想祂生氣呢?祂是開心,一笑一搖,就地震了。」
老太太又笑:「祂是開心得太過火,才害了人驚惶失措,可祂自己也沒想到啊!」

6.   當一個人喊出他討厭黑色的時候,其實他內心就是充滿了黑色。
這就為什麼我們必須時時心中保持正面的,陽光的,喜悅的,向上的,光明的思維,直接喊出我們內心喜歡的顏色。
以惡言惡行,猜忌誹謗侮辱他人的人,道理亦復如是。其人心中充滿惡言惡行,猜忌誹謗侮辱,猶如唾天而自唾也。

7.   個人自己的生存環境, 完全在看自己的心態在沙漠中,同樣半杯水,生性樂觀的人說:「還有這半杯水呢」、
悲觀的人則傾向認為:「就只剩下半杯水了」。

8.  個人世界環境的完美與否? 完全看自己的認知和心態。心中想法和認知完美,身旁的世界就完美,
身旁的世界就是天堂,身旁的世界就是天國,身旁的世界就是極樂世界。

9.  時間是一個陳舊不堪的老實情,是我們承襲過去生的強烈習性。
天地間,有朝生而暮死者,有夏蟲不能語冰,更有人世間千年才是天上一天的計算方式。
時間固有其客觀存在的標準,但真正的時間應該是主觀的覺受。
要不然怎麽有伍子胥昭關前,一夜急為白頭,戀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南軻一夢,浮生半百? 
金剛經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天上如來斗胆披露時間的秘密。

10.   透露部分藥師佛咒語真義: 治病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用藥物治療肉體及意識層面的疾病,稱為「外藥」。西藥,中藥,手術,化療及放療圴屬之。
第二層次內藥方法是打太極拳,聽音樂,練瑜珈,營養,按摩,拔罐,括痧,針灸等治療,讓人身體內分泌平衡,範圍則是屬潛意識範疇,稱為「內藥」。
第三層次是以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對治無意識範疇中的「錯誤概念」,稱為「密藥」。有關「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之真義,可詳佛典或大德解釋此處不綴述。具緣大師加持,放生,超度,安慰藥等等方法亦俱是。唯有到達此一無意識層次,才能改變個人的命運(即改變所謂病痛,出生八字、紫微斗數等所說的既定命運之束縛)。
最究竟的第四層次則是以「般若空性智慧」,治療眾生「貪瞋癡等根本無明」,令衆生能夠開悟而入佛知見,證入大智慧海。亦即如有宗的轉五識成五智,淨土宗花開見佛悟無生,禪宗的親見本來面目等。此則稱為「金剛大藥」,使迷途眾生終於成佛是也。
再三頂禮藥師琉璃光王「世尊」「如來」「大阿羅漢」「無上正等正覺」者(全稱)。
(詳參藥師佛咒語,十小咒中有之,惜似有闕文,未若藏密中藥師佛咒語表達之完整也)。

11. 福德者,「福報」與「功德」是也。福報乃於世間行善而得之果報,能令生於善道,但仍屬有漏之善,福報享盡則仍直墮惡道,再受苦難折磨,在六道之間頭出頭末,輪迴不已。功德者,乃由於不住於心「三輪體空」行善而得來,此即為出世間之般若空性智慧也,亦即是無漏慧也。所謂「皈依佛兩足尊」就是眾生要能成佛,必先具足福報」「功德二資糧也。有關「三輪體空」轉「福報」為「功德,般若空性智慧」之真義,若釋兩足尊為頂禮我佛雙足之前,僅及表相之義而已。行者當深入之以得其旨趣及受用。  

12.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善知識,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無念。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 心不染著,是為無念。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13. 
菩提達摩》~~得失從緣,心無增減」;「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

14. 『
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上師,以為依止。虔誦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基。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如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惟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此為蓮師離藏前往鄔金國度對西藏王妃及院眷屬之留言,其實也是最好的佛法概論,也是學佛修行次第最明確的教敕。

15. 《維摩詰經》~~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