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生“九子”为何物
学习交流
漫步于江南赏梅胜地余杭超山赏梅,在其赏梅的中心区域看到了一尊与超山之梅结下了终生情缘的一位金石书画大师的雕像——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的吴昌硕先生。
吴先生他擅金石刻印。在雕像其侧,并列着一排九个似呈印章形、印钮雕物迥异、下端方体柱形的雕塑,这让我想起了什么。细一辨认,这一排雕塑上端雕琢的是中华千古传说中的龙生九子的形象!这确应是一排硕大的“印章”!这一组雕塑应该是纪念吴昌硕先生的延伸:既为金石大师,印章的雕琢篆刻是其辉煌业绩的不朽灵魂!以龙生九子雕琢印钮,这气派足够的大!
一番赏梅赏出了题外之韵。于是,便有了探索解读“龙生九子”这图腾传奇的莫大兴趣。
龙作为华夏大地上最重要的图腾,自古就备受推崇。当我们置身于名胜古迹,尤其是与皇家紧密相关的园林和建筑中,定会发现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神兽出没其间。它们有的“遗传”了某些龙的特征,有的却与龙的形象相去甚远,但,它们都是“龙子”!千百年来,它们隐没在大千世界中,各显着神通。
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龙生九子”之说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那些不同的“九子”版本中,最被世人认可的有同有异叠加在一起共出现了十二个龙子,那么龙到底生了几个儿子?
其实,“九”在汉语中是个虚数,往往表示极多,它又是一个贵数,表示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龙生九子”并不一定只有九个龙子——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太多玄妙,内涵往往也很宽泛,如果我们一味地把它当作严谨的科学知识去解读,就玩不转——不好玩儿了。
这被认同的十二个龙子分别为:赑屃、螭吻、蒲牢、椒图、趴蝮、狻猊、囚牛、睚眦、饕餮、嘲风、负屃和狴犴。
一. 赑屃 ( bi xi · 碧戏 ) ——力拔山兮驮功德
又名龟趺、霸下、填下,样子像龟,但与龟不同的是,它的脑袋被塑造成没角的龙头模样,而且头颈四肢遍生鳞片。传说赑屃生来力大无穷,好驮重物,曾经驮着三山五岳到处游走,而如今人们所见的赑屃只是背负着石碑。以赑屃为基座,以显示碑上所记尽是无量功德。如今,中国的很多碑林、寺院中,都有保存完好的赑屃驮碑。
二. 螭吻 ( zhi … · 吃稳 ) ——宮殿的避火神
又名鸱尾、鸱吻,传说中它生得龙首鱼身,成为大海中的一种鱼。它能喷浪降雨,保佑大殿免生火灾。在大殿建筑中它通常处于殿堂正脊的两端,左右各一,做出呑屋脊状。
蒲牢是所有龙子中长得最像龙的,但身形却比它的爹要小很多,传它生性好鸣叫。它生活在海边,常常依靠大声的吼叫来吓退它所惧怕的海中之鲸。后人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将其铸为大钟的钟钮,为了使钟能发出更洪亮的声响。如今在全国各地的古钟上端,都能看到蒲牢的身姿。
四. 椒图 ( 交 图 ) ——闭门求安全
椒图原本的长相虽有龙宫水族的特点,但与它爹还是差距巨大的——形似螺蚌。螺蚌遇到外物入侵,总会下意识地将壳紧闭,椒图也是生性好闭,反感一切东西进入它的巢穴。因而人们将其形象雕刻饰物于大门门环的底座之上,并衔以圆环,大概是取其紧闭之意以求门户安全吧。
五. 趴蝮 ( pa · 八 复 ) ——镇水神兽
又名蚣蝮、帆蚣,身段似龙非龙,似虾非虾,平生喜波爱水,伴水而居,以水中妖孽为食,是龙最喜爱的子嗣。相传它因触犯天条而被囚禁在一只巨型龟壳中镇守人间的大运河。它护河有功运河永享太平。如今,只有在杭州的大运河起点和元朝运河的终点——北京什刹海的后门,人们才能一睹这镇水神兽的真容。
六. 狻猊 ( Suan Ni · 酸尼 ) ——香炉狮子座
又名金猊、灵猊,形似狮子,虽然相貌凶悍,却喜静不喜动。相传,狻猊最喜欢的姿势就是坐着,而且是坐在烟火旁,故而它的形象常出现在香炉上,随着炉内的焚香呑烟吐雾。(《尔雅》中狻猊是指一种出自西域的猛兽,即今日看来多半就是狮子。)
七. 囚牛 ( 求 牛 ) ——愿做琴头听音律
囚牛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传说,龙头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经常蹲在琴头欣赏艺人弹拨拉弦,因此古人便将它的形象刻在了琴头上。直到今天,很多名贵的胡琴琴头,仍雕刻着囚牛的形象,俗称“龙头胡琴”。这位富有音乐天赋的龙子,不仅出现在汉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刻有囚牛扬头张口的形象。
八. 睚眦 ( Ya Zi · 牙字 ) ——战神,恩怨必报
传说睚眦生得豺首龙身,性格刚烈,好斗嗜杀,是龙子中的战神。睚眦发怒时瞪起的凶恶眼神,也被古人用来描述“怒目而视”。《史记》中司马迁对“范睢报仇”一段的评解,便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于是,便诞生了“睚眦必报”这个成语。睚眦好杀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镂于刀剑刃身与手柄接合的吞口处,希望能为武器增添几分慑人的威力。
九. 饕餮 ( Tao Tie · 滔帖 ) ——史上第一贪吃客
饕餮在龙子中知名度最高,因为它贪吃的名声从商周时期就传开了。传说它身形似羊,头上只有一张血盆大口,而眼睛财生在腋下。它贪吃到了“见什么就吃什么”的地步,于是“饕餮”常被用来形容贪得无厌。不过,饕餮也正因为好吃,成为不少爱好美食之人的称呼。饕餮既贪吃,蛰伏在食器上是最合适不过的。许多古代的青铜食器上都铸有饕餮头像和变形纹饰。
十. 嘲风 ( 潮 风 ) ——殿角排头兵
明清时代的大殿上,殿角、斜脊上都有一排形象各异的神兽。根据殿堂等级的不同,这些神兽数目也不同。这其中排在第一的是仙人骑鹤,第二位的便是嘲风。传说嘲风有凤的血统,能飞檐走壁,但在一般人看来,它到是有点像狗。嘲风蹲坐在大殿之上除了作为各路神兽的代表,也有威慑、消除灾祸的含义。
十一. 负屃 ( Xi · 负 戏 ) ——爱书法 守碑文
负屃是龙子中另一位好风雅的——专爱书法。它身似龙,头似狮,尤其喜爱碑碣上凿刻的书法,时常留恋在一些著名的碑碣左右不肯离去。于是,古人将盘绕状的负屃,雕刻在很多重要记事的碑碣顶端,与驮着石碑的赑屃上下呼应。
十二. 狴犴 (Bi an · 必岸 ) ——罪犯的克星
又名宪章,貌似猛虎,对作奸犯科之人极具震慑力,因而古时牢狱的大门上方,都刻有狴犴头像,因此监狱也被民间俗称为“虎头牢”。狴犴不仅是牢狱神,也是黎民百姓的讼神。传说它能明辨是非,秉公断案,因此古时衙门的大堂两侧和“肃静”、“廻避”牌子都有它的形象,虎视眈眈地维护着公堂的肃穆威严正气。
吴先生他擅金石刻印。在雕像其侧,并列着一排九个似呈印章形、印钮雕物迥异、下端方体柱形的雕塑,这让我想起了什么。细一辨认,这一排雕塑上端雕琢的是中华千古传说中的龙生九子的形象!这确应是一排硕大的“印章”!这一组雕塑应该是纪念吴昌硕先生的延伸:既为金石大师,印章的雕琢篆刻是其辉煌业绩的不朽灵魂!以龙生九子雕琢印钮,这气派足够的大!
一番赏梅赏出了题外之韵。于是,便有了探索解读“龙生九子”这图腾传奇的莫大兴趣。
龙作为华夏大地上最重要的图腾,自古就备受推崇。当我们置身于名胜古迹,尤其是与皇家紧密相关的园林和建筑中,定会发现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神兽出没其间。它们有的“遗传”了某些龙的特征,有的却与龙的形象相去甚远,但,它们都是“龙子”!千百年来,它们隐没在大千世界中,各显着神通。
龙,在中国人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龙生九子”之说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那些不同的“九子”版本中,最被世人认可的有同有异叠加在一起共出现了十二个龙子,那么龙到底生了几个儿子?
其实,“九”在汉语中是个虚数,往往表示极多,它又是一个贵数,表示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龙生九子”并不一定只有九个龙子——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有太多玄妙,内涵往往也很宽泛,如果我们一味地把它当作严谨的科学知识去解读,就玩不转——不好玩儿了。
这被认同的十二个龙子分别为:赑屃、螭吻、蒲牢、椒图、趴蝮、狻猊、囚牛、睚眦、饕餮、嘲风、负屃和狴犴。
一. 赑屃 ( bi xi · 碧戏 ) ——力拔山兮驮功德
又名龟趺、霸下、填下,样子像龟,但与龟不同的是,它的脑袋被塑造成没角的龙头模样,而且头颈四肢遍生鳞片。传说赑屃生来力大无穷,好驮重物,曾经驮着三山五岳到处游走,而如今人们所见的赑屃只是背负着石碑。以赑屃为基座,以显示碑上所记尽是无量功德。如今,中国的很多碑林、寺院中,都有保存完好的赑屃驮碑。
二. 螭吻 ( zhi … · 吃稳 ) ——宮殿的避火神
又名鸱尾、鸱吻,传说中它生得龙首鱼身,成为大海中的一种鱼。它能喷浪降雨,保佑大殿免生火灾。在大殿建筑中它通常处于殿堂正脊的两端,左右各一,做出呑屋脊状。
三. 蒲牢 ( 仆 劳 ) ——吼声震天
蒲牢是所有龙子中长得最像龙的,但身形却比它的爹要小很多,传它生性好鸣叫。它生活在海边,常常依靠大声的吼叫来吓退它所惧怕的海中之鲸。后人根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将其铸为大钟的钟钮,为了使钟能发出更洪亮的声响。如今在全国各地的古钟上端,都能看到蒲牢的身姿。
四. 椒图 ( 交 图 ) ——闭门求安全
椒图原本的长相虽有龙宫水族的特点,但与它爹还是差距巨大的——形似螺蚌。螺蚌遇到外物入侵,总会下意识地将壳紧闭,椒图也是生性好闭,反感一切东西进入它的巢穴。因而人们将其形象雕刻饰物于大门门环的底座之上,并衔以圆环,大概是取其紧闭之意以求门户安全吧。
五. 趴蝮 ( pa · 八 复 ) ——镇水神兽
又名蚣蝮、帆蚣,身段似龙非龙,似虾非虾,平生喜波爱水,伴水而居,以水中妖孽为食,是龙最喜爱的子嗣。相传它因触犯天条而被囚禁在一只巨型龟壳中镇守人间的大运河。它护河有功运河永享太平。如今,只有在杭州的大运河起点和元朝运河的终点——北京什刹海的后门,人们才能一睹这镇水神兽的真容。
又名金猊、灵猊,形似狮子,虽然相貌凶悍,却喜静不喜动。相传,狻猊最喜欢的姿势就是坐着,而且是坐在烟火旁,故而它的形象常出现在香炉上,随着炉内的焚香呑烟吐雾。(《尔雅》中狻猊是指一种出自西域的猛兽,即今日看来多半就是狮子。)
囚牛是众多龙子中性情最温顺的,它不嗜杀不逞狠,专好音律。传说,龙头蛇身的囚牛耳音奇好,能辨万物声音,经常蹲在琴头欣赏艺人弹拨拉弦,因此古人便将它的形象刻在了琴头上。直到今天,很多名贵的胡琴琴头,仍雕刻着囚牛的形象,俗称“龙头胡琴”。这位富有音乐天赋的龙子,不仅出现在汉族的胡琴上,在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蒙古族的一些琴上,也都刻有囚牛扬头张口的形象。
传说睚眦生得豺首龙身,性格刚烈,好斗嗜杀,是龙子中的战神。睚眦发怒时瞪起的凶恶眼神,也被古人用来描述“怒目而视”。《史记》中司马迁对“范睢报仇”一段的评解,便是“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于是,便诞生了“睚眦必报”这个成语。睚眦好杀戮,所以古人常把它刻镂于刀剑刃身与手柄接合的吞口处,希望能为武器增添几分慑人的威力。
饕餮在龙子中知名度最高,因为它贪吃的名声从商周时期就传开了。传说它身形似羊,头上只有一张血盆大口,而眼睛财生在腋下。它贪吃到了“见什么就吃什么”的地步,于是“饕餮”常被用来形容贪得无厌。不过,饕餮也正因为好吃,成为不少爱好美食之人的称呼。饕餮既贪吃,蛰伏在食器上是最合适不过的。许多古代的青铜食器上都铸有饕餮头像和变形纹饰。
明清时代的大殿上,殿角、斜脊上都有一排形象各异的神兽。根据殿堂等级的不同,这些神兽数目也不同。这其中排在第一的是仙人骑鹤,第二位的便是嘲风。传说嘲风有凤的血统,能飞檐走壁,但在一般人看来,它到是有点像狗。嘲风蹲坐在大殿之上除了作为各路神兽的代表,也有威慑、消除灾祸的含义。
负屃是龙子中另一位好风雅的——专爱书法。它身似龙,头似狮,尤其喜爱碑碣上凿刻的书法,时常留恋在一些著名的碑碣左右不肯离去。于是,古人将盘绕状的负屃,雕刻在很多重要记事的碑碣顶端,与驮着石碑的赑屃上下呼应。
又名宪章,貌似猛虎,对作奸犯科之人极具震慑力,因而古时牢狱的大门上方,都刻有狴犴头像,因此监狱也被民间俗称为“虎头牢”。狴犴不仅是牢狱神,也是黎民百姓的讼神。传说它能明辨是非,秉公断案,因此古时衙门的大堂两侧和“肃静”、“廻避”牌子都有它的形象,虎视眈眈地维护着公堂的肃穆威严正气。
26 / 02 / 2014
文章评论
无敌兔
这是你画的吗,神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