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行走在戏曲里的女子——文字:摩登.秀
心情日志
一直喜欢看戏,而且,最喜欢的当是戏曲里的青衣和花旦,虽然青衣和花旦在衣着和表演形式上大不相同,但她们的装束都属于我喜欢的范畴,所以,就一并喜欢了,而且还是极喜欢的那种。
每一次看到她们带着彩妆下得台来,都想凑到跟前去看看,但又不好意思离得太近,不敢直直的看着,于是,就坐在她们去水房必经的地方等,等她们去水房打水,或是端着脸盆洗脸卸妆,等她们把油彩慢慢洗去,看她们一点一点把妆容卸掉。可每次看到她们素面朝天的样子时,又会心生一份怅然,仿佛我心中的小仙女被人抢去一般。
有时候会跑到后台看她们化妆。先涂一层淡淡的油彩,再用手指涂抹出眼睛上面的红妆,再扑上粉,然后画眉,再勾出眼睛的轮廓,等轮廓里填满黑色,豁然一双大大的、水灵灵的眼睛就出来了;再就是画嘴唇,也是把轮廓勾出来,然后填满红色,那一点红唇,硬是生生的就把我的魂儿给勾去了。
她们是怎样一层层把头上饰物带上去的,我不太感兴趣,但是只要看到她们拿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金钗”时,眼睛定是一下子就亮了,那些饰物或在头上微微的颤动着,或是在耳畔摇曳着,妩媚至极! 再把戏服一件件穿起,莲步轻移间,活脱脱一个仙女下得凡来,不由得醉了。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侯就开始喜欢上了那些摇曳在耳畔的“金钗”,喜欢上了那些美若天仙的花旦和青衣,时隔多年依然不曾忘记金钗在她们耳畔摇曳生姿的样子 ,即使现在,依然对莲步轻移,婀娜多姿,水袖翻飞的她们情有独钟。
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去看戏,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戏园里一定有一个小小的戏迷在戏台下面痴痴地坐着,一会儿都不舍得离开,即使还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只要听到锣鼓敲起,就精神十足的盯着看,即使晚上困得俩眼直打架,也要等到曲终人散才肯做罢。
随着慢慢长大,开始能看懂好多戏,偶尔也会跟着学唱几句,在有板有眼的哼唱声中,有时候竟也有种站在舞台上的感觉,更是自得其乐、陶醉其中。
再大一些,又慢慢的熟悉了戏里的各个角色。知道了豫剧<<抬花轿>>里的周凤莲,她的饰演者和饰演抬花轿的几位演员,配合默契的在一起一落,一个颠簸一个抖动里完成了抬花轿的每一个动作,犹如真的抬着一顶花轿在颠簸中行走一般。再在唱腔里揉进了那份武状元把她娶,文状元把她送的得意之情,那一日她可真正是八面的威风。
评剧<<花为媒>>里的张五可,一段报花名更使多少人耳熟能详,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她都能如数家珍般一一报来,才貌出众的张五可不曾料到王俊卿拒绝与她成亲,但她的委屈又无处诉说,于是就迁怒与阮妈,借由又怨恨起不爱"花"的人,她愤然唱道:牡丹本是花中王,花中的君子压群芳,百花相比无颜色,他却说牡丹虽美花不香,玫瑰花开香又美,他却说玫瑰有刺扎得慌。她用花来暗喻自己的美,又把王俊卿喻为不爱花不惜花的人,多美多好的花遇到不懂得爱花惜花的人也是枉然,那一点点幽怨,那一份娇怒,被张五可的饰演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她对着镜子自赏自伤的样子,怎么、怎么就那个俏?突然就心动了,恨不能自已是一位英俊书生,好快快把她迎娶到家中。
更喜欢河北帮子<<大登殿>>里王宝钏的唱腔,一声荡气回肠的金牌调来银牌宣把剧情推向高潮, 一十八年的寒窑苦等,终是等到了她的薛平贵头带王帽,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足蹬朝靴,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鸾,那个苦尽甘来的女子,终于得以雪耻十八年来的新仇旧恨,一个饱受苦难的女子,终是等到了,一人之下万人敬仰的出头之日,那又是何等的自豪?
戏里,有雍容大气的杨贵妃,威风凛凛的穆桂英,不让须眉的花木兰,古怪精灵的小红娘,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被一代代饰演者活灵活现的演绎出来。人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有了这么多爱戏的演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一招一式上精益求精,在唱念坐打上一点都不敢马虎,才造就了这么多经典,戏曲就这样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传唱至今。
我喜欢看戏,并深深的迷上了那些疑为天人的女子,听她们千遍也不厌倦,看她们万遍也不嫌烦,我愿就这样一直听下去,看下去,听她们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的一声声唱起,看她们袖舞翩翩,婀娜多姿的惊艳和美丽。
每一次看到她们带着彩妆下得台来,都想凑到跟前去看看,但又不好意思离得太近,不敢直直的看着,于是,就坐在她们去水房必经的地方等,等她们去水房打水,或是端着脸盆洗脸卸妆,等她们把油彩慢慢洗去,看她们一点一点把妆容卸掉。可每次看到她们素面朝天的样子时,又会心生一份怅然,仿佛我心中的小仙女被人抢去一般。
有时候会跑到后台看她们化妆。先涂一层淡淡的油彩,再用手指涂抹出眼睛上面的红妆,再扑上粉,然后画眉,再勾出眼睛的轮廓,等轮廓里填满黑色,豁然一双大大的、水灵灵的眼睛就出来了;再就是画嘴唇,也是把轮廓勾出来,然后填满红色,那一点红唇,硬是生生的就把我的魂儿给勾去了。
她们是怎样一层层把头上饰物带上去的,我不太感兴趣,但是只要看到她们拿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金钗”时,眼睛定是一下子就亮了,那些饰物或在头上微微的颤动着,或是在耳畔摇曳着,妩媚至极! 再把戏服一件件穿起,莲步轻移间,活脱脱一个仙女下得凡来,不由得醉了。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侯就开始喜欢上了那些摇曳在耳畔的“金钗”,喜欢上了那些美若天仙的花旦和青衣,时隔多年依然不曾忘记金钗在她们耳畔摇曳生姿的样子 ,即使现在,依然对莲步轻移,婀娜多姿,水袖翻飞的她们情有独钟。
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大人去看戏,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戏园里一定有一个小小的戏迷在戏台下面痴痴地坐着,一会儿都不舍得离开,即使还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只要听到锣鼓敲起,就精神十足的盯着看,即使晚上困得俩眼直打架,也要等到曲终人散才肯做罢。
随着慢慢长大,开始能看懂好多戏,偶尔也会跟着学唱几句,在有板有眼的哼唱声中,有时候竟也有种站在舞台上的感觉,更是自得其乐、陶醉其中。
再大一些,又慢慢的熟悉了戏里的各个角色。知道了豫剧<<抬花轿>>里的周凤莲,她的饰演者和饰演抬花轿的几位演员,配合默契的在一起一落,一个颠簸一个抖动里完成了抬花轿的每一个动作,犹如真的抬着一顶花轿在颠簸中行走一般。再在唱腔里揉进了那份武状元把她娶,文状元把她送的得意之情,那一日她可真正是八面的威风。
评剧<<花为媒>>里的张五可,一段报花名更使多少人耳熟能详,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她都能如数家珍般一一报来,才貌出众的张五可不曾料到王俊卿拒绝与她成亲,但她的委屈又无处诉说,于是就迁怒与阮妈,借由又怨恨起不爱"花"的人,她愤然唱道:牡丹本是花中王,花中的君子压群芳,百花相比无颜色,他却说牡丹虽美花不香,玫瑰花开香又美,他却说玫瑰有刺扎得慌。她用花来暗喻自己的美,又把王俊卿喻为不爱花不惜花的人,多美多好的花遇到不懂得爱花惜花的人也是枉然,那一点点幽怨,那一份娇怒,被张五可的饰演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她对着镜子自赏自伤的样子,怎么、怎么就那个俏?突然就心动了,恨不能自已是一位英俊书生,好快快把她迎娶到家中。
更喜欢河北帮子<<大登殿>>里王宝钏的唱腔,一声荡气回肠的金牌调来银牌宣把剧情推向高潮, 一十八年的寒窑苦等,终是等到了她的薛平贵头带王帽,身穿蟒袍,腰系玉带,足蹬朝靴,端端正正,正正端端打坐在金鸾,那个苦尽甘来的女子,终于得以雪耻十八年来的新仇旧恨,一个饱受苦难的女子,终是等到了,一人之下万人敬仰的出头之日,那又是何等的自豪?
戏里,有雍容大气的杨贵妃,威风凛凛的穆桂英,不让须眉的花木兰,古怪精灵的小红娘,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被一代代饰演者活灵活现的演绎出来。人常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有了这么多爱戏的演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一招一式上精益求精,在唱念坐打上一点都不敢马虎,才造就了这么多经典,戏曲就这样在不断的传承和创新中传唱至今。
我喜欢看戏,并深深的迷上了那些疑为天人的女子,听她们千遍也不厌倦,看她们万遍也不嫌烦,我愿就这样一直听下去,看下去,听她们有板有眼,字正腔圆的一声声唱起,看她们袖舞翩翩,婀娜多姿的惊艳和美丽。
文章评论
若水婉婉
知道秀唱歌好听,却不知对戏也是痴迷;[em]e120[/em] [em]e120[/em] 我看戏会睡着的,不过李玉刚的除外,诚然,秀的雅兴开心着自己就好[em]e163[/em] [em]e163[/em]
此情无关风月
不愧为文字缘文学网推荐的作品![em]e179[/em]
勿忘我
云儿,文章写的不错,文武双全吧[em]e179[/em]
兰亭竹影
看朋友文章,朋友是真懂戏曲之人。[em]e179[/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