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品竹——蜀南竹海之旅
个人日记
2014年底,去四川宜宾的“蜀南竹海”和云南东川的“红土地”游览了一趟。
路线是:北京——成都——宜宾——竹海——宜宾——昭通——东川——红土地。
先从北京乘火车到成都,再转车到宜宾,再坐班车到景区。
竹海面积广阔,景点相距甚远,为便于四面出击,入住大山顶上一个叫“三合界”中心地带的农家乐宾馆。
单间80元,有空调。
中年老板说,这个季节游人极少,阴天多,见不到云海。
我想:既然来了,先转转吧。
这一住就是四天。
四天都是阴天间有牛毛细雨。
一般遇到这种天气,早就打道回府了。
但我却步行,走遍了竹海的天宝寨、仙寓硐、翡翠长廊、观海楼、忘忧谷、墨溪。。。。。,
体验了一番雨中品竹的韵味。
每天走在竹海中的公路、小道上,
那牛毛细雨,似有似无,几乎看不到它的降落。
但行走一段后,脸上和身上便铺上一层极细的水雾,
丝丝清凉,沁入心脾。
见到造型典型的竹子,停下拍照。
便看到一股淡淡的绿色,弥漫在竹林中,轻纱一样遮掩了视线。
不由想起那部武侠电影《卧虎藏龙》的镜头中,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绿色。。。。
这个季节,游人极少。
有时走一个多小时,也只能见到几个当地的农民。
没有喧闹,没有杂音,一片静谧。
于是,各种思绪,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在脑海中。
这就是雨丝中的收获。
在烈日炎炎时,思绪也会变得倦怠。
也许牛毛细雨中,最容易使人静下心来,
最能滋润出人的细致情思,和对外界深层次的感觉。
所谓:“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在细雨湿衣的时候,才有情致去听闲花落地。
原以为看竹海应当在晴天。
蓝天丽日,登上山顶看日出日落,看延绵到天尽头的竹海。
此刻徜徉在细雨中,突然感悟:
这样才能真正领略到竹的神韵,竹的灵动,竹的清秀光洁。
那么,这种天气我是来对了。
当然,在雨天拍片有诸多不便。
进入竹林中拍照要爬泥泞的山坡,付出体力。
脚下的腐叶包含雨水,踩上去立即浸透了鞋袜。
头上不时从竹叶上跌落下雨水,需要打伞。
竹林中有不少羊肠小道,极易走错方向。
我曾在竹林中,踉踉跄跄摸索了四十分钟,才找到回程路。
细雨中的竹海,有其独特的景色:
竹林的半空中,悬着一丛丛细长的绿叶,尖部都挂着一颗晶亮的雨珠。
逐渐变大的雨珠,不断跌落到地面厚厚的腐叶上,发出噗噗的声响。
被雨水淋湿的圆圆竹身,通体发亮,像涂了一层油。
四周似有绿色的氤氲,待细看时,却又不存在。
挥手抓一把,什么颜色都没有,
茫然四顾,那绿色却又在四周飘动。
偶尔可见尚未凋谢的白山茶花,顶着水珠,倚在翠竹身边开放。
无数棵翠竹,
身材或粗或细,
颜色或深或淡,
枝叶或疏或密,
棵棵如刚出浴的婀娜仙子,披珠挂露,身躯挺拔,直指云天。
竹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
其共性之一是:在寒冬季节,长青不老。
而雨中竹林,经过大自然的洗礼,更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那天清晨步行六公里,去观景台看云海。
由于天阴,间有小雨,山谷中白雾弥漫,一无所获。
于是沿着陡立的“挂壁”小道下到“忘忧谷”。
再顺石砌小道,在谷底沿一条小溪前行。
溪水高度的落差,造成小瀑布众多。
因雨水的注入,小瀑布都变得水力充足,响声欢快。
石砌小道湿漉漉,闪着暗光,在谷底的竹林中蜿蜒。
雨天无游人,更显幽静。
立刻便进入古诗人咏竹名句中所写的意境:
“危桥属幽静,缭绕穿疏林”、“出入唯山鸟,幽深无世人”。
奇怪的是,十里不同天的情景在峡谷中出现。
走了一段后,前面的区域竟然没有下雨。
走着走着,我突然看到了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有七位贤人常聚在竹林中畅饮,人称“竹林七贤”。
此刻,我看到他们正在小溪边袒胸敞怀,抚琴欢歌,饮酒对弈,仰天长吟。。。。。。
伸手投足的每个动作,
都向世人展示着他们不拘礼法,放达酣畅的个性。
这是一组雕像,被摆放到这幽深的竹林中,确是神来之笔。
你立马感受到竹子这种植物,在中国文化中所独具的韵味。
下午,沿雨侵的小路回返。
回到住处,脱掉湿漉漉的衣服,擦干头发,坐下来欣赏所拍的照片。
窗外,依旧是细雨蒙蒙。
照片上,毛毛细雨中的竹林清净空灵,纤尘不染。
我想,回到家里,在酷暑的日子里,取出这些照片来欣赏和回忆,
该是一种多么清凉的精神享受。
雨中品竹,这是一次独特的经历和体验。
文章评论
闲云野鹤
[em]e179[/em] 为不停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