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利者不可与道,求道者不可与利(转载)
个人日记
节俭放下,最为入道捷径。多见学者,心愤愤,口悱悱1,孰不欲继踵2古人?及观其放下节俭,万中无一,恰似庶俗之家子弟,不肯读书要做官人3;虽三尺孺子4,知其必不能为也。(宋•《禅林宝训》卷三引自《广录》,《大正藏》48•1030上之死心悟新禅师语)
【注释】
1〔悱悱〕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貌。
2〔继踵〕接踵,指脚跟着脚,前后相接,比喻继承。
3〔官人〕指官吏。
4〔孺子〕儿童。
【提要】
节俭放下是入道最直接的门径。经常见到一些修行人,心中愤愤不平,口中压抑难言。这些人谁不想继承古风、绍隆佛法?但从放下节俭方面看,万中无一,恰似世俗之家的子弟,不肯读书,却想做官,就连垂髫小儿也知道是绝对不可能的。
求利者不可与1道,求道者不可与利。古人非不能兼之,盖其势不可也。使利与道兼行,则商贾屠沽2,闾阎负贩3之徒,皆能求之矣,何必古人弃富贵忘功名,灰心泯智4,于空山大泽5之中,涧饮木食6,而终其身哉?必谓利与道行之不相违碍,譬如捧漏卮7而灌焦釜8,则终莫能济9矣。(宋•《禅林宝训》卷三引自《与韩子苍书》,《大正藏》48•1030上之死心悟新禅师语)
【注释】
1〔与〕赐予,施予,给予。
2〔商贾屠沽〕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屠指屠夫,沽指做生意的人。四字连用,泛指出身市井身份低微、做买卖的人。
3〔闾阎负贩〕闾泛指门户、人家,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阎指里巷的门,闾阎泛指平民。负贩,指担货贩卖的小商贩。
4〔灰心泯智〕泯,消灭、隐没。灰心泯智为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
5〔泽〕指水聚集的地方。
6〔涧饮木食〕山中苦行者,喝的是山涧中水,吃的是山中野果。引申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超凡脱俗。
7〔漏卮〕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圆形,容量四升。漏卮,有漏洞的盛酒器,《淮南子》云:“江河不能实漏卮。”
8〔焦釜〕釜,一种器物,敛口圆底,或有二耳。其用如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釜盛行于汉代,多为铁、铜或陶制。焦釜,烧干水的铁锅。有成语“漏瓮沃焦釜”,比喻情势危急。
9〔济〕为对困顿的人或事施加帮助、对事情有益。
【提要】
贪求财利者不能与之谈道,求道者不能与之言利。古人并非不想道利兼得,而是因为此二种路径不能并行。如果利与道能够并行不悖,则贩夫走卒、商贾屠户之流皆能得证无上妙道了。古来求道之人又何必抛弃富贵、忘却功名,断绝世俗之心、泯灭机巧之智,在空山大泽中饥餐野果,渴饮涧泉,而终身求道呢?如果一定认为利与道二者可以并行不悖,那么当利益混同在道行中时,再怎样空山大泽中涧饮木食,也如同漏卮灌焦釜,终不能济于道也。
(焦釜者,昔秦伐赵,赵取救于齐,齐不决。周子曰:“今日亡赵,明日惠及齐,救赵之急务,宜若捧漏卮而沃焦釜。”)
【注释】
1〔悱悱〕抑郁于心而未能表达貌。
2〔继踵〕接踵,指脚跟着脚,前后相接,比喻继承。
3〔官人〕指官吏。
4〔孺子〕儿童。
【提要】
节俭放下是入道最直接的门径。经常见到一些修行人,心中愤愤不平,口中压抑难言。这些人谁不想继承古风、绍隆佛法?但从放下节俭方面看,万中无一,恰似世俗之家的子弟,不肯读书,却想做官,就连垂髫小儿也知道是绝对不可能的。
求利者不可与1道,求道者不可与利。古人非不能兼之,盖其势不可也。使利与道兼行,则商贾屠沽2,闾阎负贩3之徒,皆能求之矣,何必古人弃富贵忘功名,灰心泯智4,于空山大泽5之中,涧饮木食6,而终其身哉?必谓利与道行之不相违碍,譬如捧漏卮7而灌焦釜8,则终莫能济9矣。(宋•《禅林宝训》卷三引自《与韩子苍书》,《大正藏》48•1030上之死心悟新禅师语)
【注释】
1〔与〕赐予,施予,给予。
2〔商贾屠沽〕商贾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行走贩卖货物为商,住着出售货物为贾。屠指屠夫,沽指做生意的人。四字连用,泛指出身市井身份低微、做买卖的人。
3〔闾阎负贩〕闾泛指门户、人家,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阎指里巷的门,闾阎泛指平民。负贩,指担货贩卖的小商贩。
4〔灰心泯智〕泯,消灭、隐没。灰心泯智为佛教语,指断除一切身心烦恼。
5〔泽〕指水聚集的地方。
6〔涧饮木食〕山中苦行者,喝的是山涧中水,吃的是山中野果。引申形容隐逸之士远离世事,超凡脱俗。
7〔漏卮〕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圆形,容量四升。漏卮,有漏洞的盛酒器,《淮南子》云:“江河不能实漏卮。”
8〔焦釜〕釜,一种器物,敛口圆底,或有二耳。其用如鬲,置于灶,上置甑以蒸煮。釜盛行于汉代,多为铁、铜或陶制。焦釜,烧干水的铁锅。有成语“漏瓮沃焦釜”,比喻情势危急。
9〔济〕为对困顿的人或事施加帮助、对事情有益。
【提要】
贪求财利者不能与之谈道,求道者不能与之言利。古人并非不想道利兼得,而是因为此二种路径不能并行。如果利与道能够并行不悖,则贩夫走卒、商贾屠户之流皆能得证无上妙道了。古来求道之人又何必抛弃富贵、忘却功名,断绝世俗之心、泯灭机巧之智,在空山大泽中饥餐野果,渴饮涧泉,而终身求道呢?如果一定认为利与道二者可以并行不悖,那么当利益混同在道行中时,再怎样空山大泽中涧饮木食,也如同漏卮灌焦釜,终不能济于道也。
(焦釜者,昔秦伐赵,赵取救于齐,齐不决。周子曰:“今日亡赵,明日惠及齐,救赵之急务,宜若捧漏卮而沃焦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