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壮妈《弟子规》百日行的感想

个人日记

 

 

  陪着孩子读了《弟子规》以后也想了很多,孩子不到两周岁,我们能做的就是引导孩子读,让孩子在听、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

 

  作为成年人的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回头思考自己的人生,很多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还是欠妥,仍应该向古圣先贤学习,然后在生活中影响孩子,影响自己身边的人。

 

  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时时刻刻都要照顾到父母。

 

  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

 

  “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

 

  “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

 

  在关于“信”的论述中,我进一步了解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说出的话要讲信用,不要轻易承诺,有些时候承诺多了进或者退都是错的,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同样的问题,对古圣先贤的概述多了几分崇敬之情。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

 

  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

 

  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 “入则孝” 、“出则悌”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 和“德” ,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时我们还听了德育小故事例如“哭竹生笋”、“ 怀橘遗亲?”等等有的大孝、有的是亲情感化土匪、有的舍身救友,这都是德的体现,先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

 

  在《弟子规》的百日行期间,我们每天在闲暇的时间里,还读了《大学》,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

 

  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当代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德才兼备,德在前不言而喻,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真正的洗礼。

 

  感谢吕老师团队――弟子规学习小组提供帮助的各位老师,感谢各位父母的陪同,相信有大家彼此的陪伴我们会把孩子们教育的更好把国学的学习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文章评论